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識點歸納

  檔高一地理必修二進行到第二章時,對知識點的歸納也成為學習重點之一。下面是小編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歡迎翻閱。

  ***一***

  1、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割槽

  ***1*** 城市內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將城市用地分為商業用地、工業用地、政府機關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綠化用地、交通用地和農業用地等不同型別。

  ***2*** 不同型別的土地利用在城市中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區,列如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等。但功能區之間並無明確的界限。某一種功能區可能兼有其他型別的用地。

  ***3***住宅區:城市中最為廣泛的一種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中所佔的面積最大。

  2、不同功能區的分佈和組合構成了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也叫做城市地域結構。不同的城市,其內部空間結構是不同的。

  3、城市地域結構模式主要有三種:

  ①同心圓模式:呈同心圓狀,一般有五個同心圓構成,形成因素是地租因素。

  ②扇形模式:城市各功能區沿著交通線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擴充套件的趨勢,其形狀由交通因素影響。

  ③多核心模式:隨著城市不斷向外擴充套件,範圍越來越大,原有市中心區由於地價高、交通和居住擁擠等原因,使遠離中心的郊區出現了新的核心,城市圍繞不同的點,發展成多核心模式。

  4、土地付租能力的不同,也決定著功能區的分佈狀況。其中,商業區付租能力最強,所以分佈在距離市中心較近的地區。住宅區付租能力一般,所以分佈在距離市中心較遠的地區。工業區付租能力最低,搜所以一般分佈在距離市中心最遠的地區。

  5、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形成的因素:

  ①經濟因素,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交通通達度和距離市中心的遠近。

  ②社會因素,其中包括居民收入、本地知名度以及種族或宗教信仰的不同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

  ③歷史因素,包括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昔日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

  ④行政因素,國家政策和行政規劃會干預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6、城市是有等級的,這種等級通常是以城市人口規模來劃分的。從小到大一般可劃分為集鎮、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特大城市約有一百萬人口以上。大城市一般有50-100人口左右。小城市有20萬以下的人口。

  7、城市的服務範圍:包括城市本身、附近的小城鎮和廣大的農村地區。但此範圍通常不固定,也沒有明確的界限,也可能會有一些顧客來自服務範圍之外。

  8、城市的等級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等級會逐漸升高。城市能夠發展到一定的規模或達到一定的等級,與城市所出的地理位置密切相關。比如資源豐富區和位於交通樞紐上的城市,可以通過其優勢擴大服務範圍,提升城市等級。

  9、城市的服務種類、服務範圍是與城市的等級相對應的。在同一個區域中,城市的空間分佈也與城市的等級密切相關。這些不同級別的城市空間組合,就構成了一個地區的城市等級體系。

  10、 城市空間分佈的不同會影響到各自服務範圍的空間分佈。

  ***二***

  1、不同等級的城市數目和相互距離是不同的:等級較高的城市數目較少,等級較低的城市數目較多;等級較高的城市相距較遠,等級較低的城市相距較近。

  2、等級較高的城市的服務範圍包含了多個等級較低的城市的服務範圍。就整個區域而言,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範圍是層層巢狀的。

  3、 中心地理論

  ***1***內容:城鎮是周圍鄉村的中心地。

  ***2***高階中心地服務範圍大,彼此相距遠,數目少;低階中心地服務範圍小,彼此距離近,數目多。

  ***3***高階中心地包容低階中心地,高階服務範圍覆蓋低階服務範圍,從而構成層次分明的空間網路系統,

  ***4***中心地的服務範圍理想中表現為以中心地為核心的正六邊形。

  ***5***意義:指導區域規劃、城市建設和商業網點的佈局。

  4、人口向城鎮集聚和城市範圍不斷擴大、鄉村變為城市的過程,就是城市化。

  5、城市化的標誌有: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主要標誌***;城市用地規模擴大。

  6、推動城市化發展的拉力因素:城市就業機會多;城市社會福利和保障程度高;文化設施齊全;城市交通便捷。推力因素有:農村人口增長快,對土地壓力大;農村收入低,社會服務短缺;農村受自然災害影響大。

  7、城市化是一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8、世界城市化的程序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①初期:城市化水平較低,發展較慢。

  ②中期: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進很快。但出現了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環境惡化等問題。

  ③後期:城市化水平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

  趨緩甚至停滯。中興區表現出衰落的跡象。其中1、2多出現與發展中國家,3主要出現於發達國家。

  9、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差異有:發達國家城市化起步早、發展快,城市化水平高,出現逆城市化現象。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起步晚、發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發展不合理。

  10、 1***城市化:19世紀到20世紀上半葉,表現為人口由鄉村遷往城市,成因是城市的拉力和鄉村的推力。

  2***郊區城市化: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表現為人口由市區遷往郊區。成因是市區人口激增,地價上漲,交通擁擠。

  3***逆城市化: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表現為人口由市郊遷往農村和小城鎮。成因是為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

  4***再城市化:20世紀80年代以後,表現為人口遷往市區,成因是開發中心區、高科技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

  ***三***

  1、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有利影響: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設施。降低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壓力。綠化環境。

  2***不利影響:使生物多樣性減少,對水圈的水質、水量和運動產生影響。對土壤層產生影響,改變大氣成分,影響大氣水熱狀況。

  2、大氣汙染:原因是城市居民燃燒煤炭等排出的煙塵,工礦企業排放的煙氣。汽車、飛機、火車等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尾氣。後果是使城市環境質量日益下降,危害人們的健康。措施有合理佈局大氣汙染較嚴重的企業,實行集體供暖,建立綠化隔離帶。

  3、水汙染:原因是城市工業廢水,居民生活汙水導致。後果是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的水質變壞,危害人體健康和動植物的繁殖。措施有建立汙水處理廠,實行汙水達標排放。

  4、固體垃圾汙染:原因是工業生產發展,建設規模擴大,居民消費水平提高。後果是危害人體健康和人體環境。措施有及時清除,實行分類回收利用。

  5、噪聲汙染: 原因是交通運輸,工業生產、建築施工和社會活動。後果是影響人們休息、工作和交談,甚至影響人體健康。措施有使噪聲大的工廠遠離城市佈局,建立綠化隔離帶。

  6、產生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的問題,原因是城市人口急劇膨脹,汽車數量不斷增加,後果有;交通阻塞導致時間和能源的嚴重浪費,住房缺少,質量低劣,影響城市的環境質量 整治措施:控制城市人口增長,合理佈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設

  7、增加就業難度,擴大失業隊伍:原因是城市人口不斷增長,鄉村人口無序遷入。後果有造成貧困問題、內城衰落問題和社會治安問題。措施有加快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崗位。

  8、城市的區位選擇考慮因素:地質***避開災害多發區,考慮地基承載力***,地形***平原***,河流***碼頭建在河的凹岸處***,注意環境保護。

  9、城市地域形態***區位因素影響城市形態***:集中式***便於集中設定較完善的生活服務設施***組團式***用地分散,交通聯絡不方便,投資較大***條帶式,放射式。

  10、影響城市功能分割槽的主要因素:自然地理條件、歷史文化因素、經濟發展水平、交通運輸狀況等。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