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節教案

  本文章節內容主要討論的是人口數量變化問題。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第一單元 人口與地理環境 第一節 人口增長與人口問題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世界人口增長、分佈的特點。
  2.理解世界人口問題及其對社會、環境和經濟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學會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佈狀況。
  2.通過地圖,能分析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佈。
  3.根據有關人口統計資料,學會繪製人口增長柱狀折線圖。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了解世界人口問題,讓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人口觀。
  2.通過讀圖、繪圖的訓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世界人口增長和分佈狀況
  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佈
  世界人口問題及其對社會、環境和經濟的影響
  教學難點: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佈
  教具使用:多媒體與教學案
  教學方法:
  指導學生比較分析,自主學習、協作探究。充分利用教科書搭建的平臺,
  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對問題有更深的認識。
  學法指導:
  通過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發展個性。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設定問題,引入課堂情境:
  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億位居民降生。為提醒世界人民和各國政府共同關注人口問題,聯合國把這一天定為“世界60億人口日”。2001年4月,聯合國《全球人口預測報告》中指出,目前全世界每年淨增人口7700萬,其中印度、中國、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孟加拉國和印度尼西亞等國每年淨增人口就佔全球淨增總數的一半。預計到2030年全球人口將超過80億。
  問題:你認為世界人口增長有規律可循嗎?你能說出21世紀人口增長的趨勢嗎?通過本節的學習,你將找到答案。
  新課講授:
  一.世界人口增長的歷史軌跡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圖1—1---2“世界人口增長過程圖”,可知世界人口的增長過程可分為三個歷史階段,那三個歷史階段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特點呢?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文字和表1—1—1、1—1—2、1—1—3,思考並填寫下表:
歷史階段 人口增長特點 原因
(古代)
產業革命前
   
(近代)
產業革命後
   
(現代)
第二次大戰後
   
  在完成表格內容後,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知識窗---人口爆炸:世界人口年平均遞增20%意味著什麼?”以增強學生的人口意識。
  二.人口增長階段及其模式轉變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圖1—1---4和圖1—1---5及教材文字,思考:什麼是人口增長模式?人口增長模式可分為哪幾種類型?其特徵分別是什麼?學生看在書思考並填寫下表:
 
