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默想受難周
從復活節之前的主日開始的一週,稱為“受難周” ,或“聖周” ***Holy Week*** 。作為基督徒我們應該時常對受難周默想,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我主耶穌從加利利海邊行走到迦百農的會堂。從山上晝夜祈禱到平靜風浪;從山上寶訓到與文士的辯論,一路往耶路撒冷前進,在那裡受難、復活,為要完成父神為他預備的旅程。如果耶穌的誕生與傳道是福音書的序曲,進入耶路撒冷之後可說是高潮所在。從榮進聖城耶路撒冷開始,到受難、復活,這短短的幾天時間裡所發生的事,是主耶穌在世上一切工作的最高點,這期間,他抵擋了世間權位的試探,忍受了不被理解的孤單,承受了被門徒出賣的傷心,經受了十字架上被父神、世人棄絕的痛苦。從此門徒終於明白耶穌的福音能改變生命,勇敢宣揚。高潮就這樣在受難的過程中讓人繃緊神經,在復活的興奮中有力地持續。如今我們紀念這些日子,再次體會耶穌受難到復活的過程,實在是基督徒靈命的大事。我們在受難周以紀念、靈脩或禁食祈禱感懷耶穌的犧牲,自我約束,不舉行慶典、歡宴,強調嚴肅的態度,由此就可知這個節期在我們信仰生活中的地位。
第一日·禮拜天·榮耀日
經文:馬太福音21章1—11節;馬可福音11章1—11節;路加福音19章28—44節;約翰福音12章12—19節。
按著教會的傳統,從復活節之前的主日開始的一週,被稱為“受難周”,或者“聖周”***Holy Week***。《馬太福音》21章1至11節的記述是受難周的第一天,是耶穌當年騎驢進耶路撒冷的日子,習慣上被稱為“棕樹節”***棕櫚節***,或者“棕樹主日”。今天我們紀念這個日子的目的是紀念耶穌進耶路撒冷的事件,並再思這件事情帶給我們的啟示與教訓。耶穌騎在預備好的驢駒上緩緩而行,這是要應驗先知撒迦利亞的話: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亞9∶9***。一路之上,眾多的猶太人將衣服鋪在路上,手中拿著棕樹枝,大聲地歡呼:“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太21∶9***耶路撒冷合城都轟動了,簇擁他們認定的猶太王最佳的人選。然而在歡樂、光榮進城的過程中,其實隱藏著對耶穌錯誤的認知與期待。耶穌騎驢駒進城,以行動的方式糾正人們的誤解,因為賦有君王身分的人騎馬是為征戰,騎驢則表示和平、勝利。耶穌進城是要宣告人與神之間的和平、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在這個關鍵時刻,人要的是世上威武的君王,耶穌卻選擇謙卑以對,自己像一隻驢駒一樣甘心被上帝使用,不是要來高抬自己,而是透過自己彰顯上帝。
默想:我們面對關鍵時刻是靠自己還是以神為大而謙卑自己,尋求上帝的心意呢?
第二日·禮拜一·權柄日
經文:馬太福音21章10-17節;馬可福音11章15-18節;路加福音19章45-48節。
在榮耀進城之後,耶穌的思緒轉向對家園的感傷,頓時感到悲傷,為耶路撒冷哀哭。緊接著又是一個情緒上的大轉折,在聖殿眼見一個應該是朝覲上帝的神聖之地,如今卻成了那些大發宗教財之徒的賊窟。三年前,基督開始傳道時,曾趕出那些在聖殿作不聖潔的交易,汙穢聖殿的人。他那嚴厲的態度顯示了上帝的威儀,曾使那班狡猾的商人驚慌失措。現在他的使命將近尾聲,他再次來到聖殿,看見它像先前一樣倍受汙穢,有過之而無不及。聖殿的外院像個大牧場,牛鳴羊叫。銀錢的叮叮噹噹聲夾雜著不法商人間的爭吵聲,還有從事聖職者在講話。聖殿的權貴們自己也在做買賣,兌換銀錢,全被貪圖暴利的心所支配;此景在上帝眼中不比盜賊好多少。因此,即使他知道自己的時候不多,在面對這種錯謬、乖戾的現象時,他仍是憤怒不已,提起精神來試圖改變它、潔淨它。在這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候,主耶穌充分地表現出他的喜、怒、哀、樂人性的一面。三年來,耶穌一直在聖殿裡和各處教訓人,很多的人為之感動。“他們很希奇他的教訓,因為他的話裡有權柄。”***路4∶32***因這話稅吏馬太放下了他手中的錢袋,離開了稅關;因這話百夫長的僕人疾病不日而好;因這話法利賽人和撒督該派為之戰兢。
默想:當你看見教會中有不符合真理之處,是否會指出?
