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際金融學研究論文
隨著世界經濟金融格局的加速調整,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擁有自己的、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顯得意義重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歡迎瀏覽。
篇一
《 國際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發展 》
【摘要】
現如今,金融衍生工具經過不斷地發展,從一開始最傳統的基礎金融衍生工具演變為一些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這種發展可以看作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結果,同時這也是金融市場不斷髮展進步創新的作用。我們可以通過金融衍生工具減小金融風險,促進經濟發展,使金融市場的金融流通更加快速順暢,產業結構更加合理,資金配置更加完善。文對國際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發展特點進行探討研究。
【關鍵詞】
國際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發展
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衍生工具不斷地發展,從一開始最傳統的基礎金融衍生工具演變為一些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這種發展可以看作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結果,同時這也是金融市場不斷髮展進步創新的作用。在現下金融逐步自由化的情況下,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可以避免金融風險、調整價格、促進經濟發展。我們可以通過金融衍生工具減小金融風險,促進經濟發展,使金融市場的金融流通更加快速順暢,產業結構更加合理,資金配置更加完善。金融衍生工具對金融市場來說是把“雙刃劍”,我們需要取之精華加以利用,從大局觀上把握國際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場發展。本文對國際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發展特點進行探討研究。
一、簡介
一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種金融的創新方式,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由於金融的發展逐漸自由化和金融管制逐步完善使得金融衍生工具產生。現如今,電子資訊科技不斷髮展,由此也給了金融衍生工具一個發展的機會;而人們對風險的規避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對金融衍生工具的進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優勢在最近幾十年,金融貿易逐步自由化,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可以避免金融風險、調整價格、促進經濟發展。我們可以通過金融衍生工具減小金融投資風險,促進經濟市場發展,使金融市場的金融流通更加快速順暢,產業結構更加合理,資金配置更加完善。
三雙面性金融衍生工具對金融市場來說是把“雙刃劍”,可以促進金融市場的發展,但同時金融衍生工具風險較大且含有一定的市場風險以及經營中的風險包括一定的信用危機等,這些會讓金融的監督管理方面更加困難,降低國際金融市場的安全性,使得金融市場動盪。因此我們需要取之精華加以利用,從大局觀上把握國際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場發展,逐步健全完善規範這一市場.
二、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現狀分析
從巨集觀上來說,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可以大致分為兩類,前者是交易所交易,是指在正規的交易所進行買賣,後者則是場外交易市場交易。而隨著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逐步發展,其市場發展的特殊性也越來越引人注目。據報道,2010年一年,全球交易所交易期貨的總價值高達258.68億美元,這比2009年增長了百分之三十。雖然2014年、2015年總價值稍有下降,並沒有前些年的上升的那麼快速,但是,卻也充分說明了期貨市場的炙手可熱。目前,國際金融衍生工具市場交易過程中,外匯期貨的增長率最高。利率在交易過程中,是最主要的一種方式。八十年代之前,國際上金融衍生工具出現的還不夠普遍,金融衍生工具的應用才剛剛興起。但是發展到1984年時,其交易量竟然高達200多萬億美元。這期間,金融衍生工具市場不斷髮展,其中原因歸結如下:
一減小金融投資風險我們可以通過金融衍生工具減小金融投資風險促進經濟市場發展,使金融市場的金融流通更加快速順暢,產業結構更加合理,資金配置更加完善。在一些國家的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實施下,金融風險逐步增大,投資者需要尋求更加安全穩定的投資方法,於是金融衍生工具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滿足了金融投資者的需要,成為一種減小風險的有效方式被人們使用。這時候,一些西方國家作出了一定的貨幣調整政策,而國際間收支不夠平衡,金融收益風險加大,也促進了一部分衍生工具為大家所熟知、運用。因此,金融衍生工具可以減少金融風險、降低投資的危險。
