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裡的小畫家反思範文
《雪地裡的小畫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雪地裡的小畫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歌,富有童趣。兒歌設定下雪的環境,採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根據幾種小動物踩在雪地上的腳印來介紹它們腳的形狀特徵,以生動活潑的兒歌語言講述了一群小畫家在雪地上畫畫的事,兒歌后部分又用設問的形式,指出青蛙沒有參加“繪畫”的原因,介紹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識。
兒歌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根據新課程標準中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這三者間對話的過程。所以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用多種手段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所以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根據本教材的特點以及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採用做一做***做遊戲***、看一看***書、圖畫、課件***、比一比***比賽讀***、畫一畫***畫動物的腳印***等形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將美術、音樂等學科內容融入在本課教學內容中,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使學生學習始終處於興趣盎然的最佳狀態,引導學生感知生活,觀察事物,通過學習感悟、積累語言,發展思維,在愉悅的氣氛中完成本課教學任務。
篇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因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比較重視學習導語的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閱讀過程的展開則是留大量的時間給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並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評價。這樣的設計不但讓知識點有機滲透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之中,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樹立開放意識"是本次課改所倡導的理念之一。生活處處皆語文,帶領學生走進社會生活,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合理開發課外學習資源,這也是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於是,在課外延伸環節中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你還知道那些動物會在雪地裡畫畫""還有哪些動物像青蛙一樣要冬眠"在擴充套件活動環節中我還帶領學生去沙坑想象作畫,這些都是課內與課外學習的有機融合,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放手給學生,煥發起了他們的創造活力,通過這首兒歌的教學使我深深的體會到:我們的教學設計,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從學生需要學什麼,喜歡怎麼學的角度,採用恰當的教學策略,來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目標。這樣的話,促成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全面發展,才會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成為必然。
篇3
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差異性,著眼於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愉快地接受新知識,獲得發展。基於上述認識,我在語文教改實踐中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參與教學。下面以我教學《雪地裡的小畫家》為例,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教學《雪地裡的小畫家》時,我牢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激發其參與學習的興趣。在課前,我佈置給學生的家庭作業,就是讓孩子們收集有關冬天的各種圖片。當學生把收集到的圖片教給我以後,我又組織學生精心挑選了許多美麗的圖片,錄製成一組由學生參與編制的冬景圖。在匯入新課時,我憑藉多媒體輔助手段,把師生共同完成的這一組冬景圖展現在學生面前,把生活帶進了課堂,把學生引入了一個如詩如畫般的冬天世界裡。
二,注重學生情感和興趣的調動。
學生內心世界是豐富的,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他們渴望能盡情抒發內心的感觸,能夠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洩。因此在教學中我以"森林繪畫大賽"這一虛擬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遊戲是學習知識的有效載體。在識字環節中,我設計"開小火車","生字接龍"等多種遊戲活動鞏固識字,在閱讀教學中用"評選金嗓子"這樣的比賽形式促進學生朗讀。這些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