第三日·禮拜二·教誨日
經文:馬太福音21章10-17節;馬可福音11章15-18節;路加福音19章45-48節。
這一日是耶穌最忙的一日,他的話語有對渴慕者的引導和安慰,也有對刁難者的訓斥和回擊。這一日可謂是耶穌在臨終前給門徒和百姓們上的最後一課。與其說是上課,不如說是辯論。因為聽眾當中,有一群人並非想向他學習,而只想考倒他、抓住控告他的把柄。面對這些惡意的聽眾和他們的巧言盤問,他仍不厭其煩地用許多比喻把道理解釋、說明:“辯駁自身的權柄”、“凶惡園戶的比喻”、“復活之事”、“窮寡婦的奉獻”,以及納稅的問題和聖殿被毀等等。終其所述,門徒們所關心的是上帝的國幾時來到,耶穌所擔心的是他們能否預備好自己,坦然無懼地見到上帝。至此,主耶穌要門徒們敏感時代的徵兆,學會分辨世界的時候:像當人們看無花果樹和其它樹木的成長和發芽,就能夠辨識四季的更易。他又告訴他們:“你們要謹慎,恐怕因貪食、醉酒,並今生的思慮累住你們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網羅忽然臨到你們,因為那日子要這樣臨到全地上一切居住的人。你們要時時警醒,常常祈求,使你們能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路21:34—36***
默想:是否為這個世界在禱告?
第四日·禮拜三·靜修日
經文:聖經中並沒有詳細的記述經文。
在福音書裡,沒有詳細的經文記述耶穌這一天在哪裡,做了什麼事情?經過了禮拜二一天在聖殿裡的辯論,耶穌一定很累,他應該去休息了。一般認為耶穌去了距離耶路撒冷附近的伯大尼村,聖經中記述耶穌最樂意去的地方就是伯大尼,他每次出入耶路撒冷都會在此駐足休息;因為,在此村莊中有耶穌所愛的馬大一家。這一家曾經給他許多安慰,許多溫暖。今天,是主待在伯大尼的最後一個白天,最後一個夜晚;明日離去之後,他將不再歸來。這是一次默默無聲的餞別,對主的深沉之愛遠非言語所能表述。這是一次默默無聲的塗抹膏油,馬利亞盡其所能,將她對主的愛傾注於與主生離死別之時。這是耶穌無聲的休息,也是唯一沒有記錄的地方,就如樂譜中的休止符一樣靜靜無聲。若失去了靜修日的沉寂無聲,就根本不會有客西馬尼的驚天動地。耶穌的“退去”猶如搏擊者的“回拳”,這一“靜修”,撒但似乎在洋洋自得,這就是耶穌的無聲勝有聲。
默想:我們是否也能像主一樣在父神交託給我們的事做完後,就立刻“靜修”?
第五日·禮拜四·團契日
經文:馬太福音26章17-30節;馬可福音14章12-36節;路加福音22章7—23節;約翰福音13章1-30節。
在教會聖禮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洗禮與聖餐。主耶穌在吃逾越節的筵席以後,設立聖餐。耶穌拿起餅來,祝福、掰開,遞給門徒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又拿起杯來,說: “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耶穌以聖餐與門徒分享生命,現在我們的聖餐應該要有這一層意義,在聖餐中與主分享生命,也與每個信徒分享友誼及所有擁有的。我們不要忘記,當初教會在聚會及聖餐中“凡物公用”或愛筵的精神,通過這種態度,基督教會才成為一個美善的信仰團體。一位神學家曾說:只有耶穌的餅與杯能讓人放下種族、膚色、語言、權力和地位。這世間好多的聚會都是為了滿足一己之私慾,目的自然是一目瞭然:或者是為了金錢,或者是為了名利,或者是為了地位,這種諸多的“為了”,正是強調聚會的內容是另類的談判。而主耶穌的聚會是團契,是分享他自己,讓人知道他的愛。我們今日的聚集也正是為了在一起分享神的愛、神的恩典,放下利弊關係、人我之見,這樣的聚集才是主的教會。
默想:我們是不是在教會的聚會中,總是像法利賽人一樣只看身邊的“稅吏”,不是單單仰望主?
