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第一節教案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是本文主要的討論的內容。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明確大氣的熱量來源,即導致大氣運動的能量來源,使學生能運用圖示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

  2.能闡述大氣溫室效應及其作用、大氣熱力環流等基本原理。

  3.理解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對風向的影響,能運用圖示解釋風的形成,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並且能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討使學生理解“太陽暖地面、地面暖大氣、大氣還地面”的原理。

  2.利用圖表分析歸納“溫室效應”。

  3.通過實驗活動理解熱力環流的原理。

  4.理論聯絡實際,促進對“風的形成”的理解,學會在等壓線圖上判斷某一地的風向。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念,增強大氣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地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

  2.分析熱力環流形成的過程與方法。

  3.近地面風向確定方法。

  教學難點

  1.大氣受熱過程。

  2.熱力環流。

  3.地轉偏向力對大氣運動方向的影響。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匯入]補充內容:大氣的組成及垂直分層

  1.大氣的組成:

  ①幹潔空氣:N2、O2、CO2等

  ②水汽:成雲致雨的必要條件,主要集中在對流層中

  ③固體雜質:成雲致雨的必要條件,主要集中在對流層中

  2.大氣的垂直分層:

  ***1***對流層:

  ①主要組成:幹潔空氣、水汽、固體雜質

  ②厚度:不均一***赤道達17~18千米;中緯度達11~13千米;兩極地區8~9千米***

  ③特點:溫度隨高度的升高而遞減***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大氣以對流運動為主;有複雜多變的天氣現象

  ④意義:對人類影響最深刻的一層

  ***2***平流層:

  ①主要組成:幹潔空氣

  ②厚度:從對流層頂至距地面50千米

  ③特點:溫度隨高度的升高而升高;大氣以平流運動為主

  ④意義:該層中距地面21~23千米處為臭氧層,可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被稱為“地球的保護傘”;該層有利於高空飛行

  ***3***高層大氣:

  ①主要組成:幹潔空氣

  ②厚度:從平流層頂至距地面2000~3000千米***地球大氣的上界***

  ③特點:又可劃分為中間層***溫度隨高度升高而遞減***;熱層***溫度隨高度升高而升高***;散逸層

  ④意義:該層中距地面80~500千米處為電離層,可傳播無線電短波通訊

  一、大氣的受熱過程:

  1.幾種常用的輻射形式:***物體本身的溫度越高,其輻射的能量越集中在其短波部分***

  ***1***太陽輻射——短波輻射***簡介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

  ***2***地面輻射——長波輻射

  ***3***大氣輻射——長波輻射

  2.大氣的受熱過程:

  3.太陽是地球的根本熱源,而地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

  [活動]P29

  二、熱力環流:

  1.產生原因:太陽輻射的緯度分佈不均造成高低緯度間的溫度差異

  [活動]P292.熱力環流的形成:

  [比較各點氣溫與氣壓的大小]3.幾種常見的熱力環流形式:

  ***1***海陸風:白天吹海風,夜晚吹陸風

  ***2***山谷風:白天吹穀風,夜晚吹山風

  ***3***城市風:高空風從城市吹向郊區,夜晚風從郊區吹向城市

  [活動]P30

  板書設計

  第一節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第1課時***

  一、大氣的受熱過程:

  二、熱力環流:

  教學反思

  第一節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第2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匯入]畫圖分析熱力環流的形成

  三、大氣的水平運動:——風的形成

  1.氣壓梯度: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

  2.水平氣壓梯度力:水平面上促使大氣由高氣壓區流向低氣壓區的力

  ①特點:垂直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 ②意義: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3.風的形成:

  ***1***高空的風:

  ①水平氣壓梯度力——根本動力***既影響風向也影響風速*** 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2***近地面的風:

  ①水平氣壓梯度力——根本動力***既影響風向與影響風速***

  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 ③摩擦力——永遠與風向相反***既影響風向,也減小風速***

  [習題]:北半球一人背風而立,高壓和低壓分別在他的哪個方向上?

  板書設計

  第一節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第2課時***

  三、大氣的水平運動

  1.氣壓梯度: 3.風的形成:

  2.水平氣壓梯度力:

  教學反思

  略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第一節知識點:

  一、大氣的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體雜質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層大氣組成:穩定比例的幹潔空氣***氧氮為主***、含量不穩定的水汽、固體雜質 氮--生物體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溫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護傘,吸收紫外線

  水汽和固體雜質--成雲致雨;雜質:凝結核

  二、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各層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對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②大氣對流運動顯著③天氣複雜多變

  2.平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溫度升高②大氣平穩有利於高空飛行③包含臭氧層

  三、大氣的受熱過程

  1、根本能量源:太陽輻射***各類輻射的波長範圍及太陽輻射的性質--短波輻射***

  2、大氣的受熱過程***大氣的熱力作用***--太陽晒熱大地,大地烤熱大氣

  3、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三種形式及各自現象***用例項說明*** 吸收***選擇性 臭氧-紫外線、CO2-紅外線***、散射***有一點選擇性 小顆粒優先散射短波光-蘭紫光***、反射***無選擇性 雲層***

  影響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陽高度角***各緯度削弱不同***

  4、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瞭解地面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大氣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

  保溫作用的過程:大氣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大氣逆輻射將熱量還給地面 ***圖示及例項說明--如霜凍出現時間;日溫差大小的比較***

  保溫作用的意義:減少氣溫的日較差;保證地球適宜溫度;維持全球熱量平衡

  5、太陽輻射***光照***的影響因素:緯度、天氣、地勢、大氣透明度、太陽高度

  四、熱力環流

  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冷熱不均***各緯度之間;海陸之間***

  2、大氣運動形式:

  最簡單形式:熱力環流***圖示及說明***;舉例:城郊風;海陸風;季風主要原因

  3、熱力環流分解:冷熱不均引起大氣垂直運動

  4、水平氣壓差:水平氣流由高壓流向低壓

  5、形成風的根本原因:冷熱不均

  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水平壓差***或水平氣壓梯度力***

  6、影響風的三個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風向的決定:1力風***理論風***--垂直於等壓線,高壓指向低壓.2力風***高空風***--平行於等壓線,北右偏,南左偏.3力風***實際地表風***--斜穿等壓線,北右偏,南左偏

  7、風向:

  a、風向-—風來的方向;

  b、根據等壓線的分佈確定風向

  ①確定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壓線並且由高壓指向低壓,若是曲線垂直於切線

  ②確定地轉偏向力方向: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無偏轉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與風向相反***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斜交 高空大氣的風向是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兩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風向與等壓線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近地面的風,受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響,風向斜交於等壓線

  8、三種局地熱力環流:白天***郊區→城市、海風、穀風*** 夜晚***城市→郊區、陸風、山風***

  9.熱力環流的性質特點

  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成為熱力環流。它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