二各種金融機構開創新型金融衍生工具,由此使得金融衍生工具不斷進步發展。現如今,經濟全球化促使每個國家間的金融貿易更加密切,國家銀行與其他的金融機構的競爭壓力使得金融機構不得不以降低收益提高投資者利益的方式去吸引投資者。並且由於20世紀80年代初發展中國家債務危機問題,國際很多銀行都被波及,信用危機、信用貸款的投資風險不斷增大。為了銀行業的復興,增長一定的利潤,銀行開始積極地發展衍生工具的市場交易,鞏固自身地位,降低收益風險。這在一方面促使銀行不斷髮展新型業務,另一方面也使得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日益加劇,因此其他金融機構也需要加入金融衍生工具市場中來,促進了其間的良性競爭,間接促進了國際金融衍生市場的發展。
三、國際金融衍生市場如今趨勢
一與實體經濟發展脫節最近這些年來,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其發展脫離了實體經濟的發展。我們可以將其與全球國內生產總值進行一個對比,以此來體現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發展是否脫節。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21世紀10年代初期近30年來,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規模擴大了近30倍,但期間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卻沒有翻一倍。20世紀80年代中期,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規模僅僅只是全球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八,到21世紀10年代初期時,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規模已經是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6倍。由此可見,金融衍生工具的增長速度與實體經濟的發展脫節。
二區域不均衡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無論是交易量還是增長速度都相差甚遠。英國依舊作為世界金融貿易重心,對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場進行明確的規定,因此風險更小且交易量增長更快。而發展中國家起步較晚、起點較低,還需要不斷地摸索和發展。
三參與主體由個人轉變為機構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剛發展的時候,參與主體大多為個人。目前由於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不斷髮展和其特有優勢帶來的利益吸引,參與主體已經發展為機構。
四、結語
現如今,金融衍生工具市場不斷髮展,以其降低投資風險、優化產業結構的優勢得到了投資者的廣泛運用。但是,金融衍生工具對金融市場來說是把“雙刃劍”,含有一定的市場風險以及經營中的風險包括一定的信用危機等,這些會讓金融的監督管理方面更加困難,降低國際金融市場的安全性,使得金融市場動盪。因此,我們需要取之精華加以利用,從大局觀上把握國際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場發展。這對中國市場的發展來說,也是一種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需要把握機會,迎難而上。
參考文獻
[1]馮福來,高燕.對我國發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研究[J].海南金融,2006,04:38-40.
[2]翟立榮.我國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發展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0.
[3]王剛.國際金融衍生工具市場法律監管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7.
[4]馬曉芳.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國際監管法律制度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08.
[5]肖麗.建行吉林省分行代客金融衍生產品的運用及風險控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2.
[6]潘濤.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場風險及其管理———兼論中國發展金融衍生市場面臨的風險及對策[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4,05:130-141.
篇二
《 《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
《國際金融》是一門綜合多個學科、知識內容更新較快而又與實際生活比較接近、實踐性比較強、學習難度比較大的課程。為此,教學一線的教師針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特點和實際教學經驗提出了包括職業導向教學模式、行動導向模式、專案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模式與方法。相對於傳統的教學法,以上這些教學模式與方法的改進對學生掌握《國際金融》知識與技能有很大助益,但筆者通過訪談、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方式對北京地區設有金融專業的高職院校和金融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統計調查發現,現有教學模式與方法的改進依然沒有完全達到預期效果,主要表現為:“教”與“學”、“學”與“用”兩方面均存在比較嚴重的脫節。
