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應用數學畢業論文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數學應月越來越廣泛,幾乎滲透到了生活的各個領域。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

  摘要:我國高中數學教學大綱旗幟鮮明地把數學應用擺在一個與其他“三大能力”平等的位置。顯然,運算、邏輯思維、空間想象這三大能力都偏重於抽象思維。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旨在提高其數學應用的能力,這是數學教育的根本目標和任務。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應用意識;培養

  高中數學教育是重視數學理論,還是強調數學應用,這實際上是一個價值取向的問題。新世紀的人才競爭乃是智力的競爭,思維訓練將是“基礎教育的重大任務”。與此同時,現代社會呈現出資訊化、高科技等特徵,社會對數學的需求越來越大,數學教育的兩種取向何去何從就成了擺在每個數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問題。我國高中數學教學大綱旗幟鮮明地把數學應用擺在一個與其他“三大能力”平等的位置。顯然,運算、邏輯思維、空間想象這三大能力,都偏重於抽象思維。而培養學生數學應用的意識,旨在提高其數學應用的能力,這是數學教育的根本目標和任務。

  數學應用的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離不開“三大能力”等基本的數學能力。但它主要側重於從實際問題中提出並表達數學問題的能力,運用並初步建構數學模型的能力,對數學問題及模型進行變換化歸的能力,對數學結果進行檢驗、評價、闡述和處理的能力。我國高中數學教學大綱明確要求:要使學生受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逐步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數學應用的意識。當前,素質教育日益深化,其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雖然,素質包含很多方面,但就數學教育來說,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應用意識的培養。所以,嚴士健教授說:“幫助學生樹立應用意識和創造意識,就是重要的素質教育”。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不僅是數學本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數學教學目標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理應成為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新課題。數學源於現實、寓於現實、用於現實,這就是說數學的應用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形成的主要途徑是學校教育。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把數學教學與數學應用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包括社會實踐活動課***注意加強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潛移默化,持之以恆,就能使學生自覺用數學思維方式觀察周圍事物,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形成數學應用的意識。我們倡導的是在數學應用中發展思維,而且在數學應用中應該發展思維,也能夠發展思維。在這種認識下,我們的數學教育要體現數學源於現實、寓於現實、用於現實的數學觀,要樹立建構數學的數學觀。在實踐中學習數學的教學觀,最終實現樹立數學應用意識和正確的數學價值觀,掌握數學知識,訓練數學思維,培養數學應用能力的目的。

  數學應用意識,是在通過對學習內容的感知及具體的數學活動方式的體驗中形成的。因此,要提高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就必須寓數學應用於平時的教學之中。數學概念和命題的引入,數學方法的滲透和處理,數學知識的整理與複習,數學理論的建構等都存在一個角度的切入點的問題。角度不同、切入點不同,顯然學生學習的結果和效果會不相同。從數學應用的角度來處理數學、闡釋數學、呈現數學,為學生在應用中提取和運用理論知識提供正規化、創造條件,就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一、從實際引入概念

  數學概念多是由實際問題抽象出來的,大多數都有其實際背景。因此,在教學中應重視概念從實際引入,通過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概念的過程,培養學生數學應用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數學源於現實、寓於現實的認識。教材中多數概念是由實際問題引入的,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概念教學外,還應適當補充一些有趣的實際問題。特別是對教材中沒有給出實際問題的抽象概念,教師應選編一些有趣的實際問題進行教學,並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數學‘源於現實、用於現實”的思想教育。這樣,既加深了學生了對概念的理解,又培養了其數學應用的意識。

  二、開設活動課,創造應用環境

  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生產、生活實際,參觀學習,瞭解各行各業的生產、經營、供銷、成本、產值、利潤及工程設計、立項、預算等情況,引導學生蒐集實際背景資料,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自覺用數學的意識。例如,在函式與方程的教學中,給學生布置研究性課題,讓學生調查中國電信在資費調整前後對於市話使用者有何變化,然後探討此次電信資費調整中提價的最大百分比是多少。在三角函式的應用教學中,組織學生實地測量山高、塔高、河寬等,從方案設計,到實地測量、資料記載、結果計算、檢驗都由學生完成,加深學生對俯角、仰角、方位角等概念及數學理論與方法的理解,學會自己動腦動手解決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數學素質。

  三、“背景化”一些純數學問題

  許多純數學問題,對鞏固基礎知識、訓練思維、掌握技能和方法、形成能力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正是這些抽象的推理、煩瑣的論證、複雜的計算,僵化了學生的思維,使之重理論、輕應用,學了數學不知有什麼用。如果我們在教學中,結合課本例題、習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把這些數學模式生活化,設法把這些純數學問題寓於一定的生動形象的現實背景中,再進行轉化解決,給枯燥乏味的數學問題、公式、結論等注入活力,真正體現數學源於現實、寓於現實、用於現實,即可使學生在問題解決中領悟到探索未知世界確實也離不開數學,進而樹立應用意識,提高應用能力。

  四、加強數學語言的教學,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數學語言是進行數學思維和數學交流的工具。近幾年來,在高考中加強了對數學語言的考查,這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準確運用數學語言進行清晰而有條理的解題表述,著重於推理的嚴謹性、分類的完整性和運算的合理性;二是通過加強應用題考查力度,考查如何理解語言表述,從非數學語言中去捕捉解題資訊,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這是更高要求的層面,也是為適應高效大容量授課方式和以個人自學為主的學習需要。應用題一般文字敘述較長、內容新穎、背景陌生、涉及知識面廣泛。閱讀理解題意成為解應用題的第一道關卡,不少考生由於讀不懂題目而放棄。只有通過閱讀試題,正確理解題意,明確問題的實際背景,才有可能進行數學抽象,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下轉第55頁******上接第52頁***然後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去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數學語言的教學,使學生能正確理解數學的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並能進行相互轉換,善於從普通語言中去獲取資訊,將普通語言轉化成數學語言。

  五、充分利用計算機***器***等多媒體手段培養學生數學應用的意識

  計算機***器***的普及,為數學的應用提供了先進的計算工具,更便於處理實際資料,使應用問題更加真實、切合實際。計算機能夠把靜態的變成動態的,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直觀化,使人們的思維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延伸。在一些數學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如果我們有意識地關注計算器在解決問題時的積極作用,將會發現,許多問題藉助計算器可以很好地表達或解決,計算器的使用給我們問題的解決帶來了新的活力。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我們可以製作一些數學課件,更好地呈現數學。例如在講極限的概念時,將古代的“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製成數學課件,使其更好地體現無限分割的思想。

  張璽恩教授指出:“數學教育給予學生的不只是知識,更重要在於通過數學思維與數學思想方法的訓練,使學生數學的提出問題,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進行分析、探索和解決”。而數學源於實際、寓於實際、用於實際,在數學應用的過程中能夠啟用思維、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三大能力”。可見,數學應用意識與其他“三大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承,相得益彰,即思維訓練與應用價值的辨證統一。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