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和麵積單位教學設計
《面積和麵積單位》是三年級數學下冊的內容。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面積和麵積單位》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思路
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制定了“面積和麵積單位”的教學設計方案。
對於“面積和麵積單位”內容,主要採用探究學習的方式,整節課由各種活動貫穿其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把圖象、聲音、文字等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結合學具,引導學生量一量1平方釐米正方形的邊長,摸一摸1平方釐米正方形的大小,閉眼想一想1平方釐米有多大,找一找面積與它相近的物體,先估一估再測一測一張綠色長方形的面積有多大。整個過程,有觀察、有想象、有聯絡實際、有動手操作、有實際運用,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概念的形成過程。教學平方分米、平方米時,則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猜一猜,想一想,在找、看、估等輕鬆的活動中,建立正確的面積單位表象。
這種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數學的生活性。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等新理念,使學生願學、樂學。
二、前期分析
***一***學習任務分析
“面積和麵積單位”這一教學內容選自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教材***人教版***第六冊第六單元70-76頁內容的學習任務。
該學習任務是學生在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掌握了計算它們周長的基礎上,再深入學習和掌握面積的意義以及形成對幾個面積單位的初步感知。該任務的主要特點是運用學生原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體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感悟新知,靈活運用。例如教材中從學生的生活事例入手,通過現實生活來體驗面積的含義並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來形成對幾個面積單位的初步感知,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每個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表象。據此,對於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正處在於學習能力發展的關鍵期,他們具體形象思維也正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關鍵需要根據學生自己已有的空間知覺為基礎,在教學中安排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測量、操作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經歷這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真正落實培養和發展空間觀念目標,為以後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等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提供思維基礎。
本文的教學特點是經過學生的自主探索,教師的有效引導,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發現並解決問題,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1、 教學重點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面積單位
2、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使學生認識到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二***學習者分析
學生是在小學三年級下學期學習“面積和麵積單位”這一任務的,多數學生的實際年齡為8歲左右,該階段的學生心理髮展水平的主要表現為 :
1、個性差別大。 三年級的小學生是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他們在接受別人的評價中能發現自身的價值,產生興奮感、自豪感,對自己充滿信心;有的還表現出強烈的自我確定、自我主張,對自己評價偏高,甚至有時“目空一切”,容易導致自負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於成績不良或某個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級同學的歧視,往往對自己評價過低,對自己失去信心。
2、情緒不穩定 。 三年級學生由於生活經驗不足,他們在陌生、嚴肅、衝突、恐怖、約束、遭受指責等情況下,容易產生緊張的情緒,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差,難以釋放心理的壓力,這樣就容易使他們的心情變壞。
3、自控力不強。孩子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得到發展,情緒表現的方式和強度與低年級孩子相比,其適宜性更高,一般較少出現忽哭忽笑的現象。但此時會出現一種強烈要求獨立和擺脫成人控制的慾望,因此他們的性格特徵中也會表現出明顯的獨立性。
學習該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已經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課堂只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學生就可以更加有興趣和信心學下去。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說出面積的含義。
***2***概括常用的面積單位。
***3***使用適當的參照物比較圖形面積的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
***1***初步建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確表象,增強動手操作、歸納與進行合理選擇的能力。
***2***學會根據物體的大小合理選擇測量單位,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有趣的學習活動中“樂學”,在實踐操作中感知與體驗面的大小。
***2***讓學生積累學習感情,享受在求知過程中的成功體驗。
四、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一張白紙、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1個,兩個大小不一的長方形。
學具:學生學具袋一個、尺子。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首先出示兩幅面積差別較大的沒塗色的畫,通過比一比,看誰最先塗完,讓學生進行選擇。
***通過創設現實的生活情境引出教學內容,把學生帶進有趣的數學學習之中,學生在選擇的過程中可直觀感知物體的表面有大小之分。這樣設計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探究新知做好鋪墊。***
***二***初步感知,理解面積意義
***1***學生通過自己找、摸,感受什麼是物體的表面。然後教師指出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2***我們以前還學過哪些圖形呢?
課件出示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圖形共有的特點:{首尾相連,它們都是封閉圖形,再讓學生比較圖中長方形和圓形的大小,}質疑:這些封閉圖形也有大小,這就是封閉圖形的面積。
***3***先由學生自己小結面積的定義,教師再作補充,師生共同得出面積的定義,指出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這裡把板書補充充完整。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較面積大小,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
***1***提問:如何比較黑板的表面和課桌的表面的大小?***用眼睛看,即觀察法***
***2***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和練習本封面的面積誰大誰小?你是怎麼知道的?***用重疊法***
***3***比較一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大小。***拼擺的方法***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展示是怎樣進行拼擺的,指出要用統一的圖形為標準來拼擺。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1***畫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指出它的面積就是1平方釐米。
***2***再引導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有物體表面的面積是1平方釐米?
***3*** 應用:先估計一張正方形的紙有多大,再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來測量到底它的面積有多大?
***4*** 請大家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來量桌子的大小,學生認為不合適,教師順勢指出我們要用比1平方釐米大的面積單位來量,引出平方分米。並感受1平方分米的大小。
***5***如果用1平方分米來測量整個會場的大小,合適嗎?引出平方米,用實物展示1平方米的大小,由學生先估計黑板表面的面積,教師進行測量。
***四***區別長度單位和麵積單位。
1、投影出示例題。
比較1釐米和1平方釐米的圖形,有什麼不同?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並說出1釐米和1平方釐米圖形的不同點。
2、移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藍紙,並出示1分米長的紙條,讓學生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麼不同。在1平方米白紙的下面出示1米長的紙條,讓學生比較1米和1平方米有什麼不同?
