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鼠找花生果教案及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學童話,語言活潑,富有情趣。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希望大家喜歡。

  小松鼠找花生果教案

  教材簡析

  《小松鼠找花生》是義教課標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120頁

  這是一篇科學童話,借小松鼠找花生這件事間接告訴學生在地下結果這一常識,課文結尾小松鼠的問題與課題呼應又發學生思考。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因而,在面對低年級學生缺乏注意、分配能力差等特點,要敢於放手,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在讀得連貫、順暢上下功夫,讓學生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強體驗與領悟。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生、裡、果"3個字,認識1個偏旁"人"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性,激發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出示多媒體畫面:小松鼠***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你們瞧,它是誰?

  2、齊讀課文,它東張西望在找什麼呢?有沒有找到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並標好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學生評價。

  3、指導生字和有些長句***這一設計為學生鋪路架橋,降低了朗讀的難度***

  三、細讀課文,促進感知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

  ***2******出示花生畫面***這就是花生,你能給小朋友介紹一下嗎?

  ***3***指導朗讀

  [直觀的畫面。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花生開花的美麗景色,幫助學生理解詞語]

  2、學習第二自然段

  過渡:多美的花生呀,小松鼠好奇極了。

  ***1***分角色朗讀對話

  ***2***松鼠認識了花生心情怎樣?它為什麼高興?指導學生朗讀"它想……"

  3、學習三、四、五自然段

  過渡:小松鼠有3個美好的願望它盼啊盼啊,它找到果子了嗎?

  ***1***輕讀第三、四自然段,全班交流,抓住"每天、都、等啊等啊,、也,"並進行朗讀指導。

  ***2***老師引導讀第五自然段:所以小松鼠感到奇怪,自言自語地說:"……"

  ***3***指導朗讀"自言自語地說……"***可以加上動作、神態***

  ***4***表情朗讀

  4、突破難點

  ***1******出示多媒體畫面***小朋友,你能告訴小松鼠,花生躲到哪裡去了嗎?

  ***2***用"因為……所以……"說,為什麼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了,小松鼠也沒有看見一個花生。

  [以問促讀,問促結合,有效地組織起學生的注意及興趣,為學生創造一個主動學習的環境]

  四、迴歸整體,表情朗讀

  同桌朗讀,邊讀邊輔以動作、表情,把小松鼠找花生的情景形象地表達出來。

  [課堂演讀,變"講臺"為舞臺,最大限度地使學生的思想情感得以昇華]

  五、指導書寫,教認新偏旁。

  1、練習生字並找朋友

  2、學新偏旁,"田字格"和"母字部"注意"每"的筆順。

  3、學生看筆順圖,臨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小松鼠找花生果反思1

  一、創設情境 激趣匯入

  我運用課件讓大家認識一位新朋友並大聲地和它打聲招呼。看到小松鼠著急的樣子,便請小朋友來幫小松鼠找東西,這時找的東西以謎語形式出現: “紅房子,麻帳子,裡面有個白胖子”。運用直觀、形象的畫面創設愉悅、輕鬆的課堂教學情境,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充分開展創設了鮮活的空間,教師也變換角色參與其中,整個情境立體化,趣味縱橫。

  二、結合課文插圖,理解重點詞語

  本文配有幾幅插圖,圖文並茂。我充分發揮圖片的作用,讓學生仔細觀察,透過觀察瞭解文章內容。教案中,我讓學生觀察“花生開花”圖,想象花生開花的情境,從而理解“格外”、“鮮豔”一詞,引出松鼠與鼴鼠的對話,體會松鼠高興的心情。觀察“小松鼠疑問”圖,引出“奇怪”和“自言自語”,並加以理解。同時激發學生的想象:花生到底到哪兒去了?

  三、拓展延伸

  結合課文內容,充分發揮多數學生來自老家的特點,:除了花生,你還知道哪些植物供我們吃的部分也長在泥土裡?***土豆、山芋、藕、蘿蔔……***這實際上是讓學生學習語文向生活延伸,對於語文的學習不能侷限於教材,並培養了學生蒐集使用資訊的能力。同時,佈置了續寫的選做作業,孩子們的能力是可以挖掘的,一些孩子寫出小松鼠詢問了鼴鼠,得知結果,挖出花生,開心吃花生的情景。

  小松鼠找花生果反思2

  我認為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語言不算淺顯,但生動,吸引人,尤其是小松鼠的形象稚氣、可愛。如何讓一年級的小朋友既能掌握本課的字詞,同時能語言能力方面也有進一步的提高呢,這是我在本課中所要解決的。

  在今天的這堂課中,我力求實在,能讓學生在課堂中真的有所學,學有所樂。因而,整堂課,也努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自己成為課堂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做一個平等中的首席。問題的設計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順引學生的思路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對一年級的學生而言,讓其讀出句子的美,體會用詞,是有相當的難度的。如在教學“花生已經開花了,一朵朵金黃色的小花,在陽光下格外鮮豔”這一句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自由說,然後讀句再說,提高的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和對語言的感覺力,提升了學生的認識。然後出示“*** ***的花生花”這一卡片讓學生說,既豐富學生的口頭詞彙,又為“鮮豔”的理解做了鋪墊。學生在讀讀說說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了句中的“一朵朵、格外、金黃色”等詞,學生在讀句時也就體會得更深了。在整堂課中,學生的朗讀也很出色,出現的亮點也很多。比如有個男孩兒,在男女生分角色讀對話時,他就喊了,說他要讀小鼴鼠的話,自信十足,他說鼴鼠是男的,讓我們忍俊不禁。這種童言稚語給課堂增添了亮色。因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他才敢如此暢所欲言。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對學生語言習慣、行為習慣的培養,及時發現語誤,糾正語病,為學生學習語言創設一個開放規範的氛圍。

  但一堂課中的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我自己明顯感覺到的有兩處:

  一是生字教學比較薄弱。比如在讀題時,只點了“生、找”兩個生字,而忽略了學生最易唸錯的“鬆”字;在生字檢查時,把寫有生字的花生一下子就獎給了學生,認讀生字的面非常小。雖說這些花生卡片的用途還有另外兩個,一是要有卡片的學生要給別的學生讀,檢查識字情況,二是為下堂課讓學生貼貼,知道花生長在哪兒。但在本課中,明顯地忽略了中下學生的識字情況。

  二是關於評價方面的不足。在讀句子時,採用了競賽讀,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學生讀得非常棒,一次比一次有了提高,但我在肯定她讀得好時,卻忽略了她的進步,輕易地放棄了這一資源,只作了簡單籠統地評價。此時,如果再肯定這個女孩子自身的進步,再讓全班的學生學一學,讀一讀,就更有深度和厚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