人口增長模式
歷史階段 特徵 原因 地區
分佈
人口年齡結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 平均壽命
原始增長階段                
加速增長階段                
增長減緩階段                
低速增長階段                
  在完成表格內容後,引導學生討論,思考:
  1.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為什麼是從死亡率下降開始的?
  因為人口增長模式轉變的根本原因在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使人們逐漸擺脫了完全依賴自然環境的狀況,人們的營養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種條件,特別是醫療衛生條件得到解決改善,也就是人們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可見。生產力的發展對死亡率的作用是最直接的。
  2.在分析人口增長模式時,為什麼往往要分析“人口年齡性別構成”?
  在分析人口增長模式時,要分析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這涉及人口的年齡、性別結構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響。出生率,與適齡婦女生育率有關,因而需要了解被分析地區的人口中育齡婦女的比重;死亡率,在其他因素相對穩定的條件下,老年人口比重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而這些都可以從人口年齡性別結構圖中瞭解到。
  3.什麼是人口金字塔?
  人口金字塔是形象地表示某一人口的年齡和性別構成的圖形。水平條代表每一年齡組男性和女性的數字或比例。金字塔中各個年齡性別組相加構成了總人口。人口金字塔可以用1歲***也可用0----4歲或0----5歲等***年齡組的資料繪製。
  4.常見人口金字塔有哪幾種類型?***教材圖1---1---5***
  ①快速增長型,從人口金字塔看,年輕人佔總人口的很大比例。
  ②緩慢增長型,人口金字塔表現為,年輕人佔比例減小。
  ③靜止型,各年齡組的人數大致相等,老年組人數逐漸減少。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完成教材P5活動1、2、3。
  三.不同國家的人口問題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文字,思考:當今世界人口問題表現在哪些方面?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問題有何不同,分別會對其社會、經濟的影響產生什麼影響?
  學生看書,思考並填寫下表:
  人口問題表現 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    
  在學生完成表格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完成教材P7活動1、2、3。
  學生總結感受收穫: 分析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佈。
  板書設計:
  第一節 人口增長與人口問題
  一、世界人口增長的歷史軌跡
  1、決定因素:出生率 死亡率
  2、人口自然增長的時間變化特點
  ***1***總趨勢:不斷增長
  ***2***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口數量增長的特點不同
  二、人口增長階段及其模式轉變
  1、構成指標: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
  2、人口增長模式的型別
  ***1***劃分依據:依據不同歷史階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
  ***2***人口增長總體趨勢: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轉變
  ***3***劃分:原始低增長階段、加速增長階段、增長減緩階段、低速增長階段
  三、不同國家的人口問題
  1、教材插圖反映的地理資訊
  2、人口問題的空間表現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閱讀相關圖表,瞭解世界人口增長的歷史軌跡及原因,閱讀人口增長模式圖,運用本地人資料繪製圖表,探究本地人口發模式及特點,學會分析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徵。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圖表,分析不同歷史時期人口增長的特徵,通過列表對比,分析不同階段人口增長的特點及造成差異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正確看待人口轉變模式;養成積極參與社會調查、進行社會實踐的習慣,樹立科學的人口觀。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過學生熟悉的“60億人口日”這一事實,同時配有主題鮮明的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長圖片,凸顯本節主題。結合《全球人口預測報告》材料,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在關注事實的基礎上,深入思考其內在的原因,使教材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
