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說課教案

  參加說課必須要學會寫教案,那麼你知道怎麼寫嗎?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

  ***一***:託物寄情

  一、教學目標

  本課內容要求學生掌握視覺藝術作品中象徵和隱喻手法的使用,也就是美術家間接或含蓄地表達自我的方式,通過查詢資料或藉助聯想來熟悉一些基本的視覺表現慣例,學會解讀美術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學習活動分析

  本課有一個“思考與交流”和一個“活動建議”,主要探討美術家的個人語彙跟創作慣例、程式相關的問題。

  “思考與交流”:除了繪畫作品之外,“四君子”題材也是傢俱等物品的裝飾母題。但它們跟個體的藝術家沒有太大的關係,因而一般來說很少像繪畫一樣表達某種特殊的情感。但這個問題本身是開放的,也不能做出絕對的結論。可以組織學生做小範圍的辯論,以引起他們的思考和興趣。

  “活動建議”:分析這三幅馬的形象可以先從畫面的形式出發,但也有必要涉及到作者的背景。龔開的《駿骨圖》抒發的是才華無以施展的痛苦。作者是南宋末年、元代初期的人,畫的題跋說:一般的馬只有10片左右的肋骨,而千里馬有15根肋骨,可是如果不畫得這麼瘦,誰能看出是千里馬呢?好好的一匹千里馬,卻畫得瘦弱不堪,令人嘆息。任仁發是元代著名的水利家,他用馬的形象來比喻官吏的“廉”與“貪”。徐悲鴻是著名的現代畫家,他的奔馬幾乎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在徐悲鴻那裡,馬具有奔騰的氣勢,是民族精神的象徵。在這件作品中,對角線構圖加強了畫面的動勢。

  二、教學基本思路

  最好從具體的美術作品入手,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畫面的含義,然後舉一反三,嘗試尋找其他影象中類似的表現手法,最後進行總結提煉,通過相關的活動專案來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難點在於“透過現象看本質”,讓學生明白畫面上的形象不是單純地描寫某一物品,而是要表達某種觀念,而這些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跟美術家的自我相關的。在教學過程中儘量把直觀感受和思考、聯想結合起來,較為完整和充分地理解美術作品。

  三、教學材料分析

  教材所提供的圖片可以大致分為三組:圖1~圖4是中國畫,並且有題詩和畫面的內容相印證。王冕題《墨梅圖》的詩是“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徐渭題《墨葡萄圖》的詩是“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項聖謨《大樹風號圖》的題詩是“風號大樹中天立,日落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隨時旦暮,不堪回首望菰蒲。”只要領會了詩的內容,畫中形象的含義不難理解。

  鄭思肖是宋元交接時期的人物,號“所南”,是懷戀南宋王朝的意思。他的“標準品牌”是“無根蘭”,也就是說畫的蘭花沒有根和泥土,別人問:根和泥土到哪裡去了?他回答說,被番人***指蒙元統治者***擄去了!所以他畫的蘭花,除了表示一種高潔的品格之外,還有強烈的象徵意義。項聖謨的《大樹風號圖》作於清順治二年***1645***,明朝剛剛滅亡,作為“遺民”的項聖謨在畫面上表達的是一種淒涼無奈的情緒。

  第二組作品,包括兩幅中國畫和兩幅油畫,側重於畫面形象自身給人的心理感受。八大山人《安晚帖》上的題詩比較晦澀,但這條孤獨的、翻著“白眼”的魚本身就足以體現一種強烈的憤世嫉俗的情緒。畫中的詩是:“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阿。更求淵注處,料得晚霞多。”典出《世說新語·言語》:謝中郎***謝萬,東晉謝安的弟弟***經曲阿後湖,問左右:“此是何水?”答曰:“曲阿湖。”謝曰:“故當淵注渟著,納而不流***指水只流進來,不流出去***。”傳說因為秦始皇認為曲阿湖有王氣,就鑿動了湖的入水口,破壞其王氣,因此名為“曲阿”。聯絡畫面來看,似乎是表達一潭“死水”中的魚的感受。任仁發的《二馬圖》後面有作者的跋語,直接點出了形象的象徵含義:“世之士大夫,廉濫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國,不失其為廉;苟肥一己而瘠萬民,豈不貽淤濫之恥歟?”

  關於凡·高的《藝術家的臥室》,教材中已有說明,成對的椅子和枕頭暗示他對高更的盼望。創作該作品的這段時期凡·高住在法國南部一個叫阿爾的地方,幾乎不和外人來往,而高更是他最親密的朋友。此外,凡·高沒有按照傳統的透視畫法來描繪這間臥室,而是採用了平面化的手法,使人感到緊張和焦慮。格斯頓原來是美國抽象表現主義陣營中的一員,後來才畫具象繪畫的。他畫的日常物品有一種神聖的意味。從畫面上稚拙的表現手法上也可以看出一種頑強孤僻的個性。兩件油畫作品表現的都是藝術家的身邊之物,也是他們非常熟悉、抱有深厚感情的東西。他們細心地描繪這些物體,是要表現自己特殊的心情。這一點跟前面幾幅畫是一樣的。

  第三組作品,是美術家創造出一些具有明顯特色的形象,以期獲得影響和共鳴的例子。他們都具有風格簡潔明快的特點。相對來說,這些作品的主題要直接和明顯些,沒有多少拐彎抹角的成分。和前面的作品相比,這組作品的特點是,一、畫面上的形象不太依靠傳統的程式或習慣性的符號***第一組作品所涉及的梅、蘭、竹、菊“四君子”,其含義是相對固定的***,而是美術家自己創造出來的;二、它們不是單純抒發美術家的個人情感,而是要產生社會效果,打動別人。胡一川和李樺的作品都產生於抗日戰爭時期,畫面的訴求目的很明確。《怒吼吧,中國》用一個被捆住的農民來象徵整個受壓迫、受凌辱的中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