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如何運用與語文中
?要讓語文課堂教學真正充滿活力,體現魅力,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就要堅持以新課程標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在語文課程文化的選擇和傳播中,合理利用資訊科技資源,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語文資訊科技一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小學生積極認識,積極探究學習的心理特徵,也就是說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最好動力,最有持久力的動力。一個對學科知識無興趣也無需要的學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學習這門學科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再現情境,使課文內容形象化,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
如教《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課時,因為課文語言較為感性抽象,學生較難理解,比較害怕學習這類文章。為了調動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我利電腦製作了一個“輝煌香港”的幻燈片課件,把在網上下載下來的有關香港的十多張精美的圖片製作成一個連續播放的幻燈片,使學生陶醉,使學生驚歎。同學們的學習情緒一下子被調動動起來了,同學們積極朗讀課文,並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問題。用類似的方法將資訊科技整合於語文教學中,使學生直觀感知,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慾望,為下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二、渲染氣氛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語言感悟能力、審美能力和個性閱讀休驗。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達到引導學生深入瞭解作品主題,體會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切感受為個目標呢?運用資訊科技創設符合教學要求的情境是一種最好的辦法。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一課。由於時代的不同偉大周總理的形象對當今小學生是比較陌生,歷史背景與他們有距離感。如果只讓學生讀幾篇課分,教師作一些分析講解,學生是不能感受到一個形象豐滿精神崇高偉大的周總理。因此我結合課文內容,有機地用電腦課件播放一些有關的圖片和錄影。在講到周總理夜裡工作的內容時,為了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總理工作勞苦,我插放了一段在電影《周恩來》中擷取下來的周總理在中南海工作一夜的錄影片段。
學生津津有味地觀看著。通過錄像中人物角色的表演和配音、配樂調動起學生視覺、聽覺等感觀感受使學生有一個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周總理工作的勞苦,增強周總理形象的感染力。為了調動學生情感,把學生對總理的熱愛崇敬之情帶向高潮,在指導朗讀課文最後兩個感情致深的自然段之前,我又插播了周總理逝世,長安街送總理的感人一幕。這樣再現當時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周總理為革命日夜操勞,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崇高品質,更領悟到億萬人民自發為總理送行的無限深情的內在情感驅動。最後學生有感情朗讀最後兩個自然段當然就水到渠成了。可以說,沒有情境的渲染,就沒有“語文”也就沒有語文教學。
語文資訊科技二
1、在多媒體裝置的教學背景下,在實踐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中,我們很可以使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活潑,達到聲情並茂,圖文並茂的境界,得以在課堂構建一定的“情景”,將一些文字本身所包含內容圖畫化、影象化、情感化,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興趣,使學生更加深刻體會文字所包含內容,加深對語言的理解和感悟,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如《三峽》一課,是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作的一篇寫景散文,文中描繪了長江三峽四季的風光之美,抒發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讚美之情。針對大多數學生沒有去過三峽,對三峽景觀沒有形成形象認識,而文言文又較難理解,學生單憑想象難以形成具體可感的形象這一實際情況,我在教學時運用多媒休播放長江三峽的風光片, 並配以簡潔的文字解說。隨著畫面的出現,音樂的響起,教師聲情並茂的配文朗誦,學生在視聽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學習興趣油然而生。
2、運用資訊科技,創設情境、渲染氣氛,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豐富情感。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課文,大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經典著作,是用來指導學生鑑賞、訓練學生聽說能力的極好材料。運用資訊科技進行語文教學,可以為學生創設情境,渲染氣氛,激發學生豐富的情感,提高學生表情達意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學修養。
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我在教學時播放了有關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的錄影,讓學生面對著絢麗多彩、聲色並茂的畫面進行朗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教師在運用資訊科技教學時對資訊科技的應用,對知識和資訊的獲取方式、手段等無疑都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使學生在現代資訊科技的理解應用以及語文學科能力拓展方面能得到很好的學習和啟示,從而也增強了學生在各方面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全面發展得到可能。
語文資訊科技三
1.關注資訊科技,提高自身水平
時代在發展,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應該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提高自己。所以,教師不能總是將目光集中在教科書,因循守舊、古板保守,而應該在埋頭研究書本的同時,抬起頭去關注一些教育資訊科技的應用,以語文教師的特有視角,在巨集觀上把握現代教育資訊科技與語文教學的關係,不斷增加自身的資訊儲備。如此,可以適時地將這些鮮活時尚的媒體資訊引入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使課堂變得靈動而又充滿活力。
2.合理開發傳媒資源,優化語文教學
生活中,資訊科技,尤其是網路資訊已滲透到每一個角落。雖然它使語文課堂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活躍,但是有時候,它依然會給語文教學帶來許多困境。學生接受資訊的方式雖然由被動轉變為主動,但是卻缺少對資訊的甄別能力。例如大眾媒體中語言邏輯混亂、不規範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廣告、網路中濫用成語、誤用漢字的情況屢見不鮮。如此,也將對學生漢語的規範使用造成影響。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從客觀的角度,結合具體的課文、具體的教學情境,精心設計,因勢利導,或引證,或類比,或分析,或批判,有選擇地利用,剔除其中的不良成分,趨利避害。比如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漢字濫用和誤用現象,規範他們漢字的使用,提高語文素質。
3.正確引導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內外互補
現在資訊科技發達,僅利用課堂上的知識傳授已經不能滿足教育的需要,更多的是需要以學生課外資訊獲取為教學輔助。但是,大多數學生對於資訊科技的認識僅限於娛樂和休閒,未能充分樹立起正確使用這些資源來進行課外學習的意識。所以針對這種學生對於資訊科技的使用能力不高的情況,老師需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和鼓勵,如老師提供許多與課文相關的資訊供學生自由進行網路查閱、讓學生收集相關語用現象的廣告詞等等。如此,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語文素質,還可以將生活與語文相聯絡,相互佐證,相得益彰,觸動學生對社會、對生活的深層次思考,增強學生的個人主體意識,更符合學生依靠直接經驗進行知識接受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