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七年級數學期中試卷分析是教學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環節,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

  一、試題情況分析

  本次試題注重了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同時關注了對學生推理能力、計算能力、讀圖分析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考查。試卷以新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為指導,以新課標教材為依據,特別在依據教材的基礎上,考出學生的素質。突出的特點有:

  1、知識點考查全面。讓題型為知識點服務。每一個知識點無不被囊括其中,真正做到了覆蓋全面。2、形式靈活多樣,並且注重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應用,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3、題量和難度都不大,重點考查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及熟練程度。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填空、選擇題難度不大,答題質量普遍較好,但仍存在一些問題,知識點掌握不牢固,如第5,7,8題;第10題分析能力差,錯誤率高。填空題12,16題答案不全面,19題表示數字不清楚,20題分析總結能力較差。解答題中23,24題是計算問題,過程不完整,對負數的乘方和數的乘方的相反數分不清楚,計算能力差;25題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數,學生讀題出現偏差,總體情況不好;26題是統計問題,總體情況不錯,只是有同學因馬虎出現了錯誤。

  三、抽樣資料***略***

  四、年級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整體水平參差不齊,好多同學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在教學中對好壞的兼顧仍是思考重點。主要失分原因:一是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掌握不到位,;二是學生審題不清、馬虎大意,導致出錯;三是對知識的遷移不能正確把握,不能正確使用所學的知識,缺乏應有的應變能力。

  五、班級學情分析一班極端性較強,有的學生基礎很好,有的學生基礎很差,以後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差生率;;二班個別學生較差,應對中差生加強輔導,並對優等生拔高;三班學生能在課上保持穩定,不違反紀律,但仍應注意對中等生強化,對差生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

  六、收穫和進步

  在教學中,我們注重了課前準備,自覺地準備教學用具,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更加註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合作學習、小組討論等學習方式中課堂中普遍被採用。

  七、存在問題

  主要是兩個方面,其一是在追求教學效果和如何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每節課有不同的收穫方面下功夫,提高課堂實效性;其二是作業反饋力度仍不夠,部分同學還要面批面改,而且要注意分層教學及分層作業。

  八、考試後的教學建議

  ***一***立足課本,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以及基本方法的訓練,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概念的本質,並能靈活運用。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精講多練,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鞏固知識,提高能力。不能過高估計學生的能力。

  ***二***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力求從學生的思維角度去分析問題,要精心備課,積極創設問題情景,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行質疑、探究、類比、推廣、歸納總結,努力促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三***堅持能力培養的方向不變。學生的能力是他們今後立身社會的根本,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各種能力的培養一方面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要多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相信我們的學生在將來會有更強的生存能力和競爭優勢。

  ***四***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數學教學重在實,而不是多,數學題目千變萬化,但核心思想卻只有統計、數形結合、圖形變換、方程的思想等等,抓住了數學思想方法,等於是扼住了數學教學的咽喉,掌握了數學教學的命脈,當然會事半功倍。

  ***五***加強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提高學生認真審題、規範解題習慣,如審題時可劃出關鍵句,而且要讓學生在平時加強練習。

  篇二

  上個星期我們進行了期中考試,在這我就我們學校七年級數學考試試題和學生的答題情況以及以後的教學方向分析如下.

  一、試題特點

  試卷包括填空題、選擇題、解答題三個大題,共120分,以基礎知識為主,。對於整套試題來說,容易題約佔70%、中檔題約佔20%、難題約佔10%,主要考查了七年級下冊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組》以及第八章《不等式》。這次數學試卷檢測的範圍應該說內容全面,難易也適度,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測檢,比較能如實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無論是試題的型別,還是試題的表達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師的別具匠心的獨到的眼光。試卷能從檢測學生的學習能力入手,細緻、靈活地來抽測每章的數學知識。打破了學生的習慣思維,能測試學生思維的多角度性和靈活性。

  二、學生問題分析

  根據對試卷成績的分析,學生在答卷過程中存在以下幾主面的問題

  ①數學聯絡生活的能力稍欠。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同時也服務於生活,但學生根據要求舉生活例項能力稍欠,如選擇題第10小題,,學生因對“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東西”理解不透,從而得分率不高.

  ②基本計算能力有待提高。計算能力的強弱對數學答題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計算能力強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如解答題的第19題解方程***組***,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都出現不少錯誤.

  ③數學思維能力差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填空題的第13題,第15題,第16題和解答題的21題,第23題.

