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第三節河流和湖泊教案

   教案是八年級地理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一系列行為方案。第三節河流和湖泊的教案該怎麼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八年級地理第三節河流和湖泊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我國河湖眾多的特點及其河湖在人類活動中的作用。

  2、知道外流區***河、湖***、內流區***河、湖***的概念及分佈特點。

  3、理解內、外流河水文特徵的差異。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分析河流水文特徵及成因的能力。

  2、能夠運用地圖和統計資料說明中國河、湖的基本概況,培養學生歸納地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逐步培養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人地協調觀念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

  1、中國河流的基本概況

  2、內、外流河的水文特徵

  ●教學難點

  1、中國河流的空間分佈與地形、氣候的關係。

  2、運用資料分析內、外流河的水文特徵及其成因。

  ●教學方法

  讀圖、探討、講練結合為主的教學方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出示《中國水系圖》或者《我國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圖》,引導學生看圖並說出自己看到地圖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麼?

  學生:中國河湖眾多***有眾多的河湖***

  教師:是的,同學們說的很對,我國是世界上河湖眾多的國家之一,我國疆域遼闊,有許多大江巨川源遠流長,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羅棋佈。***閱讀圖2.28小資料,並將重要內容勾畫出來***

  ***板書*** 第三節 河流與湖泊

  一、眾多的河湖

  [教學新課]

  ***提問***同學們想一想,被人們譽為大地動脈的河流、大地明珠的湖泊,給我們人類帶來了什麼好處?

  ***學生回答***有豐富的水資源,便於人們灌溉、航運、游泳、養殖水生動植物等。

  ***教師小結***教師補充:河湖的好處在於除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淡水資源、灌溉水源、水能資源、航運的便利外,還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旅遊資源、漁鹽便利等。

  ***提問***河湖給人類帶來好處,有沒有壞處呢?

  ***學生回答***河湖可帶來“洪水災害” “水汙染”等。不僅造成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巨大損失,還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

  ***教師小結***河湖與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它們既可興利,又可作害,而且許多災害還是人為造成的。人類要想世世代代持續地發展下去,必須自覺遵循自然規律,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保護好地球上的河湖。

  ***板書***1、我國主要河流

  ***讀圖觀察*** 1、引導學生閱讀《中國水系圖》找出我國主要河流。讓學生上講臺在掛圖上指出我國的主要河流。

  ***教師點撥***糾正學生指圖缺點。著重指出:在圖上指河流或觀察河流,要順著源頭→下游方向指或觀察。

  2、引導學生讀《我國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圖》,觀察並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我國絕大多數河流注入什麼大洋?***學生:太平洋***

  ***2***新疆北部的額爾齊斯河和西藏南部的雅魯藏布江各自最終注入什麼海洋?***學生:北冰洋、印度洋***

  ***3***塔里木河和弱水***黑河***與其他河流有何不同?***學生:塔里木河和弱水最終沒注入海洋***

  ***歸納小結***引導學生回答以上問題後歸納外流河、內流河、外流湖、內流湖的概念。

  ***讀圖思考***引導學生閱讀外***內***流湖圖後思考:為什麼外流湖是淡水湖,內流湖是鹹水湖?

  ***學生回答***外流湖湖水靠外流注入其他河流輸出,水中鹽度大大降低,因而成為淡水湖;內流湖湖水靠蒸發輸出,水中鹽分較高,因而成為鹹水湖。

  ***提問***什麼是外流區、內流區?它們是如何劃分和分佈的呢?

  ***板書***2、我國外流區與內流區的劃分與分佈

  ***課堂活動***1.引導學生閱讀“中國外流區和內流區圖”***圖2.31***

  ***1***給圖中的空白圖例分別塗上不同的顏色。

  ***2***判斷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佈範圍,並根據所選顏色進行填塗。

  ***3*** 在完成以上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圖2.28資料,進一步明確外流區與內流區的面積之比、水量之比,並用彩筆勾畫。

  ***讀圖思考***引導學生對照《中國陸上主要山脈》***圖2.6***和《我國的內流區和外流區》***圖2.31***,仔細觀察我國內、外流河各分佈在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哪一側地區?***學生:內流河分佈在它的西北地區,外流河分佈在它的東南地區***