一、調查設計
本次的調查研究分兩部分:一是對高職金融專業人才供給方的調查,即對高職院校和其畢業生的調查。北京共有24所獨立設定的高職院校,其中有7所設有金融類專業,有4所學校開設《國際金融》課程。為提高有效調查問卷的回收率,本文對其中3所高職院校金融專業2012、2013、2014年三年的畢業生進行整群調查,調查主要通過學生向其同學“滾雪球”式的發放問卷,共發出問卷284份,回收問卷284份,其中有效問卷251份。251份有效問卷中扣除37人專升本後的直接就業有效問卷為214份,其中男性69人,女性145人。二是對高職金融專業人才需求方的調查。主要通過按圖索驥的思路,對214份有效問卷提供的單位進行篩選,對其中53家重點金融類企業和涉及進出口業務的企業進行畢業生跟蹤訪談。
二、基於教、學、用的高職《國際金融》教改實效分析
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發現,上述高職院校均強調實踐教學和學生實用的重要性,認可高職院校的教學有別於普通高校知識傳授的邏輯性、系統性、完整性,應更注重知識與技能的銜接與轉化,但實際教、學、用的現狀仍不容樂觀。
一高職《國際金融》教改實效堪憂1.高職院校《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仍以教師為主導,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狀況未有根本改觀。第一,從教師背景看,本次重點訪談的3所高職院校中共有7名《國際金融》專職授課教師,其中2名博士、5名碩士,均有普通高等院校金融專業背景,理論知識比較紮實,但實踐能力比較弱,難以指導學生實踐或實訓。
第二,從實訓投入和利用率看,訪談的3所市屬高職院校經費比較充足,均有較好的實驗室或實訓室,但由於教師實踐能力不足,因此這些實訓室或實驗室的實際利用率並不高,98.80%的學生能夠很好地使用這些實訓裝置進行股票交易,但僅有62.55%的學生可以進行外匯交易,15.93%的學生會票據國際結算。
第三,從教學內容看,3所重點訪談高職院校的《國際金融》教學內容包括國際收支、外匯交易包含即期交易、遠期交易、掉期交易、期貨交易、期權交易、國際結算、外匯風險等龐大的教學內容體系,部分教材儘管冠以實務名稱,並按照專案或任務編寫,但仍以理論為主,與工作對接不緊密。
第四,從教學目標定位看,上述7所高職院校的專業調研主要以兄弟院校的走訪為主,很少從學生角度進行調研,尤其對高職金融類專業就業跟蹤調查不夠,不能及時瞭解市場需求,不能清晰定位《國際金融》的課程地位和教學目標,導致一些學校不開設該課程,或者即使開設但與實訓、實習、就業關聯性不高,本次調查中有95.79%的畢業生認為所學《國際金融》課程不實用。
第五,從課程考核方式上看,3所重點訪談高職院校《國際金融》課程的考核主體單一化、考核方式主觀化和考核內容單一化,其中2所院校考核主要以教師出試卷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為主,1所院校進行了考試改革,但考試改革後的考核內容比較模糊。
2.高職院校學生對《國際金融》課程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方法單一3所重點訪談院校的7名專職老師普遍認為學生不能很好的預習、複習該課程,課堂發言不積極。而251名被調查畢業生中僅有15.14%的學生認為《國際金融》課程有趣並且有用,25.10%的學生認為有趣但無用,56.57%的學生認為無趣無用,3.19%的學生認為無趣但有用。而對《國際金融》課程不感興趣的原因如表1所示,其中佔比最多的原因是“學習內容枯燥、陳舊,不能與當前形勢相結合”。
3.畢業生與用人企業均認為目前高職《國際金融》課程的實用性不強無論畢業生還是企業普遍認為目前高職《國際金融》課程的實用性不強。被調查畢業生對在校期間的頂崗實習、校內實訓、實踐教學認可度普遍較低表2。尤其是校外學習和實訓,近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是“走馬觀花”,另有27.89%的學生反映沒有校外學習和實訓機會。同時,對53家重點訪談的企業則多數認為“學非所用,用非所學”。
二高職《國際金融》課程教改實效堪憂的根源分析調查結果表明,儘管高職院校重視《國際金融》課程的教育教學改革,但實效並不盡如人意,其主要原因是不能“以學為本”。“以學為本”是現代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高職院校主要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相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強調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因此,在高職教育中,學生是本原,沒有學生的“學”自然不需要教師的“教”,而讓學生學會並能夠學以致用是高職教育價值的根本。美國教育學家德萊塞爾和馬庫斯曾指出,評價教學效果的標準應該是教給學生掌握知識的技巧與策略而非教給學生的知識。因此,高職《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應該基於高職教育的特點,以學生就業需要為目標,以學生能夠學會為標準衡量教育教學效果。
三、“以學為本”的高職《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儘管此次調查中有95.79%的畢業生認為高職金融專業中的《國際金融》課程不實用,但對高職金融類專業人才需求方的調查結果恰恰相反,77.36%的受訪企業認為需要《國際金融》課程中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只是目前的高職畢業生的實務操作能力普遍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由此可見,高職院校的金融類專業《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有必要從學生就業的角度加以改進。按照“以學為本”的理念,筆者在實際教學中進行了如下改革,並且初現成效。