  教材的第一目“世界人口增長的歷史軌跡”,首先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說明世界人口增長的歷程,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世界人口增長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知識窗提出世界人口平均遞增20%意味著什麼?增長了學生對“人口爆炸”的直觀感受。
  教材的第二目:“人口增長模式”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學習人口增長的基礎知識。教材採取形式多樣的表現方式,充分發揮影象的作用,首先展示人口增長模式示意圖,使學生對此形成感性認識,通過文字說明加深學生對內容的題解,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教材重點 1.世界人口增長的歷史軌跡
  2.人口增長模式
  教材難點 通過分析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明確人口增長模式。
  課前準備
  教師:蒐集整理有關的人口圖片和資料,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
  學生:依據學案預習本節課教材知識,並記錄疑點,複習回顧初中所學關於人口的知識。
  教學過程設計
  [匯入新課]播放有關“世界60人口日”的錄影,引發討論“人口增長過快會帶來哪些問題”,匯入 新課。
  [學生活動]閱讀第二頁的小字部分,思考下面提出的問題:你認為世界人口增長有規律可循嗎?你能說說21世紀人口增長的趨勢嗎?
  [教師強調]世界人口增長是有規律可循的。21世紀人口仍在繼續增長,但速度會減慢,增長的人口數量會增加。世界人口增長的歷史軌跡是有資料可查考的。
  [學生思考]1.根據人口增長速度,可把人口增長的歷史軌跡大致分為哪三個階段?
  2.各階段的人口增長的速度如何?原因是什麼?
  [學生回答]完成下表,學案P1主幹知識***一***
歷史階段 增長速度 原因
古代 十分緩慢  
近代 速度加快  
現代 迅速增長  
[教師強調]從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世界人口從30
多億激增到60億,進入“人口爆炸”時代,人口淨增10億的時間逐漸縮短。  [學生活動]閱讀知識窗,學習由人口年平均增長率計算總人口數的計算方法,同時瞭解人口增長過快,會帶來令人擔憂的人口問題。[來源:Z&xx&k.Com]
  [課堂練習]做學案第2頁,選擇題1,2。
  [教師歸納]在世界人口增長過程中,人口增長速度在時間和空間上是有差別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人口增長速度是不同的。這就是我們需要探討的第二個問題。
  板書 二、人口增長模式
  [學生複習]什麼是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長率?三者之間有什麼關係?
  [學生回答]略
  [教師強調]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一般用‰表示。就全世界範圍看,一般是人口自然增長率與經濟發展成負相關。[來源:學。科。網]
  [學生思考]根據“三率”的不同,可把世界人口增長分為哪幾種模式?各增長模式的人口增長狀況和主要特徵如何?代表國家有哪些?
[學生活動]對照課本內容和學案P1“主幹知
識”二自主探究。 1. 分析人口增長的幾個不同階段,可以
體現“三率”的變化趨勢是怎樣的?  2. 各增長階段的增長狀況、主要特徵、原因、代表國家、人口增長模式各是怎樣的?
階段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第四階段
增長狀況        
主要特徵        
原因        
代表國家或地區        
人口增長模式 高高低 高低高 過渡 低低低
  [學生回答]略
  [教師強調]中國由於實行了有效的計劃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率比較低,正在向“低低低”的模式過渡。
[教師歸納]人口增長不同階段,不單在“三率”和人口總數上有變化,在人口年齡結構
上也會表現出不同。如果按性別把一
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分為兩大欄,用各年齡分段作為縱座標,用各年齡組的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百分比作為橫座標,就會組成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人口增長模式不同,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的形狀也不同。  [學生討論]***結合課本P4圖1-1-5***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的形狀與人口增長模式有什麼關係?
  學生討論的同時,教師巡視指導,及時蒐集資訊,並提醒學生要充分利用資料,學會從資料中獲取有用資訊。
  [教師歸納]
增長階段 加速增長階段 增長減緩階段 低速增長階段
金字塔形狀特點[
 
