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好文章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兒童的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篇1:我的兒童教育觀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澆水、施肥、呵護,方能成功。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養好花,所以對兒童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兒童就是兒童,他們不是小大大,亦不屬於較小的成人,他們就是特殊的群體,他們有著不同於成人的特點與需要,有著自己的精神世界。我覺得兒童的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等各個方面。我們只有深入的瞭解兒童,理解兒童,才能正確的教育兒童。

  首先,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也就是說,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舉止,教育方式對兒童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家庭能夠造就成功的孩子,如果時一個充滿壓抑的家庭,那麼孩子的性格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父母必須有著榜樣的作用,對待自己的要求要和對待孩子一樣,這是最基本的。在我看來,家庭的教育對一個兒童性格,品行,心理素質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作為父母,我認為,一方面要對孩子給予鼓勵與支援,另一方面也要對孩子嚴格要求。具體來說,要對孩子的興趣愛好給予支援,不扼制兒童的特長取向,也不強加給兒童他們所不願意的興趣培養。任何一個兒童都有著好奇心,他們會對這個全新的、陌生的世界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這會使他們對這一世界形成屬於他們的不成熟的看法,家長應該給他們發表看法的機會,即使他們的想法會幼稚,天真,但卻是給了他們獨立思考,發表觀點的機會,長期以來也讓他們能夠分析與判斷事情。同樣地,在他們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會對某一事物有自己的偏愛,也就是他們的興趣愛好,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的興趣愛好對未來沒有什麼幫助,就強制他們按照自己所認為有用的來學習,從小送到各個補習班,培訓班,覺得如果不學這些,就會覺得不如其他的孩子。而我認為,這種做法並不合理,兒童他有自己的愛好,暫不考慮對將來的影響,既然他有這方面的愛好,那麼他就能從中尋找到自己的樂趣所在,它能夠在這當中尋找到自己的信

  心,家長不應該制止,而是鼓勵。至於所謂的嚴格要求,例如,在初期的認字,學習,習慣等要嚴格。一個孩子,他好動,或許在做事,學習的時候容易分神,這很正常,但適當的給他們指導,引導他們,我相信他們會更樂於接受新事物。對於品格,習慣,禮節等事情上要嚴格,讓他們形成良好的修養。對於家庭教育,我認為父母不能溺愛孩子。應該說,兒童的知識和能力都從經驗中獲得,有間接經驗,也有直接經驗,間接經驗固然重要,但直接經驗也不容忽視。只有親身經歷獲得的經驗印象才最深刻。有句俗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與其空洞的講解,不如讓孩子親自動手。例如,吃飯,穿衣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應該從小就培養兒童自己獨立完成,而不是自己替他完成,告訴他要如何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完成的,就要他自己做。”而且,兒童天性好動,迫切希望能夠自己做一些事情,父母應該滿足他們,做到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而兒童也會在客觀接觸的過程中加深對事物的認識,事情越做興趣越濃,能力也越做越強。而不是像有的父母,心疼孩子,怕在遊戲中受傷,就對他們多方保護,不給他們獨立動手做事的機會。

  其次,是學校教育。我覺得現在的學校的教育完全是應試教育,很多的兒童帶著好奇心,疑問走進學校,而等到畢業之時,都變成了一群沒有興趣,沒有激情的孩子。學校應根據兒童的個性特點,多設一些課程,以適應兒童的不同興趣和能力;另一方面同一課程的內容也可深淺不一,兒童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可以選擇。在教學方法上,應注重因材施教,引導孩子按照自己的個性去活動, “愛護兒童的個性”、“尊重兒童的自由”、“注重兒童的創作”,由此而引發兒童的興趣,從而增強教育的效果。再者,學校不應該只侷限於課本上空洞的理論知識的講解,正如家庭教育中提到的,給他們自己實踐,對於他們掌握知識更加容易。我覺得,大自然,大社會更是兒童獲得進一步發展的好機會,兒童本就喜愛野外生活,如果他們走進自然,走進社

  會,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便會被勾起,而自然、社會這廣闊的課堂,有著內容極其豐富的、生動形象的、富有生命力的活教材,這對於兒童認識自然、瞭解社會,具有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說,千奇百怪的自然界是兒童的知識寶庫,變化多端的社會現象是兒童的生活寶庫。所以,學校的教育不該只是課本,更應該與自然、社會連線。另外,對兒童來說,剛進入學校,他們一開始都只會是被動的接受,被動的模仿老師,以老師的話為“真理”,所以,就要求老師不僅教學突出,品格修養上更要擔得起為人師表。

  最後是社會環境,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孟母三遷”也很好地說明了著一點,所以,在對兒童教育的同時,也要關注周圍的社會風氣,為兒童選擇一個良好的環境,這不僅對兒童的學習有益,對兒童身心健康也有助。 我認為,對兒童的教育,既要注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也要考慮到社會環境。父母,學校在對孩子寄予美好期望的時候,也在為孩子選好了未來的道路。願望是美好的,可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走那樣一條路。與其生硬的將一切往孩子身上套,不如貫徹下“一切從實際出發”這個理念,根據孩子自身的條件,為孩子量身訂造一種教育方式,讓孩子更好的發展。

