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好高中生物學習的基礎

  生物這門課程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物活動規律的一門學科,要想學好這門課程,必須要正確地瞭解身體,學習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不要盲目地去死記硬背,要與生活中的經驗聯絡起來理解。生物學科是重要的基礎學科, 也是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學生不喜歡生物,也不重視生物。

  

  一、重基礎

  從2012和2013年北京高考試卷可以看出,生物基礎知識考查的佔比越來越大。具體表現在選擇題的第一題、第二題和填空題中的第一第二問,基本上都屬於對基礎知識理解和辨析的考查。比如2012年選擇第一題考查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2013高考選擇第一題考查染色體的化學組成,填空題中第一題考察光反應的產物ATP和還原氫,基因工程中的工具酶等。從高考考試說明上看,要求學生對生物基礎知識能夠達到知道和理解水平,也就意味著需要在備考過程中重點理解常見的基礎知識,做到能對基礎知識進行簡單的記憶、辨析和基本應用。

  在平時的複習過程中,可以從教材中的黑體字下手。怎麼去理解,其實很簡單,我們只需要常問自己三個問題: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用,就能達到很好的理解水平。比如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和不對稱性。那麼我們複習時就得思考,細胞膜為什麼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結合細胞膜的結構,主要由磷脂雙分子層和蛋白質構成,分子之間必然存在分子熱運動,所以流動性其實就是因為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之間可以發生相互運動。那麼為什麼教材上會在流動性之前加上一定的修飾呢?也就意味著蛋白質分子和磷脂分子的相互運動並不完全,再結合細胞膜上有的蛋白質是結構蛋白,不能隨意運動從而知道,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的原因是構成細胞膜的所有磷脂分子和部分蛋白質分子之間可以相互運動。那麼這個流動性到底有什麼應用呢?什麼時候填空題中需要填寫流動性?哪些現象是因為細胞膜流動引起的?比如胞吞胞吐,細胞融合等,比如細胞體積的短時變化,質壁分離及其復原等,比比皆是。所以大家在平時複習時可以就某個基礎知識形成區域性的知識網路,而網路的主幹就是剛才說的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用,能夠掌握到這樣的層次,基本上高考的基礎知識考查部分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二、重實驗

  可以說,北京高考生物對於實驗探究的考查力度逐年加大。生物本身就是一門實驗性科學,重點就在於利用實驗的方式,對生物學事實和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和分析,清楚生物學現象之間的聯絡和區別等。所以,我們必須學會用探究性的思維去分析解釋題目中涉及的生物現象,熟悉實驗探究的基本原則,掌握最基本的實驗方案設計思路。

  高考中實驗的考查可以分成兩部分: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驗證性實驗主要在選擇題的第五題考查,物件為教材中涉及到的20多個基本實驗。平時複習時要進行必要的總結,弄清楚每個實驗的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材料、實驗方法、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等。而探究性實驗主要在填空題中考查,連續幾年高考題中大家會非常熟悉這樣的語言描述:探究X對Y的影響或者探究X的生理作用,這就是典型的探究性實驗題型的標誌。針對這類題目,我們首先要清楚題目要考什麼。這類一般考查三方面:實驗變數的分析,實驗原則的應用和實驗現象的分析。其實這類題目都存在相對比較固定的答題技巧或者說是答題模板。比如變數分析:實驗的課題是探究X對Y的影響,其中X就是自變數,也就是實驗中需要控制的單一變數;Y就表示因變數,也就是實驗結果;而除了X和Y以外的能夠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的因素就是無關變數。比如實驗原則:設定對照組的目的就是要排除無關變數的干擾,具體題目中無關變數具體化;控制單一變數,就是要保證實驗組和對照組中只有X自變數唯一一個區別,答題時千萬別忘記等量新增。最後,重複實驗的目的一定是為了保證實驗結果準確性和科學性或者說排除實驗結果的偶然性。這些基本的答題技巧需要大家在平時做題時多做總結,將同類型的題目平行對比,找到類似填空答案的相似性,逐漸形成穩定的答題模板和標準語言。

  三、重應用

  2014年北京高考考試說明上要求:注重理論聯絡實際,將生物學問題與現實生活和生產實踐相聯絡。實際上就是要求大家能夠用所學的生物知識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生物現象。學以致用一直大家學習的終極目的,也逐漸成為目前高考考查的重要物件。

  備考過程中,大家首先要了解目前我們所學的生物知識中有哪些部分可以和現實生活有緊密的聯絡,然後思考知識和實踐之間的橋樑,最後總結出實踐應用的可能方面。比如大家都學過光合作用,主要學習光合作用和機理,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等。題目就可以通過考查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來考查生產實踐的應用。如蔬菜大棚中怎麼控制環境因素***光照時間、光照強度、CO2濃度、溫度等***提高產量。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在考試中可能遇見的填空。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胸有成竹才可戰之能勝。放平心態,給自己正能量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