  ***提問***西北地區有沒有外流區,東部地區有沒有內流區呢?***學生:西北地區有外流區,新疆北部的額爾齊斯河最終注入北冰洋;東部地區有內流區,如大興安嶺以東地區就有一小塊地區為內流區。***

  ***教師小結***由此可見,我國內、外流河***湖***的大致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思考***同學們想一想,我國西北多內流河,東南多外流河,這和地形***地勢***、氣候有沒有關?

  ***學生回答***有。

  ***過渡***我國河流的空間分佈與地形***地勢***、氣候有什麼關係呢?

  ***課堂活動***2.認識中國河流的空間分佈及其地形、氣候的關係。

  ***1***閱讀《我國主要河流和湖泊圖》***圖2.28***,並對照《我國地形分佈大勢圖》***圖2.4***、《中國陸上主要山脈圖》***圖2.6***和《中國行政區劃圖》***圖1.7***完成表內內容。

  ***教師點撥***學生答後,教師補充: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自西向東流經我國11個省級行政區:青、藏、川、雲、渝、鄂、湘、贛、皖、蘇、滬,注入太平洋邊緣東海;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自西向東流經我國9個省級行政區:青、川、甘、寧、內蒙古、陝、晉、豫、魯,注入我國最大的內海渤海;松花江發源於我國東北大興安嶺和長白山區,流經3個省區: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向東向北注入太平洋。

  ***2***結合你瞭解的我國地形與氣候的基本情況,分析它們對河流分佈有什麼影響。

  ***讀圖***引導學生對照閱讀《我國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圖》《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示意圖》《我國地形分佈大勢圖》《中國年降水量分佈圖》《中國1月平均氣溫分佈圖》。

  ***提問***①聯絡我國的地形地勢特點,想一想我國絕大多數河流為何滾滾東流,注入太平洋?***學生:我國地勢西高東低***

  ②外流河與內流河的分界線與我們曾學過的什麼區域的分界線相一致?***學生: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③我國東部外流區河流的水量受什麼氣候的影響很大?為什麼?它的主要補給水源是什麼?***學生:季風氣候;夏季風盛行時,降水多,河流水量就大,反之,河流水量就小;東部外流河主要補給水源是天然降水***

  ④我國西北內陸河水的主要補給水源是什麼?***學生:高山冰雪融水***

  ⑤我國西北內陸季節和氣溫的變化對河流水量有何影響?***學生:夏季,氣溫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河流水量就大;冬季,氣溫下降,高山冰雪融水消失,河水大大減少,河流結冰,甚至斷流***

  ***教師小結***

  ***課堂活動***3.回答下面的問題。

  ***1***上述四條河流分佈在我國什麼地區?***學生:松花江在東北,湘江、西江分佈在南方***

  ***2***從北到南,河流汛期開始時期和結束時間有何不同?汛期長短有何變化?***學生:①北方河流汛期開始時間晚,結束時間早;南方河流情況正相反。②松花江汛期3個月;湘江汛期長達6個月;西江汛期長達7個月。我國東部河流的汛期由北向南越來越長***

  ***3***四條河流什麼季節流量最大?***學生:夏季***什麼季節流量最小?***學生:冬季***為什麼?***學生: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4***東北松花江為什麼在冬季出現枯水期,甚至斷流?***學生:松花江位於北方地區,冬季平均氣溫很低,降水很少,結冰期長,人們生產生活用水量大,上游地區蓄水多***

  ***5***以黃河花園口站和西江梧州站為例,說一說這兩條河流流量年內變化有何不同?這些變化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可能會產生什麼影響?

  ***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各小組代表發言後,教師及時肯定並鼓勵學生。補充:①黃河***花園口站***流量年內變化不大,汛期短***僅將近3個月***,不利於長期航運、捕魚、灌溉、淡水供應,容易造成冬季水源供應緊張,冬季氣溫很低,容易結冰,產生凌汛,影響航運。②西江***梧州站***流量年內變化很大,汛期長達7個月,有利於長期航運、捕魚、灌溉、淡水供應,夏季水位很高,水量很大,有可能發生洪水災害,影響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閱讀地圖***引導學生閱讀《塔里木河和羅布泊》***圖2.3***,觀察思考我國西北內陸河流有何特點?為什麼?