第六日·禮拜五·受難日
經文:馬太福音27章1-26節;馬可福音15章1-47節;約翰福音18章28-19節。
沒有一種受苦是有意義,假如你不受苦;沒有一種真理有價值,假如是人在構建真理,沒有一種愛有意義;假如你不施與,沒有一個生命有價值;假如你不死去,因為受苦只是罪的懲罰,真理只是理性的某種虛定,愛只是渴望回報的交易,生命只是走向死亡的旅途。唯有你在十字架上的姿勢洞穿了苦之罰,理之妄,愛之空和生之死。這一幕死亡的景象,讓我們確定耶穌帶著人類難以經驗的痛苦離開世間,那種痛苦似乎就是所有人的罪惡必須接受的責罰,如排山倒海般地壓向十字架上。在人來看,也許認為耶穌是失敗者,一切隨著他的死而結束,但是事實不然,因為這是耶穌經過人性掙扎後的抉擇,他的壯烈犧牲與復活是人重新認識上帝的開始。耶穌死後,聖殿的幔子由上到下裂成兩半,暗示人與上帝不再有隔閡,藉著耶穌而有新的關係;看守耶穌屍體的軍官與士兵,看見地震、墳墓開啟等不尋常的事,就說耶穌真是上帝的兒子。由於耶穌的苦痛超過常人所受,在每個世代也安慰了受苦的人,使他們有勇氣面對命運。
默想:我生命之所以存在,是否在我的內心深處確認是耶穌為我受死的回報?
第七日·禮拜六·安息日
經文:馬太福音27章57-61節;馬可福音15章42-47節;路加福音23章50-56節;約翰福音19章38-42節。
耶穌將復活的傳言早在他死前就有人談論了,因此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極不放心,恐怕耶穌的門徒將它的屍體偷去,附會說耶穌復活。於是他們要求官方加強墳墓的防守,巡撫彼拉多也同意,命令儘可能地看守。他們將墓口的大石輥上,並且封死,派兵在此看守。這樣的防範仍然阻止不了耶穌復活的事發生,甚至沒有人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福音書的作者儘量讓讀者瞭解,這麼嚴密的防備不可能發生偷盜屍體的事件,就算耶穌未死,在墳墓裡甦醒過來也無法脫身。然而祭司長和眾長老要羅馬兵報告:“夜間我們睡覺的時候,他的門徒來把他偷去了。”我們要知道,法利賽人是相信死人復活的,他們這麼做只是不願耶穌成為人們信仰的物件,也要保住自己的顏面。復活的事確實超過我們的理智範圍,其實信仰的事有太多無法以理智解釋,因為信仰語言的陳述所關心的不是科學的證據,而是信仰的意義。不論是馬利亞從聖靈懷孕或耶穌的復活、昇天都是我們難以解釋的,多數人只能憑信心接受,而這正是我們需要謙卑的地方,一方面我們有太多不解,難以證明,但另一方面,我們根本不必證明,因為耶穌的復活自有上帝見證在歷代的人心中,所以我們能告白說:“我信。”
默想:你如何確信耶穌復活?
