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識點總結
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的知識點,你都掌握了嗎?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1、農業的生產特點:地域性、週期性、季節性
2、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3、下列農業型別單位產值的排序:
花卉>乳牛>塘魚>果園>蔬菜>糧棉。
4、泰國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種植&澳大利亞牧場
5、影響農業區位選擇主要因素
5、區分幾個因素:
主要區位因素:指某一區域某種農業發展所有因素條件。
主導因素:指影響某種農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沒有這種因素就沒有該種農業在該區域分佈的可能。如珠三角基塘農業的地形因素。
限制性因素:農業生產需要許多條件,如果一個地區其他條件均滿足,唯有一個條件不能滿足,則既是。如西北地區的限制性因素是水。
農業地域的形成
1、農業地域:在一定地域、一定歷史發展階段和社會、經濟、科技、文化和自然條件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農業生產地區。農業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合理利用農業土地的結果。
農業分類:根據動植物地域分佈的不同,以及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差異,形成了各種地域型別。
熱帶雨林遷移農業、遊牧業粗放農業、商品穀物農業、乳畜業、種植園農業、大牧場放牧業資金、水稻種植業勞動密集農業。
根據農業投入的多少,分為粗放農業和密集農業。根據農產品的用途或農業商品生產率的高低,分為自給農業有下劃線的和商品農業。按生產物件可分為:種植業、畜牧業、混合農業。
標誌:統一農業地域內,生產條件、結構、經營方式、發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特點。
2.水資源總量大,但地區分佈不均;
3.土地資源總量不少,但是山地多,乾旱區面積大,中低產田比重高;
4.農耕史悠久,耕地質量好,但後備資源不多;
5.物種資源豐富。
我國農業存在的問題:人均農產品擁有量少;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尚低,抗災能力差,農業生產常有很大波動;農業結構不合理,農林牧漁業沒有全面發展,林漁業比重小,各地農業發展不均衡;農業環境汙染日益嚴重,耕地退化嚴重,自然災害頻繁。
區位和佈局的異同:區位強調客觀存在,佈局強調主觀安排。
區位因素除了農業生產的投入要素外還包括市場、政策等因素。
農業的區位選擇
一、 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1、農業的生產特點:地域性、週期性、季節性
2、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區位含義 | 絕對區位 | 農業生產所選定的地理位置 |
相對區位 | 農業與地理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各因素的相聯絡 | |
區位因素 | 自然環境因素 | 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是重要因素,而非決定因素 |
社會環境因素 | 市場、科技、交通運輸、政策、勞動力、機械、生產方式等影響力不斷增強 | |
區位選擇 | 方法 | 綜合考慮各區位因素,因地因時制宜,採取合理的生產經營方式 |
實質 | 對農業土地的合理利用 | |
區位變化因素 | 差異 | 自然因素比較穩定,社會經濟因素髮展變化較快 |
影響 | 地理環境具有整體性,某個區位因素的變化會引起其他區位因素的變化,尤其是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的發展,對自然環境影響很大,進而對農業區位選擇影響也很大 |
花卉>乳牛>塘魚>果園>蔬菜>糧棉。
4、泰國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種植&澳大利亞牧場
地區 | 泰國湄南河平原 | 澳大利亞南部 | |
區位條件 | 自然條件 | 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稠密,水源充足,是以水稻種植 | 氣候溫暖,地形開闊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適於小麥種植和放牧 |
社會經濟條件 | 人多地少,勞動力充足,糧食需求量大,機械化和現代科技水平低 | 地廣人稀,交通便利,機械化和科技水平較高 | |
生產狀況 | 農業景觀 | 水田廣佈 | 牧場和麥地廣闊 |
農業結構 | 種植業為主 | 種植業和畜牧業並重 | |
經營方式 | 小農經濟 | 大規模家庭農產 | |
產品用途 | 自給農業 | 商品農業 | |
地域型別 | 水稻種植業 | 混合農業 |
農業區位因素 |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 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 舉例 | ||
自然因素 | 氣候 | 光照 | 光熱條件與農作物種類分佈、複種制度和產量的關係最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產條件需求的水份條件不同 | 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選擇適當的農作物品種、耕作制度 | 新疆的棉花和水果 |
