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三篇

  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甘肅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希望可以對大家的公務員申論備考有所幫助。

  申論範文:最好的守業是創業

  常言道,“態度決定一切”。以什麼樣的態度看待工作、對待職責,就會有什麼樣的狀態投入其中。工作也好,事業也罷,如果把它當成“別人的”“單位的”,把自己看成“打工的”,難免滋生不負責任、不出事不幹事的心態。有的人精於“惜力”,推一推動一動,寧不幹事也不多事;有的人明於“現實”,對自己有好處的事很來勁,沒好處的事情不起勁;有的人“公私分明”,對“自己的事”很上心,對“公家的事”不走心……如此由著自己的性子和利益斤斤計較,對工作對個人有多大裨益?把工作看成是“自己的”“分內的”,出工出力才不為難,出色又出彩才有可能。

  創業精神,其實是一種反求諸己的自我加壓精神。富有創業精神,意味著在狀態、不疲沓,有銳氣、不守舊。既然是“創”,就意味著有創見、有創舉、敢創新;既然是創業,就意味著鼎力為之、珍惜為之。從外在環境看,天地悠悠,萬事匆匆,變革發生之快,任何些小的鬆懈和停頓,就可能浪費掉一大筆寶貴的機遇。從形勢任務看,高揚創業精神,才能破除觀念的桎梏、體制的束縛和困難的圍追。態度不端、勁頭不足、思路不活,無疑是幹事創業的最大禁忌。

  “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於我們在何處,而在於我們朝著什麼方向走。”回看過去的一年,從結果看,我們穩中有進,穩中有好,但實際上,我們遇到的困難之多之大超乎想象,闖過的暗礁險灘也難以計數。正所謂“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如果沒有創業精神、蠻拼精神,而是不緊不慢、得過且過、鬆鬆垮垮,載入史冊的2015年可能會是另一個版本。“壯思風飛衝情雲上,和光春靄爽氣秋高”,新年新氣象,新年新作為,以“衝情雲上”的創業精神砥礪前行,迎接我們的才會是更加絢麗的“春靄和光”。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精神意志內蘊著改變自我、改造世界的強大力量,把內在求新、求變、求進的精氣神激發出來,我們的事業必能銳不可當。

  申論範文:技術與道德需並駕齊驅

  指南針的出現為人類拉開浩浩蕩蕩的海上征程指引了方向;電話機的問世為人類遠距離的情感交流加設了橋樑;網路資訊科技的發展為資訊航海時代的到來創造了可能。技術的革新毋庸置疑的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然而,在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同時,由於技術的便利也為投機取巧、違法操作提供了可能,由此,各類失德行為頻現,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和群眾生活。如何處理好科技發展與社會道德的關係,已經成為人類不得不深思的問題。

  技術的革新與道德的建設是互相促進、相互統一的。一味追求技術的進步,而忽視道德建設,日新月異的技術革新就會如脫韁的野馬,難以駕馭;如若因片面執著道德要求而因噎廢食,不求進步,也不利於社會文明的前行。因此,在推動技術革新的同時,要加強道德建設,讓兩者並駕齊驅,愈行愈遠。

  技術的騰飛需要道德的保駕護航。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行事的準則和規範,它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遵守道德規範就要求人們要正確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規範自己的行為。技術作為社會變革的先驅,直接應用於社會生活。無論是網路給人類創造的虛擬世界,還是電子商務給人們提供的便捷生活,都與人這一社會主體息息相關。縱觀技術發展歷程,在給人們生活提供便利,獲得讚譽的同時,卻始終因其被不當利用而廣受詬病。而道德的規範正好能彌補技術發展中這一短板,約束人們的操作行為,規範人們價值取向,從而能讓技術更好的發揮其正面促進作用,更好的為人類造福。

  道德的進步需要技術的正向推動。道德的步伐是追隨社會進步的腳步不斷前行的,當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人們自然而然會渴求符合社會需求的道德的出現,回首茹毛飲血的原始年代,人類生活的重心只在生存。而後人類社會在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戰爭、獨裁、暴力統治後,慢慢朝文明、和諧的方向前行,道德的約束力量也愈發凸顯。可見,道德觀念的進步程度依託於社會進步的程度。而科學技術正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科技的發展為社會的進步奠定了根基,激發了人們的道德渴求,從而產生自覺規範自己言行的理念,為社會道德的進步產生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此外,一系列網路技術的應用,也加大了非道德行為的成本,側面鞭策了社會道德的前行。

  要實現二者的並進,我們首先要建立科學的道德規章機制,對於失德的行為進行嚴厲懲處,規範科技環境下的道德體系。同時,應提升自律意識,自覺規範自身行為,為科技進步營造良好氛圍。再次,積極推動技術革新,為道德的建設提供技術保障。

  蘇格拉底認為:“知識包括了一切的善”,知識在使人明智的同時,也會衍生出美德。因此,技術的進步與道德的建設相是互統一,齊頭並進的。我們在追求科技進步的同時也要積極發揮道德的作用,讓技術與道德並駕齊驅,為人類的幸福生活鑄就輝煌。

  申論範文:從供給側著力實現新躍升

  “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階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深刻闡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定位、依據、目標與施策重點。領會好、領會透這一精神,我們才能在“十三五”開局之年,瞄準主攻方向,打好改革攻堅戰,培育增長新動能,開創發展新局面。

  生產決定消費,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係的兩個基本方面,沒有需求,供給就無從實現,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給; 沒有供給,需求就無法滿足,新的供給可以創造新的需求。供給側管理和需求側管理構成巨集觀調控的兩個基本手段,需要相互配合、協調推進。

  以供給側為重點,還是以需求側為重點,要依據巨集觀經濟形勢作出抉擇。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問題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比如,一些行業和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同時大量關鍵裝備、核心技術、高階產品還依賴進口。再比如,農業發展形勢很好,但有些農產品卻不能很好適應需求變化,群眾不買賬。還比如,一些有大量購買力支撐的消費需求在國內得不到有效供給,消費者將大把鈔票花費在出境購物、“海淘”購物上。我國不是需求不足,或沒有需求,而是需求變了,供給的產品卻沒有變,質量、服務跟不上,帶來大量“需求外溢”,消費能力嚴重外流。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必須推進供給側改革。

  從供給側發力,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當前世界經濟結構正在深刻調整,國際市場有效需求急劇萎縮,迫切需要我們找準在世界供給市場上的定位。國內經濟增速下降、工業品價格下降、經濟風險發生概率上升等,這些問題不是週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供給結構錯配問題突出。因此,必須把改善供給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新躍升。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如所強調的,要從生產端入手,重點是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要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特別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來解決我國經濟供給側存在的問題。從國際經驗看,一個國家發展從根本上要靠供給側推動。一次次科技和產業革命,帶來一次次生產力提升,創造著難以想象的供給能力。當今時代,社會化大生產的突出特點,就是供給側一旦實現了飛躍性創新,市場就會以波瀾壯闊的交易生成進行迴應。因此,推進供給側改革,必須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讓科技的飛躍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復興,人民的福祉,說到底要靠生產力的進步與躍升。深化認識、下定決心,動真碰硬地幹下去,我們就能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