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鑑賞教學與作品欣賞的方法

  高中美術鑑賞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整體美術素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高中美術鑑賞的闡釋

  美術鑑賞成為普通高中的一門必修課,雖然只有短短几年時間,但它也是美術教育教學的一項重大決策,與其他學科體系相比,還有許多值得完善的地方。而且現階段美術鑑賞和其他基礎教學一樣,存在著嚴重的重視基礎而忽視其它教育功能的作用,與生活嚴重脫離,再加上其教學內容的特殊,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有許多值得我們教師探索的地方。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高中美術鑑賞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高中美術鑑賞作品欣賞的方法

  作品欣賞重在感受美,基礎知識重在研究如何到達理想之美。因此,在教學中通過運用美術基礎知識對作品進行理性的分析,美術欣賞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美術欣賞課教學要合理使用現代教學技術。

  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課堂教學給美術欣賞教學帶來的生機和活力,這種融聲音、圖象、文字、動畫、視訊於一體的教學技術,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有許多教學的重點難點、單用語言難以表達的感受就會迎刃而解。在瞭解到國外***如義大利***的一些高中裡,美術史與藝術史的教育都佔有很大的比重,在藝術教育中,這種課程安排較之於國內是有所不同的,一般的美術史的教育分為古代美術史、現代美術史與當代美術史***中世紀美術史在宗教學中會另開展***。

  這種系統美術史論學習所需研讀的書籍量相對較多,會耗費學生大量時間,所以國內尚不實際;但不可否認的是,系統的史論教育是連線文化背景與作者、作者與作品、作品與作品之間的橋樑,對於從巨集觀角度看待美術現象是不可或缺的知識儲備。

  審美教育要與愛國教育相結合,是要通過了解自身的文化背景中美好精緻的元素來建立民族認同感,不知道、不瞭解又何談認同?現代社會已經很大程度的改變了幾千年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也隔斷了一些傳統文化的連續性,現代人想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審美逸趣只有通過學習,獲取與之相對應的審美能力,正是這樣,基礎教育中的審美教育有可能激發受教育者對審美活動與審美能力學習的自覺性,進而在諸多紛亂複雜的文化現象中過濾出屬於適合自己的部分既文化認同,藝術教育對於連線幾千年燦爛的華夏文明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高中美術鑑賞教學的策略和方法

  1、利用傳統文化進行有效地美術鑑賞教育

  社會的發展引起了人們在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的深刻變化,當代文化環境下的高中生在他們的審美觀念上也表現出強烈的時代特徵。這表現在潛意識裡,民族傳統的審美文化對當代青少年心理的深刻烙印。在美術鑑賞教學中可以採取如下適當的方法:

  在文化情境中實施美術鑑賞。如在教學中強化學生鑑賞美術作品中的傳統精神的能力。例如,可以從中國美術作品中的語言入手,引領學生結合中國書法來賞析繪畫中的“線”的功力、情感、個性、格調,以及與中國書法的關係,還可以從傳統審美觀念對“意境”的追求出發,來賞析傳統繪畫中的“無我之境”與“有我之境”、道風與意境的關係通過這些方式,來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美術中所體現的人文精神,也可以說在民族文化情境中學會鑑賞。

  使用更多的教學形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對傳統美術作品的興趣和鑑賞能力。首先,可以用鑑賞原作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興趣。比如帶學生進入美術館、博物館。其次,可以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系統,從聲音、影象、視訊等多角度刺激學生,使其接受更多的傳統美術資訊,提供更好的展示氛圍。

  2、利用網路進行有效的美術鑑賞教學

  隨著網路文化的普及,課程資源變得越來越豐富,學生們不僅可以通過網路自主尋找教學所需資源,還可以以網路為平臺進行觀點的交流。

  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為師生互動。在計算機與網路普及之前,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是單一性:由教師傳授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帶來的後果是:學生的學習變成了被動的接受。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方式影響了學習結果,單純的行為參與方式並不能促進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為核心的學習方式,才能促進學生包括高層次在內的全面素質的提高。電腦網路社會提倡的是人機互動,甚至是人與網路上的其他人的互動。

  實施美術鑑賞教學的媒體手段獲得了拓展。自從在多媒體教室上過美術鑑賞課後,學生們都反映希望多在那裡上課。無疑,良好的教學裝置是美術鑑賞學習的必要保證,學生們在這樣的條件下可以獲得更美的審美體驗。特別是網路教學興起之後,學生們可以在網路教室裡直接通過點選滑鼠、敲動鍵盤來任意選擇、放大美術作品,並在網路上實現與教師、同學交流鑑賞體會,這樣的學習方式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得美術鑑賞教學更具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