  ***學生討論*** ***教師小結***略

  ***讀圖***引導學生結合《京杭運河示意圖》,重點閱讀資料《京杭運河》,瞭解京杭運河是世界上長度最長、開鑿時間最早的人工河流,全長1800千米,自北向南溝通了我國二市四省五大水系,在歷史上和南水北調工程的作用。

  ***過渡***我國的外流河有些什麼共同的水文特徵?為何會形成這些共同的水文特徵?

  ***板書***3、外流河的水文特徵

  1.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徵及成因

  ***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從河流的水量大小、水位高低、有無結冰期或結冰期長短等方面,分析討論河流的水文特徵。討論後小組派代表發言。

  ***教師小結***

  ***過渡***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徵雖有共性,但各地也有很大差異。

  ***板書***2.我國外流河水文特徵的差異

  ***讀圖***引導學生閱讀《我國東部主要河流年徑流量變化曲線圖》,比較各河流量的大小和汛期的長短。

  ***提問***①圖中四條河流,哪條河流流量最大?哪兩條河流流量較小?②珠江、長江、黃河的汛期分別從何月開始至何月結束?③我國東部河流***除東北河流外***的汛期變化自南向北有何規律?

  ***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小結歸納“四最”***

  黑龍江。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外流河***湖***、外流區、內流河***湖***、內流區的概念,認識了我國主要的內***外***流河,瞭解了我國內、外流河的水文特徵,分析了季風氣候對外流河水文特徵的影響。同時也懂得了由於我國季風氣候面積廣大,各地區氣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條件不同,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徵又存在著明顯的地區差異性。

  ● 板書設計

  第三節 河流與湖泊

  一、 眾多的河湖

  1、我國主要河流

  2、我國外流區與內流區的劃分與分佈

  3、外流河的水文特徵

  第二課時 黃河的治理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黃河的自然特徵;瞭解黃河的三個奉獻;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如何根治黃河。

  ***2***技能目標

  力求通過讀圖、填圖,使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得到提高;通過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

  通過黃河治理的今昔對比,培養愛國情感;通過黃河多沙的人為原因分析,加深學生的環境憂患意識,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念;通過黃河利與弊共存的事實,增強辯證觀,學會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黃河下游“地上河”成因;***2***根治黃河的措施。

  教學難點:分析下游“地上河”成因。

  三、教學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活動探究法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齊唱“黃河大合唱”歌曲。創設情景,營造氣氛。

  ***匯入新課***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簡要介紹水迴圈,為高中地理學習打下伏筆***。要想知道黃河之水哪裡來,又流到哪裡去?就讓我們來學習《黃河的治理》這部分內容。

  ***板 書***二 黃河的治理

  1.源流概況

  ***過 渡***要了解黃河,必須先了解黃河概況,首先我們來看看黃河的形狀。

  ***學生活動***照課本畫出黃河干流圖。並歸納黃河形狀為“幾”字型。

  ***提 問***黃河水真的是從天上來的嗎?這裡的“天上”指的是哪裡?“海”又指的是哪個海呢?

  ***學生閱讀《黃河流域圖》並回答,教師糾正***

  ***提 問***1、黃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是怎樣劃分的?誰能在圖上找出黃河流經的省區,並按源頭→下游方向說出來?

  2、說出黃河流經的地形區。

  ***學生找出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河口,舊孟津,並標註在黃河干流圖上,強調其位置特徵;主要支流汾河、渭河;強調其流經省區,地形區。教師糾正。***

  ***承 轉***黃河像一條巨龍,蜿蜒在華夏大地上。它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具體講都有哪些貢獻呢?

  ***學生在閱讀書本之後,結合其他學科知識回答***

  ***板 書***2、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教師小結******1***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2***提供豐富的水能資源***黃河上中游於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建國前,黃河上沒有一座大壩。新中國成立後,已陸續建成了龍羊峽、劉家峽、三門峽等八座大型水利樞紐和水電站,***說明位置特點***,並對黃河水能實行梯級開發。***板畫示意梯級開發,並指出龍羊峽到青銅峽之間是梯級開發集中地段,建有龍羊峽、李家峽、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大峽、黑山峽、青銅峽等水電站,讓學生知道梯級開發成串分市的特點。***

