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苦難中彰顯上帝大能

  基督徒的生命是由他所經歷到的幫助來形塑,而非決定於他所經歷的苦難;這不僅是人生無比的殊榮,更彰顯上帝的大能與榮耀。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上帝是神奇的。只須一睹分娩之奇、自然之美、星系之繁,我們便可領略他的神奇。這些令人敬畏的奇蹟使我們感受到他的強大,他的創造力和智慧。然而,上帝還有其他品質,若不是因為苦難和罪惡給它們展示的機會,人們永遠看不到這些美德。

  以上帝的仁慈為例。假如誰都不曾生病,我們還會由衷感激他賜予的健康嗎?假如他從未讓我們體會過罪惡感的刺痛,他的寬恕還會吸引我們嗎?假如我們無所祈求,又怎麼領會他在迴應我們禱告時顯出的憐憫呢?你瞧,我們面臨的困境凸顯了上帝的仁慈。

  不僅如此,我們的困境還提供了展示人類具有的美好品質的機會。我給你舉個例子。

  想象一個小夥子暗戀某個姑娘,一直在尋找機會表達好感,又不能太露骨。一天晚上他下了班,在開車回家的路上遇見這位姑娘,她因汽車爆胎正在路邊發愁。天賜良機!他把汽車開到路邊,停在她的車後面,打亮緊急訊號燈,主動要求幫忙。

  “你真熱心。”她應道,“不過不必麻煩。你穿著這麼好的衣服。我叫修車的來就行了。”

  “用不著。”他一面反對,一面在她的後備箱裡找千斤頂,“一會兒就給你修好。”

  幾分鐘後下起雨來。他堅持讓她在他的車裡等,以免淋溼。擰緊最後一根螺栓並扣上輪軸蓋之後,他也鑽進車裡 — 渾身溼透,褲子上還粘了一大塊油泥。她很不好意思給他添這麼大麻煩,可他大度地叫她不必客氣。

  “行啦。”他說著發動汽車,“咱們把這隻輪胎送到維修站補一補。我可不願見你再爆胎的時候沒有備胎可換。你的車在這裡停一會兒沒關係的。”

  停頓片刻,他儘量顯得漫不經心地添上一句:“要不,等他們補胎的時候,咱倆去喝杯咖啡什麼的?”

  她笑了:“樂意奉陪。”

  看出來了吧?還有什麼能比事事不順更順心的!換做別的時候,晚回家、爆車胎、淋雨換備胎又弄髒好衣服肯定是令人氣惱的麻煩事,此時此刻卻給了小夥子向姑娘獻殷勤、表愛心的機會 — 是他求之不得的。姑娘也覺得自己備受關愛。

  這就是苦難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用。苦難本身縱然不好,卻讓人們得以向他人表示關懷和善意。還記得我跟你講過那次我在結冰的停車場上摔破鼻子的事嗎?我流著血躺在柏油路上,凍得瑟瑟發抖,與我同行的人見了紛紛脫下外衣給我蓋上保暖。這種行為叫做無私,是人人都讚賞的。可是如果我沒有需要,如果我沒在那一刻“受苦”,周圍的人也就沒有機會表現那種無私。

  為在那一刻表現無私,每一個獻出外衣的人都得挨一會兒凍。他們必須“受苦”以便向我獻愛心。假如每個人都另帶有5件外衣,借給我其中一件來保暖,那就什麼都證明不了。他們如若自己也能保暖,就沒有做出真正的犧牲。然而我的苦難給了他們一個分擔的機會,而他們的分擔致使他們以一種輕微卻真實的方式“受苦”。在那一晚,無私藉著受苦展現出來。

  同樣的道理幾乎適用於人能想出或做出的任何一種善行。苦難搭建展臺,美善得以展現。假如我們不曾面對恐懼,就不會知道什麼是勇氣;假如我們不曾哭泣,就體會不到朋友為我們擦去眼淚是什麼感覺。

  可這一切跟上帝有什麼關係?當我說苦難能夠顯露我們的優秀品質時,我是在歌頌人類的美善嗎?根本不是!

  與其說歌頌人類的美善,不如說我在歌頌上帝的美善。你看,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帝來的***雅1:17***。一個人給予另一個人的一切愛心、仁慈、分擔和寬恕歸根結蒂都是從上帝來的。我們是按他的形象造的,那些不承認他的人也是。當然,那形象被罪損壞玷汙了。可它仍在那裡,每當我們行善的時候,就是對它的證明!

  在我們可能經受的所有苦難中,有一種似乎最有利於引導人們朝向上帝。這就是迫害。你大概注意到了,珠寶店陳列鑽石的方式通常是以一塊黑絲絨為底來襯托。那是因為絨布柔和的黑色反襯且強化了鑽石的稜角和光芒。同理,當有人因為信仰凌辱一位基督徒時,那凌辱便起到絨布的作用,反使那位基督徒表現出的驚人之愛放射出更璀璨的光芒。——摘自《風聞有你》

  二

  在苦難中榮耀上帝

  ——《約伯記》讀經心得之上帝觀及信仰觀

  幾個月前,一篇標題為《耶穌,請別讓我做你的敵人》的文章在微信的媒體圈刷屏。作者是深圳的一個身為基督徒的媒體工作者羅爾,他當時正面臨著巨大的困難:五歲的女兒羅一笑身患白血病進重症室搶救、父親又病重,自已事業受挫,他用文字渲瀉自己的痛苦與絕望。他還以聖經中約伯的苦難事例,對上帝抱怨說:“上帝,你就算還約伯一百個兒女,也補償不了父親失喪一個孩子的傷痛啊!”“我不要做約伯,我不要上帝賠我一個新女兒,我就要羅一笑,要一根頭髮也不少的羅一笑!”

  同為基督徒的我,當看到以上的文字時,也想起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歷:當自己身陷困境迫切需要上帝伸出援救之手卻得不到他迴應的時候,我會在心裡納喊:“神啊!此刻你在哪裡?你為什麼不聽我的禱告?”;當看到社會上惡人亨通義人受苦的時候,也常常向神抱怨,質疑他的公正。這些抱怨、追問看起來是多麼狂傲而不虔敬啊!但不弄清這些問題,一旦我們遇到重大的挫折和苦難的時候,就會陷入極大的失望甚至是絕望之中。我知道探討這些問題是一件非常危險而且不容易的事情,它有可能挑戰我們的信仰,使我們遠離神,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它也有可能使我們對神有更深的認識,與神有更深層的相交與融合,使我們的信仰經歷絕望而更加堅定。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來說這是觸及基督信仰最核心的問題。這些天,我在讀經的時候,閱讀了《約伯紀》,我發現我並不是孤軍奮戰。除了那位羅爾弟兄在自媒體上與神角力之外,聖經中那位被神稱為“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伯1:1***的約伯在這些問題上也曾困惑、糾結、憤滿,好像與我一樣並肩站在同一個懸崖上。

  下面我們一起回顧《約伯紀》敘事的梗概:

  《約伯紀》講述的是在族長時期義人約伯遭受苦難的信心歷程,它的主題是“義人受苦”或者是“聖徒受苦之迷”。

  ***伯1:1:***“烏斯地有一個人,名叫約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 蒙神護佑賜福,他兒女成群、家財豐厚、在“東方人”中享有至高的尊榮。但這種境況卻在他無法測度的天庭裡上帝與撒但之間的爭戰中喪失了,原因是在有關約伯敬畏上帝是否“無故”這點上,上帝與撒但產生了嚴重的分歧,他們無法憑空說服對方,於是以某種類似打賭的方式,通過考驗約伯來證明孰對孰錯。苦難臨到了約伯,一日之間他喪失了7個兒子,3個女兒以及所有的財產;遭遇徹骨的病痛,苦不堪言;妻子親朋都羞辱他遠離他。儘管如此,他卻依舊在這一切的事上並不以口犯罪,堅定仰望上帝。後來他的三個摯友來看望他,用以德配福以罪配禍的因果律來解釋約伯的受苦原因,並要求約伯向上帝悔改,他的心在這莫大的痛苦中,被他朋友的所謂“安慰”大大激動,與三個朋友論辯,堅持自己是無辜受苦,也向上帝抱怨,質疑上帝的公正。最後耶和華上帝親自出來說話,約伯從上帝的語話中幡然醒悟過來,體會到“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最後“約伯為他的朋友祈禱,耶和華就使約伯從苦境轉回,並且賜給他的比他從前所有的加倍。”***伯42:10***

  今天我想籍著對《約伯紀》學習,透過約伯遭受苦難的經歷,分析他的信仰歷程,從而明白約伯受苦的真正意義。本文我從上帝觀、信仰觀、苦難觀、禱告觀四個方面分享我個人的領受,因為時間的關係,今天我只分享第一方面的心得:上帝觀及信仰觀:

  上帝觀***上帝是怎樣的一位上帝?***

  凡是信仰上帝的人,一般心裡都會有一個上帝觀,也就是你心目的上帝是怎樣的一位上帝?他與宇宙和人類有什麼關係?

