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茶文化是什麼

  日本的茶道在世界上也是具有相當的影響力的,已經發展陳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了,那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的茶文化介紹,一起來看看。

  日本的茶文化介紹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為客人奉茶之事。原稱為“茶湯”。日本茶道和其他東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

  茶道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趙州從諗禪師曾經以“吃茶去”來接引學人;後來才成為分享茶食的儀式。現在的日本茶道分為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但茶道一詞所指的是較早發展出來的抹茶道。

  現代的茶道,由主人準備茶與點心,還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與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規矩與步驟行事。除了飲食之外,茶道的精神還延伸到茶室內外的佈置;品鑑茶室的書畫布置、庭園的園藝及飲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點。

  茶道有繁瑣的規程,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乾淨,主持人的動作要規範,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

  茶道品茶很講究場所,一般均在茶室中進行。接待賓客時,待客人入座後,由主持儀式的茶師按規定動作點炭火、煮開水、沖茶或抹茶,然後依次獻給賓客。客人按規定須恭敬地雙手接茶,先致謝,爾後三轉茶碗,輕品、慢飲、奉還。點茶、煮茶、沖茶、獻茶,是茶道儀式的主要部分,需要專門的技術和訓練。飲茶完畢,按照習慣,客人要對各種茶具進行鑑賞,讚美一番。最後,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別,主人熱情相送。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聯絡起來,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主要是通過茶會和學習茶禮來達到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的目的。

  正如桑田中親說的:“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範和理想。”

  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提出的“和敬清寂”,用字簡潔而內涵豐富。“清寂”是指冷峻、恬淡、閒寂的審美觀;“和敬”表示對來賓的尊重。整個茶會期間,從主客對話到杯箸放置都有嚴格規定,甚至點茶者伸哪隻手、先邁哪隻腳、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個格子裡也有定式,正是定式不同,才使現代日本茶道分成了二十來個流派。

  十六世紀前的日本茶道還要繁瑣得多,現代茶道是經過千利休刪繁就簡的改革才成為現在的樣子。

  日本的茶文化起源

  日本茶道源自中國。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而且通過茶會,學習茶禮,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

  日本的茶道起源於中國,具有東方文化之韻味。它有自己的形成、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

  正如桑田中親說的:“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成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範和理想。”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汲取了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瞭解日本茶道之一斑。

  村田珠光曾提出過“謹敬清寂”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動了一個字,以“和敬清寂”四字為宗旨,簡潔而內涵豐富。“清寂”也寫作“靜寂”。它是指審美觀。這種美的意識具體表現在“侘”字上。“侘”日語音為“wabi”,原有“寂寞”、“貧窮”、“寒磣”、“苦悶”的意思。

  平安時期“侘人”一詞,是指失意、落魄、鬱悶、孤獨的人。到平安末期,“侘”的含義逐漸演變為“靜寂”、“悠閒”的意思,成為很受當時一些人欣賞的美的意識。這種美意識的產生,有社會歷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鎌倉時代,是日本社會動盪、改組時期,原來佔統治地位的貴族失勢,新興的武士階層走上了政治舞臺。失去天堂的貴族感到世事無常而悲觀厭世,因此佛教淨土宗應運而生。

  失意的僧人把當時社會看成穢土,號召人們“厭離穢土,欣求淨土”。在這種思想影響下,很多貴族文人離家出走,或隱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菴,過著隱逸的生活,創作所謂“草菴文學”,以抒發他們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積憤。這種文學色調陰鬱,文風“幽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