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期末閱讀題

  在初一語文學習階段,做好每一個練習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①從讀書中獲得愉悅,甚至以讀書來消遣,這在一個風行享樂的時代,是合理的。對於一般閱讀大眾而言,

  我們大概沒有必要要求他們放下這些淺顯的書去親近那些深奧的、費腦筋的書。因為世界並不需要有太多深刻的人。對於一般人而言,不讀壞書足矣。

  ②但一個具有深度的社會、國家、民族,總得有一些人丟下這一層次上的書去閱讀較為深奧的書。而對於專業人士而言,他們還要去讀一些深奧到晦澀的書。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閱讀階層的存在,才使得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閱讀保持在較高的水準上。

  ③現在我們來說孩子的閱讀。因孩子正處於培養閱讀趣味之時期,所以,在保證他們能夠從閱讀中獲得最基本的快樂的前提下,存在著一個培養他們高雅的閱讀趣味——深閱讀興趣的問題。道理非常簡單:他們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未來的閱讀水準。未來的專業人才,也就出於其中。如果我們不在們中進行閱讀的引導而只是順其本性,我們就不能指望有什麼高質量的閱讀未來。

  ④而當下中國孩子的閱讀,差不多都是沒有引導的自在閱讀。他們閱讀著,但只是一種淺閱讀。無數的出版社爭相向他們提供著這些文字。有充足的淺文字供他們進行初級的享受。這些書也許是無害的,但卻並不能提升他們的精神和靈魂。簡單而輕鬆的快樂取代了一切具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這種閱讀的過程是尖刻的、現時的,沒有閱讀的延伸與擴大。這些書給予的,會在那個閱讀者正在閱讀的那段時間裡全部結束,書合上之後,就像火熄滅掉一般,什麼也沒有了。

  ⑤閱讀行為,特別是孩子的閱讀行為,當不是放任自流的。我們應當有所安排,有所倡導,有所規約,甚至有所裁定:一些書值得去讀,而一些書可少讀。孩子的閱讀與成人的閱讀不一樣,它應是有專家、校方和家長介入的。介入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的閱讀從自在狀態抵達自為狀態。

  ⑥這種具有深度的閱讀能給他們更大的愉悅。不同的是,淺閱讀只給他們帶來一種愉悅,這種愉悅來自於閱讀的同時,只滿足於停留在簡單輕鬆的層面上,沒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沒有閱讀的延伸與擴大。而深閱讀給他們的是兩種愉悅,不僅有來自文字所給予的那些東西上,還在於探究過程中,有來自思索、品味與琢磨之後的剎那輝煌。深閱讀帶來的兩種愉悅,無論哪一種,都一定在質量上超越了淺閱讀所給予的那一種愉悅。

  ⑦輕而易舉地獲得,是一種愉悅;艱難追問與挖掘之後忽有所悟,是一種愉悅。前一種愉悅不需要付出,後一種愉悅則需要付出。我們究竟應當更喜歡哪一種愉悅呢?難道我們不需要思考嗎?不需要對孩子們去說嗎?

  ⑧“輕而易舉地獲得”其實這一說法未必準確。輕而易舉倒是真的,但未必可以獲得——輕而易舉,常常是不能有所獲得的。唾手可得的露天礦藏是有的,但,通常情況下,礦藏都在地表之下,甚至是被深深覆蓋的,是需要我們花力氣開掘的。

  ⑨應當告訴孩子們:有效的、高質量的閱讀是需要一定氣力的。他們所選擇的作品,應當具有一定的高度——當然這一高度不要達到令他們厭煩、失去耐心的程度。它們略高於孩子們,需要踮起腳尖夠一夠——踮起腳尖夠一夠,這樣摘取的果實也許更加甜美一些,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愉悅。

  8.本文主要針對什麼現象,提出了怎樣的觀點? ***4分***

  9.第⑥小節怎樣論述“有深度的閱讀能給他們更大的愉悅”?請簡述論證思路。***6分***

  10.第⑧小節畫線句子有什麼作用?***6分***

  11.依據本文意思,下面對“淺閱讀”和“深閱讀”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4分***

  A.就閱讀意義而言,淺閱讀可以滿足一般人的消遣享樂,而深閱讀可以提高國家和民族的思想深度和文化水準。

  B.就文字選擇而言,淺閱讀讀的是淺顯的、不費腦筋的書,而深閱讀讀的是具有一定高度的、乃至於深奧到晦澀的書。

  C.就閱讀狀態而言,淺閱讀處在沒有引導的放任自流的自在狀態,而深閱讀是有計劃、有規約、有選擇的自為狀態。

  D.就閱讀收穫而言,淺閱讀能夠使人輕易而舉就能獲得長久的愉悅,而深閱讀需要花氣力來獲得探究的愉悅。

  ***二***

  【解說】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和一隻四百五十磅的孟加拉虎共同在救生艇上,在漫無邊際的太平洋上漂流二百二十七天,在互相威脅中共同求生,這不是科幻,而是一個從未被大銀幕表現過的紀實題材,也是奧斯卡金獎導演李安的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電影的同名小說,曾被評價為“絕不可能拍成電影”。2013年2月25日李安憑藉此片獲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採訪1】柴靜:你不怕失敗嗎?

