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茶道哲學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它集結了日本文化諸多的特點和精華,形成了一個綜合的文化體系。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在中國的茶葉傳入日本之前,日本人是沒有飲茶習慣的。茶葉傳入日本以後,日本人才漸漸開始飲茶。特別是到了1192年,曾到中國來留過學的日本僧侶榮西撰寫了《吃茶養生記》一書,並帶回了茶種,從此日本的飲茶文化開始出現了下個新局面。其後,日本的飲茶文化與禪宗、神道等宗教理念相結合,形成了日本文化特有的茶道。其集大成者千利休開創了茶道獨特的形式、在東方獨樹一幟,成為東方藝術園中一支盛開的花朵。繼千利體之後,他的孫子分為表千家、衷千家、武者小路千家等三個宗派***俗稱三千家***;其弟子們又發展為遠洲流、石洲流等流派,繼承和發揚了千利休的茶道觀念。

  今天,學習茶道已成為日本婦女修身養性的必修之課,全國學習茶道人口已有500萬之多。

  茶道雖然以點茶為主,但它的內容包羅永珍。涉及到哲學、宗教、藝術、文學、禮法等諸方面。在細節上還包括書法、插花、建築、庭園、園藝、鑄鐵、漆工、陶工、裱糊、竹藝、縫紉、烹飪等等。幾乎所有的社會文化都被她溶為一體,堪稱“綜合文化體系”。

  一般來講,舉行一次正式的茶事,大約需要個小時左右。茶事分為早晨的茶事,正午的茶事和深夜的茶事。舉行茶事前幾天,主人向客人發出邀請。一次茶事邀請客人有利於至五人。客人如約赴會,先在小客房等待。主人準備停當後,請客人入坐。客人先分主次依次到院裡淨手處淨手。淨完手後,從一個高2.2尺,寬2.1尺的小***進入茶室。茶室大小一般在四平米到十平米之間。客人坐定後,主人進來說生番表示歡迎套話,然後給爐子添炭。添完炭後,主人請客人用膳。食具是青一色的黑漆器。每盤中有三聯單道菜,米飯、大醬湯和生魚片。一會兒,主人來為客人盛飯,並送來烤魚和燉菜。用膳期間主人客人還要相互敬酒。酒一概是用日本的清酒。用過膳後,茶事前半部結束。客人們到室外稍事休息。一會兒,主人以鳴鑼為號邀請客人再次入座。這時主人開始為客人點茶。點茶用的茶葉是日本特有的一種末兒茶。茶分兩種,濃茶和薄茶。濃茶點出來是深綠色的,濃度有點象咖啡。濃茶是整個茶事的主題。點濃茶時不許有任何多餘的聲響,要求絕對安靜。主人在客人面前珍重地擦淨每一件茶具,用茶刷細心地點茶。主人點好濃茶後,主客以跪行到主人身邊取回茶,然後和其他客人一起傳碗喝茶。一碗濃茶要傳3人至7人。這種共同飲食的習慣表現了人與人之間高度信賴和睦的理念。喝過濃茶後,主人再為每一位客人各點一碗薄茶。點薄茶時客人們可以靜靜地交談。喝完薄茶,客人們要仔細欣賞茶碗、茶罐、茶勺等每一件道具。這樣茶事基本結束。經過近幾年個小時的茶事,主人、客人都得到一次高階的藝術享受和靈魂的洗滌。

  日本茶道的精神被歸結為4個字,“和敬清寂”。“和”是說自然萬物之間要和諧;“敬“是說動物、植物、人、山水之間都要平等互敬;“清”是說茶人與每件事物乃至一個小小的茶勺發生關係時,都要以純淨無垢的心情運河對待它,不可有任何雜念;“寂”是說大自然永恆的寂滅,茶人通過茶事與大自然為一體,以實現自我的寂滅。

  日本茶道將自然萬物匯入茶室以求與自然的同化。並提倡“一期一會”,即主人和客人的每一次相會都被視為今生今世僅僅一次的相會。茶人們認為,人生為瞬間,寂滅才是永恆。世界萬物與四季變換一樣,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不可能永存。因而一般精心建造的茶室,其壽命也僅有六十年左右。六十年後,茶室漸漸風化,最後與大地同歸。