  篇2:幼兒安全教育

  一、精心創設安全教育環境

  首先通過環境潛移默化地讓幼兒獲取安全知識,這就要求幼兒園在對環境的創設中注意突出這一原則。牆體設計上不僅有形象可愛的卡通人物、色彩鮮豔的圖案,還要有吸引幼兒主動與環境進行互動的兒歌主題與小故事,如:“破缸救友”“小紅帽”等,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安全知識。其次,對於幼兒園的室外環境設施也要定期進行檢查,修理。具有安全隱患的地方,要貼上幼兒自己製作的安全標記---大眼睛,這樣可以提醒幼兒自身要注意安全。

  二、和諧有序精神氛圍下的安全教育

  常言道:“身教重於言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幼兒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師要充分發揮榜樣作用進行安全教育,這樣可以把抽象的安全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幼兒易於接受。如滑滑梯前先讓幼兒觀看《橡皮膏小熊》、《蹺蹺板》、《淘氣的小猴》等安全情境表演,靈活地針對小熊、小猴前後兩次玩耍的不同態度而出現的情況進行對比,讓幼兒一目瞭然地知道如何正確地玩耍才不會受傷。這樣幼兒在玩大型玩具滑梯時就不會擁擠,前面的幼兒還沒滑到底及離開時,後面的幼兒就不會往下滑;玩鞦韆架時,就會坐穩,雙手拉緊兩邊的鞦韆繩;玩蹺蹺板時,除了要坐穩,還知道雙手抓緊扶手;玩小型玩具玻璃球時,不能將它放***、耳、鼻中,以免造成傷害等等。蒙臺梭利曾說:“我聽了我會忘記,我看了我會記住,我做了我會理解。”教師要發揮示範作用,用自身的教育行為去感染每一個孩子。

  三、強化教師安全意識,加強教師安全指導

  幼兒園個別教師為了避免承擔更多的安全責任而一味地的限制幼兒的活動,而不是把安全教育深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缺乏積極主動的措施。常有這種現象,一旦幼兒園某個班出事,流血縫針或是扭傷骨折,園內老師便長時間不敢帶孩子外出活動,殊不知這種做法是“堵”而不是“疏”。我們不可能因為安全問題取消幼兒的正常活動、降低基本的教育要求標準。教師也不可心存“少活動、少出事”的思想,禁止幼兒進行所謂的危險的戶外體育活動,如跑、跳、攀登、滑滑梯、盪鞦韆等;在手工、計算等操作活動中讓幼兒只貼不剪,束縛孩子的手腳和大腦……這樣做非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幼兒的安全問題,而且還剝奪了幼兒通過實踐、操作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機會。所以,我們不能為了安全而“因噎廢食”,而應辯證地處理好安全與活動的關係,加強教師在各項活動的安全提醒、指導和幫助,從消極防範轉為積極防範。

  ***一***教師一定要樹立“與其事後處理,不如防患於未然”的安全意識。可通過有趣的圖片、漫畫、標誌符號、照片等佈置安全宣傳欄或牆飾,讓幼兒在環境的潛移默化中薰陶、感受安全教育。如,“過街要走人行道”、“知道紅綠燈和交通標誌”、“不能玩火,不能玩電”、“不從高處往下跳,不爬窗戶”、“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敲門我不開”、“遇到火警、生病和壞人應該打什麼電話”、“上下樓梯要靠右邊走”等,定期更換。還可以利用大量的廢物和玩具、資料,創設“警察崗亭,公共汽車,救護中心,消防大隊”等區角,讓幼兒在角色遊戲中模擬扮演,從中感悟到交通安全規則、火災或生急病的報警電話和搶救方法。另外,幼兒在洗手、上廁所等環境中,自我控制能力相對來說還比較差,此時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引導保護的職責,儘可能地避免危險的發生。在許多活動環節中,教師應緊跟在多數幼兒旁,兩位教師應分別照顧不定地點的幼兒。在進行戶外活動時,教師要儘可能地站在一個勢力範圍比較開闊的地方,將所有幼兒收在視力範圍之內,這樣可以有效的預防一些傷害事故的發生。

  ***二***教師要隨機利用語言進行提醒與幫助,培養幼兒良好的安全行為和習慣。生理學家認為:“習慣是自動化了的條件反射。”幼兒期的神經細胞反應時間短,容易形成條件反射,即容易養成習慣。成人應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減少傷害事故的發生。幼兒年齡小,自覺性和自制力都比較差,而安全行為的養成又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教師在活動中對幼兒的安全問題隨機進行指導與幫助,如,活動前提醒幼兒、活動中對幼兒進的隨機的指導與幫助、活動後進行必要的檢查等,以經常性的提醒、指導、幫助,來促使幼兒良好的安全行為不斷得到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安全行為和好的安全習慣。例如畫畫時頭太低,玩沙時把沙向上揚起等,這時教師要抓住有利時機及時的利用語言對幼兒的行為加以提醒與指導,尤其是在看到幼兒在進行一些相對來說較為興奮、追打、手拿危險品的行為時,教師要對其進行及時的制止,不僅能確保幼兒安全,而且能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個性化的安全教育,幫助幼兒建立起良好地安全行為和習慣。總之,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內容十分廣泛,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我們要把一些簡單的安全防護知識教給幼兒,增強幼兒的安全防護意識,學習保護自己的技能和方法,以便處理生活中可能出現的一些緊急情況。

