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認識苦難

  面對災難,很多的知識、智慧都顯得蒼白——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願恩惠、平安和憐憫,從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歸於你們。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約伯記38:1-11,“1那時,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說,2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闇昧不明。3你要如勇士束腰。我問你,你可以指示我。4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你若有聰明,只管說吧。5你若曉得就說,是誰定地的尺度?是誰把準繩拉在其上?6地的根基安置在何處?地的角石是誰安放的? 7那時晨星一同歌唱,神的眾子也都歡呼。8海水衝出,如出胎胞,那時誰將它關閉呢?9是我用雲彩當海的衣服,用幽暗當包裹它的布,10為它定界限,又安門和閂,11說,你只可到這裡,不可越過。你狂傲的浪要到此止住”。

  感謝神的話語。約伯記是聖經中最基礎的一卷書,直麵人的苦難,等候基督的救贖。每一個人都有三大“宗教關懷”。第一、全能至善的上帝為何能容忍這被造的世界有苦難?第二、為什麼好人承受苦難惡人獲得逍遙?第三、我這麼好的一個人為何這樣倒黴。這三個“狂傲的浪”歸結起來:上帝在哪裡?這三大問題一方面深刻揭示了每一個人都相信上帝存在和上帝的全能至善;另一方面,顯明人類的基本困境並預備著上帝在基督裡的最終解決***加拉太書1:4b***。而約伯記是對這三個問題的解答,這個答案在基督並祂釘十字架,在耶穌復活。約伯記可能是聖經中最古老的一卷書,當創世記第三章人淪陷在“苦境”中的同時,上帝藉著約伯啟示了苦難的解決。創世記講創造及人的墮落,約伯記講被造及人的解放。今天我們要講解的經文,是上帝對約伯無辜受難的回答。這個回答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人類對苦難的無知。上帝終結了人關於苦難及其原因的所有胡言亂語***1-3***。第二、上帝對苦難的解決。一方面,上帝為祂的子民預備了苦難無法傷害的根基和國度***4-7***;另一方面,上帝控制著苦難對人的傷害程度,最終讓苦海恢復平靜,終結苦難***8-11***。這兩方面的解決都是指向基督的。而這些真理可以讓神的兒女在基督裡,在任何苦難中靠著忍耐的真智慧走向自由。阿門!

  一、人對苦難的無知

  1那時,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說,2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闇昧不明。3你要如勇士束腰。我問你,你可以指示我。

  1、神的答案

  “那時,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說”。“那時”,感謝主,苦海有邊,苦難有一個時間上的界限,上帝在那裡要終結你的苦難。佛教沒有那時,人靠自己不指望那時,但醫治有時。之所有苦難有終結的時候,因為有神在。這裡有一個“神聖秩序”:耶和華-旋風-約伯。第一、上帝是亞當、挪亞和亞伯拉罕的神,祂名叫耶和華,耶和華是人的救主。第二、我們看約伯是誰。אִיּוֹב,Job,hated。人是被恨的,約伯是被恨的。一方面,人的後裔是魔鬼的敵人***創世記3:15***。我們看見魔鬼怎樣不遺餘力地控告約伯,魔鬼的方法是“動機分析”。另一方面是人對人的恨***創世記4:5***——罪人靠罪人稱義使人彼此變臉。我們看見約伯與三個前來“安慰”他的朋友發生爭執,也成為他們仇恨的物件;我們看見該隱那扭曲了臉和刺耳的聲調:大大發怒,變了臉色。人人都渴望愛,反過來顯明瞭人在這世界的基本處境:我們都是約伯,是仇恨的物件。首先因為魔鬼的仇恨你成為受害者,然後由於人的自義你成為大眾公敵。悖謬的是,人人恨人,人人被恨,這恨常常表現為人對人的冷漠和見獵心喜。但被魔鬼和人類同時仇恨的人,是上帝要安慰和回答的人。第三、上帝是在“旋風”中回答約伯。旋風的意思是暴風雨。סַעַר,tempest, storm, whirlwind。暴風雨、***。上帝藉著或在你陷入巨大***和絕境的時候找到你,要將你從風暴中拯救出來。這一點正如基督怎樣平靜風和海。這也是重生之前的故事。罪人重生之前有暴風驟雨***約伯記36:33***。暴風雨也代表審判。這是大審判之前的故事,是末世之前的故事。約伯所遭遇的這一切都要過去,而所有憎恨約伯的人將被審判;而被審判的人要悔改重生。這也意味著,約伯的苦難是暫時的,有一個公義的國正在降臨。最後,“回答”***עָנָה***。神一定在苦難中與我們同在,並要回答我們關於苦難的一切追問,靠這個解決帶領我們出離苦海。沒有耶和華的“災民”自己就是自己的答案,但基督是我們在苦難中的答案。這裡我們要告別一個“傳統”:上帝沒有回答約伯。不,上帝回答了,清楚而又徹底。

