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好高中生物重要的祕訣就在這裡

  學生在學習 高中生物過程中沒有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成就就不會提上去,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怎樣學好高中生物,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生物學習方法***一***

  一、引導學生課前預習,初步感知

  學習是學生主體主動對知識進行解構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課前預習是較為重要的.在課前預習中,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教材,可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大致瞭解、初步理解概念、發現問題.通過預習後再進入課堂學習,學生才能更好地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沒有理解的知識再次學習,而已經掌握的知識可以得到鞏固.同時,從高中學生生物學習情況來看,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會自主預習,沒有形成一定的自主預習習慣,從而影響了學習效率.因此,引導學生在課前預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或以一定的目標引導學生去自主閱讀教材.在教學中發現,一些學生所謂的預習就是簡單地翻翻教材,最多是讀幾遍教材,而在這個過程中不知要知道什麼、瞭解什麼,目的性不強.以問題或目標來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可讓學生明白自主學習過程中需要達到什麼程度,從而提高預習效率.如“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預習過程中,要讓學生正確理解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教師先引導學生分析它們的不同、擬核的成分、與真核細胞的染色體的不同、原核細胞中有什麼結構、植物細胞的細胞質中有哪些結構、原核細胞的結構簡單,還是真核細胞的結構簡單”等問題來作為引導,讓學生在自主預習中先嚐試解決這些問題,課堂中再引導合作探究,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預習效果會更好.又如在“生命活動的承擔者――蛋白質”的預習中,以氨基酸的結構特點和蛋白質的形成過程為目標進行引導,讓學生在預習中明確知道要知道什麼、瞭解什麼,增強了預習的目的性,促進預習效率提升.

  其次,在預習過程中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多提出不懂的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就是探究的過程,學生在自主預習過程中因知識、經驗等因素所限,必然存在對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識點不理解的現象,而教師就需鼓勵學生將自己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從而解決這些問題,消除疑問,促進學生的知識構建.如在“細胞中的無機物”的預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教材初步理解了細胞中的水的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結合水***,於是提出了“剛收穫的種子在晾晒時所散失的水,主要屬於哪一種形式的水?”“把晒乾的小麥種子放在潔淨的試管裡用酒精燈加熱,這時,試管壁上會出現水珠,那這一部分水屬於哪一種形式的水呢?”等問題,通過教師的點撥,學生很快理解了結合水的作用,從而促進了知識的構建.

  二、引導學生課中探究,積極構建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所在.如果把課前預習比作建築中的基礎,那麼,課堂學習就是整個建築的主體.在以往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課堂學習的主要方式是聽教師講授、做筆記,這種學習方式較為機械,屬於被動的學習方式.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高考制度的改革,高中生物教學逐漸摒棄了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轉而以探究學習來實施課堂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不僅可較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也有積極意義.它要求學生從傳統的教師要求做什麼就做什麼的被動式學習轉變為在課堂中主動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探究、交流討論的探究性學習方式,從而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主動參與中去解構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要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堂探究活動中,學生的興趣激發不可或缺.因此,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藉助多媒體、圖片、故事、活動、話題等多種方式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想去學習。

  手到、心到、口到.這樣的教學才能夠達到互相探討、共同評價的目的.例如:在學習《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這一課時時,教師在匯入新課的時候就利用圖片――生物膜的結構模型示意圖讓學生回顧原有知識,鼓勵學生去探究,並利用圖示進一步展示對各類物質的通透性,並討論:什麼分子可以通過這層膜,什麼分子不能通過?葡萄糖、氨基酸等不能通過這層膜,但人體又需要這些物質,對此你該如何解釋?教師利用多媒體的教具,引發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而學生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討論等方式得出問題的答案,並能夠舉一反三,提出自己在思考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疑問:“蛋白質在某些物質運輸中可能起著重要作用.”“細胞需要的離子是否也通過細胞膜上的蛋白質來運輸?”“不同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是否相同?”同學們在教師的引導學進行互動式的學習,不但能夠學習到知識,還在這個過程中展現了自己的想象力,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互動,觀察學生的情感變化,認真體會學生的思維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信任教師並且尊重教師,是一種和諧的課堂關係的表現,在這種和諧的教學環境下,學生願意相信老師,並且配合教師的教學,這會讓教師的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在一堂課上,教師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只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也就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目標的不能很好的完成.

