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兒科醫學論文

  中醫兒科學是中國醫藥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臨床分科中的一個獨立科目。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中醫兒科學教學改革

  摘要:探討中醫兒科臨床教改方法,提高醫學生臨床診斷思維。增強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醫學生臨床思維、應對患者自信能力增強。通過教學改革,更有利於醫學生臨床能力的全面培養。

  關鍵詞:中醫兒科學;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中醫兒科學是中醫藥院校的主要臨床課程之一,在中醫學專業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授課內容紛繁複雜,從小兒出生斷臍到青壯年養成進入社會的各個階段、各個系統的不同疾病都系其講述內容。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有獨立的基礎理論和理法方藥體系,隨著醫學科學的迅猛發展,人類對疾病認識不斷深入,求知慾望的不斷增強,傳統的"填鴨式"和"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只注重老師單方向對學生知識的輸送,而忽視了學生自我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既會使學生失去對中醫兒科學的學習興趣,又會使這類教學模式下的產物失去獨立應對患者、甚至是醫患關係的能力。因此,對於已經儲備了一定專業知識的研究生的教學工作,如何尋找適合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中醫兒科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 情境式教學在中醫兒科學的應用

  臨床思維具有漸進性、對立統一性及反覆修正、反覆驗證的特點[1]。臨床醫生運用基礎理論知識和積累的臨床經驗,對疾病過程進行總結、分析、判斷、推理等一系列的認識過程,它貫穿於整個醫療過程之中。醫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是在醫療工作過程中逐漸培養出來的。對於進入研究生學習階段的醫學生剛開始接觸臨床,正確引導其運用科學的臨床思維方法,是培養其成為一名合格臨床醫生的必要條件。

  情境式教學系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建立的實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情境式教學,是充分利用形象設計,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2]。情境模擬教學法是一種良好的、互動的教學方法,有利於營造和諧、活躍的教學氛圍,增強學生自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整合中醫思維,彌補臨床實踐的不足,提高教學質量。

  典型病例的情境式教學,是模擬真實患兒家屬帶患兒的就診過程,可以教師或學生模擬患兒入門診就診,由學生充當接診醫生,去採集病史、查體。結合其已有的化驗檢查結果綜合分析,作出初步診斷,列出診斷依據,並進一步行鑑別診斷的分析,並順序由教師匯出主要疾病的進展過程、各階段的主要症狀體徵及檢驗特點,進一步匯出針對的處理措施。

  如一個胎黃的患兒就診,我們先要知道發病的時間,進展的速度,有何伴隨症狀,家族史、個人史有何特別,舌象、脈象特點,二便情況,結合血常規、肝功能、CRP-S、溶血全套等檢查結果,先明確診斷,分析原因,再考慮相對應的治療方案,可能出現的預後,至此,一個疾病經過這樣系統的梳理,學生就能有針對性、有重點的記憶及處理了。因此,我們在兒科學的教學過程中,引入典型病例情境式教學方法,將還在研究生學習階段的學生完全放在一個臨床醫生的角度去首診患者,培養其臨床思維能力,逐步提高其診斷及治療水平。

  這樣通過大量鮮活的案例傳授中醫兒科學的內容的教學模式能改變教師單一輸送知識而學生完全被動授予,教師們"聯袂演出"在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們滿臉"無所謂"在臺下"昏昏欲睡";亦能使學生從頭到尾梳理一遍已學過的理論知識,便於與臨床結合,使自己的所學所知進一步的服務於臨床,培養醫學生"類臨床醫生思維"。在情境教學中加入一些突發因素,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應急能力,面對日益複雜的醫患關係,使學生能進一步全面的面對一個診療過程。這一教學方法在中醫臨床教學中的運用,更能體現中醫"辨證論治"、"因人因地制宜"等基本原則,能讓學生更快地掌握應用中醫藥思維方法處理兒科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是一種適宜中醫學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