  上帝的超越性***上帝超越於被造物之上***——對應的是忍耐的約伯

  從《約伯記》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在約伯的思想中對上帝的認知存在著兩個層面,一方面他認為上帝是擁有絕對主權的,是從無到有創造萬物並超越於他的創造物之上的上帝,這是一種以神為本的上帝觀,在這種上帝觀的影響下對應的是虔敬忍耐的約伯。在約伯記的頭兩章中,當約伯聽完最後一個報告災禍人的話後,便起來,撕裂外袍,剃了頭,伏在地上下拜,說了一段著名的經文:“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1:21***當約伯遭遇徹骨的病痛,苦不堪言時,他的妻子對他說“你仍持守你的純正嗎?你棄掉神,死了吧!”約伯卻對她說:“你說話像愚頑的女人一樣。噯!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伯2:10***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面對突如其來不明原因的苦難時,約伯承認他擁有的一切財富建康和兒女都是從上帝而來,雖然這一切可能是對他善行的一種報償,但他們最初都是屬於上帝的,現在上帝要收回自有他的理由,他是絕對有權力這樣做,而且上帝的這種權力這決不能抵消約伯敬拜讚美上帝的義務。

  上帝的這種超越性,同樣在《創世記》亞伯拉罕殺子獻祭事件上也表現得相當充分:上帝給了亞伯拉罕一個可怕的命令,要求亞伯拉罕將他的獨生愛子以撒殺掉獻為燔祭,這是一個用人的理性無法理解的命令,它違背了人間的道德和倫常,違背了上帝愛的屬性,也違背了上帝自己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但是當我們讀完這個故事以後,我們才明白這個不可理解的命令並不是一個無聊的命令,而是有著強烈的目的性,根據我的理解,通過這個命令上帝要在神與人之間建立一種絕對的秩序,就是造物主與被造物之間的秩序,人世間一切的關係:夫妻關係、父子關係、兄弟姐妹關係、鄰人關係都是建立在這種神人關係和秩序基礎之上的。上帝通過這個命令就是要使亞伯拉罕明白一個事實:人世間的一切關係我可以構建也可以拆解,我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權力,因為我是創造天地萬物的主。而舊約中希伯來民族也都這樣認為:只有先建立了正確的神人關係以及這種關係裡的絕對秩序,人世間的一切關係才能存續並有意義。

  詩篇33:8-12和以賽亞書55:8-9也有對神的超越性描寫的經文:“願全地都敬畏耶和華,願世上的居民都懼怕他。因為他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耶和華使列國的籌算歸於無有,使眾民的思念無有功效。耶和華的籌算永遠立定,他心中的思念萬代常存。”。“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

  過去我們只看到上帝的兒子為我們而死,聖靈為我們做安慰和引導的保惠師,而對一個難以測度其意念、無法想象其籌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神似乎是陌生的,似乎上帝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人為中心。但我們忘記了,這一切都是在神的計劃中為了彰顯神榮耀的恩典而作成的,神的榮耀和主權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和根本,也是人存在的目的和意義。

  上帝的內住性***上帝內住與被造物之中***——對應的是抱怨的約伯

  從第三章開始,我們看到約伯思想中對上帝的認知的另一層面:他認為上帝是以對人類的愛和利益為中心的。這是一種以人為本的上帝觀,由此,對應的是忍耐的約伯很快就失去了他的耐性,從開始單純接受上帝的旨意,為神的公正辯護,迅速轉變為對這種公正的質疑和攻擊:約伯咒詛自己的生日和他母親懷胎的那日。面對三個朋友以德配福以罪配禍的賞罰觀,他堅持自己無罪,不該承受這些苦難,攻擊勸他認罪並向上帝求赦免的友人;他抱怨並指責上帝的專橫和不公平***伯29-31***,因為對待自己如同對待罪人,而且拒絕給他應有的辯白機會。

  他堅持自己無罪,不應承受這些苦難,實質是內心深處認為我敬拜上帝,就會得到上帝的護佑與祝福;我有美德和好行為,神必然會喜悅祝福我;一方面他極力反對三個朋友將賞善罰惡的因果律應用在他自己身上,認為他的遭遇是因為犯罪的緣故。一方面又將賞善罰惡的因果律強加於上帝身上,認為像自己那樣“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的人遭受如此大的苦難是上帝的不公。賞善罰惡的因果律又使他無法解釋臨在他頭上的苦難,這給他帶來極大的痛苦,嚴重動搖了他的信仰***伯9:22-24***,而他尋求上帝說理,居然毫無迴應***伯10:2***,約伯痛不欲生***伯6:8-9***,在絕望中人的邏輯走到了盡頭。

  約伯的三個朋友以利法、比勒達、瑣法,他們所持的邏輯也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報應觀念,他們的上帝觀也是以人為本的上帝觀。

  透過約伯與三個朋友的辯論以及他與神之間的對話,我們可以看到:在約伯身上既存在以神為本的上帝觀,也存在著以人為本的上帝觀,這兩種矛盾的上帝觀構成了約伯認知的兩個層面,但這兩個層而在約伯的心裡是相對立的,這正如自我的兩個對立面一樣。這兩種上帝觀在約伯與友人的辯論及與上帝的叫板中形成了強烈的衝突,這種衝突本質上很可能是約伯自身的內在衝突。若不是上帝親自從旋風中回答約伯***上帝介入了人類之中,上帝與人同在***,這種衝突幾乎不可消解。

  透過約伯與三個朋友的辯論以及他與神之間的對話,我們還可以看到約伯問題的實質就是對神的正義的思考和追問,即神義論的問題。這個問題是中世紀哲學的核心問題,可以表述為:既然上帝存在,且上帝是全知全能至善的,為什麼世上還存在罪惡和苦難?如果上帝是至善的,但他如果允許罪惡存在,允許苦難臨到義人身上,那他就不是全能的;反之,如果上帝是萬能的,但他允許罪惡存在,允許苦難臨到義人身上,那他就不是至善。

  其實人類也就如《約伯記》第三章至第三十一章中的約伯一樣,一直在用人的公義來論斷神的公義,用人的天秤來衡量神的天平,用人的邏輯來考量神的邏輯,常常與人爭辯,與神角力。

  既超越於被造物之上又內住於被造物之中的上帝觀——對應的是降服的約伯

  上面已經談到了兩種上帝觀了,如果將兩種上帝觀單獨割裂開來,那麼持定第一種上帝觀的人,就會對上帝敬畏有餘親密不足,覺得上帝離我們太高太遠,遇到困難、失敗常持縮命論的觀點,忽略了人的努力和創造力;而持第二種上帝觀的人,就會對上帝親密有餘敬畏不足,遇到困難、失敗常常會持禱告萬能的觀點,很少去尋求上帝的旨意,相反將上帝當作僕人,認為上帝要滿足自己的心意。誇大了人的努力和慾望,一旦上帝沒有應許自己的禱告,就會對上帝產生埋怨。那麼有沒有第三種上上帝觀。我查考經文發現:有,就是上帝自己在旋風中向約伯啟示的那種:既超越於被造物之上又內住於被造物之中的上帝觀。

