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秦嶺淮河一線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秦嶺-淮河一線***QinlingMountains-HuaiheRiverLine,或Qinling-HuaiheLine,也簡稱秦淮一線***,就是人們常說的中國***特別是東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此線的南面和北面,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範圍劃分

  秦嶺—淮河線從名字上看它的畫法似乎很簡單,沿秦嶺、淮河畫一條線即可。可是當你面對著一張大比例尺的中國地圖時你會發現根本無從下手:秦嶺西起甘肅省白石山,秦嶺—淮河分南北,只是分了中國東部,中國西部怎樣分南北部是很有意思的,西部的確可分兩大區域,但卻是南北顛倒,冷熱倒置。沿秦嶺再向西,大致有兩列東西走向的山脈與秦嶺相連:一列是祁連山接阿爾金山一路向西;另一列就是西起帕米爾高原,向東綿延2000 多公里的崑崙山及其餘脈。如果秦嶺向西分南北的話,這兩列山系可供考慮[2] 。

  這裡說的南北之分,不是文化的概念,而是指自然地理上的南北之分,確切地說,是亞熱帶***南方***與暖溫帶***北方***之分。自然地理的亞熱帶與暖溫帶都是有定義、有標準的。

  陝西師範大學地理系的劉胤漢教授研究秦嶺多年,他主張南北分界線應該畫在秦嶺南坡的800米等高線處。按照劉先生的說法,由於山地的海拔逐漸升高,氣溫在下降,在海拔800米等高線的位置,亞熱帶就已經結束了,像橘子、竹子這些亞熱帶的指示性植物已經見不到了。南方到這裡就應該結束了,因此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應該與南坡800米等高線重合。

  中國南北分界線的三種劃法圖示例

  中國南北分界線的三種劃法圖示例

  已故著名地理學家任美鍔先生卻主張把中國的南北分界線畫在秦嶺北坡700米等高線處。因為從秦嶺的北坡看,整個關中盆地是暖溫帶,但是隨著山地的上升,氣溫降低,在700米等高線處,氣候已經不是暖溫帶了,而是山地氣候,越高越冷了。其實任美鍔先生是把秦嶺看為出現在暖溫帶的一個山系。

  而另外一些地理學家如黃秉維等卻主張南北分界線應該畫在秦嶺的主脊線上。理由是這樣可以保持山兩邊垂直自然帶的完整,正好可以兩相比較,看出南北之不同。但秦嶺找不到明確的脊線,這種分法,怎樣分還是一個未知數,也可能把一些高海拔山峰的最高點連起來,算作秦嶺的脊線吧。

  在2008年出版的《中國生態地理區域系統研究》一書中,鄭度院士等人在對秦嶺南北的氣候、植被進行了詳盡地比較分析後,應用最新的科學技術手段,對秦嶺地區的自然環境進行分類。最終認為從綜合的角度看,中國暖溫帶和亞熱帶在秦嶺地區的分界線應該標定在主脊。

  我國南北自然分界線,實際上首先是氣候分界線。就熱量帶說是北方暖溫帶和南方亞熱帶的分界;在水分區劃中則是北方乾旱、半溼潤氣候和南方溼潤氣候的分界;在雨旱季節型別區劃中則是北方春旱、夏雨氣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氣候的分界[3] 。

  然而,這個過渡和變化是通過相當寬的一個帶來完成的。在淮河兩岸,相隔一二十公里甚至更寬,並看不出氣候、農業、自然景觀等方面有什麼變化。實際上,由於淮河地區主要是平原地區,南北冷暖氣流暢通無阻,確實也不可能產生一條截然分明的南北分界線來。以“橘逾淮而北為枳”為例,由於我國東部地區冬季中南下冷空氣強,常常帶來柑橘致命低溫,因此現今即使淮河以南的長江兩岸,除了區域性有利區域外,一般也沒有種植柑橘的經濟價值。

  我國南北分界帶的西段秦嶺,冬季阻擋了北方冷空氣,因而在嶺北為典型暖溫帶情況下使嶺南成為典型亞熱帶***能生長同緯度淮河兩岸不能生長的柑橘等亞熱帶指標植物***。但是,秦嶺分界也並非一條線。因為秦嶺南坡約千米海拔以下才是亞熱帶,而秦嶺山脈兩坡千米等高線間的寬度,也就是分界帶的寬度也大約有90-110公里。而且,在歷史上南北分界帶是隨氣候變化而南北移動的。如果全球持續變暖,亞熱帶北界將來甚至有可能要北推到黃河的中、下游地區。

  2010年,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陳全功等人根據氣候、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綜合資料,逐點計算適宜度,製成了《基於GIS的中國南北分界帶分佈圖》,將中國南北分界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分佈圖表明,中國南北分界具有自然***氣候、地理***和人文的綜合屬性,分界帶涉及四川、甘肅、陝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蘇等7個省的130個縣***市***,最窄處約2***2公里,最寬處約195.41公里,總面積約145500.74平方公里。

  在中國南北分界帶上,順經度各段中點的連線,稱為南北分界線。此線的走向為,西起與青藏高原相接的西秦嶺餘脈***E104°15′、N32°18′***,經四川省的平武縣、青川縣,甘肅省的文縣、康縣,陝西省的寧強縣、略陽縣、勉縣、留壩縣、城固縣、洋縣、佛坪縣、寧陝縣、鎮安縣、旬陽縣、商南縣,湖北省的鄖西縣,襄陽市、棗陽市,河南省的西峽縣、淅川縣、內鄉縣、鄧州市、新野縣、唐河縣、泌陽縣、確山縣、駐馬店市、汝南縣、平輿縣、新蔡縣,安徽省的臨泉縣、阜陽市、利辛縣、鳳臺縣、淮南市、懷遠縣、蚌埠市***北距蚌埠市區約4.67公里***、五河縣,江蘇省的泗洪縣、洪澤縣、淮安市***北距淮安市區約5.68公里***、漣水縣、阜寧縣、濱海縣、射陽縣等44個縣***市***蜿蜒而下,止於東海海濱***E120°21′,N34°05′***,總長度約1666.28公里。

  基本內容

  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季風區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

  一、氣候方面

  1.秦嶺—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降水量大於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北降水量小於800毫米。

  2.秦嶺—淮河南北雨季長短差異。秦嶺—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嶺—淮河以南雨季要長得多。

  3.秦嶺—淮河是溼潤和半溼潤地區的分界線。

  4.秦嶺—淮河是1月0℃等溫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冬季一般結冰。

  5.秦嶺—淮河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

  6.秦嶺—淮河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夏季,秦嶺—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溫多雨。冬季,秦嶺—淮河以南溫和少雨,秦嶺—淮河以北寒冷乾燥。

  7.南北方地區分界線。

  二、植被方面

  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秦嶺—淮河以北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之說。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嶺—淮河以南河流流量豐富,季節變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長,冬季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流量較小,季節變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結冰。秦嶺—淮河還是黃河和長江的分水嶺。

  四、地形、土壤、礦產方面

  1.地形:秦嶺—淮河以南以丘陵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嶺—淮河以南漸以紅壤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黃壤或棕壤為主,東北以黑土為主,西北多白色沙質土。

  3.礦產:秦嶺—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屬居多,工業上以有色金屬冶煉及出口加工等輕工業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煤、鐵、石油為主,工業方面以重工業佔的比例較大。

  五、農業方面

  1.耕地型別: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田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旱地為主。

  2.糧食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稻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小麥為主。

  3.油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油菜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為主。

  4.糖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甘蔗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甜菜為主。

  5.作物熟制:秦嶺—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嶺—淮河以北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