  2、人的無知

  “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闇昧不明”。這個“誰”包括約伯和他的三個朋友以及年輕人以利戶。所有人對苦難的解釋都是“無知的言語”,最多,只是相對正確或不全錯;但沒有一個人全對。2-3節實際上否定了人所有關於苦難的自以為是和抱怨。我們先說說那四個人。這四個人的“苦難神學”歸結起來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罪人被管教***律法主義***,另一方面是神的絕對主權***加爾文主義***。約伯記2:11,“約伯的三個朋友提幔人***southward,以東人,參考耶利米書 49:7;創世記25:30-32***以利法,書亞人***wealth***比勒達,拿瑪人***pleasantness***瑣法,聽說有這一切的災禍臨到他身上,各人就從本處約會同來,為他悲傷,安慰他”。如果看原文會更清楚,那裡說,這三個人是從自己的地方出來的***they came every one from his own place***。第四個人以利戶代表“年輕一代”或“憤青”***約伯記32:2-3***。我們很難理解一個人怎麼可以藉著別人的苦難“為真理”大大地發怒。他們生氣的原因不是約伯無辜受難,而是因為約伯不順服他們的話語權力。人的無知在於人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和經驗***肉體、金錢、快樂、真理***,而不是從上帝的角度和受害者的角度去思想苦難,去說服苦難中的他人;而又追求自己是別人苦難的解決者。一方面,人沒有神的愛,不能真正地感同身受;另一方面,人會成為他人苦難的消費者與控告者。不僅如此,以別人的罪來解讀別人的苦難,同時有這種狂妄:我肉體我有錢我快樂我真理是因為我沒有罪,我不像你這個稅吏。而以上帝的主權來解讀別人的罪,必然是上帝和人同時成為控告的物件。綜合聖經的資訊,苦難至少有三個理由。第一、上帝對罪人的懲罰;第二、上帝對兒女犯罪的管教;第三、好像沒有理由、沒有答案——正如約伯的狀況。但是,不在苦難之中和不在基督裡面的人,對苦難一定是無知的;他們只是憤怒和絕望;他們對苦難的解讀又成為苦難中人的另外一重苦難。但當事人約伯也不認識苦難,這就禁止了苦難自義和受害人的不可一世。所以最後上帝讓約伯起來,藉著祂的問題來重新思想苦難。我們只有靠神的話語才能認識苦難。這裡多次用到一個動詞,就是יָדַע,這個動詞最早就是撒旦誘惑夏娃的手段:你們可以像神一樣“知道”善惡。約伯不是神,不能按真理知道善惡。你以為你知道,但你不知道。今天我們都如約伯,神說:“你要如勇士束腰。我問你,你可以指示我。”

  3、你我是誰

  除了這五個人以外,現場還有一個人,就是你我。你我是誰?我們首先都是那四個人。當別人陷入難處中,我們可以慷慨很多高調;而一旦這些高調不被順服,就會翻臉。願我們從這四個人的身上,學會在真理面前的謙卑。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是否也是約伯。學習約伯記有三個危險。第一是引經的時候,將大部分錯誤言論當作上帝的話語加以引用;第二是不在基督裡解釋舊約,將約伯受苦僅僅看成一個歷史事件或文學隱喻。基督就是上帝為約伯苦難的回答。約伯無辜受苦是指向基督的十字架的。基督就是上帝為約伯苦難的回答。耶穌無辜被害,乃是要成就上帝的救贖計劃,上帝的回答就是在講基督的救贖。我們看見很多人解讀約伯記的時候,很少甚至幾乎不講耶穌在路加福音24章以及約翰福音5:39中的明確啟示——所有舊約都是給基督作見證。第三、與此相關,越過耶穌基督將自己等同於約伯,將自己因罪被管教等同於約伯因義被攻擊。這是嚴重的明顯的濫用。這種濫用不僅讓人理直氣壯地犯罪得罪神,也讓人理直氣壯地以自己的苦難控告上帝。所以我們必須明白,一方面,沒有任何一個人有約伯的義;另一方面,沒有任何人有約伯的苦。正如經上所記,“耶和華問撒但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約伯記1:8***。而約伯遭遇的苦難是全面而極端的:財產、兒女、妻子、朋友、下一代人的“歷史清算”。如果我們真的忠於聖經,就當知道,聖靈在這裡非常明確地終結了所有自以為約伯的移情。事實上,我們遭遇的大部分苦難是“雅各式的苦難”;而非“約伯式的苦難”。但是,我無權將話說的那麼飽滿。我相信,蒙恩的罪人,有的時候,的的確確會有無辜受難、為義被逼迫的經歷。這有先知和使徒為證。所有神所揀選的人,都不同程度地擁有無辜受難的遭遇,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從約伯記中得到安慰:有一些苦難真的沒有來由,但正是這樣的苦難,上帝會出來澄清一切謎團。總的來說,神要使用這類苦難和風暴,將你歸入***之後的國度。

