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應用題論文精選範文

  作為在數學課堂中連線數學與生活的橋樑 ,數學應用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佔據著半壁江山。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摘 要: 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髮展,教育事業的蒸蒸日上,國家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小學教學中,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且基礎的學科,它具有很強的靈活性與邏輯性,學習數學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還可以讓他們鍛鍊自己的意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就以應用題最為貼近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但這又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大難點,通常教師都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對其進行講解,但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多半是方法不正確造成的,因此想要有效地進行小學應用題解題教育,就要具備正確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數學 應用題 方法 教學

  當今社會隨著教育水平不斷的提高,小學教育也逐漸被重視,然而有關數學應用的題目依舊是個教學難點。教師在課堂上往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講解,但是反觀學生的學習效果卻不是很理想。這種問題一般都是由於教學方式單一封閉,沒有創造性的思維進行引導,致使學生很難形成有效的解題思路。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狀就需要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摸索出一種可以讓學生養成好的解題習慣的教學方法。

  一、通過數學關係分析,讓學生掌握應用題的結構

  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基礎型與養成型的,這一時期是各種良好習慣的形成時期,而小學數學的教育也是通過數學應用來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從而讓學生在面對問題的同時可以靈活的找到解題思路,並且通過掌握的技巧快速準確的解題。要做到這些首先就是要掌握數學結構,何為數學結構,想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學會分析問題。面對複雜的應用題,分析數學結構的同時首先要了解其中的數學關係,明確已知條件和所要得到的答案。在已知條件之間進行關係分析,瞭解他們之間的聯絡與表達方式,並最終問題的核心,能做到這些就是掌握了數學應用題的結構。教師在應用題教學時應當著重對題目結構的分析訓練,在解題時要求學生用橫線將重要的已知條件標註出來,並通過這些已知條件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同時還可以訓練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面對問題時思考解題所需要的條件以及要素,從而在已知條件中提取最有價值的解題思路。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綜合以上方法,讓學生大量的進行拆題闊題等一些列訓練,通過這些對題目分析的練習培養學生掌握應用題結構分析的能力。

  二、瞭解題型結構,掌握解題思路與技巧

  在小學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不斷引導學生進行解題思維的歸納與探索,讓學生在不斷地練習中積累解題的技巧與思路,從而可以實現獨立自主的完成應用題的解題。小學階段的數學應用題並不太考驗學生的計算能力,而是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與思維靈活性,數學題的計算相對簡單,以讓學生掌握運演算法則與運算步驟為主。因此應用題的重點在於解題時如何通過算式將自己的思路準確的表達在紙上,對此學生可以將數學關係和已知條件分別列在紙上,這樣一來就可以梳理清楚自己的思路。進而他們可以根據已知條件及問題的要求,對數學表示式進行構造與組合,並得到題目最終的答案。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很多同學不知道如何去理清自己的思路,這就需要教師教導學生如何去分析問題理解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數量分析與已知條件的辨析,以此來教授他們解題思路與解題技巧。這不僅僅是簡單的上課,而是讓學生體驗並學會解題方式,讓他們面對問題時可以有自己的思維方式,解題時有相對應的做題技巧。對此加之以長時間的專項訓練可以讓學生懂得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解題。

  三、多進行變式訓練,讓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

  小學數學不僅僅是簡單的解題,只掌握常見的數量關係與解題方式,不一定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在面對一些沒有見過的題型時,如何解決是當下學生面臨的最大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應當有意識的對這個方面加以針對性地訓練,開發學生的智力與想象力,通過教學與適當的練習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與審題辨析能力。經過長期的積累,學生在面對同類問題的時候就會產生條件反射式的思維,從而可以加大解題正確的成功率。此外還應該加強對數學基礎的練習,如果基礎不紮實,很難將其運用得當。當學生在解題的時候,不知道用什麼方法,無從入手,沒有解題思路,這是一種基礎沒有打好的表現。由此可見基礎沒有打好,還想將數學知識運用得當的去解題是不可能的。因此掌握好基礎知識是多麼的重要,在面對簡單的題目時,不要盲目的去計算,而是要進行分析與歸納,判斷這個題目需要應用什麼型別的知識,同時還要分析這類知識的運用條件。儘量的使用多種方法進行解題,而不是為了做題而做題,要抓住每一次練習的機會,將四則運算的應用方法及使用條件牢記在心,從而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