  從《約伯記》第三十八章開始,上帝終於在旋風中迴應了約伯。儘管他沒有清楚地回答約伯為什麼受苦,相反地問了一連串針對約伯的嘲諷式的問題,這些問題涉及上帝的創造、維護並控制自然界的工作,以及他對許多鳥獸的顧念,從中讓約伯明白:上帝的確是聖潔公義的上帝,也是愛的上帝,賞善罰惡的上帝。上帝的主權超乎人的意念,他是公義的,但這個公義是神的公義而非人的公義。上帝要報應善惡,但報應的方式和時間,自有他的定意,不一定限於今生。而且在現實當中,他並不一定按著人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邏輯來出牌,他有他認為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方式行事的自由。從他對鳥獸的顧念及對約伯的迴應,他又確實是愛的上帝,時刻與我們同在,關注著人類的命運和苦難,眷佑著人類與動物。這一點在亞伯拉罕殺子獻祭故事的後續中也表現得很充分:當亞伯拉罕手拿刀,要殺以撒時,耶和華的使者說:“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最初上帝要亞伯拉罕在愛上帝與愛人之間作出抉擇,以顯示對上帝的絕對信心,而對亞伯拉罕而言,此刻愛上帝與愛人似宗教要求與道德倫常似乎是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然而聖經告訴我們,一個完美的人性必須是既愛上帝又愛人的。但在這個極端的例子中,若最後無論是偏向上帝將以撒殺了,還是偏向人,違背上帝的命令都會導致上帝所創造的完美人性的破壞。聖經在這裡奇妙的是,在愛上帝與愛人的矛盾還沒有化解時,上帝的聲音首先退出,讓位給了道德倫常的聲音。這說明我們的上帝是會維護人間的倫理道德而不是破壞人間的倫理道德。當愛上帝與愛人發生衝突的時候,當宗教要求與道德倫常發生衝突的時候,上帝的聲音會首先退出而讓位於維護道德的聲音。而從這件事情開始,也徹底從根本上禁止了以色列民族仿效迦南地異教殺子獻祭的陋習。在這個事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上帝真正喜愛的不是宗教的禮儀而是公義在人世間的施行。一個只愛上帝不愛人的信徒只會是一個假冒偽善的信徒。

  在基督信仰的傳統中,通常把亞伯拉罕獻以撒看作是父神獻他獨生愛子耶穌的預表,然而耶穌卻沒有以撒那樣的好運,他就是那實際被獻上的羔羊。為了人類的救贖,聖子道成為肉身,與人類一同經受苦難、擺脫罪性,並借聖靈內駐在人裡頭做工,與人類一同進步、完善、成聖。

  面對這樣一位既超越於被造物之上又內住於被造物之中的上帝,約伯唯一能做的就是降服:“我知道,你萬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攔阻。……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或譯:我的言語***,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 ***約 42:2,5-6 ***約伯走過了信仰的死蔭幽谷,從絕望邁向了希望。

  信仰觀***為什麼要信仰上帝?你信上帝的什麼?***

  1、敬畏上帝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在《約伯記》的第一章撒但向耶和華提出了一個深刻而尖銳的問題:“約伯敬畏上帝,豈是無故?你豈不是四面圈上籬笆圍護他和他的家,並他一切所有的嗎?他手所做的都蒙你賜福;他的家產也在地上增多。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難道他不當面棄掉你!”耶和華對撒但說:“凡是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於他。”於是撒但從耶和華面前退去。***伯1:6-12***

  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將上帝與撒但之間的對話看成是他們之間的一場交鋒。耶和華向撒但誇耀自己的“僕人”約伯如何虔敬,撒但覺得不以為然,因為他懷疑約伯的虔敬是一種對上帝的賜福的回報。確實,約伯兒女成群、家產豐厚、又在“東方人”中享有至高的尊榮,在撒但看來,這都是蒙上帝所賜。耶和華沒有反駁撒但,他沒有說,約伯的美滿生活與他無關,在這一點上,耶和華似乎默認了撒但的斷言:“他手所做的都蒙你賜福”。耶和華甚而也沒有反駁撒但的推論,那就是倘若約伯失去“一切所有的”就會當面咒罵上帝。他只是允許撒但去攻擊約伯。在這裡我認為儘管上帝沒有反駁撒但並不等於他開始懷疑約伯。因為,上帝洞察一切,他並不懷疑約伯的虔敬,只是為了令撒但相信這一點,他才讓撒但出手加害約伯。上帝是為了自己的榮耀而戰!

  然而,在“約伯敬畏上帝,豈是無故?”***1:9***這個問題中,一方面我們看到撒但是要置疑約伯的虔敬是否無功利性的因素在其中,但是另一方面,這個提問的本身以及後面的說明就已經蘊涵了否定其內容的意味,也就是說,這句話的潛臺詞——約伯敬畏上帝難道不是為了得好處麼?——其實蘊涵著這樣的一種判斷:敬畏上帝不應該是為了得好處。

  其實,由撒但用疑問句的方式提出問題,聖經早已給過我們答案: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22-23用肯定句的方式宣告:“希臘人求智慧,猶太人要神蹟;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

  然而,時至今日,這個深刻而尖銳的問題卻仍然是我們要常常面對並需要深刻反省的:我為什麼要信仰上帝?我信上帝的什麼?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探討人尋求信仰的動機,也即人的信仰觀問題。據聖經研究者認為《約伯記》是與《創世紀》同時代的作品,是聖經中最古老的經卷之一,那麼為什麼這個古老的問題會跨越時空歷久而彌新,至今仍是我們必須面對的?

  人性中的三種力量挑戰基督信仰

  我們回顧一下馬太福音第四章耶穌在曠墅受到魔鬼的三個試探,這三個試探分別是:變石為餅,追求神蹟奇事***在聖殿的頂上往下跳***,追求世間的權勢與榮耀。許多學者認為這三個試探代表了人性中的三種力量,分別是:物質慾望、虛假知識、驕傲與權威,也就是約翰一書中說的三種罪:眼目的情慾,肉體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

  我用一個故事《宗教大法官》來談人性中這三種力量對基督信仰的挑戰。***在座的有沒有人看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十九世紀俄國文學巨匠,也是俄國現代哲學和神學中最重要的思想家。現代俄羅斯哲學,完全來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是他一生哲學與神學思考的總結

  書中一章《宗教大法官》可以單獨成為一個故事,有無數學者寫過的研究著作。在這章中作者用虛構的方式描述了耶穌再來的情景,並對信仰的現代性***世俗化***進行了批判:

  十六世紀,在西班牙的塞維爾,在宗教裁判制度最可怕的時代,在活燒異教徒的地方,基督再次降臨到了人間,他懷著無比的慈悲,仍舊以他十五個世紀以前在人間走動了三年時那個原來的人形,不是為了末日的審判,而是想看一看那些受苦受難而又像孩子那樣愛他的人們。基督的出現,全城人都認出他了,擁到他的面前,圍著他。他默默地在他們中間走著,帶著無限同情的寧靜的微笑,兩手伸向他們,為人們祝福。在塞維爾的教堂前,人們要求他行神蹟,他因著他的憐憫醫治了失明的老人,讓一名七歲的女孩重新復活,人們紛紛湧向他,親吻他的腳以及他走過的地方。就在這時,九十多歲的紅衣主教、宗教大法官帶了大批的助手、衛隊恰好走過教堂旁的廣場,目睹了這一切,眼中射出了凶光,他一揮手,吩咐衛隊把這人抓住。在他的淫威下,群眾毫不怠慢地給衛隊讓開了一條路,而衛隊就在突然來臨的死寂中抓住了耶穌,把他帶走了。群眾立刻像一個人似的匍匐在地朝宗教大法官叩頭。

  衛隊把犯人帶到宗教法庭古老大廈的監獄裡,把他關在裡面,晚上宗教大法官來看基督,要把埋藏心裡九十年的話向耶穌說出,但這些話的內容,卻是對耶穌的抱怨。對他說:“你為什麼到這裡妨礙我們?你確實是妨礙我們的。你自己知道。但你知道不知道明天將會發生什麼?但是到了明天,我將加以裁判,把你當作一個最凶惡的邪教徒放在火堆上燒死,而今天吻你腳的那些人,明天就會在我一揮手下,爭先恐後跑到你的火堆前面添柴,這個你知道嗎?”