  2臨床見習在中醫兒科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醫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必須與實踐相結合,而臨床見習則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其目標是鞏固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實際臨床工作能力。研究生在通過本科學習期間對書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典型案例的情境式教學對理論知識的梳理和鞏固,這時候需要學習的就是如何使理論與臨床更好的結合,如何使理論更好的服務臨床。通常以兒科常見病為重點由教師進行示教進行問診及體格檢查,並鼓勵學生進一步完善問診內容,同時讓學生體驗陽性體徵的感受。結合具體患者、具體疾病,就該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診斷和診療計劃穿插向學生進行提問並解答。

  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變為感性認識,使學生易於接受、消化和吸收。改變教師唱"獨角戲"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實實在在的走近患兒身邊,如發熱查因的患兒,讓學生直接面對患兒,與家長交談,自己獨立採集病史,體查診斷,辯證立法處方,教師從旁補充、指正,這是在情境式教學基礎上的實戰演練,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加強了學生對不同系統疾病的認識,培養學生對病例的綜合分析能力,塑造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這一過程要求學生獨立思考,來解決一系列的實際問題,學生必須對所學過的中醫基礎、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及兒科學等多方面的知識進行有機融合,如此反覆操練,最終會使學生逐步形成中醫辨證思維體系[3]。而這種思維的形成讓學生能在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於臨床實踐中,對具體的臨床現象進行思路清晰、邏輯性強的分析,最後作出符合實際的判斷的能力,可直接反映臨床醫生認識、處理疾病的能力和水平[4]。

  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的科學,如何引導學生從書本學習到臨床實踐,這才是臨床科學存在的意義。研究生教學不同於本科生,單純的板書式及多媒體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已完全不能滿足其需要,在掌握了一定理論知識而謀求進一步"深造"的階段,其最需要的是取代教師的主導地位,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運用中醫基礎理論、方劑學、診斷學等基礎科學武裝自己,採用情境式教學與加強臨床見習相結合的方式,有利於教學相長,亦有利於促進學生探究意識的養成,是培養一名優秀臨床醫生的先決條件。

  參考文獻:

  [1]阮芳賦.臨床思維的特點[J].醫學與哲學,1985,6***4***:50.

  [2]言紅健.案例教學和情景式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河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8.25***1***:99-100.

  [3]王垣芳,王巧雲,李祖成等.開放式案例教學法在臨床藥物治療學教學中的嘗試[J].藥物流行病學雜誌,2010,19***1***:53-55.

  [4]唐曉鴻,彭偉蓮.如何在見習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J].實用預防醫學,2004,11***3***:617-618.

  篇2

  淺談中醫兒科研究生教育模式

  【摘要】 近年來,隨著中醫學術水平的不斷髮展,中醫現代化以及和現代醫學教育模式的交叉碰撞,中醫兒科研究生教育發展迅速,已經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教學模式。筆者探討了現存的教育模式,以及現代中醫兒科研究生教育的目標,根據本科室研究生培養現狀,總結了本科室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多樣化的教育模式以及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展望了當前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

  【關鍵詞】 中醫兒科學; 中醫教育管理; 教學模式; 研究生教育; 多元化; 創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起始於19世紀30年代的德國,迄今為止,在各個國家,各學科根據本國國情、學科的特點及發展目標,已經形成了學徒式、專業式、協作式、教學式、師承式等多種教育模式並存的局面。這些凝聚著人類智慧的教育模式有各自的歷史經驗和使用範圍,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可以借鑑的豐富資源[1]。碩士研究生教育定位為精英教育,目標是培養具有本學科紮實的理論基礎、系統的專門知識,能夠獨立分析和解決本學科領域專門技術問題的高層次專業人才[2]。中醫兒科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較晚,由於受其學科性質及社會發展的影響,起初教育模式較單一,體制尚不健全,且缺乏一套較為權威的評價體系,使其發展受到影響。近年來,由於中醫學術水平的不斷髮展,中醫現代化以及和現代醫學教育模式的交叉碰撞,中醫兒科研究生教育在原來的基礎上發展迅速,形成了一套較為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要求的教育模式。

