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精選
成語是人們相沿習用的意義完整、結構定型、表達精練、含義豐富的固定片語。文化的內容豐富多彩,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成語又是語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論功行賞的成語故事
劉邦消滅項羽後,平定天下,當上了皇帝,史稱漢高祖。接著,要對功臣們評定功績的大小,給予封賞。劉邦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要封他為贊侯,給予的封戶也最多。群臣們對此不滿,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處創傷,攻城奪地,功勞最多,應該排在第一位。”這時,關內侯鄂千秋把劉邦要講而未講的話講了出來:“眾位大臣的主張是不對時。曹參雖然有轉戰各處、奪取地盤的功勞,但這是一時的事情。大王與楚軍相持五年,常常失掉軍隊,隻身逃走也有好幾次。然而,蕭何常派遣軍隊補充前線。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讓他做的。漢軍與楚軍在滎陽時對壘數年,軍中沒有口糧,蕭何又用車船運來糧食。如今即使沒有上百個曹參,對漢室也不會有損失,怎麼能讓一時的功勞凌駕在萬世的功勳之上呢?應該是蕭何排在第一位,曹參居第二位。”劉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話,於是確定蕭何為第一位,特許地帶劍穿鞋上殿,上朝時可以不按禮儀小步快走。
篇二:一鳴驚人的故事
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于髡***kūn***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 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繼位以後,卻沉迷於酒色,不管國家大事,每日只知飲酒作樂,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因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汙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臨滅亡的邊緣。雖然,齊國的一些愛國之人都很擔心,但是,卻都因為畏懼齊王,所以沒有人敢出來勸諫。 其實齊威王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自己的智慧,雖然他不喜歡聽別人的勸告,但如果勸告得法的話,他還是會接受的。淳于髡知道這點後,便想了一個計策,準備找個機會來勸告齊威王。有一天,淳于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為臣有一個謎語想請您猜一猜:齊國有隻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聲鳴叫,只是毫無目的的卷附著,大王您猜,這是一隻什麼鳥呢?” 齊威王本是一個聰明人,亦聽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諷刺自己,像那隻大鳥一樣,身為一國之尊,卻毫無作為,只知道享樂。而他實在也不是一個昏庸的君王,於是沉吟了一會兒之後便毅然的決定要改過,振作起來,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因此他對淳于髡說:“嗯,這一隻大鳥,你不知道,它不飛則已,一飛就會衝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一鳴就會驚動眾人,你慢慢等著瞧吧!” 從此齊威王不在沉迷於飲酒作樂,而開始整頓國政。首先他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腐敗無能的,則加以懲罰。結果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到處充滿蓬勃的朝氣。另一方面他也著手整頓軍事,強大武力,奠定國家的威望。各國諸侯聽到這個訊息以後都很震驚,不但不敢再來侵犯,甚至還把原先侵佔的土地,都歸還給齊國。齊威王的這一番作為,真可謂是“一鳴驚人”呀!
篇三:捨我其誰的故事
孟子想到齊國施展自己的雄圖大志,也很希望齊國君王能像歷史上的商湯和周武王那樣有作為。他到齊國後,齊王很高興,並且任用了他。但孟子總感到不理想,於是決定離開齊國。但他在離開時,心裡又是矛盾著的,很想齊王能親自出面來挽留他。後來,儘管齊王也親自到孟子住處見了面,但只是寒暄寒暄而已,並沒有表示要真正留他。孟子出京城臨淄到齊國西南部的晝地後,住了3天才走。途中有人問孟子為什麼這樣慢騰騰地,孟子說,我自認為還是太快了呢。我想齊王也許能最終改變態度,把我召回去。齊王如果用我,何止齊國的老百姓得到太平,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夠得到太平。
在迴歸的路上,又有一個名叫充虞的人問孟子,說:“老夫子現在好象很不愉快的樣子,從前我聽您說過:“‘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孟子回答道:“彼一時,此一時嘛。每過500年必定有位聖君出現,而這當中也必定會有命世之才出來。從周朝到現在,已經過去700餘年了。論年頭,早超過***500年***了;而以時勢的發展來考察之,則現在正該是出聖君賢臣的時候了。老天爺如果想使天下太平,那麼當今之世,除了我,還有誰呢?我有何不愉快的呢?”
篇四:安步當車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齊國有一個叫顏黜的人。齊宣王在召他進宮的時候。顏黜走到殿前的階梯時,見宣王正等待他拜見,就停住腳步,不再往前走了。宣王見了很奇怪,就說:“顏黜,過來吧!”顏黜聽到後,不僅一動未動反而說:“大王,走過來!”
宣王聽了很不高興,他的大臣對顏黜嚷到:“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過來,你怎麼可以讓大王過去呢?”顏黜說:“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說明我羨慕他的權勢;如果大王走過來,說明他禮賢下士。”齊宣王很生氣的說:“到底是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
顏黜馬上接著說:“當然是士人尊貴,君王並不尊貴!”宣王說:“你說這話有根據嗎?"
顏黜神色自若地說:“當然有,秦國進攻齊國的時候,秦王曾下過這樣兩道命令:‘誰敢在柳下季墳墓五十步以內的地方砍柴,格殺勿論!誰能砍下齊王的腦袋,就封為萬戶侯。'由此看來,一個活著的君主的頭,竟然連一個死的士人墳墓都不如啊。”
齊宣王覺得自己理虧,說:“我是自討沒趣。聽了您的一番高論,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徑。希望您接受我為您的學生!今後您就住在我這裡,我保證您有肉吃,有車乘,衣著華麗。”
顏黜卻辭謝說:“玉,原來產于山中,如果一經匠人加工,就會破壞,雖然仍然寶貴,但畢竟失去了本來的面貌。士人生在窮鄉僻壤,如果選拔上來,就會享有利祿;不是說他不能高貴顯達,但他外來的風貌和內心世界會遭到破壞。所以我情願希望大王讓我回去,每天晚點吃飯,也像吃肉那樣香;安穩而慢慢地走路,足以當作乘車……”顏黜說完,就告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