  接著他又說,聖經福音書中敘述了你拒絕魔鬼的三個誘惑,而這三個誘惑在現代正逐漸被接受,造成現代社會的墮落。

  第一個誘惑:變石為餅。這是一個雙重性的試探,一方面試探耶穌是否自私地使用神的能力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另一方面試探他用什麼方法贏得人歸向上帝:是用十字架的方法,還是用賄賂人***給予食物***的方法?一般而言,勸說人來跟從他的妥善辦法,就是給他們餅***物質的東西***。歷史豈不是證明了它是合理的嗎?上帝不是在曠野中賜嗎哪給他的百姓嗎?上帝豈不是說“我將從天上為你們降下餅來?”將來黃金時代的遠景豈不是包括了這個夢想嗎?然而耶穌知道,用賄賂的方法使人有所得而跟從他,至終會摧毀神的計劃,因為耶穌所能給予的報酬,只是一個十字架。他呼召人過“施與”而非“接受”的生活。所以耶穌引用上帝在曠野教導他子民的話,作為對試探的答覆:“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然而此刻宗教大法卻對耶穌說:“如果當初你同意採用食物,你就可以解決每一個人和全體人類的那種普遍的、永恆的煩惱,那就是該崇拜什麼人的問題。”

  “我知道你為什麼沒有讓石頭變成食物?因為你認為食物不是人們真正需要的,你要帶給人們的是心靈的糧食、心靈的自由。人們真正需要的是以神的教導來擺脫墮落與罪惡的處境,而不僅僅是物質與食物。可事實上人們需要的是食物而不是心靈的自由,現代科學做的正是把石頭變成食物。在現代,人們為了追求這些食物和物質、財富,通過科技使人類物質文明空前發展,卻拋棄了生命的意義和靈魂的自由,接受了魔鬼的第一個誘惑。

  第二個誘惑:行神蹟,讓耶穌從聖殿的頂上向下跳。而且還用了聖經中的話作為依據。

  宗教大法官針對這個試探對囚犯說:你指望人們跟隨著你,就會永遠留在上帝身邊,並不需要奇蹟。然而,你不知道,人一旦拋棄了奇蹟,他同時也就會拋棄了上帝,因為人所尋找的,與其說是上帝,還不如說是奇蹟。當初人們對你譏笑,嘲弄,對你喊叫“你從十字架上下來,我們會信仰你”,你沒有從十字架上下來,你之所以沒有下來,同樣是因為你不願意用奇蹟降服人,你要求的是自由的信仰,而不是倚杖奇蹟的信仰。你渴望的是人們對你的自由的愛,而不是人們面對權力時所發出那種奴隸般的驚歎。但是在這方面,你同樣又高估人們了,因為他們雖然生來就是叛徒,他們不需要自由,寧可將自由交給我們而換取食物和奇蹟,寧願是神蹟和食物的囚犯。

  確實,反觀今天的人類,人性中的軟弱,使人必然屈服於奇蹟、神祕、權威。人們總想試探神,如果神能行神蹟奇事來解決他們的生活難題就信神,否則就不信。基督教作為一種理性的宗教,靠的是聖經和耶穌的教導,以及人們對它的理解、領會。耶穌雖然行過神蹟奇事,但他總吩咐不要傳揚這些神蹟奇事,耶穌並不高舉神蹟奇事,而是更注重講神的教訓,在改變人的心靈時也賜福於人,而不重在行神蹟奇事改變人的外在生活條件。

  但人不是耶穌,所以當你把理性信仰放在他面前時,人們是不能接受的。對於意志薄弱的人,當他們不靠理性思考接受信仰,而沉迷於神祕的奇蹟和權威時,用欺騙就成為必要的手段。我們也可以看到現代社會裡,一些教會過於看重醫病趕鬼等神蹟奇事給人帶來的身體和物質的好處,常常禱告的是讓神行神蹟奇事來滿足人的需求,而忽視福音對靈性改造的教訓。

  第三個誘惑:權勢與榮華。當代人類渴望結成一個世界性的整體,要實現世界的統一,追逐世俗的權勢和榮華。靈魂的得救本來與政治無關的,可天主教在中世紀變成了非常政治化的東西,羅馬教廷變成了超級大王國。不少現代教會組織也熱衷於用政治權勢去影響、統治世俗社會,也就是人類接受了魔鬼的第三個誘惑。

  在此,宗教大法官對囚徒說:“如果你接受了世界和愷撒的紫袍,本來是可以建立起一個全世界的王國,給全世界帶來安寧。因為能掌握人類的,不正是佔有他們的良心,手裡握有他們的麵包的人嗎?所以我們拿起了愷撒的寶劍,而一拿起以後,自然就要拋棄你。······”

  當宗教大法官說完後,等待了很長一會兒,希望聽到囚犯如何回答,然而,基督的沉默使他感到痛苦。老人希望他對他說點什麼,哪怕是刺耳的、可怕的話。但是,他忽然一言不發地走近老人身邊,默默的吻他那沒有血色的、九十歲的嘴脣。這就是全部的回答。老人打了個哆嗦說:“你走吧,不要再來,從此不要來了,永遠別來!”……

  在這個故事裡,宗教大法官雖然認為耶穌的教導不現實,但從未認為那不是真理。宗教大法官以抱怨的語氣,講出了基督教的真正信仰,並且宣佈了這種信仰與現實世界的永恆對立。

  宗教大法官,是最虔敬的瀆神者。最後的耶穌之吻。

  人類要獲得拯救必須拒絕魔鬼的誘惑,可拒絕會給人類帶來不安和騷亂,魔鬼的誘惑能滿足人性的要求。宗教大法官認為要滿足人性要求,就必須接受魔鬼的建議。認真追隨魔鬼的人,有時恰恰是“最好的基督徒”。確認,人性中的三種力量至今仍在挑戰著我們的信仰。反觀現代許多教會也正在決定接受魔鬼的誘惑,把信仰建立在滿足物質需求、靠神蹟奇事來吸引人、追求世俗權勢這三大誘惑的基礎上,正如現實中很多號稱以耶穌為名的事業,常常必須藉助魔鬼的建議才能完成,信仰中真正要宣揚的東西和現實所做的往往是背道而馳。這是人類的第二次墮落,而且是有意的墮落。在宗教大法官看來,現代社會的歷史,就是人類第二次墮落的歷史。《宗教大法官》這個故事也許能引起我們深思,讓我們重新來審視自己的信仰。

  成功神學對基督信仰的挑戰

  正道神學院陳愛光教授在他的《受苦的意義》一文中說“20幾年來,這種信仰影響了東、西方的很多基督徒。他們相信只要我們對神有信心,討他的喜悅,我們就會過一個健康富裕的生活”。出現成功神學一是因為很多佈道家或者傳道人在帶人信主時單單以神能帶給人祝福為“誘餌”叫人決志,這對初信者也許可以,但由於沒有後續的關於上帝觀、信仰觀的教導,使不少教會和信徒沉浸在成功神學中不能自拔。二是中國人受人本宗教之害極其巨大,認為神是為我的福利和需求而造,神靈不靈就要看神能否滿足我的需求。而如果我敬拜的一個神不僅沒有給我現實的好處反而帶給我苦難時,我是絕不會繼續相信的。這樣的成功神學使信仰建立在沙土而非磐石之上,給當下信仰的復興帶來巨大的挑戰。

