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歷史典故的成語

  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歷史典故的成語資料,歡迎閱讀!

  含歷史故事的成語

  背水一戰***韓信***

  完壁歸趙***藺相如***

  負荊請罪***廉頗***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項羽***

  破釜沉舟***項羽***

  臥薪嚐膽***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指鹿為馬***趙高***

  三顧茅廬***劉備***

  單刀赴會***關羽***

  東窗事發***秦檜***

  如魚得水***劉備***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廬***諸葛亮***

  圖窮匕見***荊柯***

  草木皆兵***苻堅***

  鞠躬盡瘁***諸葛亮***

  三顧茅廬***劉備***

  煮豆燃萁***曹植***

  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

  精忠報國***岳飛***

  成語典故1:入木三分

  王羲之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大書法家,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是王曠的兒子,七歲就擅長書法。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後人又稱之為王右軍。

  王羲之的書法,可以稱得上冠絕古今,他的字秀麗中透著蒼勁,柔和中帶著剛強,後世的許多書法家,能超越王羲之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學習書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範本。他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分有關係,但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他的刻苦練習。

  他為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裡總是想著字型的結構,揣摩著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划著。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

  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裡洗滌筆硯。久而久之,整個池塘的水居然被染成黑色的了!不難看出,王羲之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功夫之深。

  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一葉扁舟遊歷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附近,只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態。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了愛慕之情,便想把它們買回家去。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觀裡的道士便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道家養生修煉的《黃庭經》作為交換吧!”王羲之求鵝心切,便給觀裡寫了部《黃庭經》,道士則把那些鵝都送給了他。

  還有一次,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讚歎地說:“右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

  成語典故2:精忠報國

  20歲的岳飛已經是個飽讀兵書、諳熟武藝、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他盼望有一天能夠投身疆場, 為國家報仇雪恥。當招募”敢戰士”的訊息傳來時, 他報名參軍。就在他走上戰場的前夕, 深明大義的母親, 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 囑咐他一生一世都要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奮勇殺敵, 決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岳飛參軍後, 一直堅持戰鬥在抗金的最前線, 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殺敵。他率領的”岳家軍”不畏強敵, 獨當一面, 先後六次與金兵交鋒, 均獲全勝, ”岳家軍”聲威大震。而趙構卻重用寵臣主和派代表黃潛善、汪伯彥等人。為了拯救淪陷在敵佔區的苦難同胞, 把敵人驅逐出境, 岳飛不顧自己位卑言輕, 上書給皇帝趙構, 堅決反對繼續向南逃跑, 力諫趙構返回汴京, 親率六軍北渡黃河,這樣將帥一心, 一定可以收復中原。這道奏書進呈後, 觸怒了趙構和黃、汪這些妥協投降派。他們以”小臣越職, 非所宜言”的罪名, 把岳飛的官職革掉了。閒居三個月後, 岳飛難以壓抑心中報效國家的強烈意願, 投奔河北路招撫使張所。岳飛慷慨陳詞, 決心以身許國, 消滅敵人, 恢復故疆, 以報答父老鄉親。從此, 岳飛又轉戰在抗金的戰場上, 而且越戰勇, ”岳家軍”的旗幟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徵。金兵統帥不得不驚呼: ”撼山易, 撼岳家軍難! ”

  1140 年, 正當岳飛奮勇前進, 勝利在望的時候,趙構和宰相秦檜卻害怕”岳家軍”強大起來之後, 成為南宋政權的威脅。因此, 不惜出賣民族利益, 以”孤軍不可久留”為藉口, 在一天之內連下12 道金牌, 強令岳飛退兵。岳飛對此極為悲憤, 長嘆道: ”十年之功, 廢於一旦! ”岳飛退兵時, 中原人民攔住軍馬, 哭聲盈野, 岳飛也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