  二、神對苦難的解決

  1、地的根基

  4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你若有聰明,只管說吧。5你若曉得就說,是誰定地的尺度?是誰把準繩拉在其上?6地的根基安置在何處?地的角石是誰安放的? 7那時晨星一同歌唱,神的眾子也都歡呼。

  上帝沒有回答約伯嗎,不是,上帝明明回答了。苦難對人來說是奧祕,但對神來說沒有奧祕。幾乎所有的人都說,實際上上帝沒有回答約伯,這種解讀將上帝表述成為一個因為擁有主權可以雲山霧罩、避重就輕、蠻不講理、毫無憐憫的賭徒。正相反,上帝是一切問題最後的答案,而且,上帝極為清楚地解答了約伯的困惑。僅以這幾節經文為例,神的解答是極為充分的,因此真正使約伯得了安慰。正是因為這種安慰,約伯“因信稱義”。這信不是出於自己的,乃是神所賜的。上帝的解答在這裡可以分兩部分,地與海。首先是大地的根基。這裡相繼出現了四個核心詞:大地根基、地的尺度與準繩、地的根基、地的角石。傳統的解讀說,這是上帝指著創造來顯明自己是超越一切被造物之上的神,因此,約伯只能順服這位創造主和祂一切的作為。這個解釋正如約伯的四個對話者一樣,“不全錯”。但是,問題還有另外一面,上帝不僅在這裡講祂是創造主,也講祂的一切創造是為人、為約伯而造的。這一點至關重要。上帝為約伯創造了一個有“根基”的國度。這是什麼意思呢?當這個根基已經立定之後,在這根基之上的任何風暴都不可能真正地摧毀約伯的“生存基礎”。根基至少有兩個特點:不能搖動、可以支撐***詩篇102:25、104:5***。感謝神,這是何等偉大的安慰和應許!在任何風暴之中,你都被神已經設立的根基託舉著,你不會真的墜入無底深淵或啟示錄多次講論的無底坑中。無底坑是為魔鬼和它的使者預備的,而約伯和基督裡的眾兒女,永遠建立在上帝的根基之上。正因為如此,基督徒不喪膽,不要怕,不要徹底的魂飛魄散。遇到任何難處,不需要以自殺控告上帝來表達天塌地陷的驚恐萬狀。撒旦的攻擊確實很殘酷:第一輪,財富和兒女的失喪與妻子的落井下石;第二輪,肉身的疾病與性命的危險;第三輪,四位對話者在真理上的釜底抽薪和多數暴政。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承受這種旋風。於是神出面,讓約伯透過這一切旋風看那安如泰山的根基。各位,你到底遇到了什麼不得了的事情,如末日來臨一樣心如死灰、氣急敗壞呢?看那根基!

  正因為這樣偉大的應許,“那時晨星一同歌唱,神的眾子也都歡呼。”這裡的“那時”的翻譯未必精準。簡而言之,這裡的“晨星”是指眾天使,而神的眾子就是神的選民——這兩部分成員是天國的公民,正如啟示錄中,天庭一邊是四活物,另一邊是眾長老。這新天新地的居民之所以為大地的根基歡呼,為這根基高唱哈利路亞,是因為,只要他們在這根基之上,就永遠不會失落,永遠與主同在。現在的問題是,這根基到底是什麼?答案很簡單,查考聖經就一目瞭然。詩篇87:1,“耶和華所立的根基在聖山上”。這已經指向了基督。這根基的特點是,“公義和公平,是你寶座的根基。慈愛和誠實,行在你前面”***詩篇89:14***。無論約伯遇到了什麼不公正的對待,上帝最後在基督的審判中,將給每一個人最公義、最公平的解決。先知更明確地告訴我們,這根基就是基督。以賽亞書28:16,“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在錫安放一塊石頭,作為根基,是試驗過的石頭,是穩固根基,寶貴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著急”。新約不斷將這些預言歸向基督。馬太福音7:25,“雨淋,水衝,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哥林多前書3:11,“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以弗所書2:20,“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希伯來書11:10,“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耶穌已經勝過了罪、世界和死亡,這樣看來,的的確確再沒有任何苦難能勝過真正的基督徒。在基督裡,底線從未失守,而且永遠堅立。如果約伯真的是義人,就更應該坦然無懼地將自己交託於上帝的公義。約伯記使用“救贖主”、“贖價”和“復活”等字詞,這都指向基督。這平安得勝的道理是又真又活的。一個不怕世界也真正不怕死亡的基督徒,你怕什麼呢?坦然無懼、一無所懼。但那無根的人有禍了,任何一點點風吹草動就以為天塌了。但神所愛的你們,回想一下,你歷經的每一次苦難,有哪一次到了無底深淵?

