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教學的思考

  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老師和學生都希望有一個好的開端,留下好的印象。因此,在這一階段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們總是費盡心思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但往往達不到意想的效果,甚至事倍功半。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

  1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較強的課程,其各內容的關聯較為嚴密,任何一個環節脫節必將響將後面的教學。因此,在接任新班級課程教學之前,必須對學生的基礎情況有大體的瞭解,在基礎薄弱的環節多下功夫,甚至可以先補習這方面的知識,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這將對後面的教學有所幫助,同時對少數差生,做極個別的關懷,開一些“小灶”給他們補基礎,避免他們聽不懂新內容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教學時,儘量照顧差生,如在板演稍微簡易的題目時,可以讓他們有表現自己的機會,認識到自己與其他同學一樣受到老師的注意,讓他們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

  2融洽師生關係

  數學與其他學科一樣,是老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只有靠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真正好的成績。

  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融洽師生關係也是十分關鍵的,尤其是對後進生的影響,就更加明顯有效。後進生中普遍存在著一種“以爛得爛”的心態,總認為自己處處不如別人,不受老師的歡迎,因而逐漸的放棄學習。作為一名稱職的老師,要改變課堂上那副居高臨下的面孔,主動與他們交朋友,不但從學習上關心他們,而且要找一些他們喜歡的話題進行交談,消除師生之間的拘束。這樣,使他們“厭學”情緒逐步得到改觀。

  3激發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在課堂中設定情境,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根據學生的感知特徵匯入新課。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啟發式教學原則,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通過學生眼、手、腦的結合,增強教學的藝術感染力。同時還採取提問、設疑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學法指導,變“學會”為“會學”

  在教學中,應改變過去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應該給學生留下一定的自學空間,對一些較為容易理解的內容可以在適當提示的前提下讓他們自己去思考、討論。在討論中學到的知識將會更加牢固,潛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要及時對他們的成績予以肯定,他們嚐到自學的甜頭,意識到學習並非難事,只要勤于思考就會成功,增強他們自學的信心。

  5以優帶差,整體提高

  在數學課的教學中,要想做到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單靠教師個人的輔導是難以辦得到的,因為教師的精力和時間畢竟有限,這時,可組織班上的優秀學生組成數學輔導小組,讓他們去幫助那些作業有困難的學生按時按質的完成作業,同時對優生又是一種提高和鍛鍊,又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諧了同學關係,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群體,促進全班成績的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