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說課稿

  要說好課,就必須寫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 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師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一.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來源於中學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一節。

  日本是學生學習區域地理中的第一個國家.通過學習日本,學生初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一般方法,對後面的區域地理教學,具有一定的示範作用. 2.教材內容

  本節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多火山、地震的島國;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東西方相容的文化。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範圍和主要的組成部分。 瞭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特點及其成因。 瞭解日本的加工貿易經濟與東西方相容的文化。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日本自然特徵和工業分佈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通過對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分析,培養學生探索地理事物因果關係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吸取日本經濟發展中的經驗教訓,應用於我國的經濟建設。

  通過學習日本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加深對可持續發展協調人地關係的理解。

  三.教學重點、難點

  結合七年級學生對地圖的分析、比較能力以及對區域地理的學習程度。

  重點:

  日本的主要自然災害及原因。

  日本加工貿易發達的原因及工業佈局的特徵。

  難點:

  日本的自然條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四.教學方法

  根據青少年生理特徵而言,七年級的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我將適時的運用多媒體,網路輔助教學,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增強知識的直觀性。

  由於青少年的思維發展是由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這一特點,我會通過直觀的圖形,圖表,將抽象的地理事物表現出來,變難為易,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結合本節課活動設計多,活動拓展性強的特點,我會採用活動探究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以及科學探究能力。從而使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另一方面使學生通過活動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五.教學過程

  在課程的開端,我會先向學生播放一段日本的宣傳片,這是日本官方對於其文化以及自然景觀的宣傳片。

  通過視訊,使學生對日本的插花、茶道、風景、民居、禮儀、服飾、舞蹈、食物以及民族節日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讓學生在課堂的一開始,就沉浸在具有濃郁色彩的日本民族文化中。從而匯入新課的學習——日本。

  在教材分析中,我們已經提過,日本是學生學習區域地理中遇到的第一個國家,所以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教師要時刻伴隨著對區域地理學習方法的指導。

  首先,我會給出一幅世界地圖,讓學生從世界的角度去看日本,明確日本的地理位置,相鄰國家和海洋,國土的大致形狀。從整體上把握日本的基本概況。之後,進入本節課學習的第一部分:多火山地震的島國。

  讓學生觀察日本的地形圖,在觀察的同時,思考我所給出的幾個問題:1日本的領土主要有那幾部分組成?2日本的海岸線具有什麼特點?3日本的地形特徵是什麼?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觀察,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從而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在學生思考結束後,我將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檢驗學生的觀察結果,與學生共同總結出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徵。

  隨後,我會重新給出一幅世界地圖,讓學生注意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同時回憶我們在上學期所學過的海陸的變遷中板塊運動的相關知識。並在六大板塊示意圖中標註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運用板塊運動中地殼的變化,聯絡日本所處的地理位置,分小組討論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我會在聽取學生的答案之後,進行知識的歸納,進而得出結果,即日本位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之間,地殼比較活躍,因此,多火山地震。

  之後,通過日本95年神戶地震的震後紀錄片,使學生認識到地震對人類生產、生活所造成的嚴重危害,從而瞭解到防震減震措施的重要性。緊接著,讓學生通過日本防震日的防震演習及日本傳統民居建築的圖片和材料,增強學生防震減震的意識。最後,通過我所收集到的學校避震措施,進行簡單的現場演習。

  這一部分的教學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學會"溫故而知新",建立起知識的新舊聯絡,從而培養學生探索地理事物因果關係的能力,同時,完成對教學重點一的學習任務。

  接著,進入本節課學習的第二部分: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這部分內容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對相關圖片的比較、歸納和總結,得出結論。即,使學生通過感性的對圖片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對知識的歸納。為符合初中生有抽象思維向具體思維過度這一特點,我將採用“提出問題——地圖分析——教師引導——得出結論”的流程,來進行教學。

  首先,讓學生回憶在平常的生活中,所注意到的在我國市場上行銷的日本產品。然後,通過我所給出的圖片,認識日本著名的品牌。再結合日本的人均生產總值、在國際金融中所佔的比重以及外匯儲備在世界的位次等方面的分析,讓學生認識到日本的經濟發達,是世界經濟強國。

