日本茶文化的起源與發展歷史

  自古以來茶道就已經存在,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發展了,而日本的茶道也是自我國的發展而來的,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文化的起源

  日本的茶道起源於中國,具有東方文化之韻味。它有自己的形成、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

  正如桑田中親說的:“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成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範和理想。”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汲取了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瞭解日本茶道之一斑。村田珠光曾提出過“謹敬清寂”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動了一個字,以“和敬清寂”四字為宗旨,簡潔而內涵豐富。

  “清寂”也寫作“靜寂”。它是指審美觀。這種美的意識具體表現在“侘”字上。“侘”日語音為"wabi",原有“寂寞”、“貧窮”、“寒磣”、“苦悶”的意思。平安時期“侘人”一詞,是指失意、落魄、鬱悶、孤獨的人。到平安末期,“侘”的含義逐漸演變為“靜寂”、“悠閒”的意思,成為很受當時一些人欣賞的美的意識。

  這種美意識的產生,有社會歷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鎌倉時代,是日本社會動盪、改組時期,原來佔統治地位的貴族失勢,新興的武士階層走上了政治舞臺。失去天堂的貴族感到世事無常而悲觀厭世,因此佛教淨土宗應運而生。失意的僧人把當時社會看成穢土,號召人們“厭離穢土,欣求淨土”。在這種思想影響下,很多貴族文人離家出走,或隱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菴,過著隱逸的生活,創作所謂“草菴文學”,以抒發他們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積憤。這種文學色調陰鬱,文風“幽玄”。

  日本茶文化的發展歷史

  茶是鎌倉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日本人得到茶,將飲茶、品茶發展為一種比較講究的文化修養,並提高到一種藝術水平進而發展為日本的茶道。

  日本的茶道有嚴格的程式,在日本講究的人家中都設有茶室。日本茶道強調“茶禪一體”,它的內涵就在於領悟禪宗的精神,成為一種文化藝術活動,融宗教、哲學、美學為一體。

  日本茶文化也是隨著中國茶文化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日本的茶文化吸收了中國茶文化比較優秀的思想內涵,引導人們和平共處,修身養性等。日本茶文化主要吸收了中國的禪宗精神,也將日本的國民精神和思想內涵融合在一起。

  實際上日本茶文化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時期是受中國唐朝茶影響的平安時代;第二個時期是受到宋朝時期的茶影響的鎌倉、室町、安土桃山時代;第三個時期是受到明朝茶影響的江戶時代。

  其中第一個時期是日本接受中國茶文化開始本土茶文化的發展期。日本的茶俗最先是在宮廷等上層生活中傳播開來的,他們仿照唐代的煎茶工藝,在種茶、飲茶方面也效仿。日本平安時代,所流行的茶文化都是完全依照中國的《茶經》。

  第二個時期是日本茶道史上最為重要的時期,此時的茶文化主要集中在寺院,並且很快普及到了日本各地,成立了寺院茶禮。這個時期的日本茶文化進入了對中國文化的獨立反芻消化時期,茶文化也不例外。中國的茶文化民族特色的形成時期,正是日本茶道完成了草創進入發展的時期。但茶道的成熟期則在第三個時期達到頂峰。

  日本茶文化在江戶時代大道輝煌時期,日本吸收中國茶文化,結合本土特點,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日本茶道。這個時期茶道普及到了各個階層,飲茶、品茶文化也出現了不同的特點,形成了百花爭鳴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