  在此我講一個自己的見證:

  2014年2月22日早上一則令人震驚的新聞出現在我的手機螢幕上:韓國最大的教會——汝矣島純福音教會的元老牧師趙鏞基因涉嫌利用職權高價收購其長子所持的股票,致使其所在的教會損失131億韓元一事被提起公訴,並由首爾地方法院作出有罪判決,宣判趙鏞基牧師犯瀆職罪和貪汙罪***貪汙131億韓元並逃稅35億韓元***,並處以有期徒刑3年,緩期5年執行,同案受刑事處罰的還有他的長子,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並已當庭收監。

  首次知曉趙鏞基牧師是在五年前趙鏞基牧師的妻子金聖惠牧師訪問廣州教會時的一次佈道會上。印象最深的是金聖惠牧師在佈道會的現場為信徒作醫治禱告,現場的氣氛非常熱烈,弟兄姐妹們興奮異常,爭先恐後地來到前臺讓金聖惠牧師為其作按手禱告。那天講道的內容以及禱告的方式也讓初信的我感到新奇、刺激。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瞭解到趙鏞基牧師是韓國著名的宗教人士,也是靈恩派***成功神學***的代表人物。他的講道視訊在網際網路上隨處可以搜尋到,他宣稱籍著耶穌基督十字架的代贖,人不僅獲得靈魂的拯救,而且透過禱告和積極的認信、宣告,人的疾病能得醫治,事業失敗的能轉為興旺,貧窮的能變為富有。這讓大批追求健康與財富的信徒趨之若騖,他所寫的《第四度空間》也曾在華人信徒乃至全世界信徒中具有非常的影響力。

  而在國內教會的講臺上,也常常出現這種健康與財富的“福音”資訊。它宣講在這個墮落的世界裡,籍著基督的同在與我們的禱告,便能過一個風平浪靜的人生,享有一切的豐盛和物質祝福;而在教會作見證的信徒也都是那些看起來事業興旺、財富增長、內心全無困擾的基督徒。信徒中也流傳著一些“反智”的觀念:挪去你的知識、你的經驗,因為知識是讓人自高的;挪去你的理性、你個人的判斷,只要像孩子一樣全然地信靠、禱告、交託,用信心去仰望等候神,主必成就你的願望。同時也斷章取義地用《聖經》中的話作為理據:“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馬太福音7:7—11***信仰已不再是教導我們在任何環境下學會知足,而是如何改變環境,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成就今生的福樂;信仰也不再讓我們定睛在永恆的盼望上,而是定睛在今生的名利地位中!

  受這些潮流的影響,我開始將對永生的盼望轉化為對今世成功的追求。我買了一本《第四度空間》仔細研讀,這本書教導我們通過積極的思想、強烈的信心,開發自身的潛能,在第四度空間裡與聖靈相交、合作,孕育一些不可能的事物,成就人的各種願望***主要是事業的成功、金錢與物質的豐盛、身體健康等願望***。一度我被這些似是而非的理論迷惑,並付之於實踐。2012年9月,我在沒有作充分的市場調查、不瞭解市場需求的情況下盲目投資了一個兒童真人動漫的專案。我當時決心建立一個基督徒的企業,以為籍著我們的信心與禱告,以及運用市場營銷的方法努力運作這個專案,神一定會祝福我們這個企業,而使我們的事業成功、財富增長,並且通過神的祝福,我們又可以見證神的榮耀與大能,轉而影響公司的員工、客戶信主,同時也可以用神的物質祝福去支援教會以及社會上所需要的人。那時公司核心的管理層是四個基督徒,新員工的培訓內容除了一部份市場營銷的知識外主要是宣講福音。每天早上上班的前一個小時是讚美、讀經與禱告,而且當時還遵照“一邊不住地禱告,一邊努力地工作”的教導,期盼著神的應許與祝福。那段時間,在信仰上不能說不虔誠,一方面隨時隨地迫切禱告,定時的讀經靈脩,用無偽的信心去信靠上主,用積極的思維想象著產品入市後訂單像雪片一樣的情景。一方面根據市場營銷的原理在報紙、電視上做軟性宣傳廣告,同時運用網路做廣告,還將印好的宣傳冊夾在報紙中分發到千家萬戶,除此之外,我們還去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大型住宅小區做現場演播宣傳,在工作上也不能說不努力。記得第一天在兒童活動中心作現場推廣,之前我為此次推廣作了禁食禱告,公司的人員全體出動,統一著裝,各就各位,各司其職。一早就來到現場展示,從POP廣告的張貼、易拉寶的擺放到影片的演播都作了充分的準備,確保萬無一失。現場的銷售人員也積極地分發宣傳單,熱情地向兒童家長介紹這個專案及作品,一天下來,儘管兒童們特別喜歡,觀看影片的也人滿為患,但只成交了一單。而接下來的那些日子就更難捱了,常常是無功而返,空手而歸。我們做的那些廣告,發出去的那些宣傳冊竟連一個諮詢的電話都沒有,那個時候我雖開始對成功神學有所疑惑,但還沒有醒悟,還是認為可能是神在試煉我的信心,只要我學習更多的真理知識,更深的委身、更多的奉獻,更迫切地禱告,更耐心等候神,神必定會垂聽我的禱告,成就他的應許。多少次我流淚呼求神挽救公司於破產的邊緣,多少次我迫切地禱告,企盼有神蹟降臨,但唯獨就沒有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市場需求,分析目標客戶的消費心理、消費能力,投資的回報率,重新審視專案的可行性。現實就是那樣的殘酷:三個月的種種努力,只成交了三單,而其中有一單還是把價格降到成本才成交的。核算下來公司已經虧損到破產的邊緣,再也無法正常的運轉下去了。我只有流著淚請求公司員工的原諒,給員工多發了一個月的工資讓他們自找出路。就這樣,一個成功神學的實踐者以信心滿懷開始,卻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相當一段時間,我的心痛得一直在流血,不是為了虧損的那些金錢,而是對所堅定信仰的東西、堅定持守的信心產生了懷疑,我對神產生了深深的抱怨:神啊!我們與其他弟兄姐妹一樣地對你忠心,對你虔誠,對你有信心,我也像其他努力工作的人一樣地努力,但為什麼你不成就你的應許,給我們與其他人一樣的祝福呢?!你為什麼讓我們在尚未完全信主的員工面前作了那樣不好的見證***神並不看顧基督徒的企業***呢?!相當一段時間我陷入了沉默,不想去教會,也不想再聽“豐富”、“興盛”、“得勝”、“祝福”、“成功”等資訊,以免刺痛自己的心。

  然而逃避並不能解決心中的困擾,更不能抹煞內心的掙扎,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信仰,一次次地懷疑、一次次地研讀四福音,一次次地反省、一次次地思考耶穌十字架上受難的意義,終於明白自己的信仰觀出了問題了。

  翻開四福音書,我們都能看到:“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這句醒目的話。這是主耶穌首次出來傳道向人們宣告第一句話,也是先遣者施洗約翰所傳的資訊,也是歷代先知和使徒所傳的資訊。我明白了:十字架的福音是悔改的福音,贖罪的福音,受難捨已的福音,與神和好的福音,罪得赦免的福音,專注於永生的福音。而成功神學是一種“專以地上事為念”的偽福音,其理論是建立在錯誤的、迎合人的罪性的神學根基上,它教導信徒有權利得到今生的物質財富和健康的祝福,通過積極的認信,金錢和物質上的“播種”***奉獻***,抓住應許,迫切禱告,就能獲得物質名利等祝福。它也是一種“短視”的“福音”,也就是將未來“天上的獎賞”轉化為現實中的福報,使傳道人從專注於靈魂的救贖轉而專注於人的慾望的滿足,基本不提認罪悔改,不提做門徒的代價。使信徒從專注於永生的盼望變為專注於今生的福樂,從專注於神轉為專注於神蹟;只講恩典,不思悔改,只求祝福,不付代價。

