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數學教育論文

  教師們在進行了一年級的語文數學的教學後,對於這方面的教學有什麼樣的體驗與感悟呢?我們應該要怎麼樣的去認識呢?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相信這些文字會對你有所幫助!

  ***一***

  優秀的數學課堂應該是簡單、快樂的,是充滿生機與樂趣的。對於六七歲的孩子來說,他們還沉浸在童話故事的世界裡。於是我常把書上的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絡起來,編成一個個的小故事或者遊戲讓學生參與其中,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注重情境教學,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祕。

  所謂“問題情境”是指通過情境,提出問題。在課堂上產生解決問題的願望激發學生的思維,並作為自己學習過程的目的的一種情景。《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時,我把班級變成了一個商店。班級課桌分兩排擺開。先是讓男生充當買物品的客人,女生充當售貨員。女生把自己課前所需要的鉛筆、橡皮、直尺、文具盒、書包、地球儀、字典、布娃娃、大熊貓等等物件擺放整齊,並把單價標出來。而男生則掏出準備好的一角,五角,一元,二元,十元,二十元等人民幣。準備工作已經做好了,開始之前,我又強調了幾點要求:

  ***一***如果你要買一輛汽車,應該到哪個櫃檯?我有10元錢,夠不夠買?不夠怎麼辦?

  ***二***如果要買1本字典和1個書包大約要帶多少錢?你是怎樣估計的?估計一下任意買兩樣東西大約要多少錢?

  ***三***提問:30元錢買1只玩具熊和1個布娃娃夠不夠?為什麼?

  學生個個躍躍欲試,積極性很高,學生很快地學會了怎樣購買物品。情景策略即激發學生在環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自信,又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

  二、讓課堂變成學生樂於學習的場所

  由於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差,愛動、愛表現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主要特點。所以遊戲、玩樂,是兒童的天性。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適當的遊戲活動,既有助於學生體力、智力、交際能力的發展,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教學《認識鐘錶》時,我設計了“找朋友”的遊戲:找六個學生拿鐘面,六個學生拿時刻卡,找到自己對應的好朋友,其他學生唱《找朋友》歌曲,大家高興地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並一一介紹給學生。這樣的課堂教學無疑是學生喜歡的,把枯燥的數學課變為有趣的遊戲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在玩中學,在學中體會數學課的樂趣,我想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三、多媒體課件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點睛之筆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多媒體課件教學,無疑是符合孩子的生理特點的。尤其利用多媒體圖、文、聲、像並茂這一優點,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把抽象的數學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的興趣,將更有利於教學。低年級很多數學知識都適宜製成多媒體課件。例如,在學習《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的課堂上

  ***一***拼平行四邊形

  1.你能找出兩個一模一樣的三角形嗎?

  2.你能用這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出幾種圖形來嗎?

  3.根據學生回答電腦演示拼圖的情況。並板書:平行四邊形

  4.其他小朋友能用你剛才的兩個三角形也來拼一拼這種圖形嗎?讓學生都拼出平行四邊形。

  出示樓梯圖,提問:樓梯上有我們剛才認識的平行四邊形嗎?誰來指一指?***電腦演示有單個的,有幾個拼成的。***教師自然地把學生引入新課:《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

  總之,這種在情境中學習數學的教學方法,對教學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讓數學課堂生活化、探究化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數學課堂中開展合作交流,既可營造一種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氛圍,又可活躍學生思維,增大思維強度,從而對問題的理解更豐富和全面。

  例如,在教學小學一年級數學《統計》時,我把圓、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雜亂無章的放在一起。在教學例題時,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全班學生分四大組討論,並且提出問題:你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別人一眼就能開出有幾種圖形並且知道每種圖形的個數,最後讓一組學生彙報。

  表演形式:一人彙報,一人貼圖形,一人統計。

  經過四大組的比賽,學生很快了解到,統計在生活當中的作用與價值以及怎樣進行統計。課堂中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生不僅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鞏固了知識,又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五、動手操作學習 學生玩在其中

  俗話說:“眼過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把孩子好動這一特點特點遷移到學習上,讓他們在學習時常常摸一摸、擺一擺,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加深理解知識。我在教學中,常常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小棍、圓片、三角形、小動物或擺算式等等。

  例如,在教學《認識整十數2》時,動手操作,直觀感知整十數。

  師:請小朋友拿出課前準備好的一捆一捆的小棒,願意和老師來做一個擺小捧的比賽嗎?

