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結課論文
在新形勢的影響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穩定發展,金融學的重要性逐漸顯現出來了。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網際網路銀行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2015年1月4日,無疑是深圳前海微眾銀行的“大日子”,作為我國首家網際網路民營銀行,在這一天迎來了一位重量級的嘉賓-,為這家銀行完成了第一筆貸款業務。這樣高調的開業立即使得微眾銀行備受關注,那麼,網際網路銀行是否真的迎來了自身發展的春天呢?
一、網際網路銀行發展的背景
與傳統的商業銀行相比,網際網路銀行無論從營業地點、經營模式或是產品設計和營銷來看,都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網際網路銀行不再像傳統銀行那樣依靠廣設網點去佔領市場,而是通過現代數字通訊、網際網路、行動通訊以及網際網路相關技術,藉助大資料、雲端計算等方式實現線上為客戶提供存款、貸款、支付、結算等銀行的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和相關的中間業務等。
網際網路銀行業務的發展是以一國網民的數量為基礎的。根據我國網際網路金融中心釋出的資料,截至2013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了6.18億,手機網民規模達到了5億,佔總網民數量的81%,這意味著我國網際網路銀行的發展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對於普通民眾來講,選擇銀行不再僅受距離遠近的影響,而是可以通過高度透明化的共享資訊,在網路上選擇真正適合自己需求的銀行服務。
二、網際網路銀行發展的機遇
1.網際網路銀行為降低客戶的貸款成本帶來了可能性
傳統商業銀行的貸款定價要建立在準確分析銀行經營成本的基礎上確定其貸款利率,而網際網路銀行將貸款與電商相結合,大大降低了銀行的邊際經營成本。以微眾銀行為例,它不設立林立的經營網點、沒有繁雜的組織機構,通過大資料和人臉識別技術來做出信貸決策,解放了勞動力,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銀行的經營成本,而經營成本的降低無疑為降低客戶的貸款成本提供了可能性,更加體現出以微眾銀行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銀行為小規模借款者服務的出發點和普惠、便捷的特性。
2.網際網路銀行為客戶的新體驗奠定了技術支援
根據國際知名的諮詢公司麥肯錫近期釋出的調研報告顯示,有超過70%的中國客戶會考慮開設網際網路銀行的賬戶,微眾銀行的正式成立為國人揭開了網際網路銀行神祕的面紗。其貸款流程完全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實現,省去了傳統銀行貸款面籤的環節,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客戶的體驗效果,客戶不再需要奔波,免去了很多麻煩。以微眾銀行的“信用付”信貸產品為例,它可以實現客戶“先消費、後還款”的要求,並且使客戶享有為期14天的免息期,類似無擔保的信用貸款,並且其申請也完全由客戶通過網路自助完成。
3.網際網路銀行為信用風險的控制提供了依據
傳統銀行在審批貸款階段主要依靠信貸經理線上下蒐集第三方提供的資訊來判斷客戶的信用狀況並做出決策,而微眾銀行在蒐集資料時主要依賴自身的資料庫得到借款人的第一手資料資料,甚至是一併整合包括借款人相關關係人在內的一系列資料,使銀行和客戶共享資訊,避免資訊不對稱導致資金沒有流向真正需要的行業和個人。
三、網際網路銀行發展面臨的挑戰
1.金融基礎設施不完善
微眾銀行發展到目前為止,遇到的最大阻礙就是銀行的基礎設施鋪設的問題。截止今日,登陸微眾銀行的首頁也只能看到一個二維碼,由此可以合理的推斷其希望未來將產品開發的核心放在移動終端上,所以如何遠端開戶和進行客戶貸款決策的做出諸如此類的問題就擺在了網際網路銀行發展的道路上,而依靠人臉識別技術和略去面籤的環節是否能夠長期的運作下去也是一個未知數,以及由此帶來的相關風險也將是未來網際網路銀行監管將要面對的棘手難題。
2.產品和服務開發受限