塔底 較窄 最窄
塔尖 較寬
壽命 較短 延長
 
 
舉例
 
型別 年輕型 成年型 老年型
  我國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發生形狀變化的原因有哪些?
  [學生回答]外凸:人口增長高峰;內凹:自然災害,計劃生育
  [課堂練習]學案9,13題。
  [教師小結]世界人口增長是有規律可循的,不同時代人口增長速度不同,人口增長模式取決於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能形象地說明人口增長模式。
  [佈置作業]完成學案其它的習題。
  第一節 人口增長與人口問題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運用世界各國和地區人口增長率圖,說明世界
人口增長的地區分佈特點,分析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人口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措施。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世界各國和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圖,培養讀圖、析圖技能和整理地理資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閱讀相關材料,分析不同國家存在的人口問題,樹立科學的人口觀,可持續發展觀,形成正確的全球意識。
  教材分析
不同地區的人口問題不同,教材分別對世界總體的人口問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不
同的人口問題,以及相應的人口政策作了概述。關於中國不同時期的人口問題,教材安排在活動中,讓學生去聯絡歷史知識作出分析、總結,可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並能培養學生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不同的人口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中國的人口問題
課前準備 教師蒐集不同國家的人口資料***中國、俄羅斯
***,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依據學案預習本課內容。
  教學過程設計
  [閱讀思考]當前世界存在哪些人口問題?
[學生回答]當今世界存在的突
出人口問題有:人口增長過快、數量過多、人口年齡結構嚴重失調等。  [學生思考]除上述人口問題外,你認為還有什麼問題也較突出?
  [學生回答]性別結構失調。
  [承轉]當今世界存在嚴重的人口問題,但由於經濟、文化水平不同乖原因,不同地區出現的問題也不同。
  [展示圖片]2001年世界各國和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
  [讀圖分析]1.分別長出5個人口自然增長經在10‰以下,20‰以上以及人口出現負增長的國家,說說它們的地區分佈有什麼特點?
  2. 分析討論:世界人口增長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1.人口負增長的國家:俄羅斯、烏克蘭、瑞典、德國、希臘等;10‰以下的: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法國、中國等;20‰以上的:肯亞、剛果、索馬利亞、埃及、馬達加斯加等。
由圖可知: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發
展中國家所在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而歐洲、北美、大洋洲等發達國家所在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  2.世界人口增長極不平衡。
  [教師總結]世界人口增長極不平衡。目前,發展中國家人口約48億,持續增長勢頭居高不下,如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達24‰,發達國家人口數量已保持相對穩定,如歐洲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
  [閱讀教材思考]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分別面臨什麼樣的人口問題?有什麼影響?應分別採取什麼樣的人口政策?
  [師生歸納]
國家 問題 影響 措施
發展中國家 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長快 加大經濟、就業、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導致積累減少,經濟發展速度降低,生活水平上升緩慢甚至下降,使窮國更窮,不利於提高人口質量 計劃生育
青少年及兒童比重過大 造成巨大的人口數量增長奈及利亞,不利於人口、經濟、教育、就業、環境等問題的解決。
發達國家 人口增長緩慢 勞動力不足,青壯年負擔過重等社會問題 鼓勵生育,接納移民
人口老齡化
  [教師解釋]老年人口是指年齡在65歲及65歲以上人口,地區老年人口達到7%定為老齡化開始,比重達到10%定為嚴重老齡化。
  如義大利、瑞典等國家老年人口比重已達1-%左右,為嚴重老齡化。
  [知識運用]利用人口問題的有關知識,解釋活動案例《俄羅斯人口銳減》:
1.俄羅斯人口下降的原因: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造成出生率下降的原因很多,如社會
變革、政局動盪、經濟衰退等使一部分人陷入嚴重的生存和心理困境,生育率低。另外,發達國家經濟文化發展水平高,社會保障制度健全也是造成人口老齡化的重要原因。  2.俄羅斯為什麼採取鼓勵生育政策?
  [思考後回答]可緩解人口老齡化,解決勞動力短缺,青壯年負擔過重等社會問題。
  [問題探究]閱讀表1-1-4,分析我國三國時期人口數量急劇下降及清朝乾隆年間人口數量迅速上長的原因。
  [教師精講]三國時期,中央集權衰落,地方政權割據,戰爭頻繁,人口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人口數量急劇下降;清朝乾隆年間,旅行鼓勵生育和增殖的政策,使人口數量迅速上長。
  [思維拓展]1.親中國的人口增長狀況如何?2.目前我國是否存在老齡化現象?
  [展示圖片]***注:課本P7圖1-1-7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口自然變動曲線***
  [教師總結]1.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同時期人口增長狀況不同:
a.20世紀70年代以前,由於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
口增長迅速。  b.20世紀70年代以後,由於實行計劃生育,人口過快增長勢頭得到有效控制,80年代出現兩次小的增長高峰,是60年代高出生率帶來的滯後影響。
c.1958~1961年間,出現特殊的人口負增長,主要是由於在年自然災害以及國際環境的影響,國民經濟出現大蕭條,人們生活困苦,出現率下降,
死亡率上升。  2.目前,一些發達地區也出現了人口教具化現象,如上海市在2001年時,老年人口比重已達11.50%,該問題給上海市帶來了青壯年負擔過重等社會問題,所以要關心照顧老人,建立、健全社會保障,社會服務制度等。
  [課堂練習]學案P6頁,14-15題。
  [師生總結並板書]
  略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節重要知識點:
  1、人口的數量變化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決定,並與一定社會歷史階段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可分為原始型、傳統型和現代型三種基本型別。
  2、人口的數量變化存在著明顯的地區差異,它表現為發達國家和地區、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之間的人口增長、人口增長模式兩種差異形式。目前發達國家和地 區多處於現代型增長模式;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多處於傳統型增長模式;全世界的增長模式總趨勢是處於由傳統型轉向現代型的過渡階段。
  3、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人口數量變化的差異性是由於各國家和地區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等方面的差異而形成的。各國、各地區人口的數量增長幅度不同,且各自具有不同特點。
  4、一個地區人口的自然增長,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決定的。
  5、幾個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億人口日”***1999/10/12***;中國13億人口***2005/1/6***。
  6、20世紀以來特別過去100多年人口增長迅速的原因:
  ①生產工具和社會生產力等方面的進步;
  ②人類對自然環境開發利用和改造的範圍不斷擴大;
  ③對各種災害和疾病的防禦能力也不斷提高,使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利用和適應性不斷增強,死亡率進一步降低。
  7、某個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的數量受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基數大小共同影響。
  8、人口增長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三個指標構成。公式: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9、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人口增長模式是由原始型向傳統型,繼而向現代型轉變。轉變的因素:生產力水平、國家政策、社會福利、自然環境、文化觀念
  10、大多數發達國家***以歐洲、北美為代表***為現代型,多數發展中國家為傳統型,中國為現代型。總體來看,世界人口增長模式為由傳統型轉向現代型的過渡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