  成功神學存在的土壤是日益嚴重的教會世俗化傾向。教會盲目追求“復興”***教會的擴張和“得救的人數”的加增***是它發展的動因,企圖通過向世俗文化的妥協、體貼肉體的需求等方法,來吸引人們歸向它。這樣一個明顯是違背聖經真理的理論,卻被世上許多具有深厚神學功底的神職人員熱捧和傳揚,不得不讓我們難過、嘆息,也不得不懷疑起他們的動機和目的是否純正。在此我們想到了耶穌的教訓:“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與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走遍洋海陸地,勾引一個人入教,既入了教,卻使他作地獄之子,比你們還加倍。”***馬太福音23:15***

  成功神學在信徒中也非常有市場,它既引吸大批夢想健康發財的人加入,也吸引無心在十字架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行走,不作努力,不付代價,而想抄靈命成長捷徑的人歸依,也受到一些認知能力與思辨能力較弱的信徒追捧。我就曾是其中的一員。在投資專案前既沒有去作市場調查、預測,用所學的經濟學知識分析市場需求,分析目標客戶的消費心理、消費能力,預測投資的回報率,審視專案的可行性從而作出科學的決策,而是憑著禱告後心理“平安”的感覺去盲目上馬。這裡面的錯誤是幾個方面的:

  首先是錯誤地理解聖經中所說的“成功”“得勝”的含意,錯誤地認為一個基督徒的成功就是靈命成熟、事業有成、財富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只是比世俗的成功多了一點屬靈的成分。但試想如果名利、地位、財富、健康真是基督徒的“成功”的話,那麼我們的主耶穌是世上最不成功的一個,因為“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我現在明白了:神判定一個人的成功決不是屬世意義上的成功,這就不難理解拉撒路與財主在世與在天的境遇差別了。那麼什麼是屬靈意義上的成功呢?我想基督徒真正的成功正如王峙軍牧師所說的:只要按照基督的門徒標準過基督徒的生活,就是屬靈意義上的成功、健康和富足了。

  其次是無視客觀規律***市場規律、經濟規律***,輕視了知識、理性與人的思辨與創造力,也中了“反智”觀點的毒。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曾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樣一段話:“企圖光以迫切禱告祈求上帝的祝福,來取代自己所該付出的努力,是一種不誠實的行為,是出於人性的懦弱。”我相信牛頓決不會做那種“禱告後,考試都考到我昨晚剛讀到的”之類的見證,因為這樣,上帝對平時用功的學生就太不公平了。同理,投資也是一門科學,它要求人們除了對產品的效能功用深刻了解之外,更應對市場的需求、市場環境、目標客戶等作深入細仔的分析,才能作出合乎經濟規律的決策。而在這個過程中所運用到的知識與客觀規律都是神所創造的,他希望人能學習、研究、運用,而不是不動腦子地信靠、仰望、交託。因為他既賦予人類學習的恩賜,思考的恩賜,思辨與決策的恩賜,決不會讓人類的努力與奮鬥一文不值。真正的信仰絕非尋找成功的捷徑。

  再次,明明是自己的決策錯誤,不但不去反省、檢討,尋找失敗的原因,反而埋怨神不愛自己,不給基督徒企業祝福,讓神為自己決策的失誤背上黑鍋。走出了成功神學的思維怪圈以後,我才真正體會到:成功與失敗、貧窮與富貴並不是神愛的證據。有時財富反而是一種咒詛,讓人忙碌、驕傲、腐敗遠離神;有時貧窮也是一種祝福,讓人歉卑、淡泊,緊緊倚靠神,所以不要輕看神量給我們的環境,或處貧而應貧而不怨,或處富而應富而不驕。無論富貴貧窮、成功失敗都要知足、感恩。

  感謝神!他籍著我投資專案的失敗讓我認清了成功神學的謊言,幫助我走出成功神學的思維怪圈,讓我儘早地迴歸聖經,正本清源地思考福音。一段時間後我開始從基督信仰的角度來思考如下一些問題: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基督徒的企業會不會失敗、能不能失敗?2、如何看待“成功”與“失敗”的關係?3、當禱告得不到迴應,你如何看待上帝的應許?尤其是自認為這個禱告目的正確,態度真誠,信心堅定,不屬妄求一類。

  先是第一個問題:基督徒企業會不會失敗、能不能失敗?從信仰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把企業分為兩類:一類是有基督信仰的企業,另一類是屬世的企業或稱非基督信仰的企業;從企業的營運角度來看我們又可以把企業分為兩類:一類是合乎企業營運的“道”的企業,另一類是不合乎企業營運的“道”的企業。這個“道”在這裡就是指辦好一個贏利性的企業應合乎的條件或規律:包括經濟規律,其中特別重要的是供求規律,除此之外,還包括行業的選擇,國家的政策,外部的經濟環境,企業領導的決策、員工的執行與配合等等。現在我們來分析:一個既有基督信仰又符合企業營運的“道”的企業會不會成功?我認為很大的可能是成功的;一個有基督信仰的企業,不符合企業營運的“道”,會不會成功?我的看法很可能會失敗;而一個屬世的企業,不在信仰裡但卻在企業營運的“道”裡,會不會成功,我的看法是很可能會成功;而一個屬世的企業,不在信仰裡與不在企業營運的“道”裡,會不會失敗?答案是肯定是會失敗的。

  所以關於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我們不得不誠實地說:一個有基督信仰的企業,也有可能會失敗的。但光有這個答案還不夠,因為很有可能使基督徒不再敢去辦企業了,也有可能挑戰了我們的信仰,認為對企業而言有沒有信仰無關緊要。

  接下來我就要分析第2個問題:如何看待“成功”與“失敗”的關係?

  首先我們來看,有基督信仰企業的成功與屬世企業的成功有何區別?有基督信仰企業的失敗與屬世企業的失敗有何區別?其次,我們的時間緯度是今生還是永恆?若我們的目光只限於今生,肯定就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章19節所說的“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但接下來保羅又告訴我們:“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所以,我的答案是:有基督信仰企業的成功是真正的成功,是包括今生和永恆裡的成功,是包括屬世的與屬天的成功。而一個屬世企業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而是屬世的成功,短暫的成功。同樣,有基督信仰企業的失敗不是真正的失敗,因為基督徒經歷企業的挫折、信心的熬煉後會像約伯一樣“必如精金”,對上帝的認識更深,與上帝的關係更深。

  其次,通過企業這個平臺,向員工、客戶傳福音,讓更多的靈魂歸向主,讓上帝的名得榮耀,這在永恆裡就是成功。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有基督信仰的企業即使失敗了也是成功。反之屬世的企業即使成功了在永恆裡也是失敗。

  關於第三個禱告的問題,當我們的禱告得不到神的迴應的時候,我們常常埋怨神,然而神難道真的沒聽我們的禱告嗎?就拿我的例子來看,經歷企業的失敗信心的熬煉,回過頭來看,在我失敗的時候,上帝並不是不迴應我的禱告,他迴應的方式不是在我身邊旁觀,而是內駐於我心靈的最深處,與我一同經歷失敗,一起爭戰,一起擊敗失敗,一同走向得勝。

  當今成功神學在中外教會中方興未艾,給我們的信仰帶來巨大的挑戰。而《約伯記》中的信仰觀及苦難觀正是應對成功神學的最好神學武器。

  回到約伯記,從約伯的受苦和信仰歷程中,我們可以明白:約伯的苦難超越了善惡相報的賞罰體系,打破了人功利性的交易心態,指向了一個更高的真理:人類在無辜的受苦中仍然持守對上帝的信仰,才能極大地榮耀上帝。

