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智障兒童教育論文

  智障兒童是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智力低下,行為障礙明顯,再加上來自社會的冷漠和歧視與生活中心靈的創傷、自尊心的缺失等都使智障兒童的學習能力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喪失學習的信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智障兒童課堂教育問題研究》

  摘要:智障兒童是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智力低下,行為障礙明顯,再加上來自社會的冷漠和歧視與生活中心靈的創傷、自尊心的缺失等都使智障兒童的學習能力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喪失學習的信心。因此,以人為本,尊重智障兒童的實際狀況,構建有效課堂,促進智障兒童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智障兒童;有效課堂

  智障兒童是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智力低下,行為障礙明顯,再加上來自社會的冷漠和歧視與生活中心靈的創傷、自尊心的缺失等都使智障兒童的學習能力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喪失學習的信心。主動發展是智障兒童生命個體的本真追求。它是在激發學生好奇心、求知慾和創造精神的同時,探尋生命個體發展潛能的必要需求。

  一、有效參與: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注重智障兒童的有效參與,創設讓學生主動參與的氛圍,不斷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才能真正促進智障兒童的有效發展

  一營造和諧氛圍,拓展參與空間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只有在寬鬆、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才能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敏捷、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因而,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了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也就為學生學習、探究、思考、展示等活動創設了良好的環境。首先要求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教師要善於掌握傾聽的藝術和技巧。教師的傾聽體現著對學生的接納和重視,“傾聽”也是滿足學生被接納、受重視、感受自身價值以及安全感需求的最重要途徑。

  二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參與意識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必須有一個實際的情境,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執教《小公雞和狼》這一課時,我先在黑板上貼上幾種動物的圖片,然後創設了這樣的遊戲情境:

  師:孩子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幾位動物朋友。那麼,當朋友見面時,你們可一定要和它們打招呼。打招呼時,可要有禮貌哦。

  生:小猴子,你好,歡迎你來我們班做客。

  生:嗨,小公雞,咱倆做個朋友好嗎?

  生:小鴨子,我最喜歡你啦,因為外婆家就有小鴨子,我天天和它們玩。

  生:小松鼠,你的尾巴最好看啦,你願意和我做朋友麼?

  以“打招呼”這個小遊戲為突破口來切入課堂,貼近智障兒童生活,能喚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地投人其中,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人文字情境,使其產生主動學習的強大的內驅力。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完成了導人新課的任務,而且還引導學生完成了課堂練習說話的目標,同時滲透了禮儀教育的人文理念。

  二、有效方式:豐盈學生主動研究的途徑

  新課程提倡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自主提升,相互交流,實現思維碰撞,豐富生命智慧。這其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智障兒童獲取知識,掌握技能,豐富情感的重要方法。

  一自主――做自己的主人

  對智障兒童而言,自主便可以理解為自覺、認真地學習與探索。在上自編教材《我愛高樓》一課時,我便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前,我佈置了一項實踐性的作業,安排學生數一數學校裡共有多少新房子,在學會收集資料的同時,通過問、查、看等一系列直觀的學習過程,學生學習內驅力得到了提高。這一由“傳道式”向“自主式”轉變的學習方式,不但提高了學生收集資料和處理資料的能力,對豐富智障兒童的語文綜合素養也是很有意義的。

  二合作――做交往的主人

  課堂教學應該為智障兒童提供討論、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以獲得更多的學習經驗。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我採用三人小組合作的形式,根據“活躍的帶動內向的”,“優秀的帶動後進的”這一原則重新編組。為了讓每個學生在小組的發言都能得到尊重,我特意將小組設計成“圍坐”的形式,在這樣一種輕鬆和諧、合作學習的氛圍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高,思維活躍,積極主動,發言踴躍。

  三、有效遷移:拓展學生主動發展的空間

  一思維――智慧的遷移

  在教學中,要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凡是學生能做的教師決不包辦代替,儘可能讓學生多一些思考、探索的空間。在教學《四季》這首兒歌時,我事先預測到學生在生活中對四季的特徵有所瞭解,但僅僅只是接觸,並沒有真正地認識它。學習這課內容,我讓學生自己想象,自己總結來理解課文,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孩子們這樣說:

  生:春天,花開了,草發芽了,樹枝開始抽條……

  生:夏天,蟬叫了,青蛙叫了,綠樹成蔭……

  生:秋天,樹葉變黃,稻穀成熟……

  生:冬天,水結冰,天下雪,人們穿很厚的衣服……

  這一設計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貫徹了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力求學用結合的教學原則。教學中,注重了分層教學,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給他們自我發揮的機會,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獲取思考快樂、感受語文學習樂趣的可能性。

  二體驗――能力的遷移

  調查發現:班上的孩子很少獨自外出,長期被“束縛”的他們根本不可能瞭解社會,更不要說在社會上生存。於是我組建了“小小街路參觀團”,大膽地將課堂移至街路,領著孩子穿馬路,過大橋,讓他們親身體驗“‘人行道’在腳下,‘紅綠燈’在眼前,汽車卡車在中間”的街路特徵;現場講解“‘人行道,靠右行’、‘紅燈停,綠燈行”’等交通規則。一路街景盡收眼底,孩子們異常興奮。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有效發展也是有效課堂最本真的願望。教育者必須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身邊的每一個生命,相信每一位學生的智慧與能力,合理主導,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發展。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洋溢生命的激情,充滿生態的幸福,這也是每一個生命個體的本真追求。

  【參考文獻】

  [1]陳偉豐.為智障兒童創設良好的教育環[J].現代特殊教育.2009, 02.

  [2]汪直.淺析智障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J].河南農業.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