  ④審題能力及解題的綜合能力不強。審題在答題中比較關鍵,如果對題目審得清楚,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此題已做對一半,數學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語言,在解題過程中,不僅要要求學生學會如何解決問題,還必須要讓學生學會閱讀和理解材料,會用口頭和書面形式把思維的過程與結果向別人表達,也就是要有清晰的解題過程。

  三、今後的教學注意事項:

  通過這次考試學生的答題情況來看,我認為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立足教材,教材是我們教學之本,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紮紮實實地給學生滲透教材的重難點內容。不能忽視自認為是簡單的或是無關緊要的知識。

  2、教學中要重在突顯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尤其是在應用題的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展示思維,讓他們自己分析題目設計解題過程。

  3、多做多練,切實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有時他們是憑自己的直覺做題,不講道理,不想原因,這點從試卷上很清楚地反映出來了。

  4、關注生活,培養實踐能力加強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的聯絡,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5、關注過程,引導探究創新,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著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培養自覺發現新知識、新規律的能力。

  篇三

  這次數學期中考試,七一班參考64人,均分64.44,及格率65.63,優秀率21.88,七二班參考61人,均分70.16,優秀率32.79,及格率68.85,最高分99分,最低分12分

  一、 試題分析

  這次期中考試全面提高數學教育質量,有利於初中數學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促進學生主動、活潑、生動地學習.這次考試主要考察了初一數學1至3.3章的內容。主要內容有,有理數、數軸、相反數、絕對值、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整式,同類項,科學記數法等。

  試卷的總體難度適宜,能堅持“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的原則”,在加強基礎知識的考查的同時,還加強了對學生的能力的考查的比例設定考題,命題能向課程改革靠攏.注重基礎,加大知識點的覆蓋面,控制題目的煩瑣程度,題目力求簡潔明快,不在運算的複雜上做文章;整體佈局力求合理有序,提高應用題的考查力度,適當設定創新考題,注重知識的拓展與應用,適應課程改革的形勢.

  二.試卷分析

  得分率較高的題目有:一、1—7,10—12,15;二、1,3;三、1,2,5這些題目都是基本知識的應用,說明多數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得分率較低的題目有:一、8,9,13,14;二、2,4,5;三、3,4,6。下面就得分率較低的題目簡單分析如下:一、8、此題主要考察對有理數的理解,絕對值和倒數的內容,部分同學把絕對值最小的數給理解成1了,還有部分同學把倒數等於本身的數只想到了1,把-1給忘了,說明部分同學對這些知識理解的不太透,建議結合數軸理解最大的負整數、最小的正整數、絕對值最小的數;

  三.存在問題

  1、兩極分化嚴重

  2、基礎知識較差。我們在閱卷中發現,部分學生基礎知識之差讓人不可思議.

  3、概念理解沒有到位

  4、缺乏應變能力

  5、審題能力不強,錯誤理解題意

  四、改進措施

  1、強化綱本意識,注重“三基”教學

  我們提出要加強基礎知識教學要加強對學生“三基”的教學和訓練,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在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法則、性質等教學過程中,要加強知識發生過程的教學,使學生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要加強對學生數學語言的訓練,使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規範、準確、到位;要加強運算能力的教學,使學生明白算理,並選擇簡捷、合理的演算法,提高運算的速度和準確率;要依綱據本進行教學,踏踏實實地教好第一遍,切不可不切實際地脫離課本,搞難題訓練,更不能隨意補充綱本外的知識.教學中要立足於把已學的知識弄懂弄通,真正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和知識網路,打好初中數學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2、強化全面意識,加強補差工

  這次考試數學的統計資料進一步說明,在數學學習上的困難生還比較多,怎樣使這些學生儘快“脫貧”、擺脫中考成績個位數的困境,以適應在高一級學校的繼續學習和當今的資訊時代,這是我們每一個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重視培優,更應關注補差.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本班的學情,選擇好教學內容,合理地確定教學的起點和程序.課外要多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開“小灶”,滿腔熱情地關心每一位後進生,讓他們儘快地跟上其他同學,促進全體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3、強化過程意識,暴露思維過程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數學教學中,應當有意識地精選一些典型例題和習題進行思維訓練.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暴露學生把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和形象化的過程;要讓學生多說解題思路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暴露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過程;經常性地進行數學語言的訓練,暴露學生對複雜的數學語言進行分解與簡化的過程;要通過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的訓練,暴露學生對數學問題多種解法的比較與反思過程.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4、教學中要重在凸現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在平時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尤其是在應用題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展示,讓他們自己來分析題目,設計解題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編題等訓練,讓有的學生從“怕”應用題到喜歡應用題。

  5、多做多練,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要學生說題目的算理,也許不一定會錯,但有時他們是憑自己的直覺做題,不講道理,不想原因。這點可以從試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來。學生排除計算干擾的本領。

  6、關注過程,引導探究創新。

  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著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培養自覺發現新知、發現規律的能力。這樣既能使學生對知識有深層次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探索的科學方法。讓學生的學習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