  三

  在苦難中上帝啟示自己

  伯38:1-42:6

  數月以來,約伯忍受著全身生瘡流膿的折磨。與此同時,他還承受著不幸失去七個兒子和三個女兒的痛苦。他的財富也在一個下午盡都喪失。 他的妻子討厭他,弟兄們 嫌棄他,他在城外臥在爐灰中就連小孩子都嬉笑他。

  約伯信心動搖 對上帝發怨言

  起初,約伯雖飽受災禍卻仍令人欽佩地依舊順服:“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難道我們從上帝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

  但隨著痛苦持續數月,約伯有些動搖,上帝是否真的與他同在?在反駁以利法 、比勒達和瑣法對上帝的錯誤認識、為自己辯屈的過程中,他對上帝說了不誠不敬的話。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無辜,他竟開始陷上帝於不義。

  譬如在13章23到24節他說:“我的罪孽和罪過有多少呢?求你叫我知道我的過犯與罪愆。你為何掩面,拿我當仇敵呢?”約伯認為上帝無視他的敬虔,以他為敵。

  像他自己承認的那樣***19:25-27***,他甚至認為自己死後必會見到救贖主上帝。但約伯想――如今上帝並不是把他當作朋友或孩子,而是以他為仇敵。

  所以他向上帝發怨言說:“唯願我能知道在哪裡可以尋見上帝,能到他的臺前;我就在他面前將我的案件陳明,滿口辯白…… 全能者既定期罰惡,為何不使認識他的人看見那日子呢?”***23:3-4,24:1; 參見13:23-24***

  約伯朋友們對上帝的膚淺認識

  三位朋友都一致認為約伯既然受了這麼大的痛苦,那他肯定是犯了什麼滔天大罪。上帝在懲罰約伯!約伯卻駁得他們啞口無言,指出這個世界正義與昌盛、罪惡和苦難之間並沒有什麼直接關聯。義人常比惡人受苦更多,而惡人又常比義人更發達。在駁斥朋友們那膚淺的認識中,約伯大獲全勝。

  以利戶的責備和忠告

  從32到37章,年輕的朋友以利戶斥責約伯和他的三個朋友。他責備約伯的三個朋友,是因為他們沒有能用自己對上帝的認識來解答為什麼這個世界好人會受苦;責備約伯則是因為他為了替自己辯護,對上帝說了魯莽、自以為是的話。

  以利戶認為約伯是一個義人,雖不完全, 卻被上帝深深地愛著。上帝並沒有以他為敵,而是把他當作自己的孩子和朋友。

  起初,上帝允許約伯受苦是為了向撒旦和眾天軍顯明約伯以上帝為至寶,勝過他的財產、家庭和健康。當約伯表現出自己愛上帝真的勝過世上一切之後,上帝就通過允許約伯受更長一些時日的痛苦來達到另外一個目的。

  那個目的,據以利戶形容就是要肅清那深隱在他生命中的殘餘的驕傲。當約伯因長時間受苦信心開始動搖的時候,那殘餘的驕傲就在他生命中被攪動起來,為了試圖證明自己是義的,而置帝於不義之中。

  苦難在約伯生命中的雙重目的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約伯受苦的雙重含義:起初的目的是要彰顯上帝那無上的價值和榮耀,隨後則是要煉淨約伯的義。他的受苦不是懲罰,不是上帝震怒的一個記號。約伯的疼痛不是行刑人的鞭打,而是外科醫生動手術時的自然反應。切除驕傲的病患是上帝大愛的舉動,無論所花的代價有多麼大。

  記得主耶穌曾說:寧可忍受把眼剜出來的劇痛,也強如讓罪殘留在我們內心。如果這對你還不夠明顯――即人為了成聖是值得忍受世上任何的痛苦的――很可能是因為你並不是像上帝那樣,也不像基督徒本應該有的那樣憎惡罪惡,渴慕聖潔。讓我們在這一點上好好地反省自己吧。

  暴風驟集 上帝斥責約伯

  就在以利戶的發言***32章至37章***快要結束時,暴風驟集,這不免讓他戰兢,他好像意識到上帝在狂風中來臨,而結束了自己的發言。果真如此,從旋風中傳來了上帝對約伯說話的聲音***38章至41章***。

  在38章1至2節上帝登場:“那時,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說:‘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闇昧不明?’”可能有人會以為上帝在責備以利戶的言論,並非如此。上帝是在對約伯說話,在責備約伯。

  從42章3節,我們可以知道,約伯引用38章2節上帝的話應用到了自己身上。他說:“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這正是38章2節上帝向約伯發問的。然後,約伯回答說***見3節後半句***:“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

  所以,上帝在38至41章中的話不是在斥責以利戶。沒有什麼地方,上帝要斥責或批評以利戶的。以利戶所說的完全正確。就連約伯也是一直在安靜地洗耳恭聽。以利戶講完以後,上帝就開始對約伯說話,而不是對以利戶說話。這樣,我們就要聽聽上帝到底跟約伯說了什麼。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約伯在上帝面前接受審訊

  《約伯記》38章3節說:“你要如勇士束腰,我問你,你可以指示我。”約伯已經質問上帝夠多時間了,現在應該是讓約伯接受審問、讓上帝發言的時候了。

  現在我們不需要閱讀整個過程,僅僅嘗試著來把上帝的諸多發問總結一下,或許和你想象的會有所不同。

  關於下面世界的問題

  在38章4至7節,上帝專注在地:“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你若有聰明,只管說吧!”約伯,那時你並不在場,你不知道我是如何做的。

  在38章8至11節,上帝專注在海:“海水衝出,如出胎胞,那時誰將它關閉呢?”是我,約伯,是我而不是你,為它設定了界限。那時你並不在場,你不知道我是如何做到的。

  在38章12至15節,主專注在晨光:“你自生以來,曾命定晨光,使清晨的日光知道本位……”你從不曾做過,你也根本做不到。你不知道該怎麼做。是我一直在做著,我會一直按著自己的意思來做。

  在38章16至18節,上帝專注在海的深隱和地的廣大。約伯,你從未進入海的深淵或走遍全地。你還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可以和上帝來理論。

  關於上面世界的問題

  在38章後半部分,上帝將焦點從下面的世界移向上面的世界。

  首先,在19至21節,他就光與暗的本源向約伯發問:“光明的居所從何而至?黑暗的本位在於何處?”你不知道在哪兒,也不知道如何到那裡去。但我知道,約伯。是我創造的光。

  然後,在22至30節,上帝問他關於雪、雹、雨、霜:你知道如何收雪入倉為爭戰的日子預備嗎?你知道如何在天空開渠,使雨降在無人之地嗎?

  或者,約伯,你放眼更高***31-33***,看看那些星宿:昴星、參星、十二宮、北斗!“你知道天的定例嗎?能使地歸在天的權下嗎?”

  如果你不知道,那麼就讓我們回頭再談談雨***34-38***。你能叫天下雨嗎?你知道如何呼喚閃電,使它隨傳隨到,說:“我們在這裡!”你能憑智慧數算雲彩嗎?我在地上的作為拓展了你的視野嗎?

  所以,我們無論著眼於地、或海、或晨光、或雪、或雹、或星宿、或雨,結果都表明約伯的無知和渺小。他不知道它們從何而來,不知道如何讓它們運作。從上面的世界到下面的世界,他徹徹底底被包圍在奧祕當中。我們也同樣如此。近兩百年來的科技發展不過像是從上帝智慧的海洋裡舀取幾小桶鹽水、倒在岸邊的沙坑裡,海潮襲來,必要回歸大海。上帝才不以為然呢!我們應該看到自己的無知,而不是有點兒科學就得意忘形。

  關於動物世界的問題

  隨之而來的是關於動物世界的問題。

  在38章39至41節,上帝問約伯他以為是誰在餵養雄獅和雀鳥。“烏鴉之雛,因無食物飛來飛去,哀告上帝;那時,誰為它預備食物呢?”是我,約伯――是我在餵養全地的動物。你能做得到嗎?