  李安:怕,怕才有勁兒。怕,人才會提高警覺。就像那個少年跟那個老虎漂洋過海,他後來發現沒有那個老虎他活不了,沒有那種恐懼,就沒有讓他驚醒的感覺,他對老虎的恐懼提了他的神,增加了他的精氣神。所以那種提高警覺的心理狀況,其實是生存、求知、學習最好的狀況。所以有時候我也需要一點刺激。如果自己也惰怠了,很容易陳腐,很容易被淘汰,我當然不希望這樣。

  柴靜:以你在現在電影界的這個地位和大家對你的敬重,你還有這種擔心嗎?被淘汰的恐懼……

  李安:會,對於觀眾,對於期待你的人,也要有個交代,也要很誠懇。一直在不知道的狀態,一種很新鮮很興奮的狀態,給你最好的一個發揮。這是你作為一個有天分的人,欠觀眾的一個人情。

  【解說】少年派的掙扎,也是李安內心的掙扎。他曾經一事無成。他說那時的自己,唯一能和絕望對抗的,就是對電影的幻想。而即使現在已經功成名就,在電影之外,他說自己仍然是一個無用的人。

  【採訪2】柴靜:你覺得你在現實中是一個無用的人,為什麼用“無用”這個詞?

  李安:我不會用電腦,一般生活上的事情我都不太靈光的。不是我現在做大導演了,我才不管這些瑣事,我在年輕的時候就這樣的,迷迷糊糊的,所以我想我可能是活在另外一個空間的人吧,跟這個世界好像若即若離,不太容易專注了。

  柴靜:在電影裡的時候,你是什麼狀態?

  李安:好像換一個人,魂回來了。我的工作人員覺得我是很有主見,蠻堅強的,而且很專注。他們任何大大小小的事我都管,controlfreak***控制狂***,事情從大到小每個細節我都管。而且我對很多東西都不懂,但如果跟電影有關的話我一下就懂了。

  【解說】電影裡的故事,該如何收尾?老虎的存在到底是真實的,還是少年派在海上漂流中為了對抗絕望、為了活下去而製造的幻覺?這是李安必須回答的問題。

  【採訪3】柴靜:也許製片方會勸你說,你不要管它了,你就給一個通俗故事,一個冒險的故事,不就夠了嗎?

  李安:對,可是那就是不夠好。我做電影,職業入行二十年,就是腦子喜歡編東西,很喜歡幻想,做夢。我很重視精神力量。

  柴靜:在這個片子裡面,你的態度是什麼?

  李安:就是一個男孩子的成長,從一個男孩變成男人。

  柴靜:你想傳達的是什麼?

  李安:一種情懷吧,我這個人比較多愁善感。所以說我覺得成長的痛苦,也就是純真的喪失。

  柴靜:好像你的大部分電影都在講純真的喪失?

  李安:對,純真不光是喪失,你對純真的懷念本身是一種情懷,我覺得那種懷念不能夠喪失,我覺得純真應儲存在內心深處,那裡有你最珍惜的友情、跟人的關係,我覺得這些都要保留住,那是種精神狀態,那是種赤子之心,我希望人不管生存環境怎麼樣,都一定要有純潔的心。我希望在那個方面我永遠不要長大。

  【採訪4】

  柴靜:你原來說過一句,說電影不是去拍已知的,在拍電影過程當中你會發覺自己的未知,這個電影讓你發現自己的什麼呢?

  李安:很難講,真的很難講,我發覺就像派一樣,我覺得我對信仰還是有一種嚮往,可是心裡面還是有那頭老虎,還是搞不定。

  柴靜:這個老虎對你來說是什麼?

  李安:這個不能講。

  柴靜:那種咆哮的慾望嗎?

  李安:說不出來,像野獸一樣,有一種野性。我常常會拍一些跟我完全沒有關係的,拍女人,拍《綠巨人》,拍這個東西,我自己也說不上來,只有在拍電影這種精神狀態裡面我會有一些體驗,我很想這個真的層面,這種情懷能夠傳達給觀眾,希望也能夠引發他們心裡面的臥虎藏龍吧。

  柴靜:表面看上去大家都覺得你是一個好好先生,你甚至不願意說得罪人的話。但是你的電影當中,充滿了不安,掙扎,甚至是憤怒,或者是……那你覺不覺得你會有點矛盾?

  李安:我想每個人都有,只是說我比較有天分,我具體化,我能夠拍成電影,而他不見得有能力表達出來。

  ***選自《柴靜的部落格》,有刪節***

  11.根據訪談內容,李安自己所說的“無用”具體指什麼?***3分***

  13. 如何理解李安在【採訪4】 中說“在拍電影過程當中你會發覺自己的未知,這個電影讓你發現自己的什麼呢?”這句話***3分***

  14.這篇訪談內容,這個老虎對李安來說是什麼?***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