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美術鑑賞教學質量的方法

  美術鑑賞課程是高中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開展美術作品鑑賞課程,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聯想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創造力、鑑賞能力也有一定的幫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提高鑑賞教學質量的方法:拓展教材內容

  高中美術鑑賞教材是學生進行美術鑑賞的載體,其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在組織美術鑑賞教學時,教師應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挖掘,併合理拓展教材內容,以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提高學生的鑑賞層次。如,在《民族文化的瑰寶――輝煌的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一課鑑賞教學過程中,首先,我對教材內容予以了適當的拓展,給學生詳細介紹了青花瓷用色的特點及其產生、發展過程。

  然後,利用一個課時讓學生對青花瓷藝術進行專題鑑賞,並播放歌曲《青花瓷》,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鑑賞興趣。最後,為學生展示表現青花瓷造型的剪紙作品,並用深淺不同的藍色顏料在其上繪出花鳥圖案,從而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青花瓷是青花藝術與中國水墨畫藝術相結合的產物。這樣做,既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青花瓷藝術的魅力,又使他們的鑑賞層次和鑑賞品位得到了提高。

  提高鑑賞教學質量的方法:追求課堂教學藝術化

  學生對生活的認知大多數是來自於課文與生活閱歷,這就造成學生對美的感受還很模糊,從而難以體驗美術作品中的美感。所以,老師要深諳教學理念的內涵,防止教學過程中出現形式化教學,一味追求“高效”的教學理念,不但沒有收穫良好的教學效果,還偏離實際教學。所以,在美術鑑賞過程中,老師要多引導和激發學生賞析美術作品的積極性。

  比如,在賞析《羅馬武士》的作品時,老師提問:為什麼喜歡這幅畫呢?有學生回答“因為畫中的武士讓我感覺與秦兵馬俑中的武士是一樣的,讓我覺得很敬畏”。這時,老師可以適當的表揚這位學生的愛國精神,使學生倍受鼓舞,明白了“愛國”是一件無上光榮的事。又如在賞析畢加索的《哭泣的女人》的作品時,有位學生酸楚的說喜歡這幅畫是因為“感覺畫中人是一位母親,而她的悲傷來自於丟失了自己的兒女,所以她看起來很痛苦”。

  這時,課堂氣氛一下被這位同學的話語融化了,大家都沉浸在畫中的情境之中,這時,老師只要給這位學生送上一個深深的擁抱,便能與學生產生情感上共鳴。因此,美術教學的藝術所在,就是通過老師的表情、誇獎等渲染課堂氛圍,引發學生的聯想,增強對情感的體驗,從而達到情感共鳴,進而獲得有效的課堂效果。

  提高鑑賞教學質量的方法:鼓勵學生寫鑑賞筆記

  1、讓學生自主鑑賞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制約教學過程的重要因素。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大多數老師都是原封不動的照搬課文知識,過於追求答案的標準化,殊不知這種教學模式極大的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因此,老師在美術鑑賞教學中,要允許學生“發出不一樣的聲音”,而不是把答案設定在一定的範圍。因此,在高中美術鑑賞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實現課堂教學的內在價值。讓學生自主鑑賞,老師只要稍作分析與引導,便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挖掘潛能,老師的角色也起到授之以“漁”的作用。

  當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除了積極引導與解析外,還要為學生創造一定的條件,用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發散性思維。比如,在進行萊頓的《音樂課》的賞析時,由於這幅美術作品表意較為直接,所以老師只要給學生介紹作者生平的事蹟與創作的特點,使學生對作者的風格有了一點的瞭解後,再讓學生自主進行欣賞,在欣賞過程中老師只要在鋪墊的基礎上給予點評,學生很快便能完成教學任務。

  2、鼓勵學生寫鑑賞筆記

  為了使學生的美術鑑賞能力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老師可以優化課外作業的形式,使之成為提高學生鑑賞能力的有效途徑。即用鑑賞筆記代替課外作業,有利於老師通過鑑賞筆記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特別是針對不善於表達的學生;也可以通過鑑賞筆記知道獲得的教學效果和幫助老師進行有效的課堂設計。於學生而言,寫鑑賞筆記就是敢言、敢想,老師不要過多的干涉其中,而且不要設定固定的形式,而是讓學生自主的選擇表達的方式與角度。長此以往,對提高學生美術作品的鑑賞能力大有脾益。

  另外,老師對鑑賞筆記的評價也同樣重要,良好的鑑賞筆記評價不但能夠使得他們知道自己所存在的不足,同時更能夠通過評價激勵學生對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因此,老師在進行點評時評語應首先指出學生鑑賞筆記中出彩之處並予以鼓勵,其次要對筆記中存在的不足進行點評,隨後提出一些改進的方法,從而讓學生能夠對其不足進行改進,以此有效地提升他們美術鑑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