  ***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寧夏平原、河套平原和華北平原。黃河流經地區,一般降水量都不足,黃河水使一塊塊的乾涸土地展現了生機。早在二千多年前,寧夏人民就揭開了引黃灌溉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後,又修建了許多引黃灌溉的水利工程,使黃河流域的灌溉面積大大增加。也正是黃河水塑造了“塞上江南”。說明華北平原主要是由黃河、淮河和海河沖積而成。***

  ***承 轉***千百年來,黃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黃河的哺育下,創造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但是,歷史上黃河也曾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直至今天,它仍是中華民族的一大憂患。

  ***板 書***3、黃河水患

  ***讀 圖***黃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圖,黃河下游河床一般都比兩岸地面高出3—4米,有些地方甚至高出近 10米。因此,黃河成了舉世聞名的“地上懸河”。歷史上黃河幾次大決口都發生在下游地區,都與河床遠遠高出地面有直接的關係。

  ***展示資料***歷史上黃河決口氾濫時房倒屋塌,人們流離失所的悽慘景象。

  ***提 問***高懸於空中的地上河是怎樣形成的呢?

  ***提示學生結合圖2.33,圖2.34從黃河含沙量大,聯想到泥沙來源,進而分析黃土高原的地形特徵來考慮。***

  ***教師小結***黃河下游地上河-------泥沙含量大***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流經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

  展示“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圖”,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①黃土土質疏鬆,容易被沖刷;②黃土高原地區的植被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覆蓋很差,加大了沖刷之便;③黃土高原地區降水往往集中於7—8月份的幾場暴雨,沖刷力強,加劇了沖刷程度;④本區支流眾多,沖刷量大。因此,一遇暴雨,黃土高原上泥沙俱下,一起匯人黃河,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啟發提問]攜帶了這麼多泥沙的黃河,出黃土高原,浩浩蕩蕩地進入下游的華北平原。水流速度怎樣變化?攜帶泥沙的能力又會怎樣變化?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分析歸納***流速減慢——泥沙沉積——“地上河”

  ***提 問***我們分析了黃河帶來的憂患以及形成的原因。那麼你認為治理黃河該採取哪些措施呢?***組織學生討論完成活動1***。

  ***板 書***  症狀       治理方案

  上游: 荒漠化問題、凌汛   建設大型水庫

  中游: 水土流失問題     黃土高原地區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根本***

  下游: 地上河        加固黃河大堤

  ***歸納小結***黃河上、中、下游的三個治理措施:加固堤防,保持水土,修建水庫。加固堤防是權宜之計,根本問題是加強中游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庫,使治沙與防洪並舉也是治黃的重要手段。已建的三門峽水利樞紐,在防洪和減淤方面就發揮了顯著作用,現在另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小浪底正在建設之中。請看來自小浪底工地的報道。

  ***錄 像***小浪底截流實況錄影,小浪底工程模型及其防洪、減淤、防凌、供水、發電、灌溉功效介紹。

  ***課堂小結***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獻。但由於它飽含泥沙,下游成為“地上河”,始終有決口的危險,因此它也是中國的一大憂患。治理黃河,每一個炎黃子孫責無旁貸。各段治理措施不盡相同,其中中游保持水土是治黃的根本。黃河的問題,歷來是指它的水患問題,然而歷史發展到今天,它面臨的問題已不僅僅是水患問題了,近年來下游地區頻繁發生的斷流現象,區域性地區的生態問題,以及日益嚴重的汙染問題等,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保護母親河呢,刻不容緩!

