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裡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雪地裡的小畫家》是一年級上學期內容,是一首兒童詩。它處處體現著詩情畫意,深為學生所喜愛。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檢視!

  篇一

  《雪地裡的小畫家》這篇課文語言淺顯易懂,以詩的形式描寫了一群小畫家在雪地上畫畫的事。小畫家們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作品,而青蛙卻正在冬眠呢!課文形象地描述了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這篇課文極富兒童情趣,形象生動可愛,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我利用課件出示美麗雪景圖,伴隨著教師生動的語言描述,把學生帶進了大雪紛飛的雪地裡,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隨即,我問學生,看到這麼美的雪景,你的心情怎麼樣?你想怎麼表達你的高興心情呢?學生由於沒有親身的經過,無法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於是,我就出示了課文的第一句話:“下雪啦,下雪啦!”讓學生把自己的高興讀出來。學生在教師一次次的引導中,終於體會到了看到下大雪的高興心情了, “這美麗的雪景吸引了一群小動物來作畫,他們是誰呢?他們在雪地上畫了些什麼呢?”帶著疑問,學生進入了一個如詩如畫般的雪地世界裡。

  二、自主學習,合作識字。

  在初讀環節中,我讓學生藉助拼音,自己朗讀課文,在讀中初步識字。然後,把生字圈出來自己認讀。再同桌互助,互相檢查讀音。最後是大家交流識字的方法。在識字環節中滲透了多種的識字方法,如:加一筆、換一筆、換部首、形聲字規律識字等方法。我還設計“開小火車”、等多種遊戲活動鞏固識字,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三、以讀為本,自讀自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要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留出了充分讀的時間,以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師生合作讀、引讀、男女問答讀等,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例如,在學習課文第四句時,我利用貼畫讓學生了解了動物作畫的成果。我問,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種小動物,你什麼都不用就畫出了這麼美的畫,你的心情怎樣?帶著你的心情來讀一讀。這樣不但讓學生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注重課內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樹立開放意識”是課改所倡導的理念之一,因此教師要合理地開發課外學習資源。在課外延伸環節中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還有哪些動物像青蛙一樣要冬眠?”有的學生課外積累的知識很豐富,他們說出了“蛇、狗熊、烏龜”等動物。於是我讓學生仿編詩句,把課文最後兩句改成這些動物的名字。在一問一答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又激起了學生的興趣。

  這課時設計的內容較多,雖然是按計劃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效果還可以,但總覺得教學過程有些匆忙,抓得不夠實。

  篇二

  前幾天,我校進行了農遠資源達標課驗收活動。在活動中,我講了一節語文課《雪地裡的小畫家》。

  《雪地裡的小畫家》是一年級上學期內容,是一首兒童詩。它處處體現著詩情畫意,深為學生所喜愛。現反思如下: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於學會經營課堂,建構師生、生生互動的“快樂教學”課堂形式,讓學生在快樂中積極、自主學習語文,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營造一個良好的的學習氛圍,創設一個寬鬆、自主的學習情境,有利於提高學習興趣。

  我就很重視“快樂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如在本課的課堂教學中,我就利用欣賞雪景的課件,說說在雪地裡的有趣的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一開始就進入到一個積極展現自我的氛圍中,讓學生在整節課中都處於最佳學習狀態,在快樂中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

  二、落實雙基,重視語言文字的積累

  新課標再三強調,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學生加強語言文字積累,加強感悟,加強體驗。語感處於語文素養的核心,是培養語文學科人文性的著眼點和歸宿處。因此,在每課教學中,我都力求通過多種形式充分落實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感到祖國文字的美麗所在。

  在本堂課中,我特別注重學生積累詞語、運用詞語。如在學習“雪地裡來了一群小畫家”中對“一群”的理解時,我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降低了教學難度。我先出示一隻小雞的圖片,讓學生說說這是一群小雞嗎?***學生答略***然後出示兩隻小雞的圖片讓學生判斷,最後出示一群小雞的圖片,學生說這是一群了。這樣教學,避免了老師的灌輸式講解,學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一群”指數量很多。然後我讓學生說說帶有“一群”短語,將語言文字訓練落實到實處。

  三、加強朗讀訓練,重視朗讀評價

  1、以讀代講

  朱自清先生在《論朗讀》中強調指出:“讀的用處最廣大,語文教學應該重視它。”新課標更明確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可見,朗讀能提高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把學生帶入教學所需要的情境中去,我在本節課中就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以讀代講,讓學生彷彿個個都成了朗讀高手,都能大膽、自信地向大家展示朗讀才華。

  如在讀最後一句時,有同學建議要將這句讀輕點,理由是青蛙還在睡覺,不要驚醒了它。他還將小食指放在嘴邊,發出“噓”的一聲後輕輕讀,並讀得很有感情,很有韻味。聽著他們的童稚的聲音,讓人覺得他們彷彿就是一群可愛的小精靈。

  2、特色評價

  重視教師的評價,這種激勵性評價,會給學生一個努力的目標,讓學生在成功後再創成功,從失敗中走向成功。學生聽了這樣的評價,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教師巧妙地運用評價手段,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在評學生讀第一、二行詩“下雪啦!下雪啦”,我說:“讀得真高興,誰能比他讀得更高興。”說完,小手都舉起來了,大家都興致昂揚地讀了起來。這時全班的同學都陶醉在其讀書聲中,並繪聲繪色地跟讀起來。

  三、遺憾處

  1、捕捉學情資訊不夠敏捷,如學生說小魚也會冬眠時,我引導得不很到位。

  2、課堂上自己的開放意識還不夠強,為了讓學習環節完整,課堂上讓孩子們說還不是很充分。如生字教學落得不實。

  上完這一課,我深有感觸:成功也好、遺憾也罷,這些都是我專業化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資源。

  篇三

  《雪地裡的小畫家》是一篇富於童趣的課文,全文只有六句話,講的是一群小畫家在雪地裡畫畫的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趣。

  "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迸發出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此,我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識特點,我再黑板上再現了情境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鼓勵質疑,自主學習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在教學中我鼓勵、啟發、誘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學習、記憶生字。你認為哪些字難記,難讀,你能給大家提個醒好嗎?請小老師帶讀。這個環節激發了學生主識字的願望。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求到喜歡的方式,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對探索識字方法奠定了基礎。

  三、注重課內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合理地開發課外學習資源,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還有哪些動物像青蛙一樣要冬眠 ?"有的學生課外積累的知識很豐富,他們說出了"蛇,狗熊,烏龜"等動物。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又激起了學生的興趣。

  四、板書簡潔形象。

  一年級小朋友是具體形象思維,因此老師的板書,也要力求簡單,形象,直觀。 這課的板書,我利用圖畫板書,突出了重點--四種動物及它們的腳印。教師以圖畫的形式畫下與腳印相像的事物,讓學生形象地看到了它們之間的聯絡,幫助學生理解了為什麼說這些動物是小畫家。利用板書,讓學生很快就背誦出了"誰畫什麼"這個句子。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