  茶道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拿茶碗時,拿茶碗的哪一部分,手臂彎曲多少度,移動時端起的高度、移動線路等等都有明確的規定。每一件茶道具都有正面和背面,不得亂放。茶人對待它們象對待人一樣,輕拿輕放,不得有粗暴的態度或舉動。進茶室時要先進右腳,出茶室時要先出左腳。在茶室內行走,越過每一塊草蓆***塌塌米***的邊框時,也要邁對左右腳。點茶時,茶道具都有規定的位置,客人也分主客、次客、末客,各有各的固定位置。

  在茶室內行禮分真、行、草三種。行“真”禮時上半身前躬70度左右;“行”禮上半身前躬45度左右;“草”禮只前躬30度左右就可以了。這三種行禮方法要根據不同場合按規定分別運用。該行“真”禮時行“草”禮會被認為此人無禮、傲慢;該行“草”禮時行“真”禮,則被認為此付印修養,也不行。總之,行禮要適時適度。

  在茶室裡,人們要處處表現出謙恭的態度。比如喝茶時,要將茶碗的正面轉過去,用背面對嘴喝。這一方面是表示對茶碗的尊重,另一方面是請在坐的諸位都能欣賞到茶碗正面的花紋形狀,是對周圍人的一種禮讓。主人要不斷地詢問客人,自己點的茶、做的飯有沒有不合口味的。為了襯托客人們的容貌,主人一定要穿素雅的和服。而客人為不至於在主人精心佈置茶室中喧賓奪主,也不宜穿過紅大綠。這樣,在茶室裡參加茶事,人們都習慣於穿素雅的服裝,而且不宜戴手錶、首飾等等,更不準噴撒香水,以免香水的氣味衝亂了茶室的花香。

  日本的茶道步驟

  日本茶道是必須遵照規則來進行喝茶活動,而茶道的精神,就是蘊含在這些看起來繁瑣的喝茶程式之中。進入茶道部,有身穿樸素和服,舉止文雅的女茶師禮貌地迎上前來,簡短地解說:進入茶室前,必須經過一小段自然景觀區。這是為了使茶客在進入茶室前,先靜下心來,除去一切凡塵雜念,使身心完全融入自然。開宗明義的一番話,就能領略到了正宗茶道的不凡。

  然後在茶室門外的一個水缸裡用一長柄的水瓢盛水,洗手,然後將水徐徐送***中漱口,目的是將體內外的凡塵洗淨,然後,把一個乾淨的手絹,放入前胸衣襟內,再取一把小摺扇,插在身後的腰帶上,稍靜下心後,便進入茶室。

  日本的茶室,面積一般以置放四疊半“榻榻米”為度,小巧雅緻,結構緊湊,以便於賓主傾心交談。茶室分為床間﹑客﹑點前﹑爐踏等專門區域。室內設定壁龕﹑ 地爐和各式木窗,右側布“水屋”,供備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潔用具。床間掛名人字畫,其旁懸竹製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種和旁邊的飾物,視四季而有不同,但必須和季節時令相配。每次茶道舉行時,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動格子門外跪迎賓客,雖然進入茶室後,強調不分尊卑,但頭一位進茶室的必然是來賓中的一位首席賓客***稱為正客***,其他客人則隨後入室。來賓入室後,賓主相互鞠躬致禮,主客面對而坐,而正客須坐於主人上手***即左邊***。這時主人即去“水屋”取風爐﹑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賞茶室內的陳設佈置及字畫﹑鮮花等裝飾。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後,跪於榻榻米上生火煮水,並從香盒中取出少許香點燃。

  在風爐上煮水期間﹐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這時眾賓客則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園中散步。待主人備齊所有茶道器具時,這時水也將要煮沸了﹐賓客們再重新進入茶室﹐茶道儀式才正式開始。主人一般在敬茶前,要先品嚐一下甜點心,大概是為避免空肚喝茶傷胃,而且抹茶可能會比較苦,所以先品嚐一下點心,可以避免抹茶的苦澀。敬茶時,主人用左手掌託碗﹐右手五指持碗邊﹐跪地後舉起茶碗,恭送至正客前。

  待正客飲茶後,餘下賓客才能一一依次傳飲。飲時可每人一口輪流品飲,也可各人飲一碗,飲畢將茶碗遞迴給主人。主人隨後可從裡側門內退出,煮茶,或讓客人自由交談。在正宗日本茶道里,是絕不允許談論金錢、政治等世俗話題的,更不能用來談生意,多是些有關自然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