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中國傳統家訓中的學前兒童教育思想淺析論文

  傳統的家訓文化不僅從理論上論證了胎教的必要性,也提出了很多胎教的方法。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試論中國傳統家訓中的學前兒童教育思想淺析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與參考:
 

  論文關鍵詞:傳統家訓 學前兒童

  論文摘要:我國是一個極度重視家庭教育的國家,而傳統家訓就是在這種文化背景下流傳下來的家庭教育文獻。時代發展了,技術進步了,當我們以現代人的眼光再去看待這份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無疑是對學前兒童教育又一次的精神洗禮。

        論文正文:

試論中國傳統家訓中的學前兒童教育思想淺析

  一、概述

  家訓是我國傳統家庭教育中的特殊形式,是我國古代家庭、家族長輩為教育子孫而專門撰寫的文獻。家訓這種教育形式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文獻的種類和文體格式非常豐富。所謂學前兒童教育,是指兒童在未入小學讀書以前,促使兒童知識、智力、體質、品德諸方面儘早得到和諧發展的教育活動。我國傳統的家訓文化中有著豐富的學前兒童教育思想,如:胎期教育、品德教育、認知教育、技能教育等,這些教育思想流傳至今,為我們的學前兒童教育提供了範本,打下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二、傳統家訓中的學前兒童教育思想

  一胎教思想

  1.重視胎教理念

  傳統的的胎教理論和實踐都很豐富,相傳周文王能夠成為一代明君,是他的母親太任成功胎教的結果;其孫成王的胎教也是非常講究;後來的亞聖孟子的母親也繼承了傳統的胎教理念。他們強調的主要是孕婦所生活的外界環境因素,如: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事實證明這種理念對胎兒的正常成長有著顯著的作用。

  2.重視胎教方法

  傳統的家訓文化不僅從理論上論證了胎教的必要性,也提出了很多胎教的方法。西漢賈誼在《新書》中專設“胎教”一章,提出婦女懷胎後要“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獨處不倨,雖怒不罵”;劉向也在《列女傳》中提到胎兒能夠通過母體感應外界,因此孕婦應儘量避免給胎兒不良的刺激,要保持身心愉悅;最先在家訓中系統闡述胎教理念的是顏之推的《顏氏家訓》,並將“教子篇”作為首篇,開門見山的提出了應為孕婦提供良好的人文環境,摒棄了先前胎教中極端的講究,方法更加切合實際。

 

  二品德教育思想

  1.重視家庭關係

  傳統家訓最看重的是“孝”,認為“孝”不僅是人的行為的根本法則,更是維繫家庭的感情紐帶。孝有兩層涵義:一是家庭血脈的延續。俗語說“不孝有三,元后為大”正是這個意思。二是要敬養父母。兒女要盡家庭義務和責任,不止要在物質上滿足長輩,更要有精神上的敬愛,這種精神在兒童讀物《三字經》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另外,與同輩之間的兄弟姐妹之情也是傳統家訓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這對於鞏固整個家族起著重要作用。家庭是社會的小細胞,只有家庭和諧了,整個社會才會穩定。學前兒童在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裡成長,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薰陶,必然會為以後正確處理家庭關係打好基礎。

  2.重視自我修身

  在傳統家訓中首先提到了立志教育,對於孩子來說,從小立下目標往往對他以後的人生起到指明方向的作用。要培養學前兒童自強自立的精神,過於的寵愛只會讓他更依賴別人。其次,傳統家訓文化提倡以儉養德,從小培養子女的節儉意識。這樣既可以節省支出,又可以修身養德。再次,傳統家訓中還提到了要誠信。中華民族素來就有誠實守信的傳統美德,“事君莫如忠,事親莫如孝,朋友莫如信,修身莫如禮,汝哉莫勉之”主張要誠實待人、言行一致,這在任何行業、任何階層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學前兒童教育中,同樣要教導孩子不要撒謊,真實的對待身邊的朋友,不要虛情假意。
 

  三認知教育思想

  1.重視語言發展

  在《顏氏家訓》中提出,要對兒童進行專門的言語教學。在這一階段主要由母親對兒童進行言語教學,因為嬰兒出生後,母親與孩子的接觸時間最多,母親的日常言語會影響孩子這一階段的語言學習;根據地區方言的不同,兒童習得的語言種類也會不同。因此,父母日常的交談語言和交談氛圍要適合兒童學習,在兒童面前避免一些粗俗的語言;家庭語言環境儘量與日後兒童進行學校教育時的語言環境一致,便於以後兒童的語言發展。

  2.重視識字閱讀

  首先,這一階段的兒童對任何知識都感到好奇,對於兒童提出的各種問題要適當給予回答,養成孩子好問的好習慣,不要因為孩子太小搪塞他們,打擊孩子積極性。其次,學習要勤奮而且要持之以恆。古代有很多關於教子勸學的格言、傳說故事、家書家訓等,在《三字經》裡體現尤甚。再次,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兒童在關鍵階段閱讀書籍會對一生的智力開發發揮重要作用。即使早期階段,兒童識字受限,也要通過多讀讓他多聽來增長知識,而且養成兒童愛護書籍的好習慣,不要隨便撕書,亂寫亂畫。早期的識字閱讀對兒童的感官訓練和記憶開發作用顯著。
 

  四生活技能教育思想

  1.重視日常養生

  兒童的全面發展離不開健康的身體做基礎。傳統家訓中提到要培養兒童樹立一個正確的生命觀。顏之推對人的生命價值作了系統的論述,“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母親十月懷胎,給予自己生命,應該珍惜。這個時期的兒童從泛靈論逐漸發展到客體守恆,應讓其明白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存價值,要博愛。另外,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是分不開的,在培育兒童良好性格養成時就應注意戒驕戒躁,保持平常心。現在的兒童過於嬌慣,脾氣暴躁,這些不好的行為習慣無論在身體上還是精神方面都不利於兒童的健康成長。家長過於重視日常生活條件的改善而忽略了兒童精神方面的教育,在行為習慣和性格養成方面要學習傳統家訓中的養生教育思想。

  2.重視雜藝技能

  在傳統家訓中強調兒童要有~技之長,為日後自食其力做準備。顏之推、林則徐等在家訓中都提到勸誡子女除了讀書外還要學會作農事,要學會自力更生,學會生存的基本技能。在兒童時期,首先要培養他們的自立意識,自己動手,而現在的兒童往往在這一方面很欠缺,事事都是家長包辦,這對於他們將來的發展極為不利。另外,在傳統家訓中還對樂曲、作畫等藝術教、形式作了相應闡述,認為是修身養性的途徑之一。這與現代的兒童素質教育是相通的。通過加強藝術修養方面的教育,能夠提升兒童的素質並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