  師:請小朋友們拿出3捆小捧,說一說是幾個十,共多少要根?

  通過觀察、操作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由具體到抽象,逐步理解數量關係。這樣教學,不僅有利於學生從具體的形象思維逐步地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而且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而培養學生對學數學的興趣,提高了運用知識的能力。

  一年級的數學課堂是色彩斑斕的童話書,每一頁都有鮮豔的色彩和豐富的語言。讓每一個學生都沉浸在童話世界中,都能體會“數學好玩”,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享受數學,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一個美麗的數學童年。

  ***二***

  我國當代教育家葉聖陶曾明確指出:“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成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在數學教學中,如何紮實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我在教學實踐中著重抓了以下幾點:

  一、 認真聽講的習慣。

  聽講是課堂上接受資訊的第一道大門。學生聽講能力強弱與否,是決定接受資訊多寡的首要因素。課上我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主要採取正面引導的方法,看到某某學生聽講特別認真,我就適時的表揚。如,“伊鎮滔聽講多認真呀,有的小朋友真應該向他學習。”而看到個別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教師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級學生很單純,都愛受表揚,因此正面引導的效果會好一些。

  一年級學生由於其特殊的年齡特徵,其思維更具形象性。在具體教學中,我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儘量利用教學掛圖、教具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採取多種遊戲的方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課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二、 積極思考的習慣。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如果不積極動腦思考就不可能學好數學。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不是單純地“教”知識,而是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去做、去想知識。如在學習“10的分與合”時,在複習鋪墊的基礎上,提問:“10可以分成幾和幾呢?”引導學生一邊分計算棒一邊思考,從而自己得出結論。多問幾個“為什麼”比直接告訴學生“是這樣的”要好得多。

  另外,學生原有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也應引起我們的注意。如在進行十幾減9的減法學習時,我才剛開講,有的學生就叫起來: 11-9=2、 12-9=3、 13-9=4……千萬不要以為學生都會了,知道答案的學生都是上過幼兒園的學生,而那些沒上過幼兒園的學生則一無所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說出答案的學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演算法清晰,有的則僅是形式上會背出答案而已,而對於具體的思考過程、計算方法等並不是很清楚。於是我問那些能說出答案的學生:“你們是怎麼算出來11-9=2、 12-9=3、 13-9=4……你能當小老師說給其他同學聽聽嗎?”這就促使那些能說出答案的學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來考慮如何解釋,從而重新思考關於十幾減9的相關知識。而對那些還不會計算十幾減9的學生我則引導:“同學們,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這麼多減法算式,我們可不能輸給他們,趕緊想辦法試試看。”這樣,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就幾乎能全部調動起來了。之後,我再請小老師說說自己的算理、演算法,其他同學進行驗證、補充,學生在相互之間的思維撞擊中學會了知識,獲得了積極的成功體驗。

  三、 大膽發言的習慣。

  發言需要學生將自己的思考過程用言語的形式表達出來,要把內部的知識轉化為外部的語言,必須表達清楚,使別人能聽懂,因此自己內部的思維必須清晰才行,所以發言可以鍛鍊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我在課上儘量創造更多讓學生髮言的機會,注意學生表達的準確性與嚴謹性。但一節課讓學生們發言的機會畢竟有限。有的學生按捺不住,提意見:“老師,怎麼不喊我呢?”我向孩子們解釋:“一節課老師不可能讓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來回答問題,但敢於舉手的小朋友都是愛學習的勇敢的孩子,老師都看見了,這節課老師喊不到你,以後的課老師會盡量喊你。上課的時候如果你來不及跟老師說你的想法,下課還可以告訴老師呀。”於是,一些課上沒有來得及回答問題的學生會在下課以後跑到我跟前說自己的想法,適時的表揚仍讓他們心滿意足。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說說”、“小組內大家討論討論”、“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讓學生有更多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如果正確且清晰,那是再好不過了。如果學生回答錯了,說明他們對知識還沒有真正理解透徹,而他們的錯誤回答往往能代表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漏洞,如果我們能很好地加以引導,就有助於學生真正掌握知識。如有一次遇到這樣一道題目:“小紅的前面有5個人,後面有3個人,這一排一共有幾個人?”學生有的說是8個,有的說是9個,於是我請答案是8的一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他答道:“小紅前面5個人,後面3個人,5+3=8,所以應該是8個人。”我又請了答案是9的學生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大家最後都明白應該是9個人。想想一些高年級的學生不喜歡回答問題,恐怕就是因為怕回答出錯挨批評。“你的回答錯了,坐下,聽別人怎麼說的。”“不對,你也好好想想再舉手呀。”諸如此類生硬的批評話語,往往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我們還是應該慎重一些。

