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教育論文

  幼兒數學教育,不僅要通過系統化的教學活動,更是要通過生活活動來進行。此外,小班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他們對數學的學習依賴於生活中對具體事物的反覆探索和親身體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小班數學教育生活化的實踐研究》

  摘 要:現實生活是幼兒數學知識的來源,幼兒數學教育,不僅要通過系統化的教學活動,更是要通過生活活動來進行,小班幼兒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較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緒的支配,加之小班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他們對數學的學習依賴於生活中對具體事物的反覆探索和親身體驗。可見,生活是幼兒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事物所蘊含的數量關係以及空間存在形式,以適宜的方式呈現給幼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生活中豐富幼兒的數學經驗。

  關鍵詞:小班;數學活動;生活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6-122-01

  現實生活是幼兒數學知識的來源,《3―6教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數學認知的要求中明確指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與有趣”,可見,幼兒數學教育,不僅要通過系統化的教學活動,更要通過生活活動進行,生活是幼兒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事物所蘊含的數量關係以及空間存在形式,以適宜的方式呈現給幼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生活中豐富幼兒的數學經驗。因此,文中我以“尋找生活化的數學教育內容”、“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以及“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切入點,進行數學活動生活化的實踐研究。

  一、選擇生活化的數學教育內容

  1、從生活中尋找數學教育內容

  生活是幼兒數學知識的來源,幼兒在幼兒園一日的生活學習中,上課只佔很少的一部分時間,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日常生活中度過,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每件物品都存在數、量、形的關係,而小班認識事物是從身邊開始的,因此,我們應該抓住生活中的情景問題,引導幼兒觀察事物的數量變化,感知日常生活的數學知識,引發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的關注和探究。如:幼兒午餐過後,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分類擺放碗筷,吃飯的碗放在哪裡,盛菜的碗放在哪裡,勺子又應該放在哪裡,讓幼兒通過生活實踐操作,初步感知按實物的不同用途進行分類擺放。

  2、從遊戲中尋找數學教育內容

  遊戲是幼兒最愛的活動,同時遊戲也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幼兒在園的一切活動都是以遊戲為主,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遊戲時間滲透數學教育。如:角色遊戲“點心店”,我將各式特色點心製作成口味不同***即由顏色來區分口味***,並在貨架上設定不同口味的標記,便於幼兒分類歸納擺放。

  3、從環境中尋找數學教育內容

  數學知識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只有讓幼兒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才能引發他們學習探索數學的興趣,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要時刻抓住每一個生活的細節,包括環境。如:平時上課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為幼兒進行分組,“你是第幾組?我是第幾組?”

  二、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

  1、設計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幼兒數學發展的要求與主題活動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創設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連的生活情境,寓數學教育於生活實踐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投放生活中的常見材料,開展數學活動

  小班幼兒的數學操作具有情境性的特點,所以所投放的材料更適合選擇生活中的常見自然材料,如:在開展數學活動“一一對應”的時候,我設計了活動《整理物品》,提供幼兒不同大小的瓶子5個,瓶蓋6個,玩具鍋4個,鍋蓋4個,圓珠筆4支、筆套5個,這些材料都是幼兒在生活中經常見到並接觸到的,因此,幼兒一看見材料,並興奮起來了,而且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幼兒能夠一下子想到瓶子要蓋上瓶蓋、鍋子要蓋上鍋蓋等,絕大部分幼兒能夠在探索中完成相關物體的匹配對應,並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多少的比較。

  3、巧妙設計生活化的數學環境

  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獲得數學經驗,對於小班幼兒而言生活化的數學環境,是十分受歡迎的,實踐證明,只要他能去選擇材料、操作材料,不僅有助於他們積累大量操作經驗,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情感態度以及方法,對其一生的發展都很重要。在小班幼兒剛入園,我們就開始讓幼兒自由選擇玩具,每份盛放玩具的收納盒上及放置的位置上,我們都用相同的標記貼著,讓幼兒自己取放玩具;逐漸的,我們會在遊戲區域有意識的佈置數學角,讓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的樂趣,如;在區域遊戲“建築工地”,我們佈置了一塊大型停車場,停車場上設定了標有車牌號碼的數字,小車上也貼有數字,讓幼兒根據車牌號,一一對應找到停車位。

  三、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1、運用數學知識解決遊戲中的簡單問題

  情境一娃娃家“分發碗筷”

  今天的娃娃家可熱鬧了,洋洋一家都要來到悅悅家為悅悅過生日,爸爸媽媽都在忙著準備,這時寶寶***洋洋***說:“我來擺好碗筷吧!”說動則動,洋洋拿起小碗就擺起來:“一個悅悅的,一個悅悅爸爸的,一個悅悅媽媽的,一個我的……”對於小班的幼兒,如果要他們直接根據人數,找出相應數量的碗筷,是有難度的,也是幾乎不可能的,因此,對於小班幼兒來說他們通常會採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分發碗筷,所以,在遊戲中,洋洋會邊說著人名,邊發碗筷。

  2、運用數學解決家庭中的生活問題

  家庭教育較學校教育而言,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幼兒的數學教育不僅要在學校,也應在家裡,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和家長緊密的聯絡起來,充分發揮家園互動的作用,請家長配合,讓幼兒運用分類知識整理自己的衣櫃、玩具櫥,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幫助父母做好餐前準備等等,通過家園合作,共同引導幼兒感受來自於日常生活的種種數學資訊,積累數學經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的簡單問題。

  數學來自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善於創設、發現和利用生活化的數學情景,使他們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並能學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生活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