  高中生物學習方法***二***

  1.樹立正確的生物學習觀念

  樹立正確的生物學習觀念是學習生物的重要目標之一,正確的生物學習觀念又是學習、研究生物學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確的生物學習觀念,就可以更迅速更準確地學到生物學知識。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樹立生命物質性、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生物的整體性、生命活動對立統一、可持續高效發展、生物進化和生態學等學習觀念。

  2.善於觀察比較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不僅可以獲得新知,也能驗證已知。生物學是實驗科學,觀察是獲得生物知識的重要環節。而我們生物學的原理、規律都是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得來的。

  比較是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有比較才有鑑別,生物中有很多東西可以進行比較後理解記憶,如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等。比較時注意對比較物件全面認識,然後確定比較專案,並做到簡明扼要,如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這兩類生理過程,可從場所、條件、過程、結果、意義等進行全面瞭解。通過比較有利於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實質。中學生物概念多,難於記憶,因此比較是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

  3.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

  記憶就是客觀存在,是物質或物質系統變化的痕跡的即時狀態。事實上,最早的記憶是大自然的記憶。但人們習慣於大腦的記憶。可以認為,大腦記憶是大自然記憶中的特殊部分,故記憶可分為廣義記憶和狹義記憶二大類。廣義記憶泛指大自然的記憶和生命體力活動的記憶,狹義記憶單指大腦的記憶。根據人類的約定俗成,狹義記憶簡稱為記憶。

  人的記憶在《辭海》的定義是"人腦經驗過的事物的認知、保持、再現或再認"。識記即識別和記住事物特點及聯絡,它的生理基礎為大腦皮層形成了相應的暫時神經聯絡;保持即暫時聯絡以痕跡的形式留存於腦中;再現或再認則為暫時聯絡的再活躍。通過識記和保持可積累知識經驗。通過再現或再認可恢復過去的知識經驗。從現代的理論資訊和控制論的觀點來看,記憶就是人們把在生活和學習中獲得的大量資訊進行編碼加工,輸入並儲存於大腦裡面,在必要的時候再把有關的儲存資訊提取出來,應用於實踐活動的過程。把兩者結合起來,可以將記憶的含義表述得更確切一些。所謂記憶,就是人們對經驗的識記、保持和應用過程,是對資訊的選擇、編碼、儲存和提取過程。記憶按其內容可以分為5類:形象記憶,即對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的記憶;情境記憶,對親身經歷過的,有時間、地點、人物和情節的事件的記憶;情緒記憶,對自己體驗過的情緒和情感的記憶;語義記憶,又稱詞語邏輯記憶,是用詞語概括的各種有組織的知識的記憶:動作記憶,對身體的運動狀態和動作機能的記。如何運用這些記憶,在學習中我們可以探索自己的記憶方法。

  4.學會做筆記是重點

  做好課堂筆記是課堂學習的好方法,它不但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知識,更能幫助我們把握重點難點,同時做好筆記對於以後的複習,起了很好的作用。

  要走出做筆記誤區,做筆記不等於重視寫、記而忽略聽,在做筆記前應該糾正這個錯誤的想法。一般來說,教師在課堂上板書的內容是,要學習的綱要。這些綱要的目的是讓我們清楚的瞭解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所以這些板書可以記錄下來。

  注意聽老師的補充內容,這寫內容有部分是老師的心得體會,有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教材,老師補充的內容可以記錄一下。

  記下自己有疑問的地方,這些地方可能的老師疏忽的,也可能是自己理解錯誤的地方,所以這些要記下來,及時找老師解答。

  記教師的記憶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有一下難記憶的地方,老師有時會講一下自己的學習技巧和方法,不防把這記錄下來,這樣不但能夠開發自身的學習能力,更能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做課堂筆記是我們應該注意的事情,上課應該以聽為主,做筆記為輔,再好的筆記不能代替聽課,筆記可以快速記下,課後在詳細的回憶課堂內容記錄,這樣不但整理了筆記也溫習了講課內容。

  5.學會思考生物問題

  學習生物不僅要認識和記住一些必要的知識,還要善於通過分析綜合、對比判斷,研究生命現象的特徵與成因,思考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這就要懂得學會思考分析生物問題。如:運用綜合的觀點觀察現象、分析聯絡、找出規律,比如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中染色體和DNA的變化規律;運用對比的方法分析判斷、比較異同、認識本質,如DNA和RNA的區別、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異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異同及聯絡等,形成鮮明而準確的印象。學生學習時要善於觀察、勇於探索、敢於思考質疑,做生活和學習的有心人。

  6.注重理論聯絡實際

  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與自然、生產、生活都有較密切的關係,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聯絡這些實際。聯絡實際的學習,既有利於紮實掌握生物學知識,也有利於提高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