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教案及反思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著名民歌,在文學史上是一篇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詩文,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木蘭詩》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木蘭詩》教案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語言特點,並背誦全詩。

  2、複述表演,並領會其情節曲折,富於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3、人物賞析,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4、體會本文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5、學習本文詳細得當的敘事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賞析木蘭這一古代巾幗英雄形象,並領會課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2、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3、重要文言詞語的積累。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想:

  1、這是一首北朝民歌,讀起來朗朗上口,要反覆誦讀,感受民歌的語言特點,找出背誦的規律,教師課前可作有表情的示範背誦。

  2、本文材料安排有詳有略,為什麼這樣安排,要組織學生通過討論本文中心來解決,這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3、本文內容分析力求精當,簡煉,字詞句主要由學生自己翻譯,教師適當點撥。

  4、運用多媒體,放映動畫片《花木蘭》片段,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出花木蘭這一巾幗形象的意義。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影片引讀

  問: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我國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呢?

  ***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

  是啊,我國古代確有一位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千百年來,她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美國迪斯尼公司還將她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位女英雄的颯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蘭》片段三~四分鐘***。

  可見,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流芳百世,流傳海外,這個故事卻來自於一首詩――《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學習北朝民歌《木蘭詩》。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樂府詩集》所載“樑鼓角橫吹曲”

  為主,是當時北方民歌一種在馬上演奏的軍樂,因為樂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橫吹曲”。《木蘭詩》則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詩歌誦讀,整體感悟

  1、詩歌誦讀:

  ①教師有感情地誦讀,學生點評。

  ②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疏通文義,把握情感。

  ③學生比讀,互評互讀。

  2、整體感悟:

  ①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概述故事情節。

  ②在概述情節的基礎上,學生整體把握詩歌內容與結構。

  引導:這是一首敘事詩,依據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麼?請用四個字來簡單概括每一部分內容。

  明確:第一部分***1—3段*** ―――替父從軍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戰

  第三部分***5—6段*** ―――凱旋歸來

  第四部分***第7段***  ―――結尾附文

  三、人物賞析,品讀探究

  1、人物賞析:

  你覺得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例:

  a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勤勞孝順

  b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願”——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c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勇敢堅強的英雄氣慨

  d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不慕榮華富貴,甘過普通百姓生活。

  e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機智、謹慎

  ——花木蘭形象:深明大義、果敢堅強、英勇善戰、不慕名利、謹慎機敏。

  2、品讀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麼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明確:a渲染戰前緊張的氣氛。b戰事緊迫。c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d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

  ②第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麼情操?

  ***運用誇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嚮往和平的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③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排比、表現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樂的氣氛。***

  ④結尾附文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對木蘭的讚美。再一次表現木蘭的機智謹慎。***

  ⑤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

  ***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嚮往。***

  3、詳略分析:

  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麼特點?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明確:

  從軍緣由     ——詳寫

  出征前的準備   ——略寫

  出征中的思親心理 ——詳寫   詳寫女兒情態

  關山飛度,征戰沙場——略寫   略寫英雄氣慨

  凱旋辭官   ——詳寫

  家人迎接   ——詳寫

  木蘭改裝   ——詳寫

  作用:

  ***在內容上***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實感人。

  ***在結構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這樣安排是因為詩歌緊扣“木蘭是女郎”的性格特徵來進行詳略安排的,對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一般的就略寫。

  4、語言品味:

  請同學們試著找出詩中語言精煉的句子,並感受其特點。

  例:“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僅僅三十個字就寫出了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鬥之多,時間之長,戰況之烈,從而表現了木蘭十年艱苦的戰鬥生涯,可見語言精煉,字字千金。***

  四、體驗反思,互動釋疑

  1、體驗反思:

  試想你就是木蘭姑娘,請你說說替父從軍的前前後後的心理活動。***用自己的話歸納***

  假如“我”就是木蘭姑娘***請發揮合理的想像***,說說自己的戰鬥生活。

  假如你是木蘭的親人,十幾年沒見面了,見到木蘭會做些什麼?會說些什麼呢?

  2、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五、複述表演,走近木蘭

  學生複述這首詩的故事情節***可片段***,並結合教師提供的圖片,試著表演,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複述故事指導:複述故事情節不必像翻譯那樣,要求字字落實,複述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必要時還可以增加一些細節描寫。人稱上可用第三人稱。

  六、總結儲存,拓展延伸

  1、總結儲存:

  《木蘭詩》這首敘事詩塑造了花木蘭這個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個雲鬢花黃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戰士。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得勝歸來之後,她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融合在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敦樸的優秀品質。

  這首詩在敘事上有詳有略,對木蘭從軍緣由、出征想家、辭官還鄉和會見親人寫得比較詳細,淋漓盡致地寫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對出征前的準備和十年軍旅生活則寫得比較簡略,前者只有四句,後者也僅有六句,詳略得當,是這首詩寫作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2、拓展延伸:

  ①自由誦讀課文,直至背誦。

  ②完成練習冊的練習

  ③想像作文:《木蘭到家第二天》

  3、課外探究:***這些難度較大,可隨學生興趣進行。***

  ①南朝民歌的修辭運用***或特點***

  ②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古代女子的服飾

  ③從《木蘭詩》中“爺”的稱呼看中國古代的稱呼與地位

  ④我對木蘭的新看法

  ⑤詩歌的凝練的語言分析

  ⑥木蘭為什麼不當官?***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

  板書設計:

  停機嘆息  深明大義

  毅然從軍  勇敢堅強

  匆忙購置  準備出征

  思親情切  征途艱苦

  長期征戰  勝利歸來

  功成身退  不慕榮華

  回到家鄉  換回女裝

  雙兔為喻  謹慎機警

  ——巾幗英雄形象:深明大義、果敢堅強、英勇善戰、

  不慕名利、謹慎機敏

  《木蘭詩》反思1

  隨著新《語文課程標準》的制訂、頒佈及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是我們廣大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了用武之地,特別是在多媒體支撐條件下的語文課堂,越來越呈現出生機,煥發出活力。我們只要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努力去挖掘教學中的各種課程資源,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邊得豐富多彩;我們也只有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去做,才能在教學領域取得新的突破,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在上課過程中,我非常注重朗讀教學。這首詩讀起來朗朗上口,我讓學生反覆朗讀,把作品中的無聲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讓學生通過朗讀把自己帶進作品的情境中去接受作品的感染,展示出作品的美、人物的美。

  注意朗讀時間的把握,我用了近20分鐘時間讓每個小組賽讀整首詩,導致完成人物形象分析這個教學任務時時間比較緊迫,因此我認識到在賽讀時可以分段進行,那麼在時間的把握方面也就比較寬裕了。其次是對於朗讀的語調分析方面,我做了較細緻的分析,其實這裡只要對感情基調做一次整體的把握就足夠了,學生在讀中體會情感,也許會更真切一些。再次是在如何能讓學體學生的思維都“動”起來方面,我做得還不夠。其實,讓每位同學都能提筆來寫一寫,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此我意識到,在分析木蘭形象這個環節中,我可以讓學生在課文上做一些旁批──你從哪些情節瞭解到木蘭是一個怎樣的人?請在旁邊標註出來,這樣也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詩歌的語言精湛,並留下許多情節空白,有許多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情節或場面,我讓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補充或描述詩中的情節空白或場面,這對木蘭形象分析便更加深入了。如:描寫木蘭的外貌,描寫禁閉歸鄉與家人團聚的場面,描寫木蘭英勇殺敵的情形……學生當眾讀出了自己的佳作,心中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當我欣賞了學生的作品,發現他們有如此豐富的想象力!

  然而,在這一堂課中,我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

  學生對文言理解顯然還是覺得太難。雖然這首詩語言比其它文言文要淺顯一些,但是,碰到以前學過的詞,還是不能較快的理解它的意思。這可能是我平時對文言文詞義的歸納不夠好。

  還有一些同學在課堂上興趣很大,討論起來甚至會影響到教學環節的順利過渡,這也是我沒有把握好收放的尺度。

  《木蘭詩》反思2

  它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合稱為樂府民歌中的“雙壁”。在前面地教學中學生未真正接觸過這類的詩文,如何帶領學生欣賞這類的古詩文,讓學生從中受到古典詩文的薰陶與感染,是教學前一直思考的問題,思考過後我確定了本篇課文的主要的教學思路:

  一、立足學生實際,突出教學主線。

  《花木蘭節》一課,我立足於學生學習實際以指導朗讀和分析木蘭形象作為教學主線,設計為了“朗讀詩篇---疏通詩意---認識木蘭---- 品讀語言-----想象表演------構思練筆”這樣一條主線貫穿整節課教學,讓語文的人文特點得到充分的體現,也讓學生從中得到美的薰陶。

  二、重視朗讀,感受詩詞的語言美。

  詩歌的鑑賞,我認為首先就是加強朗讀教學,加強朗讀指導。《木蘭詩》這一詩文音韻節奏明顯,語言質樸生動,多為長短句,是一篇十分適合吟誦和彈唱的詩文,在教學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走近文字,在反覆的朗讀中感悟詩歌的語言之美,通過朗讀指導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出詩歌的味道和意境。

  三、深入文字,感悟英雄形象美。

  《木蘭詩》一直被視為英雄的讚歌。文中的木蘭則是一位千百年來備受喜愛的形象,如何深入地理解這一英雄的形象,是本節課的教學的重點之一。在教學前學生對英雄這一形象的理解與把握僅限於是英雄就是保家衛國的人,會打仗,很勇敢的人。但《木蘭詩》一文對於戰爭的描寫僅僅為“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一句,文章作者多了大幅地卻濃墨重彩的描寫了木蘭為父親擔心、決心出征、凱旋歸來及家人團聚的歡樂。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結合木蘭戰爭前、戰爭後的表現,讓學生感受到本文立意的重點並不是僅僅在於木蘭不畏艱難戰鬥沙場的英勇,而在於把她當做是一個“女英雄”的角度來描寫,使學生對英雄這一含義的理解更為寬廣,認識到文中的木蘭是一個勇於承擔男性的職責,主動為國參戰,立了戰功卻不幕高官俸祿一心辭官還鄉,享受父母、家庭的歡樂的英雄。學生有了對花木蘭這個英雄的內涵的深入認識,也更較容易地理解了人們對木蘭這一形象廣為喜愛的原因。

  在《木蘭詩》課堂中也存在這缺陷。在如何能讓學體學生的思維都“動”起來方面,我做得還不夠。詩歌教學還應充分注重情境的創設,注重學生情感的激發,在這些方面我做得還不夠使得這篇課文的教學沒有達到最佳的效果。

  我想:教學正是在這樣一種肯定、否定與再否定的過程中實現進步的。教學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也正因為遺憾,它會鞭策著我不斷前行,不斷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