按照銀監會的要求,微眾銀行的主要經營範圍是“個人及小微企業存款,針對個人和小微企業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網際網路銀行一直以來被社會冠以“普惠金融”的概念,正是基於這個理念,客戶對網際網路銀行也寄予了較高的期望值,而銀監會在明確了微眾銀行的經營範圍的同時,無形中也限制了其發展的輻射面。在此種形勢下,如何突出重圍,找到網際網路銀行發展的不可替代性和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將成為網際網路銀行能否繼續生存下去的關鍵性因素。
3.大資料的有效性遭到質疑
眾所周知,網際網路銀行是靠“刷臉”來建立客戶資訊的,也就是說其目前可以通過遠端協助的方式實現開戶服務。而眾所周知,微眾銀行是基於騰訊已存在的電子商務平臺來蒐集資料的,這類資料除了基本資訊外,更多的是建立在騰訊社交軟體基礎上的社交類資料,微眾銀行如何將大量的社交資料轉化為銀行可用的金融資料,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標準化的參考依據和流程。如果不能準確的處理和轉化資料,那麼這樣的大資料必將遭到社會的質疑,未來將要面對的一定是各類風險,這勢必會使網際網路銀行的發展受到影響。
四、國外網際網路銀行的經驗借鑑
提起網際網路銀行,不得不讓人想到成立於1995年的美國安全第一網路銀行***SFNB***,這是世界上第一家無任何分支機構的純網路銀行,SFNB的前臺業務在網際網路上完成,後臺則集中在某地處理,通過自身開發的環球網系統來實現業務和產品的推廣,後來還陸續出現了BOFI、ING Direct US 和Simple等網路銀行。而中國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網際網路銀行――微眾銀行在SFNB出現的第二十年頭後,來到了我們身邊,這些銀行在發展中有以下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經驗:
1.線上服務為主,線下服務為輔
美國的網際網路銀行主要依靠線上和線下服務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以線上服務為主,其負債業務主要依靠客戶對網際網路的使用和手機客戶端的下載,憑藉其較高的存款利率和較為優惠的手續費用來吸引客戶。
2.精心篩選目標客戶
網際網路銀行幾乎不設立物理網點,這對於客戶這一方來講,無疑是拓寬了選擇的範圍,那麼對於銀行這一方來講,是不是來者不拒的呢?答案是否定的。以ING Direct US來舉例,他們嚴格地篩選自己的客戶群,根據銀行現階段的發展戰略將目標客戶鎖定在了收入水平較好,受教育程度較高和對價格較為敏感的客戶,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運營成本。
3.提供真正有價值的附加服務
除了提供高於傳統銀行的存款利率和較為優惠的手續費以外,網際網路銀行的生存之道還在於提供使用者需要的高附加值服務。以Simple為例,其利用自身開發的強大應用平臺,在客戶端中為客戶提供日常的儲蓄、消費和現金留存等建議和規劃,幫助客戶建立自己的綜合理財目標和方案規劃,既具有個性又保有一定的私密性,深受客戶歡迎。
4.讓客戶來為服務定價
客戶既是銀行產品和服務的需求者,同時又是它們的定價者。網際網路銀行相比於傳統的銀行而言,一個很大的優勢就在於其邊際經營成本低,相對而言,網際網路銀行的客戶也會產生較低的心理預期定價。那麼,這類服務究竟該如何定價呢?以SFNB為例,就曾經在其網站上基於利率和收費的組合進行了五種不同收費標準的調查,提供客戶最滿意的定價標準,以進一步鞏固客戶和銀行的關係。
五、結論
其實,不僅僅是網際網路銀行,從1997年招商銀行成為國內首個提供網上銀行服務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後,傳統經營模式下的商業銀行一直在不斷試水,希望能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在其原有客戶量積累的基礎優勢之上,不斷拓寬自己的經營範圍和領域。以中國銀行的資料為例,已經有67%以上的業務可以通過網上銀行來辦理。與此同時,網際網路銀行從產生之初開始與傳統銀行就不是互相替代的對立關係,就如華夏銀行與微眾銀行本次的合作一般,華夏銀行不但給微眾提供了其亟需的信貸額度,還與其共同開發信貸產品、發行信用卡甚至是共享經營平臺。這樣的平臺共通、資源共享、智慧傳播,不正是我們期待的嗎?也只有這樣,網際網路銀行才能真正迎來自己的春天。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