  2、平靜風浪

  8海水衝出,如出胎胞,那時誰將它關閉呢?9是我用雲彩當海的衣服,用幽暗當包裹它的布,10為它定界限,又安門和閂,11說,你只可到這裡,不可越過。你狂傲的浪要到此止住”。

  上帝任憑苦難臨到約伯,但沒有任憑苦難進行到底——上帝牢牢控制這苦難。海水在聖經中代表災禍、死亡和魔鬼的作為***出埃及記14:27、詩篇74:13、以賽亞書51:9、以西結書32:2、約拿書1:17、撒迦利亞9:4***;上帝在海水之上建立國度,耶穌勝過風和海***詩篇24:2、馬可福音4:41、馬可福音6:48***;所以在新天新地不再有海水,不再有悲傷、死亡和魔鬼的權勢***啟示錄21:1***。在8-11中,同樣有四個動詞:關閉***סָכַךְ***門***דֶּלֶת***、製作***שׂוּם***雲彩之衣***עָנָן לְבֻשֹׁו***與幽暗之帶***חֲתֻלָּתֹֽו וַעֲרָפֶל***、用命令***חֹק***破碎***שָׁבַר***、設定***שׂוּם***門與閂***וּדְלָתָֽיִם בְּרִיחַ***。首先,上帝繼續講祂的創造,從地轉向海。這是講神的超越性。其次,這裡把海洋的出生比喻成“壞孩子降生”,而即使在降生之處,神就嚴嚴地限制了它的活動範圍。“如出胎胞”:如同衝出母腹。יֵצֵֽא מֵרֶחֶם,it had issued out of the womb。苦難或魔鬼的攻擊從一開始就伏在上帝的權柄之下,苦難不是一種為所欲為的力量。危機爆發的時候,其本質是孩子式的惡作劇,邪惡、但如嬰孩一樣無理無力。傷害總像壞孩子一樣毫無道理,因“不懂事”而失去了一切“對話”的可能。上帝對付壞孩子的辦法不是說服,而是捆綁和隔離。而當苦難開始臨到,它被上帝用“雲彩”和“幽暗”所束縛。或許雲彩代表苦難中的榮美,而幽暗表明神看不見的手。我們遭遇的風暴,雖然突如其來,但卻“莫名其妙”、不知不覺地消退了。接下來苦難進一步成長,但你會發現,神為它設定了一些邊界,總有一些基本方面,這風暴不能進入,是上帝為你存留的逃城。最後。上帝要出面斥責風和海,讓一切傷害你的力量平靜,且被懲罰和審判。我們常常看見那些傷害人的人,那些“狂傲的浪”怎樣被神報復,而這屬世的報復不過是末世審判的預表。所以上帝禁止魔鬼傷害約伯的性命***約伯記1:12***。,而哥林多前書10:13也說,“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這給我們極大的安慰,一方面,我們目前所遭遇的一切危局,並不能真正地毀滅我們;另一方面,我們面對危難獲得一種真正的智慧,就是忍耐。