熱量 | 珠三角三季稻、鬆嫩平原甜菜、青藏高原青稞 | ||||
水源 | 年降水量<250mm中灌溉水源豐富的地區 | 乾旱半乾旱地區水源成為發展的主要區位因素 | 河西走廊糧棉、南疆棉花、尼羅河流域、中亞地區 | ||
地形 | 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適合發展種植業;山地適宜發展林牧業;山地自然條件的垂直分異使農作物的分佈隨海拔有所不同 | 坡度大於25°的山地不得發展種植業,宜發展牧業或林業;平原地區適宜發展種植業 |
平原的耕作業 橫斷山區、五臺山垂直農業 |
地形 | 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適合發展種植業;山地適宜發展林牧業;山地自然條件的垂直分異使農作物的分佈隨海拔有所不同 | 坡度大於25°的山地不得發展種植業,宜發展牧業或林業;平原地區適宜發展種植業 |
平原的耕作業 橫斷山區、五臺山垂直農業 |
|
土壤 | 土壤是農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不同的土壤適宜生長的作物不同 | 根據不同的土壤型別,發展適宜生長的農作物 | 酸-茶樹、柑橘;鹼-甜菜、枸杞;黑龍江大豆 | |
社會經濟因素 | 市場 | 市場需求量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型別和規模 | 關注市場動態,發展市場需求量大的農作物品種 | 城市郊區的奶牛、花卉、蔬菜 |
交通運輸 | 發展商品農業必須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 園藝業乳畜業等應佈局在交通運輸方便的地方 | 阿根廷畜牧產品出口、荷蘭鮮花出口 | |
政府政策 | 政府制定相應措施,直接干涉農業生產 | 適應政府決策,在政府規定範圍內發展農業生產 | 耕地紅線,基本農田 | |
機械 技術 |
農業機械化可以解放勞動力,提高勞動生產率 | 地廣人稀地區發展商品農業以機械化為基礎 |
日本農業的小型機械化、 溫室農業 |
|
勞動力 | 勞動力數量和素質影響農業生產的型別和經營方式 | 勞動力豐富的地區可以精耕細作,集約經營 | 水稻種植業是勞動密集型農業 | |
環境因素 | 影響產品質量和效益 | 生態環境優越的地區 | 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 |
主要區位因素:指某一區域某種農業發展所有因素條件。
主導因素:指影響某種農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沒有這種因素就沒有該種農業在該區域分佈的可能。如珠三角基塘農業的地形因素。
限制性因素:農業生產需要許多條件,如果一個地區其他條件均滿足,唯有一個條件不能滿足,則既是。如西北地區的限制性因素是水。
農業地域的形成
1、農業地域:在一定地域、一定歷史發展階段和社會、經濟、科技、文化和自然條件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農業生產地區。農業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合理利用農業土地的結果。
農業分類:根據動植物地域分佈的不同,以及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差異,形成了各種地域型別。
熱帶雨林遷移農業、遊牧業粗放農業、商品穀物農業、乳畜業、種植園農業、大牧場放牧業資金、水稻種植業勞動密集農業。
根據農業投入的多少,分為粗放農業和密集農業。根據農產品的用途或農業商品生產率的高低,分為自給農業有下劃線的和商品農業。按生產物件可分為:種植業、畜牧業、混合農業。
標誌:統一農業地域內,生產條件、結構、經營方式、發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特點。
我國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
1.大部分地區屬中低緯度,熱量條件較為優越,雨熱同期;2.水資源總量大,但地區分佈不均;
3.土地資源總量不少,但是山地多,乾旱區面積大,中低產田比重高;
4.農耕史悠久,耕地質量好,但後備資源不多;
5.物種資源豐富。
我國農業存在的問題:人均農產品擁有量少;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尚低,抗災能力差,農業生產常有很大波動;農業結構不合理,農林牧漁業沒有全面發展,林漁業比重小,各地農業發展不均衡;農業環境汙染日益嚴重,耕地退化嚴重,自然災害頻繁。
區位和佈局的異同:區位強調客觀存在,佈局強調主觀安排。
區位因素除了農業生產的投入要素外還包括市場、政策等因素。
最近訪問
-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識點總結
- 廣東創業投資什麼行業好
- 風俗習慣的對聯
- 怎麼在微信公眾號素材中插入原創視訊
- 青春勵志主題演講稿範文_展現你的魅力
- 面試時的英語自我介紹
- 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整理
- 傷心用英語怎麼說
- 荷花的花語和傳說故事有哪些
- 競選班幹部主持詞精選
- 正能量語錄個性簽名
- 嘗試成功的滋味作文三篇
- 應聘教師求職簡歷自我評價
- 大學高校課前三分鐘勵志演講稿
- 二年級數學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 幼兒園老師工作總結範本
- 出國留學日本研究生申請條件
- 荷塘月色教案優秀教案
- 應聘計算機行業自我介紹
- 感冒發燒吃什麼水果養生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