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蘋果教案及反思
《摘蘋果》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是在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及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摘蘋果》教案及反思,歡迎閱讀。
《摘蘋果》教案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操作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感受數的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初步的估算意識和解決有關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道理。並能用豎式正確計算。
教學準備:小棒、計數器、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複習,熱身練習
課件展示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有關練習題,學生自由完成。並小結計算方法。
〔反思:新課之前的熱身練習,鼓勵學生主動複習已學的有關知識,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並以競賽的形式進行復習,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 激趣匯入,學習新課
1、點選課件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
師:同學們,今天果園裡的蘋果大豐收,笑笑和淘氣來到果園遊玩,看紅彤彤的蘋果多漂亮啊!我們一起去幫助他們摘蘋果吧!***板書課題:摘蘋果***請小朋友們仔細看看,從圖中你能發現那些數學資訊?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板書***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你們想一想怎樣判斷這個箱子能否裝下這些蘋果呢?***學生可能會說估一估或算一算***請小朋友們現在先估計一下,這個箱子裡能裝下這些蘋果嗎?為什麼?
〔反思:《標準》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件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
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在這一個教學環節中,把學生帶入摘蘋果的生活情境,讓學生主動尋找並提出數學問題。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從發現問題到提出問題,再到解決問題,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2、引導學生進行估算
把38看成40,40+17=57,箱子能裝下;或者38看成40,17看成20,40+20=60,箱子也能裝下。
師:同學們進行估算時,我們可以把兩個數都看成整十的數去估算,也可以把其中的一個數看作整十進行估算。這樣比較簡單方便。
〔反思:作為一年級的小朋友,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估算的內容,有些難度。通過估算箱子能否裝得下蘋果,幫助學生初步瞭解在什麼樣的情境中需要估算,以及如何估算,初步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建立數感,更有助於幫助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
三、探究新知:
1、驗證估算
師:我們大家估計的是否完全正確呢?究竟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呢?請大家用小棒擺一擺,或者用計數器算一算。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2、全班交流演算法。
師:誰願意把自己剛才的演算法展示給大家,給同學們介紹一下。***讓幾位學生上臺來擺小棒或撥計數器,交流時,要求學生利用學具說明演算法,教師板書。***
師:有誰還能用其他方法計算嗎?我們前面還學過列豎式的方法計算是嗎?請你試試用這個方法計算一下。***請一位學生板演***
師:從這道題中看,在豎式計算時,從哪一位開始加方便呢?為什麼?
〔反思:計算教學一定要引導學生先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充分經歷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在探究計算方法時,鼓勵學生利用學具自己尋求計算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獲得直觀體驗,鼓勵演算法多樣化。同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大大的提高。〕
3、組織交流彙報。
師:同學們真棒啊!都學會自己學習了,能用這麼多種辦法解決問題。你喜歡誰的方法呢?計算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呢?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請學生把自己的演算法進行小結。
4、算一算,說一說***完成書上練習題***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試著自己計算,想一想用豎式計算時應該注意什麼問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指導,重點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5、小結提升
讓學生嘗試說說做兩位數進位加法時應該注意什麼呢?***板書:相同數位對齊,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四、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件中的練習題,再全班交流反饋。
〔反思:脫離情境,直接從算式出發進行計算,並要求學生解釋自己的計算過程,幫助學生鞏固並梳理豎式的演算法,提高運算能力與總結能力。〕
五、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進位加法,你覺得計算進位加法應該注意什麼?***利用說兒歌的形式總結本課的知識點。***你們這節課學得快樂嗎?你都有些什麼收穫呢?
〔反思:課件展示有關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的兒歌,全班齊讀,使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再次鞏固了新知。〕
《摘蘋果》反思
本節課通過解決“這個箱子裝得下嗎?”這一問題,讓學生理解、掌握100以內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在討論、操作、交流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樣化的演算法,並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的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在對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與效果進行回憶對比後,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探索與反思:
一、經歷課前練習,培養遷移能力。新課教學之前,我設計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口算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豎式計算,意在為新課做準備,為學生自主探索新知做鋪墊。後面的教學中學生的表現說明了這一環節的必要性。
二、體現生活性,培養估算意識。加強估算是新課程對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改革提出的一項要求。“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能解釋估算的過程”,是第一學段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因而在提出問題“淘氣摘了17個蘋果,笑笑摘了38個蘋果,一個能裝60個的箱子能裝下他們摘的蘋果嗎?”後,我馬上引導孩子們估一估,滲透估算的方法,初步感受估算的意義。可以說,孩子們在這一環節的回答蠻精彩的,部分同學能進行正確估算,並解釋自己的估算過程,而且方法多樣。特別是有些孩子還能在課後的練習中主動運用估算來解決數學問題,真是令人欣慰。
三、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培養創新意識。演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思想,本節課中我鼓勵學生,尊重他們的想法,他們想出了許多方法:如,***1***口算:10+30=40,7+8=15,40+15=55或17+3=20 20+35=55 或38+2=40 40+15=55***2***列豎式;***3***利用計數器撥一撥……在這節課中學生們學得主動活潑,大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創新的火花在課堂中自然而然地迸發出來。無論是哪個學生,只要能以自己的學習方式,根據自己的特點,以自己的步調進行學習,我想這樣的學習都是有效的。
四、精心提問,突破難點。雖然學生已經學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知道了滿十進一的道理,但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仍是這節課的難點。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看到進位的“一”你會想到操作中的哪一步?引導學生回憶操作時把個位上的十個珠子撥去,再在十位上撥一個珠子。幫助學生理解滿十進一的算理,通過回答問題學生很自然地把操作和豎式計算聯絡在一起,突破了難點。
五、練習設計體現層次性,多一分“趣味”。都說計算課難上,因為它相對於其他課來說會顯得比較枯燥、乏味。“怎樣讓孩子們喜歡上計算課?”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了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我在練習的設計上下了一番工夫,有豎式計算找規律,幫助啄木鳥醫生診斷病情,遊戲找朋友,做到既有趣味性,又具層次性,環環相扣,讓孩子們在他們所喜聞樂見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鞏固新知。只不過最後的遊戲由於時間關係沒有進行。孩子們在學習中既鞏固了新知,又體會了學數學的樂趣。
六、不足之處:1、課堂上教師的激勵性評價比較少,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教師的板書還要規範,還可以板書出估算的過程,幫助較差的學生理解。3、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故教師應適時的引導和小結。比如:在學習完豎式計算後應及時引導學生再次小結出豎式計算的注意點,以加深學生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