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運用非語言優化語文課堂教學論文

  語文教師只有掌握了語言運用的藝術,才能在課堂上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關係,這樣才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這也是語言藝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價值。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藝術運用非語言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藝術運用非語言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全文如下:

  【摘 要】在教學中,教師熟練掌握並靈活運用非語言教學手段,可以促使師生之間資訊順利溝通、情感及時交流,並對正在進行的教學活動進行必要的、恰當的調節,能夠更加形象地傳遞知識資訊,深化語言表達內容,從而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學習熱情,優化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

】非語言;優化;大學語文;課堂教學

  有關研究資料也表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語言傳播只佔35%,而非語言傳播卻佔65%,那麼,何謂非語言?在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所謂非語言表達是教師在把握教材精髓、神韻的前提下,為組織教學、傳播知識、承傳文化、陶冶情感,運用手勢、身體、動作、姿態、眼神及面部表情等非語言行為生動形象外化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輔助手段。那如何藝術運用非語言表達優化大學語文課堂教學呢,筆者就自身教學實踐談談體會:

  一、儀表得體優雅

  儀表常指人的外表,包括容貌、服飾、姿勢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儀表主要指服飾儀表。在學生眼裡,教師不僅在內在素養對他們有著極大的示範性,其衣著、儀態、舉止等外在形象對他們同樣有著極大的引導性。教師與學生的初次見面時,學生最先感知的,不是其德、才、識,而是其外在的直觀形象。郭沫若也說過:“衣裳是文化的表徵,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教師的儀表最直觀的反映出教師的精神面貌,是一種“無言之言”,它通過教師的服飾、容貌等外在形式表現出來的情緒、氣氛、趣味,潛移默化地作用於學生感情和思想,並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有著重要的影響。因為語文的教育功能,語文教師的儀表尤其要在整潔得體中見豐富的涵養,在樸素大方中見高雅的情趣,在莊重協調中見不俗的品位,從而使服飾成為完成教學任務的有用工具之一。有修養的語文教師常能使自己的外表、穿著與“靈魂工程師”這一社會角色、與大語文之美相諧和,使外表美與性格美相輝映,起到“山蘊玉而生輝,水懷珠而川媚“的藝術效果,增添教育的魅力。

  二、表情適度自然

  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情感人,按照心理學的觀點,教師豐富情感的外化有機地與教學內容地水乳交融最易被學生接受;融合豐富情感的課堂教學最活躍、最生動、最形象、最直觀、最引人、最使人產生想象、最能啟迪人的心智、最能讓人產生共鳴,這樣的課堂叫人不會分心。因此,教師的情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既對教學氣氛的營造、對教學內容的落實有著重要的決定作用,又對學生思維的積極發展和健康情感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標本作用。教師的情感外化為表情,或動情、或凝重、或傷感、或喜悅、或深有感觸,只要適度自然,可以加深學生對大學語文中文字內容的理解與領悟。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顏悅色,或肯定的目光,或讚美的微笑,或關注的神色,或期待的表情,都能夠表達深層的情感,使師生交流在一種融洽、和諧、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引起情感共鳴,使學生興奮地、愉悅地、全身心投入學習,挖掘潛能,創新學習,表達個性化見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還有,經驗豐富優秀的教師能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處在教師的“注意圈”中,都覺得自己是教師的“注意中心”。如此,老師微笑的眼神使學生感到溫暖;鎮定的眼神使學生感到安全:信任的眼神使學生感到鼓舞;責備的眼神讓違紀的學生感到負疚。當然,教師不僅要恰當運用自身的眼神,還要讀懂學生的眼神,及時獲取有效的反饋,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學生上課注意力集中,對所教內容感興趣時,眼神是閃光、興奮的;不感興趣眼神則是漫不經心的;疲勞時眼神是呆滯的;對老師的提問能回答時,眼神是直視老師,充滿自信;不能回答或是拿不準,則不敢正視甚至會低下頭去。優秀的教師能從學生的眼神語言中瞭解很多真實的東西,從而為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提供更多有利的條件。

  三、舉止從容大方

  學生的注意力、興趣、學習態度乃至學習方式都和教師的行為直接相關。教師的舉止,主要是指教師的舉動和動態的身體姿勢,如手勢、頭姿、步態等。舉止是一系列動作的總和,這些動作用來傳達教師一定的心理狀態和要交流的資訊內容。語文課堂的美育功能,語文教師更講究舉止從容大方,給人以安詳、輕柔、清雅、和悅的美感。從容,讓學生感到踏實、安全;安詳,使學生充滿信心;輕柔,使學生感到親切;大方,使學生感到舒適自然。

  同樣,教師的舉止也要注意到學會運用適當的力度,適中的幅度以及準確的動作範圍,使舉止動作這一“語言”充分發揮其特有的教學藝術功能,適時地創設一些教學情境更好地為教學這個中心服務。研究舉止“語言”,還能提高教師判別學生舉止“語言”的能力,從學生的坐姿、站姿獲得學生是否疲勞;是否在認真聽講:是否與老師對立情緒等重要資訊,以便能更好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四、結語

  非語言境界在課堂教學中的開拓與運用,可探索的方面還很多,特別是在課堂教學藝術日益發展的今天,已越來越顯出它的重要性。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固然與文化知識傳授的多與少有關,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它能否帶領學生一起進入一種崇高的美的意境,使他們不僅可以高質量、高速度、高效率地掌握教師傳授的文化科學知識,而且更能從教師的教學藝術中,得到藝術的享受和豐富多彩的性情陶冶,進而煥發出一種不可抑制的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