  1 中醫兒科研究生教育的目標

  1.1 掌握堅實的中醫基礎理論是研究生培養的關鍵 中醫兒科學理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臨床實踐中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進步性和實用價值。中醫兒科研究生教育就是要培養一批能夠繼承發揚中醫兒科學精髓,發展中醫現代化的高層次人才。只有在掌握堅實的中醫藥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充分繼承中醫理論的基礎上才能“厚積而薄發”,為實現中醫藥的現代化服務。通過合理的課程設定與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研究生對中醫藥傳統理論和治療方法的進一步理解、掌握與研究,並運用現代化手段對中醫藥古籍進一步整理、總結、深化,是兒科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目標。對於臨床學科的研究生來說,應在具備堅實中醫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加強中醫臨床辨證和技能的訓練,提高中醫臨床療效,發揚中醫特色[3]。

  1.2 培養多元化人才,適應高層次臨床、科研需要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 隨著中醫兒科研究生師資結構的優化,以及現代科學研究工作條件的改善,實驗型研究生的培養已初具規模,但是作為一門應用性學科,中醫兒科更應該注重多元化人才的培養,不僅要培養科研型的人才,更應該培養臨床型、應用型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在具體工作中,應該注重提高研究生的系統理論水平,培養其知識創新能力、科研工作能力以及實際工作技能。這就必須大力加強學科體系建設,開展高水平的研究,並且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學術評價標準,促進基礎理論研究、科學研究和應用研究協調發展。

  2 中醫兒科研究生教育的教學模式

  2.1 建立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 長期以來中醫人才的培養都是通過帶徒式或師承式教育模式進行。這種教育模式培養了一批批的中醫領域帶頭人才,對導師的理論體系、理論特色的繼承與發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隨著近代教育學的不斷髮展,傳統中醫教育與現代教育模式的結合與相互借鑑,以及多種學科的相互交叉、滲透,形成了學徒式、專業式、協作式、教學式、師承式等多種教育模式並存的局面,近年又新興了分散教學、小組教學等[4]教學方式。多種教育模式相互結合,取長補短,有力地促進了中醫兒科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高。

  2.2 採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有效手段 在實際的臨床與教學工作中,將多種教育形式相結合來實現教育目標。除了課堂教學之外,還包括師承帶教、導師指導組、臨床實踐、科研、技能深化培訓、病例討論、教學查房以及開展多種型別的專業理論技能講座、參與科研課題等,鼓勵研究生參與課堂教學以及臨床帶教工作,在實踐中帶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並且通過定時進行臨床技能考核、臨床病例討論,督促研究生總結學習成果,完成讀書報告、讀書筆記,鼓勵研究生獨立進行科研選題、完成開題報告以及進行科學研究和論文寫作等,多方面考核研究生的水平。

  在理論學習方面,除了課堂教學之外,還指定一部分兒科書目、古籍閱讀,讓學生深入理解、領悟中醫兒科的精髓,指導研究生運用現代化手段對古籍進行整理、總結,不僅鞏固了理論的學習,也進一步指導臨床疾病的辨證施治。通過跟師學習,深化、繼承和總結導師的理論、思想,在繼承的基礎上取得更大的發展。並且在臨床學習中分設導師指導小組,通過不同課題、研究方向之間的互相合作,開拓思路,博採眾長,深化、拓寬理論學習的範疇。讓研究生承擔一定課時的課堂教學,在教學中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促進其對專業理論的學習和理解。