  篇3:幼兒安全教育

  ***一***教育幼兒不要輕信陌生人,並教給孩子簡單的防護方法。

  1、要經常對幼兒講一些深入淺出的道理,讓他們認識到社會上既有好人也有壞人,而壞人臉上並沒有“我是壞人”的字樣,也沒有像電影裡壞人的那種形象。要教育幼兒,如果大人不在身邊,有陌生人前來領你,或同你去公園玩,或說同你到父母那裡去時,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話,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如果遇到陌生人硬拉你走,要大聲叫喊周圍的叔叔阿姨。

  2、讓幼兒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家長的姓名和工作單位,並反覆唸叨,牢牢記住,做到準確無誤。另外還要告訴幼兒自己家附近有什麼明顯的標記,有哪幾路公共汽車可以到達,萬一迷路,就比較容易找到自己的父母,也可以及時安全回家。

  3、告訴幼兒,如果遇到陌生人跟蹤你,就應跑到就近的商店找大人求救,也可以找巡警幫助,或者隨便找一戶人家,在門口假裝大聲叫:“爸、媽,我回來了”,壞人就會嚇跑了。

  ***二***教育幼兒玩耍是要注意安全,教給孩子各種遊樂設施的正確玩法。

  1、滑梯,不能倒滑,告訴幼兒,倒滑滑梯時,頭部先著地,這樣滑下來的一切衝力就都由頭部承擔,再加上和地面的猛烈撞擊,重則會引起腦震盪,輕則會擦破頭皮引起大量出血。

  2、鞦韆,要保持中心穩定,並儘可能將重心後移。因為鞦韆在空中蕩起來時,如果中心不穩就可能又甩出去的危險。家長要進行示範講解。坐在鞦韆上時,雙手要緊抓鞦韆的繩子,只要繩子不斷就很安全。觀看別的幼兒盪鞦韆時,要學會躲閃,不要被鞦韆撞到。幼兒在玩鞦韆時,家長要在旁邊密切注意幼兒的動向,以防疏忽脫手而摔傷。

  3、攀爬,雙手抓緊之後,腳才可移動。

  ***三***教會幼兒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識,保證幼兒安全過馬路。

  1、教幼兒認識人行橫道線:人行橫道線是馬路上的一個標誌,是專門供行人和自行車過馬路的地方。所以,不是從任何地方都可以穿到馬路對面去的,只有人行橫道線才能穿過去。

  2、向幼兒介紹紅綠燈的作用。要讓孩子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的時候要前後左右看看,看見車輛,行人就要讓道。

  3、給幼兒簡單講講馬路的作用:馬路是專供各種車輛和人走的地方,不可以在馬路上停留或玩耍,否則既會影響車輛的正常通行,又會造成車禍,輕則殘廢,重則喪命。

  ***四***戶外活動安全注意要點

  1、教育幼兒活動前衣著整齊,衣服束在褲子裡並繫緊鞋帶,以防摔跤。

  2、教導幼兒不在擁擠、有坑洞、潮溼等場地進行活動。

  3、教育幼兒遊戲中不可隨意藏入無人照顧的地方。

  4、教育幼兒在遊戲中勿推擠、拉扯、互丟東西。

  5、玩繩子時,教育幼兒不可將繩子套住脖子。

  6、玩爬網活動,要求幼兒攀爬時要雙手抓牢,不推別人。

  7、在野外旅行散步時,教育孩子不得隨便採摘花果,抓捕昆蟲,更不應放***內,預防中毒等意外事故發生。

  8、教育孩子在上下樓梯時靠右按順序行走,不得推搡前面的小朋友,預防踩踏等意外事故發生。

  ***五***在公共場所與大人走散時注意要點

  1、不要慌張,也不要哭泣,站在原地等一會兒,也許爸爸媽媽會來這裡找你呢!

  2、帶幼兒去商場,要告訴孩子商場服務檯的位置,以便走散時可以求助商場的工作人員或保安,告訴他們你和家人走散了,請他們幫忙用廣播尋找。

  3、不要漫無目的的在商場內亂跑,更不要隨便找一個人就告訴他,你的爸爸媽媽不見了。

  4、不要離開商場,更不要跟陌生人走,因為他可能是騙子。

  5、要乖乖地聽商場工作人員的話,站在他們身邊,一起耐心地等待爸爸媽媽來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