3、小結:1釐米、1分米、1米都是長度單位,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長度。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積單位,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面積。長度單位和麵積單位是不同的計量單位。
4、做一做。
根據下面的測量要求,說出用長度單位還是用面積單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課桌面的寬______________
教室門的高______________ 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五***區別周長和麵積。
1.提問:周長與面積有什麼不同?使用的單位呢?
2.小結:周長是指圖形一週的長短,面積是指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周長可以拉成一條線,面積卻不可以。我們可以說:“周長一條線,面積一整片。”
***六***拓展應用,延伸課外
數學源於生活,必須服務於生活。把課堂學習與社會實踐緊密聯絡起來,讓學生觀察各個國家首都人均綠化面積統計表,發表感想,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六、形成性評價
1.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圖形。
***1***面積是8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2***面積是16平方釐米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2.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單位名稱。
數學課本長20__________; 一塊手帕的面積是4____________;
鉛筆盒長19____________; 一所學校的面積是500__________;
課桌高70______________; 小紅的身長是125______________。}
《面積和麵積單位》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們,上午好!我說的課題是《面積和麵積單位》。下面我將從教材、前測、教學目標等環節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 教材簡析
本課內容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
教材簡析:《面積》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麵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後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麼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探索、發現現實生活中的面和
掌握、理解面積的含義和麵積的單位。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研讀、交流等活動,
讓學生體驗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
3、情感態度目標: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使學生體驗數學源於生活,
並服務於生活。
★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
常用的面積單位並建立正確的
表象。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建立統一面積單位
的重要性。
說教學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學具:兩人一份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若干、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
二、說教法
直觀演示法
設疑誘導法
操作發現法
三、說學法
★ 動手操作法
★ 觀察發現法
★ 自主探究法
★ 合作交流法
四、教學程式
★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教學一開始,我出示兩幅面積差別較大的沒塗色的畫,比一比,誰最先塗完,讓學生進行選擇。
***通過創設現實的生活情境引出教學內容,把學生帶進有趣的數學學習之中,學生在選擇的過程中可直觀感知物體的表面有大小之分。這樣設計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探究新知做好鋪墊。***
★ 初步感知,理解面積的概念
A、通過“物體的表面”感知“面積 ”
B、通過“封閉圖形”讓學生感知“面積”
***1***學生通過自己找、摸,感受什麼是物體的表面。教師指出: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同時板書***
***2***剛才大家摸的都是什麼圖形呢?我們以前還學過哪些圖形呢?
課件出示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圖形共有的特點:{首尾相連,它們都是封閉圖形,再讓學生比較圖中長方形和圓形的大小,}質疑:這些封閉圖形也有大小,這就是封閉圖形的面積。***同時板書***
***3***先由學生自己小結面積的定義,教師再作補充,師生共同得出面積的定義,指出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這裡把板書補充充完整。
***面積概念的建立學生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因此在教學面積的第一層含義時,我讓學生摸一摸,找一找,充分感覺到“面”的存在,並發現物體表面是有大小的。再來創設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比較出封閉圖形的大小,使學生充分體會“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這一概念的具體含義。***
★操作探究、認識面積單位
A、面積單位的產生
1、設疑 2、操作體驗 3、交流彙報 4、小結
1、比較面積大小,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
為了讓學生理解引入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
***1***提問:如何比較黑板的表面和課桌的表面的大小?***用眼睛看,即觀察法***
***2***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和練習本封面的面積誰大誰小?你是怎麼知道的?***用重疊法***
***3***比較一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大小。***拼擺的方法***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展示是怎樣進行拼擺的,指出要用統一的圖形為標準來拼擺。
***從觀察、重疊的直接比較法到通過擺圖形的間接比較法,學生自主選擇學具和測量方法,比較兩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通過投影展示、小組交流、學生互評從而得出“方格大小不一樣,不能比較”、“只有面積單位統一才可以比較出兩個長方形面積大小”。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認知衝突,這樣就使統一面積單位成為學生思維的需要。***
B、認識面積單位
***1***畫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指出它的面積就是1平方釐米。***並板書***
***2***再引導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有物體表面的面積是1平方釐米?***學生舉例***
***3*** 應用:先估計一張正方形的紙有多大,再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來測量到底它的面積有多大?
***4*** 請大家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來量桌子的大小,學生認為不合適,教師順勢指出我們要用比1平方釐米大的面積單位來量,引出平方分米。並感受1平方分米的大小。***板書:平方分米***
***5***如果用1平方分米來測量整個會場的大小,合適嗎?引出平方米,用實物展示1平方米的大小,由學生先估計黑板表面的面積,教師進行測量。***板書:平方米***
***三個面積單位,我將平方釐米作為教學重點,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把圖象、聲音、文字等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結合學具,引導學生量一量1平方釐米正方形的邊長,摸一摸1平方釐米正方形的大小,閉眼想一想1平方釐米有多大,找一找面積與它相近的物體,先估一估再測一測一張綠色長方形的面積有多大。整個過程,有觀察、有想象、有聯絡實際、有動手操作、有實際運用,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概念的形成過程。教學平方分米、平方米時,則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猜一猜,想一想,在找、看、估等輕鬆的活動中,建立正確的面積單位表象。***
3.提問:周長與面積有什麼不同?使用的單位呢?
4.小結:周長是指圖形一週的長短,面積是指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周長可以拉成一條線,面積卻不可以。我們可以說:“周長一條線,面積一整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