  或者想想動物幼崽的降生***39:1-4***。“山岩間的野山羊幾時生產,你知道嗎?母鹿下犢之期,你能察定嗎?”想想吧,約伯!我高高在上掌管著這一切。明尼蘇達的野鹿產崽時――我在那兒;瑞士和尼泊爾的野山羊生產的時候, 我都在那兒;我知道它們的下犢之期,看顧那些幼崽。

  想想看,約伯!當一個人看到上帝的工作,譬如你所經受的苦難, 他是否可以像我一樣看到它實際上與世界上其他成千上萬的事情之間的關聯呢?如果這都不行,他又怎能評判其中的智慧呢!

  再想想野驢***39:5-8***“誰放野驢出去自由?”你想世界上怎麼會有一些動物野生不受馴服,約伯?你猜怎麼著?是我解開它們的繩索,是我給它們野性,讓它們以山地為牧場。它們都是我手中的作品。萬物有序!而你跟這一切作為一點關係都沒有。

  接下來講野牛***39:9-12*** 你不知道如何用套繩拴住它,也不知道如何讓它服侍你。它是我的。

  還有那愚笨的鴕鳥***39:13-18***: 它離棄自己的蛋,忍心待雛。是誰讓她沒有智慧。是我,約伯,就連愚笨的事物都是有設計的!鴕鳥、明尼蘇達的蚊子、黑蒼蠅,他們全部都是我的完美設計。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是愚蠢的、無用的。就以戰馬***9:19-25***為例:“馬的大力是你所賜的嗎?它頸項上’Ÿ挲的鬃是你給它披上的嗎?”你不知道該怎樣做,約伯。唯有我知道。

  最後,約伯,39:26-30:“鷹雀飛翔,展開翅膀一直向南,豈是借你的智慧嗎?大鷹上騰,在高處搭窩,豈是聽你的吩咐嗎?”

  絕對不是! 無論我們留意雄獅的獵物、野山羊的生崽、野驢的自由、野牛的不馴服、鴕鳥的愚笨、戰馬的大力或鷹雀的飛翔,結果都一樣: 約伯無知而又渺小。這一切都不是他造的,他不知道如何掌控他們,不瞭解它們在做些什麼。而這個無知的約伯竟敢對上帝的做法提出質疑!

  上帝稍作停頓 讓約伯迴應

  在40章開頭,上帝稍作停頓,給約伯一個迴應的機會。

  耶和華又對約伯說:“強辯的豈可與全能者爭論嗎?與上帝辯駁的,可以回答這些吧!”於是約伯回答耶和華說:“我是卑賤的!我用什麼回答你呢?只好用手捂口。我說了一次,再不回答;說了兩次,就不再說。”

  約伯現在抓住了重點:一個有限的受造物,沒有智慧去運作這個世界,對於這個過程也99.999%的無知。他根本就沒有資格來指點他的創造者和掌管者該如何運作這個世界,更沒有資格對上帝的做法指手畫腳。

  上帝繼續責問約伯

  當上帝在旋風中再次說話時,他在40章6至9節繼續責問約伯。

  你要如勇士束腰;我問你,你可以指示我。你豈可廢棄我所擬定的?豈可定我有罪,好顯自己為義嗎?你有上帝那樣的膀臂嗎?你能像他發雷聲嗎?

  上帝做得對僅僅是因為他是上帝嗎?

  這一點頗具困擾。難道就因為上帝有全能的膀臂,我們就非要服從他,認為他所作的都是公義的嗎? 難道就因為他有權柄,我們就要認定他所做的全部都對嗎? 難道僅僅因為是上帝做的,這件事就是好的和正確的嗎?

  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既是對的、也是錯的。一方面,沒有比上帝更偉大的存有,我們可以用來評判上帝的作為。如果他還要讓位給自己以外的其他什麼存有,那麼他就不是上帝了。

  但另一方面,當我們說“上帝是美善的”、或說“上帝所做的從來都是正確的”的時候,上帝不僅是想讓我們知道“上帝就是上帝”。他想讓我們知道他之所以正確不僅是因為他至高的權柄,不是即使他做得多麼不經思考、隨意無常、不可理喻,卻依然有理的那種正確。相反,他想讓我們看見他使用自己的權柄所做的事都是有目的、有智慧的。

  上帝聖潔而又有目的的權柄

  在40章10至14節,上帝挑戰約伯,讓約伯來參與他的聖潔和有目的的權柄。

  你要以榮耀莊嚴為妝飾,以尊榮威嚴為衣服;要發出你滿溢 的怒氣,見一切驕傲的人,使他降卑;見一切驕傲的人,將他制伏。把惡人踐踏在本處,將他們一同隱藏在塵土中,把他們的臉矇蔽在隱密處;我就認你右手能以救自己。

  這和說“無論我做什麼,你都要認定我所做的是對的”是很不一樣的。相反,上帝說:“我以能力披戴光明,使驕傲的降卑,使卑微的升高”。 換言之,上帝主權的公義不只是因為這是上帝做的,而是因為他良善的目的和他的尊榮完全相符。

  上帝的美善就是:讓驕傲的降卑來彰顯他的榮耀,在自己的尊榮中將喜樂賜給卑微的人。

  約伯心悅誠服地敬拜上帝

  為了幫助約伯臣服,上帝不是簡單地說:“權力決定對錯,不准你對我的做法指手畫腳、品頭論足。”他是說,首先, 要運作這個世界的有成千上萬的事兒,你都難知一二。所以你來指教我要怎樣管理出一個更加公義的世界實在是自以為是。你根本就不瞭解要為我名的榮耀和我民的喜樂來運作這個世界所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多少!

  其次,上帝表明他的權能不是隨機的而是有目的的。其目的就是使驕傲的降卑、謙卑的蒙福,以彰顯他的榮耀。因此,約伯沒有資格來指責上帝是隨意無常、不加思考、不可理喻的。他自己應該臣服於上帝作為的智慧和美善,緊緊地抓住他的應許――“他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詩84:11***。

  約伯表達順服的三個行動

  《約伯記》42章1至6節表明他也的確如此。讓我們來看看他表達順服的三個行動:

  1. 第1至2節“約伯回答耶和華說:‘我知道你萬事都能作,你的旨意不能攔阻。’”他順服上帝的絕對主權:相信只要上帝願意,他萬事都能做,不受任何外在事物的限制;

  2. 第3節“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 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他完全臣服於上帝那無限偉大的智慧和知識:承認他所說的,是他所不明白的;

  3. 第4至6節,他再次引用上帝的話並且作答。“求你聽我,我 要說話;我問你,求你指示我。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

  四個功課

  這兒所帶給我們的四個功課雖然樸實簡單,卻也意義深刻:

  1. 全心信靠上帝絕對的主權,祈求上帝賜給你這樣堅定的信心;

  2. 完全相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和美善的,祈求上帝賜給你這份確據;

  3. 什麼時候你對上帝產生疑問、或認為他對待你有不公之處,什麼時候你就要悔改,祈求上帝讓你看見這樣的怨言完全是罪;

  4. 學習欣然接受上帝聖潔的旨意而不發怨言。

  讓我們一同來效法偉大的英國布裡斯托爾***Bristol***的喬治・慕勒***George Mueller***。在1870年2月6日的主日,他的妻子瑪麗死於風溼***性***熱。那時他們在婚姻生活中一同走過了39年零4個月。上帝賜給他力量,在妻子的追思禮拜上講道。喬治・慕勒說:

  我對她有無盡的思念,並且這份思念正與日俱增。但作為上帝的子民和主耶穌的僕人,我要屈膝, 欣然接受天父的旨意,我要追求完全順服於他聖潔的旨意,以此來榮耀他。我要不住地親吻那隻施給我苦楚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