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歷史典故的成語故事

  語具有極強的表現力,是中國語言的精華。成語中蘊含著寶貴的文化財富,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中國古代物質文明的輝煌,瞭解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傳統中華美德等眾多方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篇一:大義滅親

  衛莊公的愛妾有個兒子叫州籲,從小就很受寵愛,可是他不務正業,整天只喜歡舞刀弄槍。而當時,大夫石碏也有個兒子名石厚,與州籲臭味相投,兩個人關係很好。後來衛莊公死了,公子完繼位為衛恆公。此時,石碏因年紀老邁又不滿州籲的作為,便告老還鄉。

  一天,衛恆公要到洛邑去見周王,州籲和石厚便借送行殺死了衛恆公,並奪取了王位,可是他們不得人心,於是他們商量找石碏幫助,以安撫民心。

  石碏告訴前來求助的兒子說:“你們只要去請陳恆公幫你們在周王面前說說,得到周王的同意就好了。”於是石厚和州籲,帶上禮物趕往陳國。這邊石碏暗中寫信密告陳恆公,讓他幫捉拿殺君王的凶手。當石厚和州籲來到陳國時就被抓起來了。接著陳王派人去問怎麼處置這兩個凶手。石碏就說:“這小子不忠不孝,留他又有什麼用?”於是叫人把他殺了。

  篇二:不遠千里

  梁惠王見了孟子,熱情地說:“先生,您不以千里為遠來到我們魏國,一定是給我的國家帶來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您何必一開口就講利?有仁義就行了。如果君王說怎樣有利於我的國家,大夫說怎樣有利於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說怎樣有利於自身,這樣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麼就危險了。”接著孟子說道:“在能出動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二等國家,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一百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大國的大夫能從萬輛兵車的國家中獲得兵車千輛,二等國家的大夫能從千輛兵車的國家中獲得兵車百輛。這些大夫的產業不能說不多了,但是,他仍永遠不會滿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揚私利了。”

  梁惠王聽了很受觸動,焦急地問:“那先生以為該怎麼辦呢?”孟 子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會遺棄他的雙親,也沒有講義的人會不尊 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講仁義就夠了,何必再講利呢?”

  篇三:背水一戰

  背靠江河作戰,沒有退路。形容不留後路,決一死戰。

  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中,然後東渡黃河,打敗並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於項羽的魏王豹,接著往東攻打趙王歇。

  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征部隊沒有後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餘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

  韓信瞭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後,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後迅速衝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於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一個大勝仗。

  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麼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麼能讓他們拼命呢!”
 


  看過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