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育論文

  在對中班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時候應充分發揮幼兒動手學科學的能力,培養他們有意識、有目的的進行探索。讓科探活動“動起來”,“動動手”學科學正是幼兒最喜歡也最易接受的方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議中班幼兒科學教育的方法——“動手動腦”學科學》

  摘要:中班幼兒有巨大的好奇心,同時,較小班幼兒他們的動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在對中班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時候應充分發揮幼兒動手學科學的能力,培養他們有意識、有目的的進行探索。讓科探活動“動起來”,“動動手”學科學正是幼兒最喜歡也最易接受的方式。我們的幼兒科學教育就是讓幼兒能敢於動手、樂於動手、善於動手,讓科學探索活動不再僅僅停留於形式,而是真正地在幼兒的心底種下科學的種子。

  關鍵詞:幼兒教育;科學教育;科學記錄

  中班的幼兒與小班幼兒相比,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進步。不難發現,他們好動、特別愛做遊戲但問題不少,非常喜歡模仿,語言學習能力也大大提高。他們對周邊的事物充滿了未知,各種科學現象激發著他們探索的慾望。新《綱要》中指出: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發揮其動手的能力,進而使其動腦,最終能主動去探索。

  一、敢於動手,從身邊的常見科學現象著手

  與幼兒最密切相關的就是他的一日生活,因此,幼兒的科學教育必須從幼兒身邊的常見的事物著手,讓幼兒感到親切、自然,而不是遙不可及、莫名其妙的各種科學原理。中班的幼兒好奇好新好問,具有發現求知的心理基礎,這是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有利條件。例如,在平時的日常教學中,教師讓幼兒開展“說發現”的活動,利用一日生活的散步,課間等環節,鼓勵幼兒自由地向教師報告自己的“發現”:春天,幼兒發現草地上長出新芽;夏天,幼兒發現天氣悶熱;在種植園地,幼兒發現地裡有蚯蚓的地方泥土又細又鬆等等諸如此類。通過這種方式,幼兒觀察積極性提高了,發現的現象就十分豐富,有了這樣精彩的發現,就更加能激發幼兒動手的慾望。科學發現變得常見,那麼動手操作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二、樂於動手,提供豐富、適宜的可操作的材料

  科學活動的要素就是幼兒的操作材料,材料是幼兒活動的物件,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經驗、能力和需要相適應的材料,能激起幼兒對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主動觀察、發現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複雜,它的重要性體現在缺少材料,就會影響區域活動的正常開展;複雜性體現在既要滿足幼兒的興趣探究,還要保證幼兒取得與教育目標一致的探究結果。例如,在“奇妙的聲音”主題教育活動中,教師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播放幼兒園日常生活中的鈴聲、說話聲、早操聲等進行引題,讓幼兒運用聽覺感知進行“聽聲音說話”來激發幼兒對幼兒園各種聲音現場的興趣,繼而啟發幼兒回憶講述並模擬自己日常生活中聽到的各種聲音。如:鳥叫聲、水聲、雷聲等等,來豐富幼兒對“聲音”的認知。接著投放大量可操作的材料,玩聽聲遊戲,如在玻璃瓶、塑料罐、金屬罐中分別裝上水、沙、小石子、小鐵片等,然後蓋緊蓋子,幼兒自己使勁搖晃。採用自主遊戲的方式聽辨聲音,從中發現聲音與“振動”的關係。接著教師進行“聲音與振動”的科學小實驗演示,進一步理解聲音是怎麼發出的。最後,活動延伸,指導幼兒運用各種材料製作聲音“樂器”,激發幼兒自娛自樂的情趣,體驗各種聲響帶來的愉快享受。這樣的環節設定有利於幼兒的表達能力、聽聲能力、審美能力的提升,同時激發了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三、善於動手,巧用各種方法進行科學探索和總結

  1.巧用科學記錄表。各科學活動區內的活動內容必須有精心的設計,讓幼兒多思路、多形式去觀察、探索。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常看到教師請幼兒口頭描述自己看到的實驗現象,一個講的不全,就請另外的幼兒補充,一個接著一個,直到講得教師滿意為止。教師對幼兒發言的來源、對幼兒在實驗過程中獲得的直接證據,不加關注,科學缺失了一個重要的環節:證據的記錄。教師忽視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記錄,不僅不利於幼兒對當前科學知識的掌握,更不利於幼兒學習科學良好習慣的培養,從而影響了幼兒科學發現和探索的興趣。

  2.重視團隊合作。在科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多人、小組和集體的力量,共同完成探索過程和總結結論。通過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如,中班科學活動《水的溶解》,教師以4名幼兒為一組,共同完成實驗過程和記錄過程。教師提供給每組幼兒水、糖、鹽水等材料,要求每組幼兒通過實驗完成“水的溶解”記錄表。活動中,同伴間的互助行為無形中幫助了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在進行科學結果談論時,能力強的幼兒就能說出“把糖放進水中,攪拌一下,糖就不見了,而水變甜了,所以糖是可以溶解的。”這樣的思維和完整語言表達,更有助於幼兒同伴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促進。動動手可以讓許多抽象的科學原理變得“看得見,摸得著”,讓幼兒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科學知識,並能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去。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社會所需的人才,不僅要善於學習已有的現代科學技術,更需要善於探索和發現的創新人才。對於中班幼兒的科學教育而言,讓他們“動起來”學科學,“動動手”學科學是十分必要的。幼兒能樂於動手、快樂學習,科學不再成為幼兒的負擔,才是真正地在幼兒的心中萌芽。

  參考文獻:

  [1]張俊.幼兒園科學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劉佔蘭,沈心燕.讓幼兒在主動探索中學習科學[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3]克里斯丁·夏洛,勞拉·布里坦.兒童像科學家一樣[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4]陸豔萍.將科學教育融入到幼兒日常生活中[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06.

  [5]張永英.幼兒教師兒童學習觀變革之路探尋[D].南京:南京師範大學,2007.

  [6]劉瑜.關於幼兒環境意識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研究[D].長沙:湖南師範大學,2005.

  [7]張麗.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方法和問題[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07.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