  所謂“上帝根本沒有回答約伯”,是以利戶一樣的半吊子神學。上帝誠然回答了,正如約伯記38:1說,“那時,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說”。上帝誠然回答了一切苦難中的人,因為“耶和華是愛”;“耶穌愛你”,神在“說”中創造和救贖我們一切在苦難中尋求祂的人。所以雅各書5:11指著約伯告訴我們,“那先前忍耐的人,我們稱他們是有福的,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明顯主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真正的聽道者來到講道臺前應該放下一切“參考書”。更準確地說,基督是上帝對所有苦難的回答,祂是我們一切患難中的根基,祂平靜風和海,祂是我們忍耐苦難的理由和得勝的力量。約翰福音16:33,“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一方面,苦難是我們存在的事實,即使基督徒也無法避免。另一方面,我們靠基督要勝過苦難。勝過苦難有兩方面的意義。第一、生活的得勝或靠教會生活得勝。羅馬書8:35-37,“35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36如經上所記,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37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 “靠著愛我們的主”,更具體的表現就是靠著主的聖道和聖禮。第二、最終的得勝。正如約伯所說,“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這皮肉滅絕之後,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神”***約伯記19:25-26***。這正是約翰福音21:1-9的一幕:“1這些事以後,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又向門徒顯現。他怎樣顯現記在下面。……9他們上了岸,就看見那裡有炭火,上面有魚,又有餅 ”。苦海有邊,基督是岸所以保羅在最後一封書信中說:“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腓立比書1:23***。願約伯的忍耐、自由和得勝,在耶穌基督裡,穿越患難和幽谷,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阿門!

  基督教講章:苦難與智慧

  面對災難,很多的知識、智慧都顯得蒼白——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8:1***藉著兩段經文,讓我們知道苦難和智慧的關係。

  有人說:人生的本質就是苦難;一切的苦難都是罪惡導致的結果;苦難是上帝給予我們化了裝的祝福;苦難是走向完全的必修課……這些是對苦難的解釋,但當我們經歷苦難的時候,這些並不能帶我們走出苦難。

  一.約伯的苦難

  約伯:富足、敬虔的人。突然間,苦難臨到了他——一天中他的十個兒女死了;轉眼間又失去了所有的財富;接著約伯失去了健康,痛不欲生。此時,約伯的三個朋友聽到他的苦難,遠道而來,痛苦地與約伯一起在灰塵中度過了七天,不知道用什麼話能夠安慰約伯。

  二.約伯的朋友對苦難的解讀

  七天之後,約伯張口說不好聽的話,詛咒自己的生日。此時,約伯的三個朋友開口責備約伯。

  約伯三個朋友的主張:

  第一個觀點:全能的上帝是公平公義的,你受苦,就是上帝在責罰你;敬虔的人,一定是凡事亨通,一無所缺。

  第二個觀點:即使不是約伯犯罪了,或是你的兒女犯罪了。

  第三個觀點:只要你切切地尋求上帝、竭力地追求公平和正直,上帝一定會讓你脫離苦難,日子越過越好。

  他們以知道的上帝的公平和公義,去判斷約伯。我們認識上帝,知道上帝啟示的公義應許,但如果因此就認為自己就把握了上帝,以此判斷我們看到的一切的時候,就錯了,就落入無知和自義的地步。因為,上帝是全能、奇妙的,上帝的道永遠高過我們的道。越敬畏神的人,越謙卑,而不是以為自己認識神而自高自傲的人。

  三.約伯和上帝的對話

  約伯的朋友認為他們看透了苦難,他們是智慧的。但約伯聽了後,不接受這樣的觀點,要和上帝直接辯論。

  約伯的觀點:約伯的朋友一直在讓約伯認罪,約伯一直在說自己無罪,是上帝要苦害我。約伯雖這樣說,但他依然相信上帝: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伯19:25***。

  四.上帝回答約伯的問題

  上帝顯現向約伯提問題,但是約伯回答不了,承認在上帝面前什麼都不知道;求問上帝的指示,承認對上帝的認識不夠、不確切、不完備。約伯先前以為自己是完全的,但面對全能的上帝,認識到自己的不完備、可憐、缺乏。約伯懊悔的不是一個具體的罪行。

  約伯在尋求苦難的根源,但當上帝顯現的時候,對於苦難的根源上帝一句話都沒有說,沒有提及撒但對約伯的控告、攻擊約伯的許可權……。關於約伯受苦,不是善惡爭戰的話題,沒有提到撒但一點的作為,完全是上帝的作為、大能、奧妙、旨意。我們認識事情,往往從善惡兩端去認識,比如對疾病的認識,認為是上帝與撒但在爭戰。我們常常這樣認為我們的屬靈成長,是因為我們認為上帝的力量得勝撒但的力量,不是的。惟一永恆的只有上帝,撒但一切的作為都在上帝的命定之下。認識問題,不要從善惡二元的角度去認識,要從上帝獨一永恆的角度去認識。如果苦難是從撒但而來,上帝直接除掉撒但就解決了。

  五.約伯受苦的意義

  從約伯記開頭,上帝的對話,我們知道:這是上帝對約伯的試驗。

  1.人敬畏上帝是為什麼?難道像魔鬼控告約伯的,是因為上帝給了他許多好處,而這個好處別的給不了,所以才敬畏上帝。如果別的東西能給他,他會轉而拜別的。如果是這樣,我們敬畏的是財富、健康、權勢,而不是上帝。確實,這是上帝對約伯的試驗,當把財富、兒女、健康拿走的時候,你還敬畏上帝嗎?這樣的試驗臨到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極大的試驗。