  六、板書設計

  二 黃河的治理

  1.源流概況

  2.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1***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2***提供豐富的水能資源

  ***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

  3、黃河水患

  症狀         治理方案

  上游: 荒漠化問題、凌汛    建設大型水庫

  中游: 水土流失問題      黃土高原地區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根本***

  下游: 地上河         加固黃河大堤

  第三課時《長江的開發》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讀中國地形圖、長江水系圖,說出長江的發源地、流經省區、注入的海洋、長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對長江中上游地區豐富的水能資源有初步的感官認識;通過長江航運圖認識長江“黃金水道”的作用;通過有關圖文資料的分析,瞭解長江的開發利用狀況。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讀圖用圖能力,學會用地圖等資料,說明長江的基本概況;能初步提出長江開發利用的方向及措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長江開發的案例,幫助學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興利除弊的觀念、人地協調觀念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樹立保護環境、保護“母親河”的思想,增強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理解長江“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稱號的意義,

  教學難點:

  運用資料分析探究長江作為“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的含義,今後開發利用方向及措施。

  教學方法:

  1、“問題解決式”教學。

  2、小組合作學習。

  3、角色扮演。

  4、計算機輔助教學。

  教具準備:

  掛圖、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播放長江全貌的視訊或圖片***播放背景音樂《長江之歌》***,激發學生興趣。

  [師語言過渡]吻別聖潔的唐古拉山,走過歲月的悠久綿長,牽手平原和高山,挽起東海的臂膀。它一路奔騰著,從我們門前經過,今天,讓我們以一顆感恩的心,走近我們的母親河——長江!

  [新課展示]

  一、 初識長江

  [讀圖思考]讀《中國地形圖》,學生在《中國地形圖》上找出“母親河”——長江,思考:根據中國的地形地勢,長江的流向是什麼呢?***西高東低,東流入海***

  [讀圖思考]展示《長江流域圖》,指導學生讀圖、思考,填注以下問題:

  長江源頭:       注入海洋:

  流經省***區、市***:

  長江上、中、下游分界處:

  主要支流:            沿途湖泊:

  [討論歸納]學生分組討論,並派代表回答。教師糾正、歸納,強調四大支流及湘江、贛江通過湖泊注入長江,指出沿途重要的四大城市***重慶、武漢、南京、上海***。

  [過 渡]長江是我國當之無愧的第一大河,是不是僅僅因為它的長度呢?它的“大”體現在哪些方面?

  [思考回答]不是,“大”體現在它是我國長度最長、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過 渡]同學們,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是世界最長的嗎?

  [學生回答]:不是。尼羅河世界最長,其次有亞馬孫河、……,

  [過 渡]同學們,長江是我國流量最大的河流,是世界最大的嗎?

  [學生回答]:不是。有亞馬孫河、剛果河……,

  二、 水能寶庫

  [過 渡]長江從唐古拉山出發,流經我國一級階梯的***青藏高原***,穿過二級階梯中的***四川盆地***,通過巫山,來到三級階梯上的***長江中下游平原***水能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我國的“水能寶庫”。

  [讀圖思考]展示“長江干流剖面圖”,分析其豐富的水能資源。指導學生讀圖:

  1、 找出長江上、中、下游的分界處。觀察哪一段起伏最大?***上游***

  2、 計算唐古拉山、宜昌兩地的高差***6000多米***,看看宜昌、湖口、上海的高差***小***。上、中、下游,哪段高差最大?***上游***說明什麼資源豐富?***水能資源***

  [歸納總結]教師歸納:長江落差最大的是上游河段,水能資源十分豐富,蘊藏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可利用水能資源佔全國一半。特別是源頭至宜賓一段水能資源更是佔到整個資源的百分之九十。這麼豐富的水能資源,如何開發利用?***修水電站***最著名的有哪些?