  四、重視審題,學會對題目解答的預估

  應用題的解題關鍵就是審題,如何快速正確的審題關係到數學解題的正確率。解題是一件非常嚴謹的事情。首先要做到正確的理解題意,面對已知條件的分析與處理,各個條件中已知的數學關係要儘量的從冗長的題目中將其分離提取出來。有些學生對應用題目的理解存在弱點,稍有敘述性的變化就會無從下手,對此教師應當加強學生對於題型的分析能力,明確學生所要提煉出來的條件與解題思路。在解題之前要對計算結果進行估算性預計,估算結果可以讓學生在對題目進行計算完成後對答案進行大致上的檢驗,從而增加正確率。通過檢驗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題目的理解,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作為教師應當不斷地總結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帶領學生深鑽教材,發掘其中的基礎性知識點,這樣才能對學生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效率有所提高。

  五、結合實際生活,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數學源於生活,是一門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因此學習數學必須緊密聯絡生活實踐,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很多學生一拿到題就開始盲目的做,這是非常不正確的。這樣很容易理解偏差導致出錯,想要認真理解題意就要將題目中的數量關係、已知條件等一系列資訊瞭解明白。通過將這些資訊與情節轉化成生活中的常識性問題,從而身臨其境的去探索和思考更容易使學生進入角色。教師則可以採用畫圖描述、線段表示等方法讓學生可以直觀的對題目進行了解,為答題開啟大門。另外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選取與生活有關的題目,激發學生解題興趣,提高解題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要在日常解決生活實際數學問題中重視學生的數學思維養成。通過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實踐,逐漸培養學生在數學方面的興趣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同時,一定要與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與習慣,讓學生可以從基礎上牢牢地掌握住數學這門課程,並以此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便利,改變他們的思維與解決問題的方式。   六、加強知識整合,鍛鍊綜合解題能力

  在目前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練習題都是以章節為單位,根據每章的知識點進行編排,這樣的編排方法非常適合學生在課後鞏固當堂所學的知識點,但是不利於形成完整的知識網路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絡。這樣的情況會造成學生們習慣性的套用公式,而非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完成解題,容易造成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孤立,無法真正地掌握數學的學習。因而在教學時,教師應當從學生已有知識整體水平、知識點內在聯絡出發進行教學,選擇應用題時應當以全部知識點為目標,讓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將知識點連成一片,從而達到融會貫通。而這類應用題將會以複合的結構出現,同時還要保持學生所熟知的計算方法,還應該豐富題目的表達內容和表達形式,讓學生熟悉一些數學關係的表達方式與有關詞彙,從而使學生可以在以後的學習當中更好地審題與解題。通過這樣不斷的練習與歸納,學生就可以深刻地理解數量之間的關係,已知條件的運用技巧等,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題意,增強綜合解題水平。

  七、注重運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數學應用題顧名思義,其實就是以生活中常見的場景為題目,培養學生利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能力。但是數學的應用不僅僅只包含應用題,它是一種數學思維與數學素養的體現。從小學課本中對數學應用題的定位可見,其包含的範圍被大大縮小了,所以想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與數學思維,首先就是要拓寬數學應用題的包含範圍。作為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應當注意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養成無論何時都想到用數學解決的意識,這樣做就是全方位的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講解應用題時,應當結合實際讓學生有一定的代入感與想象空間,可以模擬其解題的環境,通過拓寬視野與開闊思維可以養成學生真正的數學應用能力。

  結語

  小學數學教育中應用題佔有重要的地位與意義,它不僅可以讓學生鍛鍊解題能力,鞏固課堂所學習的知識,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應用題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結合了數學知識點,同時還結合了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可謂是對學生多方面的鍛鍊.此外,在利用應用題進行教學活動時,應當抓住學生的思維特點,深入淺出結合應用題本身的多樣性與邏輯性,通過不斷地訓練,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逐步養成。

  參考文獻

  [1]李素萍.芻議如何做好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以及有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34:108.

  [2]吳名君.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22:46-47.

  [3]王立明.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有效性[J].學週刊,2013,08:159.

  [4]劉立平,胡帥.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研究[J].學週刊,2014,07:84.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