  2.上帝是祝福人的上帝。儘管我們知道敬畏神的根源不是財富,但聖經告訴我們:上帝是一個賜福的上帝——有賜給約伯十個兒女、加倍的財富、健康長壽。但這些賜福不是先給予約伯的,而是約伯悔改之後,上帝加給他的。財富、健康不是目的,而是上帝給他的祝福。

  六.結語

  我們不要以我們所知的評論上帝,也不要以我們所知的論斷別人。當上帝顯現的時候,約伯抱怨上帝,但上帝還說約伯比那三個朋友對,因為他們單純地以賞善罰惡的公義看待上帝,他們遠遠地站著去評論,他們所認為的上帝是與人疏遠的、只按規律行事的上帝,而不是與人同在、滿有恩典和憐憫的上帝。這是他們錯誤所在。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9:10***

  基督教講章:在苦難中復活

  彼前2:19-25

  19倘若人為叫良心對得住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這是可喜愛的。

  20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能忍耐,有什麼可誇的呢?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21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

  22他並沒有犯罪,口裡也沒有詭詐。23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24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

  25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卻歸到你們靈魂的牧人監督了。

  感謝神的話語。我們今天來講講苦難。宗教的共同課題是苦難,但基督教的答案與眾不同。彼得前書2:19-25可以這樣分成4個部分:一、為神受苦***19***、二、人的苦難***20-21***;三、神的苦難***22-24***;四、靠神受苦。人生最大的試探是苦難的試探。而以罪面對苦難乃是魔鬼作王的第一兵法:它先製造苦難,然後帶領我們以罪治罪,最終它在交戰雙方之上安設座位。世界之王就是用苦難把人類變成了人妖、太監和潑婦。然而神的意思正相反,k要藉著苦難將我們建造成k的兒女,大丈夫;將教會建造成基督的新婦。

  願為我們受苦的神,用k對苦難的勝利大大祝福我們。阿門。

  一、為神受苦

  19倘若人為叫良心對得住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這是可喜愛的。

  1、為什麼

  每當苦難降臨,我們第一個反應總是:這是什麼意思?這是為什麼?然後憤怒和絕望充滿了我們;然後魔鬼藉著本能的抵抗將我們變成龍的傳人或鬼的兒子。但聖靈首先更新了苦難的定義,或者直接宣告了基督徒面對苦難決然相反的態度:喜樂。το?το χ?ρι? ,his is thankworthy;這是榮耀,這是喜樂,這是恩典。χ?ρι? 的基本含義就是grace;而這個字常常指神所喜愛的,神所施恩的。神喜愛而且祝福那些經過苦難或正在為義受苦的人。路加福音前兩章正是這樣使用這個詞的:路加福音1:30,“天使對她說,馬利亞不要怕。你在神面前已經蒙恩了”;路加福音2:40,“孩子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神的恩在他身上”;路加福音2:52,“耶穌的智慧和身量,***身量或作年紀***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神沒有唱高調,因為k的兒子就是在這樣的恩典中長大的;k是我們的主。

  2、怎麼辦

  那麼我們怎樣面對苦難呢?換言之,我們靠什麼對付苦難。一種是靠人的方法;另一種就是靠從神而來的良心。δι? συνε?δησιν θεο?,for conscience toward God。不過這個片語應該這樣解釋:藉著面對神的良心。良心***συνε?δησι?***的基本含義是在苦難面前是非善惡之間的抉擇;這良心不是人本主義的選擇,而是神本主義的信靠。這裡對良心有全新的定義:第一與神相關,良心不再是道德事件而是信仰見證;第二是與苦相關。?ποφ?ρω,量力而行堅持負重,拒絕罪而等候主的拯救***哥林多前書10:13,提摩太後書3:11***。而且是忍耐任何一種***τι?***苦楚。λ?πα?,基本含義就是痛苦、憂愁***路加福音22:45,約翰福音16:6,16:20-22等***。然後有一個動詞分詞短語修飾忍受苦楚:π?σχων ?δ?κω?,suffering wrongfully。基督徒面對的不是一般的苦難,而是“冤屈”。罪人就是我們的一場冤案,信仰已經意味著冤案開始;惟有良心可以在人間。

  二、受苦的人

  20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能忍耐,有什麼可誇的呢?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21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

  1、為罪受苦

  20a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能忍耐,有什麼可誇的呢?