  [學生活動]學生談談自己知道的水電站***二灘、葛洲壩、三峽***,教師指導學生在圖2.36找出來。

  [講 解]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大壩橫跨長江天塹,電能照亮半個中國,萬噸巨輪直達重慶,下游六省再無水禍”形象的說明了三峽工程的功效,而為了實現這一夢想,三峽百萬移民背井離鄉。

  [播放移民視訊]

  三、黃金水道

  [過 渡]長江不僅具有豐富的水能資源,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航運價值。

  [讀圖思考]閱讀“長江航運圖”,思考:

  1、 長江的支流有多少?哪個城市以下可終年通航?***3600多條,宜賓***

  2、 它的通航里程、貨運量情況如何?***近8萬千米,佔全國三分之二,貨運量佔百分之六十,黃金水道***

  [過 渡]長江是不是一開始就具有如此巨大的航運能力?***不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對長江的許多河段進行了整治,如灘多流急的川江***炸礁***,九曲迴腸的荊江河段。

  [講 解]荊江河段的治理

  [過 渡]即使這樣,長江的航運依然還存在一些障礙,如何更好的發揮“黃金水道”的作用?

  [學生活動]同桌討論:***活動1***,教師巡視,學生只要回答2-3點即可。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港口建設

  2、疏通航道,消除淺灘

  3、更新船舶裝置,確保航行安全

  4、幹流修建水利設施,調節航道水位***三峽工程***

  四、長江洪災

  [過 渡]就是這條亙古流淌的河流,就是這條賦予我們生命的河流。它養育著我們,可它在歷史上也多次發生大洪水,吞滅我們的家園,吞噬我們的同胞。

  [學生活動]閱讀活動2,尋找長江洪水頻發的原因。

  思考:1、長江洪水的主要來源?***宜昌以上干支流,鄱陽湖、洞庭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

  2、長江洪災頻發的自然原因?***流經地區降水豐富,遇暴雨同時漲水***

  3、長江洪災頻發的社會原因?***中上游濫砍濫伐,植被破壞,湖泊面積縮小,生態環境惡化、圍湖造田等***

  4、如何解決?***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退湖還田、平垸行洪、興修水利等***

  [教師小結]長江洪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長江生態已不堪重負!我們必須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人和自然必須和諧相處。面對長江頻發的洪災,人類也明白:防止洪澇災害就是為了更好的利用長江資源,開發其潛能。就在10月27日,三峽工程成功實現156米蓄水目標,滾滾長江從此澤被天下,平靜安瀾。長江必將更好的發揮其作用,為子孫後代造福。

  五、課堂小結

  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收穫。

  板書設計

  三、長江的開發

  初識長江

  中國第一大河

  源頭 注入海洋 流經省***區、市*** 上、中、下游分界處 主要支流 沿途湖泊

  水能寶庫

  上游河段水能資源十分豐富,蘊藏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可利用水能資源佔全國一半 三峽工程

  黃金水道

  通航里程 貨運量

  長江洪災

  長江洪災的原因 可持續發展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八年級地理第三節河流和湖泊重要知識點

  1.我國的河流大多分佈在東南部的外流區,夏季容易形成汛期。

  2.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屬於外流湖,最大的鹹水湖是青海湖屬於內流湖,最長的內流河是塔里木河,最長的人工運河是京杭大運河。

  3.京杭運河全長1800千米,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5大水系。

  4.流入北冰洋的是——額爾齊斯河,流入印度洋——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

  5.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在內蒙古河口以上為上游,河南孟津以下為下游。黃河中游水土流失嚴重,含沙量高。長江在湖北宜昌以上為上游,江西湖口以下為下游。

  6.長江從湖北枝城到湖南的城陵機一段稱荊江被譽為“九曲迴腸”。

  7. 利用黃河水的灌溉在黃河的上游形成了寧夏平原和 河套平原***稱為“塞外江南”***。

  8 .黃河泥沙含量很高的原因是:⑴ 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較多 ; ***2***黃土高原土層疏鬆,植被破壞嚴重,一旦遇到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 。

  9 .黃河下游變成地上河的原因是:

  ⑴ 黃河進入下游平原地區,河道變寬,坡度變緩 ;

  ⑵ 河水流速減慢,攜帶的泥沙沉澱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10 .根治黃河的方法是,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下游:加固黃河大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