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研究

  高中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包括很多需要學生空間想像和發散思維的內容,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模式是每一位高中數學教師都值得研究的問題。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文,歡迎瀏覽!

  篇一:高中數學學案導學模式應用

  1設定合理的教學情境,匯入新課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的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黑板、粉筆就是許多數學教師的教學工具,由於高中數學知識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教師長期採用這一種教學方式,會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枯燥、無趣,對數學產生抗拒和牴觸的心理,不利於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而且新課改要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應利用學案導學的模式,通過為學生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願意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不再對數學畏懼,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數學課堂中,在不斷的學習和探究中培養自己的能力,也為後續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學習《排列》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利用學案讓學生複習前一節課的知識,然後設定問題情境,北京、上海、廣州三個民航站之間的直達航線,需要準備多少種不同飛機票?學生根據學案的問題進行有效分析,***1***用加法原理設計方案:首先確定起點站,如果北京是起點站,終點站是上海或廣州,需要制2種飛機票,若起點站是上海,終點站是北京或廣州,又需制2種飛機票;若起點站是廣州,終點站是北京或上海,又需要2種飛機票,共需要2+2+2=6種飛機票。***2***用乘法原理設計方案:首先確定起點站,在三個站中,任選一個站為起點站,有3種方法。當選定起點站後,再確定終點站,由於已經選了起點站,終點站只能在其餘兩個站去選。那麼,根據乘法原理,在三個民航站中,每次取兩個,按起點站在前、終點站在後的順序排列不同方法共有3×2=6種。通過問題的分析,體會其中的含義,從而更好的學習排列問題。[1]

  2小組合作探究,解決疑問

  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不僅要求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也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和能力,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在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結合每個人的特點與優勢,進行合理的分組,用優秀學生帶動能力稍弱的學生,實現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使每一小組的學生都能夠互相取長補短。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就是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利用學案為學生設定一定的問題,學生根據學案內容在小組內展開自由探究,組員之間互相協作,彼此解決疑難問題,互幫互助,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優勢和特長,對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最後得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利用學案進行小組合租探究,有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對於提高學生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我們把直線與平面相交或平行的位置關係統稱為直線在平面外,用符號表示為a***2***根據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定義***沒有公共點***來判定直線與平面平行你認為方便嗎?談談你的看法,並指出是否有別的判定途徑。通過問題的設定,把學生分成小組,對問題進行探究,明確空間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係,從而進入新課的學習。[2]

  3教師適當進行指點,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學案導學主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但是由於學生的知識掌握有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疑難問題無法解決,這時就需要教師為學生進行適當的指點和分析,這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能力素質,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良好的應變能力,能夠有效的為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對於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應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對問題的重點部分進行分析,理清學生的思路,指導學生進行後續的分析和探究,在探究結束後,引導學生對學習的問題進行總結歸納,明確其中的知識點以及知識之間的聯絡,促進學生不斷髮展。

  4結束語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利用學案導學使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手段,對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影響,教師應不斷優化學案導學的模式,更好的指導學生學習數學。而在未來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當注重改進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趣味數學知識,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周秀餘 工作單位:麗水學院

  篇二:高中數學小組合作模式研究

  一、小組合作存在的問題

  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由於各種客觀或主觀上的原因,教師對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運用存在一些問題,使得小組合作教學不能有效發揮它的優勢,影響了數學教學的效果,不利於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為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只有先認識到小組合作教學在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才能對症下藥,尋求正確、高效的教學方式,解決小組合作教學的應用問題。據分析,它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分組不當,導致小組合作程度低

  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可先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讓大家以小組的形式參與課堂討論,然後共同完成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但是很多教師在分組的時候,為了方便一味地按照學號或者成績進行隨機分組。這就可能導致小組之間有較大的成績差異,或者某個小組有突出的優勢或者劣勢,使小組之間的競爭出現不平等的情況,進而引發學生的不滿情緒。另外,學生之間也可能存在個性、性別上的矛盾,教師如果分配不當,就會出現成員的口角矛盾或者某些學生不合作的情況,最終降低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二***課堂實踐安排不當,探討分析過程有名無實

  在高中數學課堂中,許多教師在45分鐘的課堂上,雖然開展了小組合作教學,但是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上課時間,常常將大部分時間讓學生做題或者試卷,而將本應該在課堂上進行的討論數學問題、分析數學過程等小組合作內容推遲到課後。這種做法不僅挫傷了學生參與小組合作的熱情,使得課堂小組討論分析環節有名無實,形同虛設,還讓學生忽視了小組合作的重要性,草草完成任務或者完全不參與討論,阻礙了小組合作教學的實施。

  ***三***教學方法不當,滋生學生的懈怠心理

  在小組合作教學中,如果教師採用不當的教學方法也會滋生學生的懈怠心理。比如,教師讓小組共同探討某道數學題目,但是每次都只讓小組內最優秀的學生作答,而其他同學卻被教師忽視。長久以來,教師這種以偏概全的做法直接導致了學生的懈怠心理,認為反正教師會提問最厲害的學生回答,自己會不會無關緊要,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或者出現學生由於對教師的做法不滿,在小組合作中沒有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從而消極合作或者拒絕合作,最終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

  二、有效運用小組合作的措施

  教師要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小組合作教學,就必須對症下藥。針對上文提出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和前輩的經驗,提出了以下建議和措施:

