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良好班集體人際關係的措施有哪些

  建立良好的班集體人際關係面臨著較大的障礙,那麼,作為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應如何去排除這些障礙,建立良好班集體的人際關係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建立良好班集體人際關係的措施。

  建立良好班集體人際關係的措施

  1.優化集體背景,豐富人際關係

  第一,運用組織手段,建構關係網路。教師可運用組織手段,為學生提供日益擴充套件的交往範圍,建立豐富多彩的生活聯絡,從而使每個同學自覺不自覺地參與到集體建設中去,使他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充實。如變單人活動為多人合作活動,進行小隊與小隊之間的各種競賽,讓每個學生都能與其他同學和諧交往,增進彼此的瞭解,感受到同學之間的情誼,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會覺得自己是集體的一分子,享受到集體的溫暖,也同時把溫暖送給班裡的每一位學生,從而使集體變得生機勃勃,健康成長。

  第二,採取接納態度,引導非正式群體。所謂非正式群體,就是沒有正式規定的自發形成的群體,如班級中的夥伴群體,其成員之間的相互關係帶有明顯的情感色彩,以個人之間的好感、喜愛為基礎。這種非正式群體的共同活動比較協調,結構也比較穩定,有較高的凝聚力、功效性,所以對於學生的非正式群體,既要承認他們的存在,又要積極引導。而對於那種反集體的非正式群體,可採取情感疏通,積極引導的方法,逐步使它們與班集體的關係趨於正常化。

  2.創設教育情境,克服定位困難

  為了使學生在班集體中克服由於定位困難而帶來的情緒波動,班主任應有意識地創設各種教育情境,併發揮其教育功能,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減少消極的人際影響。如班主任可利用班會這一陣地,通過演小品、啞劇、小辯論等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一些具體的情境,如信賴情境、成功情境、挫折情境、道德選擇情境等,使學生在與同學的合作中受到教育,從而使班集體的生活具有強大的情緒吸引力。班主任應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克服自私、冷漠的情感,從而逐步養成尊重他人、關心他人的良好習慣。

  3.改變控制方式,優化師生關係

  為了成功地調整班集體的人際關係,班主任首先要對自身的言行進行調整,調整自身的思想和行為,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創設前提條件。師生關係對班集體人際關係的結構有著一種舉足輕重的影響。班主任必須把每個學生放在心上,並使他們居於有利地位,這一點很重要。我們在實踐中會發現,如果某位學生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冷落,那其他同學也會避開、冷落甚至鄙視他。可見班主任應認真、慎重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我們班主任必須提高自身的教育素養,在師生交往中把自己擺在恰當的位置,實行符合教育要求的適度控制,真正起到榜樣示範的作用。

  所以,班主任和全體教師應把良好的人際關係看做教育的真正物件,並積極開展工作,使班集體建設能較好地發展,學生也能在良好的人際關係的條件下正常交往,共同愉快地完成學習和其他任務,並形成各種積極而高尚的品質,從而大大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

  建立良好班集體人際關係的重要意義

  1.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班集體的紐帶,沒有協調的人際關係就不可能有真正團結的班集體

  班集體並不等於幾十位學生簡單相加的算術和,學生只有在共同活動中通過交往建立一定的人際關係後,才能形成群體。如果班裡的幾十位學生只是坐在一起聽課,從不一起交流,一起活動,可想而知,那班級將是一片森林,而不是一個集體。

  2.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學生個性形成和發展的影響源

  對學生來說,一天之中,他們與同學的接觸最多,受其影響也最深。優秀的品格――正義、愛心、慷慨等從來不是某個孤立學生的品質,它們必然是在人際交流過程中受別人影響而形成,進而也對他人施以影響。協調的人際關係是孕育學生完美個性的肥沃土壤。

  3.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提高教育活動效果的重要手段

  當學生在班集體內具有有利地位時,他在豐富的人際關係體系中也能表現其特長和施展才能,當他的這種能力被班級其他成員所珍視時,他就會在相應的教育活動中表現出高漲的積極性,並努力與其他同學協作,創造性地完成任務。良好的人際關係所創設的條件,能顯示出強大的教育和管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