第八日·禮拜天·復活日
經文:馬太福音28章1-13節;馬可福音16章1-20節;路加福音24章1-49節;約翰福音20章1-31節。
七日的第一日清晨,以抹大拉的馬利亞為首的眾婦女帶著香料來到耶穌的墳墓前,她們所能做到的不過就是照著猶太人的傳統,將香料敷在耶穌的屍體上,以此來彌補被安息日所阻隔的那份遺憾。但是他們的忠心和傷感的物件只不過是一具屍體,是一個墳墓。他們沒有想到羅馬兵丁所釘死在十架的耶穌卻是一位活著的救主。在天使指示他們所敬拜的,並不是像他們所想像的在墳墓中的死人,而是一位生在大衛後裔,戰勝死亡和陰間,手裡拿著得勝鑰匙的生命之主。巨石已經被挪開,我主已經復活;他不在墳墓之中,墳墓與死亡怎能將生命之主拘禁!長夜已經飛逝,晨曦灑遍大地:他不在長夜之中,長夜怎能禁錮住晨曦、曙光與朝霞!陰翳之中,陰翳與寒冷怎能吞滅溫暖與光明!為何哀嘆於軟弱的昨日?他不在軟弱與失敗之中,他是從死裡復活的剛強與得勝之主!為何沉湎於痛苦與憂愁?他不在痛苦與憂愁之中,他是從死裡復活的信實與希望之主!為何碌碌無為於困境?他不在困境與無為之中,他是從死裡復活的生命與創造之主!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他不在這裡,已經復活了。
默想:你能確信復活的耶穌天天都在你的心裡嗎?
基督教講章:默想十架七言
為我們的罪,他被刺傷;
為我們的過,他挨毒打。
因他受責罰,我們得平安;
因他受鞭傷,我們得痊癒。***以賽亞書53章5節***
2000多年前的今天,耶穌基督被帶上荊棘冠冕,被披上受嘲笑的紫袍。而祂誠然擔當了我們的憂患,揹負了我們的痛苦,祂把眾人的罪孽都背在了自己的身上。祂使我們得自由、得平安、得醫治,自己卻被釘在十字架上。今日,在這個所有基督徒都該為之動容的時刻,我們匯聚在祂的殿堂,來紀念祂,祭拜祂,聆聽祂,體會祂。
主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直到他在十字架上結束最後的呼吸時,他一共說了七句話:
第一句:“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參見路加福音23:34***
隨著一聲啼哭,我們的救主降生。在祂傳道的歲月中醫治了許多病人,祂在殿中宣講天國的福音。祂就是愛的源頭——主耶穌基督。
當祂被許多人簇擁著釘在十字架上時,在極度痛苦的那一刻,面對罵祂的眾人、戲弄祂的祭司長、諷刺祂的強盜,祂還可以高呼“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這樣一句簡單的話,告訴了我們什麼是饒恕,向我們詮釋了恩典的真諦。主耶穌看他們不但不氣憤,反而憐憫他們,為他們禱告,這是因為眾人從來沒有見過神,只有神的獨子才能將祂表明出來——上帝就是愛。所以主耶穌表現的就是愛。主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甘當世人的罪,所以我們要信靠祂,才能將我們的罪得到赦免。奇異恩典,何等甘甜。我親愛的救主,感謝您的饒恕,感謝您的恩典。
第二句:“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參見路加福音23:43***
這一句話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忍受極度痛苦時向罪大惡極的強盜所說的。那同釘十字架的兩個犯人中有一個說:“我們是應該的,因為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做的相稱,但這個人沒有做過一件不好的事。”強盜的認罪為我們樹立了一個美好的榜樣。他承認自己是罪有應得,而耶穌基督沒有做過一件不好的事,是無瑕疵的羔羊。從他短短的禱告中可以看出,他的信仰是完全的。他在失敗當中看到了得勝,在十字架上看到了耶穌為王。他相信耶穌的國會降臨,他要做耶穌的百姓。強盜的這份堅信的心安慰了主耶穌受傷的心,而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對一切譏笑、辱罵的話都毫無反應,但對這個強盜悔改的禱告,他卻聽到了。而後便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這是何等寶貴的應許!