  在臨床應用方面,通過參與臨床診療,以及科研、技能的深化培訓,培養研究生的臨床思維、專業思維、科研思維,提高臨床應用中醫理論進行辨證施治的能力及臨床動手操作能力。並且在實踐中查缺補漏,指導基礎理論的進一步學習。臨床工作中,通過獨立分管患兒,書寫各種醫學文書,提前進入角色,為今後更好地開展工作打下基礎。增設教學查房、病例討論活動,鼓勵研究生參與臨床帶教,提高研究生的邏輯思維及表達能力,並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專業思想的形成,以及知識網路的豐富、完善。

  在科研能力培養方面,指導研究生廣泛閱讀期刊雜誌,瞭解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並且增設跨學科課程,為開拓中醫研究的新領域、新方向奠定基礎。在近些年的學科建設中不斷納入研究生參與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如國家自然基金課題、重點專科工作等,培養學生的科研思路,以及分析解決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選題、課題設計、查閱文獻、書寫綜述、開題報告、臨床資料收集整理、實驗室檢驗、實驗資料的整理分析、論文書寫等,提高研究生們的獨立思考、設計、實踐能力,不僅使其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總結和昇華,還使他們科研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在實踐中得到鍛鍊和提高。

  3 現存的問題及對策

  3.1 中醫藥基礎理論的學習還需進一步強化 為適應當前的市場競爭,在強調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同時往往會忽視了中醫藥基礎理論的學習,學習浮躁,經典沒有讀透,加上臨床應用少,跟師學習的時間有限,導致研究生很難形成自己的學術專長、學術體系。任何學科的發展都離不開深厚理論的肥沃土壤,所以在大力提倡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同時,要避免應用型模式取代教科型模式而成為新的單一化模式。《規劃》發展目標中明確提出:“要建立中醫藥研究繼承與創新體系,開展中醫藥教育學研究,探索建立符合中醫藥教育自身發展規律的教育模式,開展院校與師承相結合的教育模式試點工作及中醫藥教學質量評估試點工作”。重視中醫藥基礎理論的學習,鼓勵研究生在跟導師的過程中努力學習中醫兒科學的理論特色,多讀中醫經典書籍,提高中醫素養,這些是需要不斷強化的學習重點。

  3.2 創新能力的培養還需不斷加強 當前中醫研究生培養中普遍存在著創新能力培養力度不夠的缺陷,教學上只重視專業知識傳授,忽視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然而,每門學科的進步都是在創新的基礎上實現的,機械的繼承只能造成中醫藥發展的停滯落後。因此,有效地引導研究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是今後研究生培養中應該加強的重要部分。在實際培養中,把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儘量減少機械性、重複性較多的課時,注重傳授學習方法和科研思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廣泛學習,關注本學科前沿的學術發展,並鼓勵他們多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鼓勵研究生多臨床、多實踐,鍛鍊動手能力,在實踐中提出問題,提出新的想法。

  此外,研究生還應該具有創業精神、團隊精神、社交能力。所以在課程設定、導師傳教中,還應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素質教育、文化修養教育[3]。

  4 結語

  為適應本校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定位,對研究生應同時注重基礎理論、臨床實際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做到基礎理論、臨床和科研創新互相促進,共同進步。將所學的基礎理論應用於臨床,在臨床實踐中進一步深化基礎理論的學習,與此同時加強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指導理論學習及臨床實踐,把中醫兒科研究生培養成為複合型、外向型、實用型、創新型的新一代高階醫學人才。 醫學教育以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和保障全民族身體素質為目標[5]。所以在今後的教育中應不斷摸索和完善醫學研究生教育模式,為國內醫療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中醫基礎紮實、專業知識廣博、專業技能精專的高層次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 李靜,許博.對當代中國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9,22***3***:79~82.

  [2] 蔣琦,鄭莉,盧毅.碩士研究生教育的質量觀重構與學制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3***:27~28.

  [3] 王發渭,楊明會,竇永起.中醫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探討[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04,25***6***:428~429.

  [4] 王昭.加強醫學研究生教育之我見[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誌,2006,5***5***:612~613.

  [5] 趙曉東.有關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幾點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06,5***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