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積與體積單位教學設計

  體積與體積單位是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的內容,本節課目標是讓學生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並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體積與體積單位》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38頁----39頁內容及相關練習。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讓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

  ***3***能正確區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

  重點:掌握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難點: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 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三、教學策略:

  1.採用故事匯入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採用實驗觀察法和自學交流法發揮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採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

  4.採用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聽《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麼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麼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二***目標引領:

  ***1***讓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

  ***3***能正確區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

  ***三***問題導學:

  1、建立“體積”概念。以小組進行實驗,然後彙報:

  ***1***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現了什麼?說明什麼?

  ***2***把大小不同的兩個石塊分別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兩個燒杯中,你又發現了什麼? 它們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嗎?這說明什麼?

  ***3***結合課本理解體積的意義。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4***橡皮、鉛筆盒、書包。 觀察這三個物體,哪個所佔的空間比較大?哪個所佔的空間比較小?

  2、教學“體積單位”。

  師出示圖,請生比一比誰的體積大?

  生:發現不好比較。

  從而指出計量物體的體積要用統一的體積單位。從而引入“體積單位”的教學]

  師:為了更準確的比較圖中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把它們切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只要數一數,每個長方體包含有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準確地比出它們的大小。具體切分請同學們概括大螢幕演示。

  生:認真觀看切分過程:

  師:像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有“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請生自學課文15頁內容,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自學要求:用看一看***是什麼形 體***、量一量***它的稜長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說一說***它的定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這個體積單位來計量***的方法,小組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

  學生小結: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並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3.教學“計量體積單位”的方法。

  師出示圖問:已知每個正方體的稜長是1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這個長方體是由幾個小正方體構成的?它含有多少個立方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生:通過認真分析,計數得出結論。

  師小結: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學生練習操作,師觀察巡視:

  請你用4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不同的長方體,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還能擺成其它形狀嗎?它們的體積又是多少?

  ***四***鞏固練習:見學案。

  ***五***課堂檢測:獨立完成。

  ***六***課堂總結:談談本節課的收穫。

  ***七***板書設計:

  《體積與體積單位》說課稿

  一、說教材

  《體積和體積單位》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主要採取了小組活動的形式,來教學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教師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體積的概念,使學生理解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再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最後讓學生從教學活動中知道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二、說目標及重難點:

  ***1***讓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

  ***3***能正確區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

  重點:掌握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難點: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三、說教學策略:

  1.採用故事匯入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採用實驗觀察法和自學交流法發揮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採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

  4.採用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聽《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麼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麼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二***出示目標:

  ***1***讓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

  ***3***能正確區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

  ***三***導學與檢測:

  1、建立“體積”概念。 以小組進行實驗:

  a、 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現了什麼?說明什麼?

  b、把大小不同的兩個石塊分別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兩個燒杯中,你又發現了什麼? 它們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嗎?這說明什麼?

  c、結合課本理解體積的意義。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d、橡皮、鉛筆盒、書包。 觀察這三個物體,哪個所佔的空間比較大?哪個所佔的空間比較小?

  2、教學“體積單位”。

  師出示圖,請生比一比誰的體積大?[說明:教師通過兩個長方體體積大小的比較,學生髮現不好比較,從而指出計量物體的體積要用統一的體積單位。從而引入“體積單位”的教學]

  師:為了更準確的比較圖中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把它們切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只要數一數,每個長方體包含有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準確地比出它們的大小。像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有“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請生自學課文15頁內容,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自學要求:用看一看***是什麼形 體***、量一量***它的稜長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說一說***它的定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這個體積單位來計量***的方法,小組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

  學生小結: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並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3.教學“計量體積單位”的方法。

  師出示圖。師:已知每個正方體的稜長是1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這個長方體是由幾個小正方體構成的?它含有多少個立方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師小結: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學生操作:

  請你用4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不同的長方體,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還能擺成其它形狀嗎?它們的體積又是多少?

  4.自我檢測:

  五、課堂檢測。

  六、課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