  正確認識苦難才能正確面對並勝過苦難。人類的第一苦難是為罪受苦。這至少顯明瞭兩個事實。第一,一定有神在,所以罪必被懲罰、管教和報復。第二、人都受苦,因為人都是神面前的罪人。佛教也講人生的苦難,但這個貌似深刻的看見實際上只是一個深刻的謊言。因為如果不將罪和苦連線起來,苦難就會造成一種人類自義:無辜受苦,因此神不存在,或神是不公義的;靠自己或賄賂假神勝過苦難,於是更自以為神。於是異教之人不需要認罪悔改,更不需要基督的救贖。但是聖靈斷然否定了異教自誇或謠言:κλ?ο?,rumour, report;glory, praise。彼得讓我們看見,罪人受苦常常是因為“犯罪受責打”***?μαρτ?νοντε? κα? κολαφιζ?μενοι ?πομενε?τε***,並且“能忍耐”或硬著頸項不悔改***?πομενε?τε***。動詞責打κολαφ?ζω主要指暴力和災變***馬太福音26:27***,這可以解釋“我們的歷史”和“我們的人生”;也可以解釋耶穌為什麼為人類經歷十字架的苦難。

  2、為善受苦

  20b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

  第二種苦難則是“因行善受苦”並且“能忍耐”。這是神所喜愛的***το?το χ?ρι? παρ? θε?***,這個句子是重複或加強19節的概念:為善受苦是可喜愛的,而且是神所喜愛的。人可能不喜愛,甚至厭惡和藐視;但神喜愛。而神的喜愛就壓倒了任何人的不喜愛。“行善”***?γαθοποι?ω***更應該指神認為善的行為。這一點可以與蛇的試探***像神一樣知道善惡***形成對比。在路加福音第6章,耶穌3次使用了這個概念:“9耶穌對他們說,我問你們,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那樣是可以的呢”;“33你們若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是這樣行”;“35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神看為善的,超越律法主義,是救人,不是害人;超越報恩,而是善待仇敵;“善有神報”。在人生必苦、白白受苦的語境下,感謝神賜給我們受苦的正確理由,並且用天上的賞賜重重迎接著我們。

  3、為主受苦

  21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

  第三種苦難或最大的榮耀是為主受苦。首先,彼得說這是我們的召命:ε?? το?το γ?ρ ?κλ?θητε,你們被呼召進入這苦難。一方面,這苦難不是偶然的,而是出於神的安排和呼喚。另一方面,既然神呼喚我們進入苦難,必有超驗的美意。另外,呼召這個概念也意味著你可以選擇,神不勉強人。其次,我們的神不是單單讓信徒為k受苦的假神,k自己先上了十字架,並且復活。k先受苦並且為我們受苦,我們的神是獨一真神。既然“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那麼我們為主受苦,為別人的受苦,為別的罪人受苦,也是應當的。只是我們所受的苦沒有救贖意義,只有見證意義。最後,不是我們自己在受苦,而是我們在效法基督的榜樣,並且k與我們同在。腳蹤***?χνο?***這個概念應該追溯到創世紀3:15,“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基督和基督徒都帶著腳傷被神高舉在樂園裡。

  三、受苦的神

  22他並沒有犯罪,口裡也沒有詭詐。23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24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

  1、無罪受苦

  22他並沒有犯罪,口裡也沒有詭詐。

  只有聖經啟示的神是在人間完全受苦的神,因此也可以說,只有k才是獨一的真神。這位受苦之神有三個特徵,第一,只有k完全是無辜受難,無罪受苦***22***。22節可以說從兩個方面人我們認識耶穌的獨一無二。一方面,在所有的宗教領袖中,只有耶穌是無罪的,其他任何“教主”都是一個罪人,都僅僅是人。?μαρτ?αν ο?κ ?πο?ησεν。只有耶穌敢這樣宣告:“你們中間誰能指證我有罪呢?我既然將真理告訴你們,為什麼不信我呢”***約翰福音8:46***。另一方面,在話語上,耶穌從無謊言。δ?λο?,詭詐,狡猾,為害人而設計***馬太福音26:4,約翰福音1:47等***。動詞ε?ρ?σκω***發現***是被動語態:人試圖在耶穌的話語中找到控告k犯罪的把柄***路加福音6:7,20:20,20:26;約翰福音8:6***。耶穌和k的道,或行與言,證明耶穌是基督。在這兩方面神的兒子與魔鬼之子形成對比,後者從起初就是殺人和說謊的。