第三句:“母親,看你的兒子!”“看你的母親!”***參見約翰福音19:26-27***
在耶穌被鞭打,忍受著肉體和精神的折磨時,祂看著十字架下一直跟隨著、不肯離去的母親,開口對她說:“母親,看你的兒子!”。一聲“母親”給我們帶來安慰,為我們築起心靈的聖堂。聖母瑪利亞和她的神都在經歷著失去兒子的痛,但是請不要憂傷難過,因為耶穌將要完成救贖大功。從此在祂那沒有死亡和憂傷,愛神的人們今天你們不必難過,你們的心已經被神所明察。祂讓我們每一個人明白,因為十字架的大愛,在主裡的人都是一家人,都是親人。我們要彼此相顧,彼此相愛。
第四句:“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參見馬太福音27:46***
耶穌的這句話並不是在質問神,而是表達了祂此時深刻的苦楚。耶穌在世上33年的時間裡,父神從沒有離開過祂,而當祂被釘在十字架上接受審判的那一刻,父神的憤怒集中在祂的身上,並且掩面離棄祂。肉身的強烈痛苦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在靈上與神隔離。因此耶穌忍受著雙重的死亡,而使我們不必與神永遠隔絕,使我們得到救贖而與神更加親近。正如先知以賽亞所說:“他誠然擔當了我們的憂患,揹負了我們的痛苦,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祂要拯救我們這些罪人,要擔當我們的罪,因此祂選擇這樣完全犧牲自己的方式,祂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舍命。
第五句:“我渴了!”***參見約翰福音19:28***
在十字架上祂經歷了一輪輪的審問、羞辱與折磨,祂的身軀已是遍體鱗傷,血流盡了,祂的肉體受到了飢渴的煎熬。祂本有能力逃過任何痛苦的折磨,但祂甘願就義。祂選擇順服,為的是完成天父的旨意,為的是拯救世上每一個罪人。耶穌為什麼渴了?是為了每一個罪人,為了愛,為了將信靠祂的人脫離罪的轄制,得到真正的自由與平安。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我就是生命的活水,信我的永遠不渴。”
第六句:“成了!”***參見路加福音23:46***
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並不是一種失敗,祂到這個世上來就是要成全天父的旨意。我們的主在萬般痛苦之中仍然相信神的應許和救恩必然成就,祂也相信上帝的大能必能叫祂從死裡復活,以此帶給世人對復活的盼望。“成了!”是完成了上帝來拯救世人的允許,應驗過去,宣告現在,預言將來。我們謝謝主因著愛為我們走上了十字架,祂替代我們受到這樣的痛苦,讓我們這些本該承受的罪人得到了拯救。“成了!”是對受難的宣告,是永恆得勝的宣告,是信心的宣告!
第七句:“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參見路加福音23:46***
這是耶穌基督最後一次禱告,也是一個交託的禱告。將靈魂交到上帝的手中是最穩妥的,我們要願意將生命的全部交給父神。其實我們最大的保障是神,我們的生命在祂的手裡,因為祂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隨時的幫助。當耶穌說這句話的時候,祂明白自己已完成父神交給祂的使命,在祂說完這句話的時候,祂就沒有了氣息……
基督教講章:對永世的默想
對今世的感恩!
我勸信徒養成輕看今世的習慣,儘管不是恨惡今世或對神忘恩負義。事實上,今世雖然充滿無限的悲慘,我們仍然有責任將之視為從神而來不可拒絕的福分。其實,我們若在今世看不到神任何的祝福,就已經在心裡犯了嚴重的忘恩負義之罪。特別對信徒而言,今世應當向他們見證神的良善,全然是為了促進他們的救恩。因在神使他的百姓確信他們在榮耀中有永遠的產業之前,他首先採用較小的證據向我們證明他是我們的天父。這些就是他天天賞賜我們的福分。既然今世使我們明白神的良善,難道我們應當藐視它,彷彿它對我們毫無益處嗎?所以,我們必須習慣將今世視為來自神慷慨的福分之一,絕不應當拒絕。聖經對這事實有既豐富又清楚的證據。但即使聖經沒有這樣的啟示,就連大自然本身也勸我們感謝神,因他賞賜我們生命,允許我們使用這世界,並供應我們一切所需要的,以保守這生命。