  緊接著,我會給出日本主要工業原料來源地示意圖和日本進口的主要工業原料所佔的比例圖兩幅圖,讓學生進行分析,從而認識到日本是世界工業原料的進口大國,而造成日本大量進口的原因,則是因為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資源貧乏。按照相同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日本主要產品的輸出地示意圖以及日本主要產品佔世界市場的比例圖,自主學習,從而分析出由於日本國內市場狹小,造成工業品大量出口,成為出口大國。通過對四幅圖的綜合分析,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得出日本加工貿易經濟發展的特點:對外依賴嚴重。

  之後,就進入日本工業分佈的學習部分,先讓學生觀察日本的工業分佈圖,按照之前的方式,帶著問題去思考:1日本工業主要分佈在那些地方?2為什麼要分佈在這些地方?3在圖中明確橫濱、名古屋、神戶、大阪和東京的具體位置。在學生觀察之後,教師通過演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記憶。

  課程進行到這裡,日本的自然環境和加工貿易經濟已經學習完畢。我會通過“日本的自然條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有哪些?”這樣一道題目,完成對前兩部分知識的結合和梳理,從而,解決本節課的學習難點問題。

  這一部分的學習,主要是對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鍛鍊,讓學生可以全面具體的看問題。同時,在日本的經濟發展史中,吸取經驗教訓,並應用於發展我國經濟建設。

  最後,就進入對日本文化的學習部分。有人說,日本的文化好比一個茶壺,裡面裝有茶水、咖啡、白蘭地。這句話形象的說明了日本東西方相容的文化。

  此部分的學習,較前兩部分而言,容易許多,我將採用講授法和展示圖片的方式,向學生介紹日本東西方相容的文化以及中日源遠流長的文化交流。通過此部分的學習,首先讓學生掌握日本文化的形成原因:

  一方面日本民族構成單一,造成其文化具有濃厚的傳統色彩。另一方面由於進出口經濟發達,造成其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具有強烈的現代氣息。其次,使學生從長遠的歷史角度看待中日關係,從而促進中日的友好發展。

  在整個教學設計中,對知識本身的掌握我沒有過分的強調,側重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探究的體驗,學會分析於合作。同時,運用視訊和圖片,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

  七.說課綜述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首先讓學生掌握本節教材的知識內容,對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其次,使學生對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為以後區域地理的學習打下基礎。

  最後,希望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加強防震意識,珍惜生命。

  ***二***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東 南亞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也是學生在世界地理下冊的區域地理中接觸到的第一個地理區域,這一區域的學習結果不但影響到學生對本區知識的掌握,還關係到學 生今後區域地理的學習,因此在本區域的學習中,不但要讓學生學到關於東南亞的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培養學生利用地圖獲取 地理知識的能力,因此本區不但涉及到知識的掌握,更關係到學習方法的養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較重要!

  ***二***課標要求

  在新的課程標準中,對本節課的要求是使學生能運用地圖說出東南亞的位置、範圍,並認識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能運用地圖和氣候統計圖瞭解東南亞的地形和氣候特徵;能運用地圖說出東南亞的經濟特徵及其人口、城市的分佈特點和其區域的獨特特徵——華人華僑聚居區及豐富的旅遊資源。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知識與技能:瞭解東南亞範圍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 瞭解東南亞的自然環境——山河相間的地形、熱帶雨林和季風氣候及其對農業的影響;東南亞的地域特色及其旅遊業!

  過程和方法:本節課通過大量圖片和視訊材料的引入,引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的學習興趣,並以此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及自己收集到的相關知識,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認識水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分析地形與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引導學生用聯絡的眼光分析問題,並樹立人地協調發展的地理環境觀。

  ***四***教學重點、難點的把握

  教學重點:1、東南亞範圍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東南亞的山河相間縱列分佈的地形。

  3、熱帶雨林和季風氣候的分佈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4、東南亞的地域特色。

  教學難點:熱帶雨林和季風氣候的分佈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本 節課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圖片和資料,而後為學生提供了相關的地形圖和政區圖,讓學生直接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並在學生獲取的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引導 學生分析理解、歸納總結,並應用自己得出的知識進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識,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和自學能力,並通過實 際生活中的現象和例項正確引導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並且注意提升和點撥學生的思路和學習方法。

  ***二***說學法:學 生已經學過半年多的地理知識,在知識含量上應該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因此在課堂上把儘量多的知識教給學生自己去學習探究,根據教師提供相關材料,採用合作 探究、自主學習的方法得出結論,並應用自己得出的知識進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識,體現知識間的循序漸進的同時,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分 析能力、實踐能力和自學能力等。

  三、說教具媒體:多媒體課件,導學稿。

  四、說教學安排:兩課時。

  五、說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