  2、以義受苦

  23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

  第二、只有k以義對苦,而非以罪迎戰***23***。受苦的上帝一方面顯明瞭人間的真相,另一方面啟示了上帝是誰。沒有任何一個人在無辜受難的時候像耶穌那樣反應。23與22也可以交叉結構,這裡先談耶穌的話語見證,然後談耶穌的行為見證或信仰見證。罵***λοιδορ?ω***,辱罵、咆哮、沒完沒了地潑髒水***約翰福音9:28;使徒行傳23:4;哥林多前書4:12***。還口***?ντιλοιδορ?ω***即針對辱罵,以罵對罵。其中λοιδορ?ω在這裡是present;而?ντιλοιδορ?ω是imperfect;受害***π?σχω***與“威嚇的話”***?πειλ?ω***與之平行。?πειλ?ω的基本含義是威脅、恐嚇***使徒行傳4:17***。威嚇主要出於憤怒和恐懼。但耶穌沒有恐懼也沒有怨恨。因為一方面,上帝必審判***κρ?νω,Present***、而且完全公義地***δικα?ω?***審判和殘害我們的人;另一方面,我們為主受苦之後會被高舉到神的榮耀裡,因為神是公義的。g e命,還是交託***παραδ?δωμι,Imperfect***,這是個問題。基督徒沒有理由政zh i,但有充足的理由在苦難中完全交託上帝。

  3、救贖之苦

  24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

  第三、只有k的受苦就是對罪人的救贖意義***24***。彼得在這裡也是引用以賽亞書那段著名的經文。唯有基督的受苦對人類和我具有救贖意義。首尾呼應的還有木頭與鞭傷***μ?λωψ,a bruise, wale, wound that trickles with blood***。彼得和保羅都將十字架說成是木頭,這讓我們回想伊甸園的那棵無花果樹,更回想摩西律法中咒詛人的十字架,以及埃及和波斯的木架***創世記40:19;申命記21:22-23;以斯帖記2:23;使徒行傳5:30,10:39,13:29;加拉太書3:13;另參馬太福音26:47,55;路加福音23:31;使徒行傳16:24;哥林多前書3:12;啟示錄2:7,18:12,22:2,22:14***。當擔***?ναφ?ρω***本身也有肩負和放上祭壇、在壇上獻祭之意。醫治***??ομαι***已經完成,罪已經赦免***Aorist***。中間一句話讓我們細想稱義之後基督徒的成聖生活,或我們在基督裡的重生與復活。特別是在苦難中,我們仍要在罪上死,在義上活。

  四、靠主更新

  25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卻歸到你們靈魂的牧人監督了。

  1、從前的我們

  理解25節的意思,首先要回到語境之中。彼得前書2:1-2,“1所以你們既除去一切的惡毒***或作陰毒***,詭詐,並假善,嫉妒,和一切毀謗的話,2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彼得前書2:16-17,“16你們雖是自由的,卻不可藉著自由遮蓋惡毒***或作陰毒***,總要作神的僕人。17務要尊敬眾人。親愛教中的弟兄。敬畏神。尊敬君王”。這是我們從前的樣子,或所謂迷路的羊:以惡報惡投身人際關係和世俗政zh i,或用世俗的方式進入教會,控告弟兄。?ν用作imperfect,顯示我們一直是這樣的迷途羔羊;若非被基督找到,這種以罪為義的生活是不可能改變的。?? πρ?βατα πλαν?μενα,如羊走迷。動詞πλαν?ω是被動語態,顯示我們的生命被自己的罪、魔鬼和世界所捆綁和牽引***以賽亞書53:6***。特別是遇到任何患難,我們一定不能以義面對。因此我們需要基督。

  2、現在的我們

  新生活顯然就是教會生活。首先,我們都被帶回來了,被悔改。?πιστρ?φω是被動語態,意思是to cause to return, to bring back。我們已經被找回來,我們已經回到家中了。其次,我們進入監督的牧養之下。?π? τ?ν ποιμ?να;名詞ποιμ?ν的意思就是牧人:k牧養我們,將我們分別為聖,為我們受死復活***馬太福音9:36,25:32,26:31;約翰福音Jhn 10:2,11-16;希伯來書13:20***。當然,基督也是藉著牧師牧養教會***以弗所書4:11***。最後,基督是我們靈魂的監督。一方面,k是我們的主教***?π?σκοπον,使徒行傳20:28;腓立比書1:1;提摩太前書3:2;提多書1:7***。另一方面,他真正更新和保護的是我們的靈魂和生命***ψυχ?ν***。我們的信仰與成功神學無關,只關乎生命的見證——特別是,靠著基督和k的教會,在苦難中持定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