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茶道分為哪兩種

  日本茶道由最初至現在分歧出了兩種不一樣的茶道,分別是哪兩種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抹茶道:

  製成細末的茶磚。《宋史·食貨志下六》:“元豐中,宋用臣都提舉汴河堤案,創奏修置水磨,凡在京茶戶擅磨抹茶者有禁……諸路末茶入府界者,復嚴為之禁。”

  明邱濬《大學衍義補·制國用·山澤之利下》:“茶有末茶,有葉茶……唐宋用茶,皆為細末,製為餅片,臨用而輾之,唐盧仝詩所謂‘首閱月團’、宋范仲淹詩所謂‘輾畔塵飛’者是也。《元志》猶有末茶之說,今世惟閩廣間用末茶。而葉茶之用,遍於中國,而外夷亦然,世不復知有末茶。”

  殺青後風乾,然後揀梗和葉基部的葉脈,充分乾燥然後研磨。低溫、低溼、慢轉速磨成極細的粉末。唐代陸羽《茶經·六之飲》:“飲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茶鮮葉經蒸青、搗碎、烘乾使呈碎末狀而成。但飲用時粗茶要先擊細,散茶要先幹煎,末茶要先炙焙,而餅茶則需先搗碎,然後入瓶中,注入開水烹煮,方可飲用。

  煎茶道:

  煎茶法不知起於何時,陸羽《茶經》始有詳細記載。《茶經》初稿成於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後經修訂,於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定稿。《茶經》的問世,標誌著中國茶道的誕生。

  其後,斐汶撰《茶述》,張又新撰《煎茶水記》,溫廷筠撰《採茶錄》,皎然、盧仝作茶歌,推波助瀾,使中國煎茶道日益成熟。如今,日本的煎茶道保留了中國煎茶道的精髓,並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

  煎茶道注重的不是形式,注重的是飲茶時的心境。但這並不是說無視形式的存在。在一定的形式中,你可以進一步得到自由的精神、煎茶世界的快樂。根據流派的不同,色味俱佳的煎茶的作法有很多種。

  八世紀下半葉,值中唐時期,煎茶茶藝完備,以茶修道的思想開始確立,人們開始注重飲茶的環境並形成了初步的飲茶禮儀,這標誌著中國茶道的正式形成。陸羽不僅是煎茶道的創始人,也是中國茶道的奠基人。煎茶道是中國最先形成的茶道形式,鼎盛於中、晚唐、經五代、北宋,至南宋而衰落,歷時約五百年。

  日本茶道的流派

  現今日本比較著名的茶道流派大多和千利休有著深厚的關係,其中以裡千家最為有名,勢力也最大。自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殺之後,千家流派便趨於消沉。直到千利休之孫千宗旦時期才再度興旺起來,因此千宗旦被稱為"千家中興之祖"。到了千宗旦的晚年,他隱居之後,千家流派便開始分裂,最終分裂成三大流派,這就是"三千家"的由來。下面簡單的介紹幾個流派:

  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嶺宗左。其總堂茶室就是"不審庵"。表千家為貴族階級服務,他們繼承了千利休傳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統閒寂茶的風格。

  裡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裡千家實行平民化,他們繼承了千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位於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為表千家,而今日庵則稱為裡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其總堂茶室號稱"官休庵",該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藪內流派:始祖為藪內儉仲。當年藪內儉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師事於武野紹鷗。該流派的座右銘為"正直清淨"、"禮和質樸"。擅長於書院茶和小茶室茶。

  遠州流派:始祖為小堀遠州,主要擅長書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