而且,當為今世感謝神之更大的理由是:我們這一輩子是在預備享受天國的榮耀。因神預定那些他在天上將加冕的人必須先經過地上的爭戰,使他們直到勝過戰爭中的一切困難之後才誇勝。
還有另一個原因是:我們在今生因領受神不同的福分,就預嘗神慷慨的甘甜,好激發我們更盼望和渴慕這慷慨在天上完美的顯明。當我們確信今世的生命是出於神仁慈的恩賜,因此我們欠神的債時,就應當心存感恩。之後,我們早晚將發覺今世的悲慘,好使我們不至於因我們與生俱來的傾向而貪戀世俗。
對永生正確的渴慕
我們越減少對今世的愛,就會越渴慕永生。我同意這樣一種看法頗有見地:認為最好的景況就是未曾出生,其次是在出生之後很快就死亡的情況***參閱傳4:2-3***。既然他們沒有受神真理的光照,他們在今世觸目所及不都是令人憂傷和厭倦的事嗎?如此,那些以憂傷和流淚慶祝親戚的生日,卻以快樂的心參加他們葬禮之人並非沒有理由。然而,這一切並沒有使他們獲益,因他們既然沒有信心,就無法明白不幸或人所厭煩的事如何能互相效力以叫敬虔的人得益處,他們因此在絕望中做出以上的結論。
那麼,當信徒判斷自己必死的生命時,既知道今世所帶來的不過是悲慘,就當更熱烈地默想永世。當我們將今世與來世相比時,我們不但可以忽略這必死的生命,甚至應當輕看和厭惡它。因若天堂是我們的家鄉,難道地上不就是我們被擄掠之處嗎?若離開世界等於進入永生,這世界難道不就是墳墓嗎?而且人在今世的生活難道不就是某種死亡嗎?若離開身體等於獲得釋放和得到完全的自由,難道這身體不就是監牢嗎?若享受神的同在是快樂無比,難道缺乏這快樂不就是憂傷本身嗎?然而,除非我們離開世界,否則“便與主相離”***林後5:6***。因此,我們若將地上的生命與天上的做比較,無疑地,我們會立刻藐視地上的生命並將之踐踏在我們腳下。當然,我們是因這生命使我們常常犯罪而厭惡它,雖然我們對這光景的厭惡不能說是恨惡這生命本身。無論如何,我們對待今世的態度應該是:我們既因對今世的厭倦和厭惡而期待它的結束,同時也照神的旨意珍惜他所給我們的每一個新的日子,好讓我們的疲倦最終不至於成為埋怨和不耐煩。因今世就如哨崗,神差派我們在那裡站崗直到他呼召我們離開。使徒保羅感覺到長久受身體的捆鎖,為這光景悲傷並迫切地嘆息渴慕救贖***羅7:24***。然而,為了順服神的吩咐,保羅宣告:或離世與基督同在,或繼續在肉身活著,他都願意接受***腓1:23-24***。因他承認或以生命或以死亡榮耀神,都是他欠神的債***羅14:8***。然而,哪一種光景最能將榮耀歸給神都是由神自己來做決定。因此,既然我們應當為主而活併為主而死,我們就當將我們何時離世的決定交付給神,且同時既熱切地期待死亡,也經常默想永世。而且,在將今世與永世比較時,我們就當輕看今世,並因罪的捆綁,渴慕在神喜悅的時候離世。
當棄絕一切對死亡的懼怕!
然而,可怕的是許多自稱為基督徒的人不但沒有渴慕死亡,反而懼怕它,甚至每當聽到死亡時就戰兢,好像它是極大的災難。顯然,我們與生俱來的情感在思想到身體的死亡時感到懼怕是自然的。然而,不能接受的是,在基督徒的心裡沒有任何敬虔的光能以比這懼怕更大的安慰克服以及壓抑這恐懼。因我們若相信這不穩固、有瑕疵、必朽壞的、轉瞬即逝的、衰殘的、腐爛的身體之帳棚即將被拆毀,並立刻要受更新成為穩固、完全、不朽壞的身體,及披上天上的榮耀,難道這信心不會驅使我們迫切地尋求肉體所懼怕的嗎?我們若相信死亡呼召我們從擄掠中歸回本國,就是天國,難道這事實不會成為我們極大的慰藉嗎?
然而,或許有人會反對說:沒有任何有生命的受造物不渴望存活。我完全同意,但我堅持的是我們最在乎的應當是那將來不死的生命,因我們在那裡將經歷到世界不能提供給我們的永遠穩固的生活。保羅清楚地教導信徒期待死亡:“並非願意脫下這個,乃是願意穿上那個。”***林後5:2-3***難道野獸,甚至沒有生命的受造物——樹和石頭——因意識到它們現在虛空的存在,都切望等候復活之日,好與神的兒女們一同脫離這虛空的光景***羅8:19及以下***,那難道我們這擁有理解力甚至蒙聖靈光照的人,在我們的存在這極為重要的事上,不能看穿今世必朽的光景嗎?
