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的欣賞課匯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美術教師除按課標要求,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外,還必須開動腦筋精心設計好課的匯入。那麼如何在課堂中以引人入勝的開場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離散的自由思維狀態引導到恰當的教學氣氛中呢 ?本文將通過案例分析,就課堂匯入法談一點看法。
  一、相關性原則——利用相關文化情境匯入
  文化情境是指一件作品被創作出來時所依託的文化環境、條件及其特徵。利用相關的文化情境作為切入點匯入課題,即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從作品產生的歷史時代背景匯入
  如講《韓熙載夜宴圖》一課時,我首先向學生提了一個問題。 “你們知道李煜嗎?”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過來(初中教材中學生都學過李煜的《虞美人》)。學生心存疑惑美術課中老師為何問這個問題。緊接著我又問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如何?他有哪幾首著名的詞?他的政績如何?當時社會環境如何?然後從他的政績來引入《韓熙載夜宴圖》背景,一切相當的自然、順暢。通過這些相關文化情境的介紹,學生表現出非常迫切的想看到這張作品,提升了學生對學習中國古代人物畫的興趣和慾望,為整節課起了個很好的開端。
  2、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匯入
  匯入時結合課內外、校內外的活動,並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絡,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從而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創造一個更為廣闊的文化情境。如欣賞現代建築藝術時,匯入時可結合校園,要求他們自己分析、評論校園建築的佈局和特色,這樣學生對他們比較熟悉的審美物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這樣的匯入方法,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記憶能力,又為上好創作課做好了素材的收集和準備工作。
  3、運用相關教學情境匯入
  美術不是孤立的,它與其他學科情境是融會的。教師在匯入中可創造一些相關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獲得更多豐富的情感體驗,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課文內容打下很好的伏筆。比如在欣賞任伯年的作品《蘇武牧羊》時,教師可吟唱起 “牧羊北海邊,雪地又冰天”的詞曲,使學生儘快進入到作品欣賞的情境中來。這樣的匯入,既創設了教學情境,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同時又點明瞭課題,達到了匯入新課的目的。
  二、直觀性原則——利用演示匯入
  演示是一種行為藝術的表現方法,其強烈的過程滲透形象直觀,使學生的求異心理得到一種滿足。用這種方法匯入對學生進一步學習抽象的美術知識具有極其有效的作用。
  如在上《城市建設開發和古建築保護》一課中,我根據我們生活的城市現狀,展示我們生活的這個城市十年前的錄影全景和目前正在建設中的城市風貌錄影。當他們發現了自己舊時生活的一些足跡時,更是顯得易常地激動。紛紛說出這是哪裡,那是哪裡。然後我順著他們的思維,播出了城市的現景。欣賞完後問 “你們覺得我們這個城市在這10年中舊城改造得怎麼樣?是好,是壞?說出自己的想法。”一切都非常順暢地切入主題,為整節課的順利進行起了一個非常好的鋪墊。
  三、啟發性原則——利用“引錯”匯入
  “引錯”指的是教師設的一個小“陷阱”,誘導學生從自己的錯誤判斷出發導致錯誤的結果,從而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
  對於立體主義繪畫作品學生非常難理解,要想學生感興趣就更不容易。面對這種情況我就運用了 “引錯”法匯入,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上課時我首先出示了兩張作品,一張是畢加索15歲時的寫實作品,另一張是《哭泣的婦女》。問“這兩張作品是同一個畫家的作品,其中有一張是他少兒時期的。請問你認為哪一張是少兒時期的作品,為什麼?”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認為《哭泣的婦女》那張作品更像小孩子的作品***意料之中***。當我宣佈答案時,學生表現的都很驚異。判斷失誤使他們更渴望解決心中的疑惑,學生的注意力也因此變得高度集中。這個問題正是本課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是理解立體主義作品的關鍵所在。
  四、趣味性原則——利用故事匯入
  通過故事匯入,利用語言的描繪對學生的認知活動有著一定的指向性,並且帶著情感色彩作用於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中。如在講《歐洲文藝復興繪畫》時,教師在課前可以向學生講述文藝復興大師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作為匯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觀賞性原則——利用圖片匯入
  精彩有說服力的圖片能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調動學生最直觀的享受,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如在上建築藝術一課時,我的匯入引用了這幾張圖。故宮全景圖、江南園林等幾張高清晰、高質量的圖作為匯入,立刻就把學生帶入建築的世界中,渴望進一步去了解其中的奧祕。
  美術教學新課匯入的方法很多,無論採用哪種形式的匯入,都要符合學生心理特徵和教學實際,都要緊扣教學目標,堅持有效的教學情境設計,堅持有利於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原則,讓學生較快地進入學習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