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應用競賽論文

  隨著資訊社會、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數學的應用變得越來越重要,人們學數學、用數學的要求越來越強烈。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加強數學應用教學

  摘要:新課程改革注重知識的發生、 發展 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觀點觀察 社會 、思考 問題 ,增強 應用 數學的意識,重視聯絡實際和數學應用意識,教師應,多讓學生自主 學習 ,重視課外實踐,促進學生逐步形成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實際應用能力。

  關鍵詞:數學應用

  新課程改革注重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觀點觀察社會、思考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真正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近年來,我堅持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重視實踐,加強對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做了一些探索,在本文中我將談談對這一問題的一點思考。

  一、 理論 基礎

  1、數學的發展就是數學應用的 歷史

  從數學的早期發展來看,數學起源於人類實際生活的需要,人類在簡單的物品交換和重新分配中,產生了數的概念,在古埃及流傳下來的最早的數學著作《萊茵德紙草書》和《莫斯科紙草書》中,包含有許多幾何性質的問題, 內容 大都與土地面積和谷堆體積的 計算 有關, 中國 現存的最早的數學著作《周髀算經》中,主要成就是勾股定理及其在天文測量上的應用。

  到了近 現代 ,特別是現代,一方面,數學的核心 研究 變得越來越抽象,另一方面,數學的應用也變得越來越廣泛。數學除了在物理、化學、生物等 自然 科學 大量應用,還在 經濟 學、社會學領域大展身手,在日益發展的資訊社會中,即使一般的勞動者,也必須具備基本的數學運算能力以及應用數學思想去觀察和 分析 工作、生活乃至從事經濟、 政治 活動的能力——存款、利息、股票、投資、保險、成本、利潤、折扣、分期付款,以至文藝創作、心理分析、社會改革、 哲學 思辨等。可以說,數學是人類活動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2、新課程改革對加強數學應用的體現

  新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 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新課程標準強調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要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資訊、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 方法 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並探索其應用價值。

  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在實行新課程改革以來,新編教材在加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方面作了大量的改進,把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貫穿在教材編寫的始終,在各章的章頭圖或閱讀材料中,注意提供有實際背景的問題,教材的正文一般都注意從實際引入概念,從實際提出問題,例題、習題中增加了實際應用的內容。理論聯絡實際,而聯絡實際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增加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 教育 儲蓄》聯絡經濟生活中的儲蓄,二次函式中聯絡的課題《剎車距離與二次函式》,還有《資料的收集與處理》、《統計與概率》中就大量包含了與實際問題聯絡非常密切的內容。新教材還增加了課題學習,目的是應用所學數學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過程中受到訓練和提高,深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在綜合性較強的練習中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所以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注意在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逐步形成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致力於為學生今後的個人生活、職業、社會生活準備數學工具,為社會培養合格、適用的人才。

  篇2

  試談生活中的數學應用

  【摘 要】本文從生活中的數學應用談近似數的教學,講了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不同體驗,讓他們從生活中感悟近似數,在比較中昇華對近似數的認識,注意引導學生對近似數與有效數字的區別,逐步培養學生用發現的眼光去觀察生活、認識數學。

  【關鍵詞】近似數;個性;認識;感悟;有效數字

  近似數教學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所佔的份額雖不是很多,但因其與現實生活聯絡非常密切,有利於學生今後的生活與 發展,是學生一生都用得著的數學,因此其特殊性 自然就不一般了。在小學數學中幾乎貫穿於各個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又因其學習中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多少會存在著一些畏難情緒,從心裡上排斥,故教學中多數學生存在團圇吞棗的情形,那麼怎樣才能克服教學中這一不良傾向呢?

  我在近似數的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 。

  1.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同體驗

  教學近似數,不同的學生在對近似數的處理中,當然在進行這方面教學前,有計劃地可讓學生做適當的社會調查後,其教學效果會更好,有不同的結果。教師應根據情況,酌情評判,儘可能把尊重學生的不同選擇,如:求2 7 2的近似數時,有的學生所求的近似數為270、有的為300,儘管其結果有差異,但從不同的角度看都是正確的。但如果是要求省略百位後面的尾數時,其結果為300,如果是省略十位後的尾數時,其結果則270為正確。因此,作為教師應肯定學生不同選擇,尊重學生的個性認識,當然應及時指出其利與弊,效果就會更好。

  2.讓學生從生活中感悟近似數

  近似數的教學,其現實生活中的素材是很多的,教師只要弓l用得當,就能有效地促使學生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如我校是山區 農村學校,學生多居住在山上,課堂教學時可以問學生“你家到學校大約有幾公里?”、“你從家裡到學校大約需要多少時間?’’、“你家今年大約有多少收入?”等問題,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近似數的興趣,並從中感悟近似數在生活中的存在。

  3.教學中讓學生在比較中昇華對近似數的認識

  近似數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比較中認識近似數,以加深學生對近似數的理解。如教學用四捨五入求某數的近似數時,教師就可先讓學生比較這樣一組資料:小華的身高是1.4 8,小華的身高大約是1.5 0,小華身上帶了23.48元錢,小華身上大約有2 0元人民幣。這樣既可讓學生在認識精確數與近似數的同時,又可很快匯入怎樣求近似數,在比較中讓學生認識求近似數的方法。米米

  4.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近似數與有效數字的正確認識

  這是近似數教學中學生蔑:出現易混點,有個別學生將有效數字添上大約二字或直接用約等號一寫,就認為是近似數了,在認識上造成了錯覺,因此教學時要注意弓I導,讓學生認識到有效數字是精確的,是可以改寫的。而近似數是趨近於某數,是不準確的。如:3 000 0這個數字可以寫為3萬,35 000是有效數字,如省略萬後面的數,則35 000≈4 0000則是近似數。

  總之,近似數的教學,應立足於學生,對已有知識的認識,立足於學生對生活素材的理解,變抽象為具體,使學生的陌生感消失,促其在親近中自主學習,探究近似數,真正地實現教師的角色轉換,引領學生在新課程中更好地學習身邊的數學,促其用發現的眼光去觀察生活、體悟成長的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