但我並無意***至少現在不是恰當的時機***斥責這極大的罪惡。我從一開始就明說我不打算詳細討論較次要的問題。但我要勸膽小者研讀西普里安的作品《論人的必死》***On the Mortality***,除非他們寧可研究哲學家們對死亡的立場。然而,就連哲學家也無畏於死亡,這應當令他們感到羞恥。
我們要堅定地相信:那不喜樂地等候死亡和復活之日的人,對基督教的瞭解非常有限。保羅也描述信徒都有等候死亡的特徵***多2:13;參閱提後4:8***,而且每當聖經向我們證明完美的喜樂時,經常提醒我們這盼望。基督說:“你們就當挺身昂首,因為你們得贖的日子近了。”***路21:28***難道神喜悅用來激勵我們使我們歡喜、快樂的事,反而只令我們感到憂傷和懼怕,是合理的嗎?若是這樣,我們為何仍誇耀他是我們的主呢?因此,我們要持守更正確的立場。雖然我們的肉體盲目,且愚昧的私慾反對,我們仍要毫無疑惑地等候主的再來,不但要渴望他的降臨,也應當將之視為最令我們快樂的事而嘆息渴慕之。他將以救贖者的身份降臨,並在救我們脫離這充滿各種邪惡和悲慘的世界後,引領我們進人那永生的榮耀產業。
信徒在渴望永世時,蒙神安慰
顯然,眾信徒在繼續活於世上時,為了效法基督——他們元首——的榜樣,必須“如將宰的羊”***羅8:36***。如此看來,除非他們思念天上的事勝過世界的事,不只在今生有指望***林前15:19***,否則他們是極其可悲的人。相反地,一旦他們停止思念地上的事而開始仰望神時,即使他們看到惡人在財富和尊榮上興旺,享受平安,以及以他們一切華麗、顯赫的財產為傲,享受種種娛樂——就算信徒因這些人的惡行受害,忍受他們的辱罵,因他們的貪心有所虧損,或被他們的私慾所煩擾——他們也能毫無困難地在這樣的苦難中忍耐到底。因他們所仰望的是,神將接他忠心的百姓到天國的平安之日,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啟7:17;參閱賽28:8***,要給他們穿上那榮耀、歡樂的長袍,要以他說不出來的甘甜和喜樂餵養他們,與他們一同完美地交通,使他們與他的喜樂有分。然而,那些在今世興旺的不敬虔之人將遭受最悲慘的羞辱:神要使他們的歡樂變為折磨,叫他們的笑聲和快樂變為哀哭、切齒;他將折磨他們的良心,使他們沒有平安;他將以不滅的火懲罰他們的淫惡***參閱賽66:24;太25:41;可9:43、46;啟21:8***;他也將強迫他們低頭,服在敬虔的人之下,即那些忍耐被踐踏的人之下。就如保羅所見證的,這就是公義!使曾經憂傷、不公義受害的人得安息,以患難報應曾經叫敬虔之人受患難的惡人,這都是在主耶穌從天上顯現時即將發生的***帖後1:6-7***。
這的確是我們唯一的安慰,這安慰若被奪去,我們或落在絕望中,或被吸引受這世界虛空的安慰而至終滅亡。連先知都承認,當他見惡人享受興旺時,他的腳幾乎失閃***詩73:2-3***,而直到他進了神的聖所,思想惡人的結局時才明白***詩73:17***。綜上所述,若信徒仰望神復活的大能,那麼在他們的心中,基督的十字架至終將勝過魔鬼、肉體、罪以及惡人。
- 基督教講章默想受難周
- 畢業生實習自我鑑定範例
- 愚人節送什麼禮物
- 當兄弟背叛了你文章情感美文
- 國父孫中山故居在哪裡
- 濱州市駕考科目一預約
- 八年級上冊英語課堂練習冊答案
- 歌星呂薇的的基本個人資料簡介
- 迅雷影音硬體加速功能開啟教程
- 職場中容易讓人忽視的錯誤
- 小孩長高的方法有哪些
- 傳統健腦養生方法
- 學生會競選發言稿範文精選
- 清明節倡議書範文模板
- 主管個人下半年工作計劃模板
- 經常脫髮的治療方法
- 對聯書法作品欣賞圖片_毛筆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 簡單瘦腰的動作有哪些
- 有關媽媽的作文的評語精選
- 冬天飼養羊群的方法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