  ***一***合理分組,建立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進行分組的時候,教師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選擇學生的分組,如成績、性格、性別、強項和弱項等,使小組成員的成績之間呈現梯度分佈的特徵,讓成績較好的學生幫助組內的其他學生。同時,小組之間的實力要保持相對的均勻,確保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可比性。此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性別協調分組,讓他們能夠有性格上的互補,實現男女搭配以及動靜結合的效果,營造和諧友愛的小組合作學習氣氛,鼓勵他們發揮團隊的力量,共同戰勝數學學習困難。

  ***二***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精心安排課堂教學的內容,對於時間有準確的掌控,避免教學任務與探析過程的衝突。具體來講,教師要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知識的教授,然後將安排學生做題的時間和合作探析數學問題的時間相配合,待講完知識和例題之後,給小組幾道相關的數學問題,要求小組分析題目中應用到了哪些相關知識,與例題有哪些區別和聯絡,小組成員能否提出不同於例題的解法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樣,教師就能將做題與小組合作探析結合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應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機制

  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教師可以引進好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後開展小組互助行動,佈置小組作業或者實踐任務,讓小組成員在課後共同完成或者在班級中開展數學比賽或者小測驗,並在各個小組之間展開競賽,總體成績最好的小組能夠獲得獎勵,而表現最差的小組就會獲得更多的學習任務,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團隊精神,激勵他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同時,教師也要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尤其是注意課堂表揚的方式,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有所偏頗,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和自豪感,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讓他們為自己的自尊和團隊的榮譽努力奮鬥,進而取得更好的成績。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有效應用小組合作模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高中數學教學質量。因此,作為數學教師,我們要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應用有效措施加以解決,並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作者:王和衛 工作單位:江西省玉山縣第二中學

  篇三: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運用

  一、小組劃分要層次化設計,科學優化小組構成

  分層教學的目的在於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學生的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以便使每名學生都能揚長避短.而要想達到這一點,首先就要科學地進行分組.在教學實際中,很多教師進行分組的時候,都是按照就近原則,或者學生自由結組,這都不利於分層教學的開展.具體來說,教師應該在課前對學生進行充分的調查,對他們的學習能力、成績、發展取向、興趣等諸多方面充分考慮,把學生分成若干層次,比如A,B,C三個層次,每個層次中都要儘量保持學生特點的一致性,這樣有利於開展教學.但同一層次中的學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教學的進行,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進展調整其所在層次.當然,在這裡說的分層,除了科學合理的原則之外,也可以將學生們的意願納入其中,進行綜合考量.

  二、教學管理要層次化設計,以人為本開展教學

  以人為本是我們近年來提的非常多的一種教學理念.在分層教學中,以人為本的理念更是顯得十分重要.因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其特點本身就不同,比如學困生較多的層次,可能學生們本身就比較自卑,甚至不願意多和老師去溝通.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一定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層次學生的特點,尤其是對學困生較多的層次,要更多地傾注感情,不斷地採用鼓勵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自信心.這裡尤其是要注重對學生學習基礎的重視程度,課堂上多強調學習基礎的構建.對於優等生較多的層次,教師則重在拔高,適當地用智慧激發他們的靈感,引導學生衝向更高的層次.而對於中等生較多的層次,教師則更多的還是要強調在保障基礎的條件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層次,使學生能將知識與實踐相聯絡,提高學習能力.

  三、課堂教學要層次化設計,有效激發學生興趣

  分好層次以後,開展教學的內容也要有非常具體的區別,其原則就是要按照學生的層次,去合理地進行備課.正是因為分層以後,教師所面對的群體是一個情況較為相似、特點較為單一的群體,因此,教師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備課,去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分層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分層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以人教版高二代數“指數不等式和對數不等式的解法”部分為例,開展分層教學後,教師在課前複習指數函式和對數函式的單調性,講解指數不等式和對數不等式的解題策略和不等式轉化,這部分是相同的.之後通過具體的例子進行講解的時候,則有所區別.A層次的同學,要求可以解不等式***1***、***2***、***3***、***4******教材P22~24***;B層次同學則除了A層次內容外,還要求不等式在***0,1***上的解集,求函式的定義域;C層次的同學,除了完成A,B層次的內容外,還要在生活中找到兩個與該不等式有關的例子,說明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四、考核目標要層次化設計,充分關注個體發展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不同難度、型別的考核,對於樹立學生自信心非常重要.否則,我們面對如此眾多的學習,簡單地採用一刀切的考核方式,或許對於其中一部分是合適的,但是對於很多學生則不合適.而且,我們很多教師還一直喜歡考完試以後去公開成績,讓很多學生都無法接受實際情況,精神上備受打擊.因此,結合不同的學生層次,有的放矢地安排考核內容和考核方式,以引導學生個人發展和自信心樹立為主要目標是非常有價值的.比如,對於A層次的學生仍然要堅持以基礎知識考核為主,對於B層次的學生則可以適當進行擴充套件,對於C層次的學生要著重強調引導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激發他們自主探索能力的提升為主.總之,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教師結合實際認真地探索和反思,不斷地總結和提煉.只有這樣,分層教學的真諦才會更好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吳世隆 工作單位:貴州省錦屏縣三江中學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