一建立“用”—“學”—“教”的教學理念激進建構主義代表哥拉斯費爾德提出知識需要認知主體積極建構,而非被動接受,即只有學生積極主動融入實踐教學,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讓學生主動融入教學的有效途徑為課程的有用性,即教師從課程的有用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與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依據“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夠用為度、會用為好”的思路選取教學內容,最後探究學生學習的方法與特點,以學生能學會的方式、方法進行教學,並以學生會使用和能使用的標準衡量、考核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
二以就業需要精選教學內容在高職《國際金融》課程教學中建立課堂理論教學、課堂實訓、社會實訓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對理論教學應根據就業需要精選教學內容,將龐大的教學內容壓縮為實用的教學內容。比如減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機構產生、發展的講解,簡化國際貨幣體系的發展演變、簡化國際收支、國際儲備、國際金融市場等比較巨集觀知識的講授。主要以外匯市場、外匯交易、國際結算、外匯風險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
三以就業實用為目標,以學習興趣為抓手改革實際教學內容與方法目前專案教學法、案例教學法、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等被推崇為有效的高職教育方法,但在實際教學中只有恰當的教學內容配以恰當的教學方法或手段才是真正的教學得當,切忌盲目效仿與隨意使用。比如選擇案例要精心,注重案例的現實性、前瞻性、可理解性、普遍關注性。在實際教學中筆者主要嘗試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實施方案設計如表3所示。此外,筆者還進行了如下嘗試:1利用現有的音像、視訊資料,比如央視播出的精品專題《貨幣》、《直擊華爾街》、《大國的崛起》等資料,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形象認識和直觀體驗,培養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對金融內容的敏感性。
2利用網路教學,組建金融社團,讓學生參與教學內容的組織、製作。將一些學習興趣濃厚,理解能力比較的強的學生,組建成《國際金融》課程學習團隊,教師引導這些學生學習知識點的同時,利用團隊力量將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精心製作成微課,並通過建立微信群等手段,向全班學生髮送精美的微課視訊、財經類新聞、諮詢等,並在微信群中展開討論與交流,將課堂搬到學生身邊,實現即時與學生溝通,隨時解決在課下出現的問題。
3“工學結合”、“賽學結合”和“賽訓結合”。組織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實踐性學習,比如去證券公司、商業銀行、期貨交易所參觀、瞭解外匯交易和外匯衍生工具交易,學習外匯交易業務流程;組織學生去外貿企業瞭解企業外匯風險管理基本操作方法;指導學生參加世華財訊全國大學生金融投資模擬交易大賽,在校內組織學生進行外匯模擬投資交易比賽,利用和創造一些機會讓學生在實戰中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實際操盤能力。
4聘請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講述從業經歷和業務操作經驗。5以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為目標,建立多元考核模式。改變以往一卷定分的考核方式,變結果考核為結果考核與過程考核相結合的考試模式。綜上所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筆者通過調查研究與實際教學總結,認為面對理解能力較弱、學習主動性不強的教學物件,在十分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進行內容比較龐大、實踐要求比較高的《國際金融》課程教學,實屬不易。以市場就業需求為出發點,研究學生就業需要的知識與技能,從學生就業需要入手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精選教學內容,以學生能掌握的方法或模式進行教學是提高高職院校《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效果的關鍵途徑。
有關推薦:
- 淺談國際金融學研究論文
- 韓國過重陽節嗎
- 關於描寫春天的著名現代詩
- 關節炎的中醫治療方法
- 哪款智慧手機待機時間最長
- 孤寡老人除了低保還有什麼政策
- 高中語文自主學習案例分析
- 工筆花鳥畫的構圖視訊
- 愛讀書我快樂的手抄報圖片素材
- 標準合法合理的借條
- 月季花的養護方法
- 如何培養課前預習的能力
- 關於清華學霸給學弟學妹的九條忠告
- 七夕牛郎織女主題黑板報
- 清明踏青有什麼好處
- 高一語文選修課本翻譯重點句子總結
- 摩羯座屬兔人的性格分析情況
- 留學生學歷認證材料及認證流程簡介
- 高清玄關壁畫效果圖
- 小學一年級家長給孩子的一封信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