  四、 養成動手操作的習慣。

  動手操作是兒童認識事物的重要手段,兒童在動手操作中獲得直接經驗,在“做中想,想中學”。我深信:只有學生確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為了讓一年級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擺一擺”“畫一畫”“圈一圈”“數一數”等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學生在直觀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能夠積累學習的“關鍵經驗”,而這些經驗是無法教會的,必須由學生自己體驗。例如,在教學“分與合”時,教師讓學生藉助學具,將4個桃放在兩個盤裡: 一盤放1個,另一盤放3個;一盤放2個,另一盤也放2個;一盤放3個,另一盤放1個。有了這一操作的過程,再抽象成數的分與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實現了由形象到抽象的過渡。

  五、“認真作業”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小學數學大綱明確指出:“對作業要嚴格要求。”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昇華,作業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鞏固課堂學到的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理解。強調獨立完成作業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好機會。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

  ***1***認真審題。審題是正確解題的前提。我們在課堂上教給學生讀題方法,要求學生邊指邊讀,強調他們多讀,弄懂題目具體有幾個已知條件和問題,讀中畫重點字、詞,養成用符號標記習慣,同時指導分析對比的方法。

  ***2***規範書寫。教給學生寫作業方法,從寫數字清楚,書寫整齊、美觀到格式正確,都有規範要求。要求學生在限時內完成作業。有了時間限制,學生不敢隨意浪費時間。和時間比賽的結果會鼓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3***細心演算。演算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我們訓練學生沉著、冷靜的學習態度。計算必須慎重,切勿草率從事。不管題目難易都要認真對待。對認真演算有進步的同學給予鼓勵表揚,樹榜樣。

  ***4***檢驗改錯。在數學知識的探索中,有錯誤是難免的。我要求學生在做完作業以後再認真檢查,發現並改正錯誤。

  總之,一年級學生由於特殊的年齡特徵,光靠老師的工作是不夠的,家長的力量不可忽視。所以,我藉助每一次家長會向家長滲透學習習慣的重要性,讓他們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和家長交流一些輔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爭取家庭輔導與學校教育達到和諧統一。只有多渠道、堅持不懈地抓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工作,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有用人才。

  ***三***

  作為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說,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基本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方面,首先漢語拼音知識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裡,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遊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所以特別注重引導學生主動識字,一年級上學期是意義識字的關鍵期,不僅要求對課文內容熟悉,同時加強了課外閱讀。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反覆多次和漢字見面,並通過一段時間後又對多篇課文進行閱讀訓練,使學生逐漸認識漢字,然後以適當的方法強化刺激,達到識字的目的。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學生的字寫得好壞美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語文水平。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在讀書的訓練上我採用了當天閱讀最認真的小朋友就可以當隔天的小老師進行帶讀的辦法,或者是小組讀、合作讀、擂臺讀等多種形式的手段來提高孩子們對課文進行多次閱讀的興趣。課前我要求每天學生需預習課文,在學習課文的開始階段,教師不需要過早給學生加以引導提示,讓學生先行感知課文,那麼這第一次的感受能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就算有理解偏差、有錯誤,經過之後的共同討論、共同訂正、理解課文,都能夠解決。先學後教,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主動參與,有利於課文的感知和學習。課後要求不定時複習,鞏固原有知識,承上啟下幫助新知識的掌握。關注差異,並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家長解決輔導上的難題,也同時認清自己教學上各個方面的不足。經過大半個學期的學習孩子們願意讀了,課文中的、課外的故事也願意讀了,不僅增加了他們識字量,而且認識的詞語也越來越多。組詞訓練不再是單調的了,總聽到“我還有”“我還會別的”這樣的話,課堂生動多了,有更多學生願意展示自己。

  要在評價中促進學生的成長,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想學愛學主動學了,那麼,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一次在作業中我發現有孩子已經在寫日記了,由開始的一兩句變成了一版、兩版,於是我適時的對這個孩子進行表揚,並要她自己讀出來,之後誰寫了日記都進行點名表揚,鼓勵。慢慢地寫日記的孩子越來越多,而且寫的越來越好。

  不足和需要反思的地方:1、課堂上給學生自主活動時間過多,有時候一節課的內容沒有完成。2、對困難生的關注不夠,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裡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